张国良《传播学原理》(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传播与传播学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3113909
- 上传时间:2022-10-05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9.59KB
张国良《传播学原理》(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传播与传播学Word文件下载.docx
《张国良《传播学原理》(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传播与传播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国良《传播学原理》(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传播与传播学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播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2.如何理解传播与信息的关系?
传播与信息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两位一体”,它们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如果说,授受“物质和能量”的行为可概括为“衣食住行”等,则授受“信息”的行为就称“传播。
”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传播”和“认知”、“有意传播”与“无意传播”之间,虽有差异,但作为信息行为,它们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实际上,将“传播”定义为“信息”传受行为,就已经隐约地说明了它们的关系。
即:
“传播”=“信息”的运动;
“信息”=“传播”的材料。
世界上既没有不“传播”的“信息”,
10/10
也没有无“信息”的“传播”。
简言之,一为形式,一为内容,两者密不可分:
(1)信息无处不有。
按信息科学的观点,可将其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人类信息”。
与“信息”形影相随的“传播”,同样遍布整个自然界。
“传播”同样可分为“物理传播”、“生物传播”和“人类传播”。
(2)由于信息科学的启示,传播学首先承认“传播”的广义性,然后在这个前提下,声明自己的研究对象是“人类传播”的狭义性。
3.传播有哪些类型?
根据角度或侧重点的不同,传播有各种分类方法,可分成许多种类型。
较有代表性的为以下两种:
(1)二分法
即将传播分为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
这里的着眼点是:
传播的技术、手段。
①亲身传播是指以人体自身为媒介,尤以语言为主要手段,而以表情和动作等为辅助手段的传播方式。
②大众传播是指以机械化、电子化的大众媒介即报刊、广播电视等为手段的传播方式。
这样的分类,自然是可以成立的。
其优点是简明扼要,缺点是过于笼统。
(2)四分法
即将传播分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
这里变换了视角,以传播的范围、规模(即参加者的多少、空间的大小)为着眼点。
其排列自左至右,由小到大。
4.为什么说传播研究不等于传播学?
传播研究不等于传播学,这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1)广义地讲,凡是对传播现象的关注和探索,都可称作“传播研究”。
这种研究早已有之,可以说是源远流长。
从这个意义上说,传播研究的历史应相当于或只稍短于传播的历史。
正因为传播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不可分,始终贯穿于各项活动中,我们的祖先早就注意到传播的存在和作用,并对此展开了长期不懈的研究。
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①从语言、文字到鼓笛、号角、烽火,再到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这一切有关传播符号、传播媒介的改进和革新,都可以看作是传播技术(硬件)研究的成果。
②探索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规范、技巧(软件)的智慧火花,也层出不穷,散见于中外大量的民谚俗语和汗牛充栋的各种文献(如中国孔子的《论语、》希腊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等),其中,有许多涉及传播问题的精辟见解,至今仍令人叹服。
(2)狭义地讲,如果把“传播研究”理解为“传播学”,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传播学,问世迄今不过半个世纪多。
对此,也可以这样理解:
在广义的传播研究中,包含着两个部分,一是比较不成熟的部分(≠传播学),另一是比较成熟的部分(=传播学)。
那么,成熟的标准,即构成独立学科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至少有这样几条:
自觉性、一般性、系统性、科学性。
换言之,古代传播研究的缺陷就在于:
不具有明确的传播研究意识;
与此相联系,始终局限于某些具体(如语言传播、政治传播等)领域,没能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飞跃;
失之于零散;
夹杂着许多不科学的成分。
无疑,不解决这些问题,研究就无法上升为学。
5.美国成为传播学发源地的原因是什么?
美国成为传播学的发源地是因为它在大众传媒的发达程度、科学认识的水准等方面最先进、完备,于是,理所当然地成了传播学的诞生地。
当时美国的情况如下:
(1)媒介背景
①伴随着工业化、都市化的巨大成功,到19世纪中叶,美国率先孕育出世界上最早、最成功的大众化报纸,这成了大众传播时代开幕的标志;
进入20世纪后,又创立了最早的广播电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更为迅猛,在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基础上,建成了全世界最发达的大众传播事业。
从大部分相关指标(如报纸的发行数、电视机的普及率等)看,美国皆名列前茅。
它还拥有美联社、合众社、《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时代周刊》、三大广播电视网等一批全球闻名的媒介。
这种状况,对美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和影响。
于是,对大众传播的利用和研究,就成为美国社会各界的急迫而重大的课题。
②从政治角度看,从建国前后起,报纸,后来又加上广播和电视等,就被纳入美国的政治机制中,一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其具体表现为:
平时,每个政治家都不能不依赖媒介引导舆论,争取民心,以获得选票或维持已有权力。
正因如此,有关议员竞选尤其是总统大选的报道及其研究,构成了美国政治及媒介文化的一大特色;
战时,则更离不开媒介对群众的发动、对士气的鼓舞。
尤其是在此期间,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继爆发,使这种紧迫性、重要性变得更加突出。
事实上,这方面课题在早期传播学的经典研究中占据了十分显著的位置,如拉斯韦尔等人有关战争宣传的研究、霍夫兰等人有关军队士气的实验等,都是直接配合政府的工作。
另外,政治家还发现,无论平时、战时,欲向国内外大众宣扬自身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媒介都是十分合适、有用的工具。
