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3110667
- 上传时间:2022-10-05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67.57KB
吉林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吉林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答时考生要紧扣材料关键词,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本题。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手史料指的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
秦始皇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因此A选项可作为研究秦朝历史第一手材料,故A选项正确;
B选项是五铢钱,在汉武帝时期的,不能作为研究秦朝历史第一手材料,故B选项错误;
C选项是开元通宝,是唐朝时期的文物,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选项纸币铜版拓片是宋朝半两钱,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Ao
【点评】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1684年,清政府为了对台湾实施有效管辖设置的机构是( )
A.宣政院 B.台湾府 C.驻藏大臣D.伊犁将军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政府设置台湾府的相关史实。
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解答】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有关台湾的叙述的相关史实。
4. “以暴力推倒了帝制,代之以民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解题关键是知道孙中山最大的历史功绩是领导了辛亥革命。
【解答】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所以说它是“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Co
【点评】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熟知基础知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局限性。
5. “八路军进入山西后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材料描述的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分析】本题考查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解答】据题干“首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可知,这里的“首次大捷”是指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成功,史称“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6. 历史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西藏和平解放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分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解答】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o
【点评】本题以三大改造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7. 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被誉为“铁人”的是( )
A.雷锋 B.焦裕禄 C.邓稼先 D.王进喜
【分析】本题考查了王进喜。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邓稼先;
“铁人,,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解答】王进喜在大庆石油会战中,组织全队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
他常说:
"
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曾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
故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涌现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被誉为“铁人”的是王进喜。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模范人物王进喜的事迹。
8. 某班同学排演历史短剧《攻占巴士底狱》,该剧模拟的资产阶级革命场景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美国内战
【分析】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
《攻占巴士底狱》。
【解答】据所学知,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开始,C项符合题意。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法国大革命的相关知识。
9. 马克思主义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第一国际的成立
C.巴黎公社的建立 D.十月革命的胜利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的相关史实。
重点掌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相关史实。
【解答】1848年,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这为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最锐利的思想武器,有力的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从此国际工人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选项A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的相关史实。
10.与“1945年”“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等信息相关的国际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尔塔会议的知识点。
题干关键信息“1945年”“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解答】据题干关键信息“1945年”“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并结合所学,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
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同时,还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C符合题意。
识记与灵活掌握雅尔塔会议的内容以及影响。
二、归纳列举题(共15分)
11. (5分)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皇帝。
(1) 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
(2) 在北魏推行汉化措施,促进民族交融--北魏孝文帝。
(3) 统治期间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唐太宗。
(4) 建立北宋,强化中央集权--赵匡胤。
(5) 建立明朝,强化皇权--朱元璋。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著名皇帝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
(1)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2) 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促进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4) 赵匡胤建立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5) 朱元璋建立明朝,强化皇权。
故答案为:
(1) 汉武帝。
(2) 北魏孝文帝。
(3) 唐太宗。
(4) 赵匡胤。
(5)朱元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古代的著名皇帝等相关史实。
12. (3分)列举下列战争中的战役各一例。
(1) 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
(2) 北伐战争--汀泗桥战役。
(3) 人民解放战争--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北伐战争、解放战争中的著名战役,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战役有黄海海战。
1894年9月的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迎战敌舰。
四艘日舰包围致远舰。
邓世昌沉着应战,舰身中弹过多,严重倾斜,弹药也将用尽。
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朝日舰撞去。
日舰慌忙躲避,同时放炮,击沉致远舰。
邓世昌与二百余名战士壮烈牺牲。
(2)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北伐战争中的战役有汀泗桥战役。
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
湖北战场上,叶婷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攻占武昌,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
之后北伐军又在江西歼灭孙传芳的主力。
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3)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人民解放战争中的战役有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
经过连续作战,人民解放军先后歼灭国民党军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
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三大战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发动渡江战役,占领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1) 黄海海战。
(2) 汀泗桥战役。
(3) 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甲午中日战争、北伐战争、解放战争中的著名战役。
13. (3分)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
(2)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九一八事变。
(3)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土地改革。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土地改革等知识,重点掌握这些史实的历史意义。
(1)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下令东北军不抵抗,次日清晨日军就占领了沈阳城。
随后日军只用四个多月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 五四运动。
(2) 九一八事变。
(3) 土地改革。
理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 中考 历史试题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