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事迹材料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3108944
- 上传时间:2022-10-05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69.29KB
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事迹材料Word格式.docx
《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事迹材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事迹材料Word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获优秀博文单项奖4篇;
2011年论文《高校辅导员职业等级认证研究》获全国高校辅导员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
2011年《聚沙成塔,润物无声——安庆师范学院辅导员博客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获安徽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坛二等奖。
2011年安徽省“创先争优在行动”演讲比赛优胜奖。
2011年安庆师范学院“创先争优在行动”演讲比赛一等奖。
2011年安庆师范学院第二届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
2011年安庆师范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2011年安庆师范学院首届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
三、 工作情况:
“肩上有责、腹中有墨、心中有爱”,这就是华秀梅的职业信念。
在10年的辅导员工作中,华秀梅一直用她的信念一步一步地在这个岗位上快乐地前进着。
不知不觉,华秀梅在辅导员这个岗位上已经有10个年头了。
10年里担任了8个班共386名学生的专职辅导员。
10年,当许多专职辅导员困惑,“敢问路在何方-的时候,她却执着地要为辅导员“正名"
,无怨无悔地要为辅导员这个职业谋求一张独立的“身份证
她决意要为辅导员趟出一条道
教育部规定,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这样一个双重身份,意味着国家对辅导员的重视。
但实际上,随着专职辅导员从业人员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问题开始显现。
初为辅导员往往都是有激情的,但是几年一过,出路在哪里的困惑就会自然浮现出来。
专职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现实问题。
然而,对华秀梅来说,一切恰恰相反。
近两三年,她一直想为专职辅导员谋求一个独立的身份,既不是教师也不是管理者。
她说,“我有一个愿望,就是要把辅导员这条路给趟出来。
我的身份很单一,就是一个辅导员!
”
这样一个想法,华秀梅也是慢慢形成的。
她发现,身边有些专职辅导员的身份在悄然之间已经发生了变化,或是转为了教师,或是走上了管理岗位。
未来怎么办?
她不是没有过困惑。
也就是那时,她开始在安徽师范大学攻读起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带着这个困惑,华秀梅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并决定把这个作为自己的研究和实践方向。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她逐渐在这条路上走出了成绩。
工作和生活中她时刻都在思考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问题,在一次和同事聊天的过程中,说起会计师的职业资格等级时,一个大胆的设想就在她的脑海里冒了出来,“高校辅导员是不是也可以作为一个行业,开展职业等级认证呢?
这样就可以稳定辅导员队伍了
她是当之无愧的研究型辅导员
近几年,华秀梅发表了《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展望》、《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成效研究》、《高校辅导员职业规划的意义及途径》、《高校辅导员需求培训模式的构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探析》、《高校团学活动精英化倾向及其克服》等11篇学术论文。
几年来,她成功获批各级科研课题6项。
尤其2011年,她更是硕果累累,成功申报了教育部、安徽省教育厅、学校3项科研课题。
作为一名年轻辅导员,这样的成绩可以用“惊人”来形容。
安庆师范学院学生处负责人金文斌曾经说她是专家型的辅导员,“有的辅导员就是埋头做事,但是华秀梅不一样,她总是在做的过程中思索该怎么做?
在年轻辅导员里,华秀梅的成长是相当快的,她是把辅导员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做的”。
华秀梅的研究,既有“育人”的学生工作,也有“育己”的辅导员培养。
她对辅导员职业等级认定的研究,无疑是一个相当前沿性的思考。
她认为,将辅导员定位为教师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实际上是将辅导员定位于在“教师”和,管理干部”中间的“预备军”的位置。
许多辅导员在选择了自己的“教师”或者“管理”的发展方向后,也就意味着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的辅导员转行或者转型,这样无形中对于辅导员队伍是一种严重的人才流失。
所以,她认为,设立辅导员的单一身份势在必行。
辅导员必须专业、专职,其职业发展或者个人发展的最终出路,不是流向教学岗位做专职教师,也不是流向行政岗位作领导,而应成为专家型的高校德育工作者。
这种德育工作者如何稳定,就是对他们进行职业资格认证,为他们评定单独系列的业务等级。
职业化、专业化是辅导员的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华秀梅的思考和研究无疑走在了同行的前列。
在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和《高校辅导员》杂志编辑部联合主办的2011年度高校辅导员优秀论文评选中,她的论文《高校辅导员职业等级认定研究》被评为一等奖。
名列一等奖的其他19篇,作者全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等重点高校的学者。
这充分表明了专家评委们对华秀梅关于辅导员资格认定研究的赞赏和肯定。