③从经济角度看,媒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a.以其传播的大量经济信息特别是广告,构成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
节。
美国的广告业,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其中的大多数业务由媒介承担。
从这个意义上说,称媒介为资本主义大厦的支柱之一,可谓恰如其分。
b.为各种企业服务(传播信息)的媒介本身也成为一种企业,为媒介资本家(主要通
过广告收入)创造出丰厚的利润。
如果说,市场经济离不开媒介的协作,反过来,媒介也离不开市场经济的滋养。
由此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传播学在美国不仅被政界看重,也一贯受到商界(包括媒介企业自身)的青睐。
因此,美国传播学通常被认为具有明显的商业主义色彩。
④从社会角度看,媒介给大众带来的利与弊,都十分显著。
就好处而言,大量实用信息的快速传播,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各种娱乐信息的提供,充实了人们的余暇。
就坏处而言,暴力、低俗、色情和煽情信息的泛滥,污染了人们尤其是未成年人的心灵;
不真实、不恰当信息的流传,造成了社会的混乱。
这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学界给出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概而言之,美国人最早、最强烈地感受到“传播”的莫大威力,因此,最先萌生了对其追根究底的愿望。
这可以说是自然而然的逻辑起点。
(2)学科背景
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中叶的美国,在多种因素(诸如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相对自由的学术氛围以及雄厚的物质、技术力量等)作用下,逐渐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适宜开展科学研究的一方“沃土”。
各国、各地区的优秀人才,纷至沓来。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二战期间,正是在法西斯德国暴政的驱赶下,欧洲各国知识界的大批精英被迫流亡美国,为营造这一得天独厚的繁荣局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们当中,既有以爱因斯坦为杰出代表的自然科学家,也有弗洛姆、阿德勒等著名的社会科学家,仅就传播学领域而言,早期的四位奠基人中就有两位——即卢因和拉扎斯费尔德来自欧洲,足以证明其影响不可低估。
于是,人类几千年智慧的积淀和碰撞,在这里孕育出一大批新思想、新科学之硕果。
特
别需要指出,其中许多成果,与传播现象有天然的密切联系,如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新闻学、符号学、语义学、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由此奠定了传播学的学科基础。
6.传播学有哪几位奠基人,各自有哪些主要贡献?
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费尔德、霍夫兰、施拉姆,被公认为传播学的奠基人。
(1)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主要表现为:
①提出传播的“5W”模式,不仅首次较为科学地分析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还首次较为完整地划分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为传播学的形成和发展,确立了总体构架,开辟了广阔道路。
②提出“社会传播”的概念,从宏观上初步探讨了传播的社会功能等课题。
③倡导并亲身实践(作为传播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的)内容分析法,以其精确定量的特色,为使传播学成为一门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而立下又一功勋。
(2)卢因对传播学的贡献主要表现为:
①首创“场论”和“群体动力学”,给传播学一个极为重要的启示:
媒介欲对“个体”施加影响,必须考虑到其身后的“群体”的强大制约机能。
②培养了费斯廷格、卡特莱特、怀特等一批出色的、横跨传播和社会心理研究领域的弟子,这也是其对传播学的重要贡献。
③提出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等概念,有力地促进了传播学的科学研究。
(3)拉扎斯费尔德对传播学的贡献主要表现为:
①创建“两级传播”理论,破除“魔弹论”,使深入探讨传播的效果和机制成为可能。
②倡导并确立“实地调查法”作为传播学又一基本研究方法的地位,其影响重大而深远。
(4)霍夫兰对传播学的贡献主要表现为:
①在耶鲁大学主持“劝服传播与态度改变”的研究课题,形成传播学的“耶鲁学派。
②将“控制实验法”引入传播学研究,使之成为传播学的又一种基本研究方法,为推动传播学的产生和成长起到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5)施拉姆对传播学的贡献主要表现为:
①将前人的成果集中起来,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完善化,最终创立传播学这门学科。
这是他最大的功绩。
②不断著书立说,推进传播学的发展壮大。
③不断创办传播学教育和科研机构,扩大传播学在教育和学术界的影响。
培养了一大批传播学研究生,形成了“施拉姆学派”。
7.传播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何?
20世纪50年代以后,传播学继续向前发展,日趋成熟。
一方面,各项成果进一步得到深化(证实、完善、修正、扬弃);
另一方面,又可以看到研究领域扩大化、研究取向多样化的显著态势。
例如,传播制度研究、发展传播研究、媒介功能研究、受众研究、大众文化研究等。
近年来,尤为热门的两大课题则是:
全球(包括跨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信息化社会(也称新媒体或数字化传播)研究。
由此可见,进入成长阶段的当代传播学,无论其研究深度、广度,都远远超过了初创阶段。
与此同时,传播学早已跨越了国界,引起各国的普遍兴趣。
从整个世界范围看,传播研究的队伍不断壮大,水准日益提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欧洲学者为主力的“批判学派”异军突起,打破了历来由美国学者执牛耳的“传统学派”(也称“经验学派”、“实证学派”)的一统天下,开创了传播学研究的新局面。
总而言之,可以毫不夸
张地说,传播学已成为当代最兴盛的学科之一,并已从学术界的一支“幼苗”成长为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当然,我们也不应忽略这个领域中的问题和偏向。
如上所述,为什么会有批判学派的奋
起,就因为传统学派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顾名思义,所谓批判学派的最大特征,就在于“批判”,即注重从宏观上研究传播和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结构的关系,对资本主义体制下的政府和传媒持严厉的批判态度。
在它看来,传统学派的“病症”,一是过分偏重微观研究,二是过分依赖定量方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播学原理 张国良 传播学 原理 配套 题库 课后 习题 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