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领导业务学习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 文档编号:13112220
- 上传时间:2022-10-05
- 格式:DOC
- 页数:23
- 大小:58.50KB
学校领导业务学习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学校领导业务学习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领导业务学习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1世纪是一个全新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是激烈竞争的世纪。
竞争说到底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是创造性人才的创造速度和创造效率的竞争。
人是21世纪的根本,21世纪是人的个性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世纪。
面对新形势,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大力改革基础教育,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台的。
教育要以人为本。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和态势稳步地向前推进,欲扎实科学地做好课改工作,必须以更新教育观念、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为首要任务。
以下十个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每个课改工作者和广大教师都应认真学习和细细体会的。
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
以人为本既是现代政治理念,也是经营理念和管理理念。
它的实质含义就是相信人、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让人积极愉快地进行工作,取得更好的效益,实现更大的发展。
以人为本表现在教育上,就是以教师为本和以学生为本。
以教师为本就是要相信教师、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教师心情愉快地高效率地进行工作,并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效益。
以学生为本就是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和合理需要。
我们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升学需要,而且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仅要他们学得好,而且要他们活得好,活得积极健康。
从“以学生为本”的角度来说,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学生的终身全面发展为本。
是一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新教学理念。
教师应确立起“客户观”,即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客户”,真心实意地为学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
“客户就是上帝”,一旦“上帝”不愿意听、不会做,或“上帝”的作业出现了问题,不要去责怪“上帝”,因为“上帝”无过错,而要进行自我反思,看看自己的服务质量是否出了问题。
面向全体,全面发展。
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
学生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数学)的发展。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并重。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位主体的教学,它既不是“教师中心论”,也不是“学生中心论”。
尽管“教师中心论”或是“学生中心论”是从教与学得各自的侧面提出的命题,各有其存在的根据,但是,这两个是二律背反、不能两立的命题。
我国教育界流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论,试图调和“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对抗,但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要超越这两个命题,就得有这两个命题的“媒介”,即第三个命题。
德国教育家克林伯格基于上述考虑,提出了教学“三段论”,作为解决这两个命题的媒介:
教学是由教师指导的过程,这就是教师指导作用原理。
学生必须处于能动的、逾益自觉的学习主体的地位,这就是学生的自主性原理
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活动的地位,是一种教学现象的矛盾关系,不断产生、否定、再产生。
教学的辩证法就是教师和学生是教或学的中心人物。
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当这样指导学生:
通过教学意图和策略影响学生,即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并提供主体地位的天地,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
当教师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进行指导时,这时的教学才称得上教师主导的教学。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态度,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
三、师生互动的教学理念
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是教学论中重大的理论问题。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
没有交往、没有互动或只有形式上的交往而实质性交往的教学是假教学。
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
它是对“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一传统观点的重大突破。
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
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
教学关系是:
我讲,你听;
我问,你答;
我写,你抄;
我给,你收。
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
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
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学的独立性丧失了,教也走向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
传统教学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才是教学相长的真谛。
就教师而言,互动意味着教学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
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对学生而言,互动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突显、个性张扬、创造性的解放。
对教学而言,互动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精神氛围。
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四、结论与过程并重的教学理念
过程表示该学科的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结论表示该学科的探究结果,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如果说,概念原理体系是学科的“肉体”,那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就是学科的“灵魂”。
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体现一门学科的整体内涵和思想。
从教学角度来讲,所谓教学的结论,即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
所谓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结论而必须经历的必要程序。
无庸置疑,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具有统一性的正确结论。
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置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多样化的过程,即如果没有求异的思维过程和多样化的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具有统一性的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
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
重结论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剪去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
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
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忽视知识发生的过程,削弱学生从感知到概括的过程,急于给出自己的教学结论,结果使学生一知半解、是懂非懂,造成感知到概括之间的思维断层;
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对概括后的结论马上加以应用,使学生在概括到应用这个环节缺少循序渐进的思维训练过程,必然造成学生严重的“消化不良”。
现代教学论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所以必须即重结论又重过程。
五、认知与情意相统一的教学观念
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它们共同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予重大影响。
如果没有认知因素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
同样没有情意因素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
当前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意因素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
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
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因此,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应当得到高度重视,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以人为教育对象,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六、丰富学生生活的理念
这一理念揭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规律,其主要内容就是当今中国学生的最大问题是生活太单调。
单调的生活导致了学生素质的片面发展,单调的生活压抑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欲全面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千方百计地丰富学生的生活——这是根本。
第一,“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这句名言深刻地揭示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
具体地说,“过健康的生活,便是受健康的教育;
过科学的生活,便是受科学的教育;
过劳动的生活,便是受劳动的教育;
过艺术的生活,便是受艺术的教育”。
同样,过单调的生活就受片面的教育,过丰富的生活就受全面的教育。
第二,进行什么活动就形成什么素质。
生活的表现形式就是各种各样的活动,生活对教育的决定性影响,具体地表现为活动对人的素质提高起决定性作用。
在被动静听的活动中就形成了服从、记忆的素质;
在接连不断的考试测验中,就形成了应试的素质。
只有在主动探索的活动中,才能形成发现、创新的素质;
只有在经常化的艺术活动中,才能提升人的艺术修养。
第三,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学生的学校生活的丰富程度和性质基本上决定了学生的素质发展。
依据这一原理不难发现,中国学生之所以普遍具有“两高两低”的现象,即基础知识掌握和应试能力高,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低,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的生活太缺乏创新活动和动手操作活动,就在于学生整天都忙于周而复始地听讲、记结论,以应对接二连三的各种考试。
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新课程在编写中贯彻了贴近生活、联系生活和基于生活经验的学习及增进学生的生活体验等原则。
对此,广大教师一定要有深刻的认识,努力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做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生活现象教学,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生活经历,让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特别注重以下三点:
一是依法执教,坚决上好《课程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对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决不能轻视和对付;
二是在学科教学之外,努力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组织帮助他们开展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
三是要大力开发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资源,通过留作业和提建议的方式进一步帮助学生过既健康又愉快的生活。
心得体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校领导 业务 学习 材料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