在安徽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论证会上,评委们也一致认为,这位年轻辅导员的思考很前沿也很成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作为安庆师范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汪时珍教授认为,华秀梅的研究对稳定专职辅导员队伍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
她是既能“务实”又会“求新”的“知心姐姐”辅导员
“梅姐”,每当听见学生们这样亲切的称呼,她都会相当的开心。
学生即便是毕业了,也还会常常通过电话和邮件等形式与“梅姐”交流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几天前,第一届学生中有个孕妇妈妈赶来看她,她很高兴,但是还是从一个“爱心妈妈”角度对学生说“你都怀孕了,一定要注意休息,千万不能这样到处跑”。
10年辅导员经历,用她自己的评价,前5年是“爱心姐姐”,后5年是“爱心妈妈”,因为自己有了孩子,她会更多地从母亲的角度去思考学生问题。
一个“爱”字,贯穿在她工作的始终。
她为困难学生筹过款,为学生找过工作,给情绪低落的学生写过信。
目前班级有个学生患有严重性强迫症,已经连续休学两次,她主动地提出把这个学生安排在她的班级,经常找他谈心,一起吃饭。
一直到目前,这位学生没有一门考试不及格的现象,并且还树立了考研的目标。
2010级学生中有一个孤儿,每逢节日她都请学生吃饭,中秋节还跑到新校区给他送去月饼和两百元钱。
去年过年,她在给全家买新衣时也不忘给这位学生添新衣。
华秀梅认为,做好辅导员工作光有爱心还不行,还得靠扎扎实实的工作才行。
华秀梅尤其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她在学生宿舍成立了一个“Huahua聊天室”,固定每周至少一天在聊天室和学生聊天。
在创先争优期间,她带领班级的党员和积极分子在学生公寓成立了“橙子工作坊"
,带领工作坊成员为全院学生提供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的指导,把以前学生到老师那里“找帮助”,变为了老师去学生那里“送服务”。
半年里,工作坊为同学解决问题308人次,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在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学生中,她成了人人知晓的“知心姐姐
她还结合工作实践制作了《我的大学——学业规划书》,定期让学生填写,每一学期她都坚持认真地批阅。
2011年,她和同事共同合作开发了“学生四成预警管理系统”,将纸质版本的学业指导、生活指导,升级为电子版的动态指导。
任何一名学生,通过系统可以立刻查到他的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辅导员进行了哪些干预,在这个系统中一目了然。
目前,这个系统已经为安庆师范学院的其他学院广泛使用。
为了解决目前学生活动精英化局面和学生课程较为分散,难以全体指导的难题,华秀梅提出了“班级团队辅导模式”,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估将学生在班级中分成不同的“学习团队”,以学习团队为单位开展各种活动,实现了对学生的分类指导和有效指导。
目前此方法已经在两个年级试行,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做好学生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华秀梅在新浪、中国大学生在线、腾讯、飞信都分别开通了自己的辅导员博客,并且开通了“huahua姐姐讲故事”专栏,通过一些富有教育意义或者哲理的小故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她还依托新浪网站创建了“我为党一生电信支部博客'
'
。
该平台为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党员积极分子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两年多来,单单中国大学生在线的博客目前的访问率已超过17万人次,发表日志560篇,学生跟帖6261人次,其中博文《写给迷茫的大三学生》被1月3日《中国教育报》全文刊登。
2011年她参加全国高校辅导员博客网络评选,获得“最佳博客奖”(全国10个)、“优秀博客奖”(全国100个);
2篇博文“优秀博文奖”(全国100篇);
同时,4篇博文获“博文单项奖”;
关于博客育人的论文《聚沙成塔,润物无声一一安庆师范学院辅导员博客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荣获安徽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坛二等奖。
10年来,华秀梅多次被学校授予“优秀党员”称号,在安徽省“创先争优在行动主题演讲比赛”获得优胜奖。
2010年她顺利取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资格证书,2011年她被定为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服务育人”党员示范岗,被学校党委授予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0年荣获校首届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2011年荣获校第二届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
2010年她所带的班级1人获得全国“电工杯数学建模”一等奖;
5人获得二等奖;
2人获得安徽省电子设计大赛三等奖。
“肩上有责、腹中有墨、心中有爱,辅导员是她永远挚爱的职业。
她将在辅导员工位上满怀热情,无怨无悔,不断寻找快乐!
’'
这就是华秀梅的心声。
她用心种下了一片片绿叶,却收获了整个春天,她是一个快乐的辅导员。
内蒙古农业大学韩瑞平
根系“塔拉”爱如“乌苏”
——内蒙古农业大学辅导员韩瑞平事迹材料
韩瑞平,男,汉族,中共党员,1975年3月出生。
1997年7月起从事辅导员工作,现任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2011年担任10级本科26个班(851人)辅导员、2007级本科土木工程专业4班(26人)班主任,并负责全院学生工作(3038人)。
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高教学会学生工作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优秀论文三等奖。
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2009-2010^度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
201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内蒙古自治区“优秀辅导员"
;
2011年第二届中国大学生创意创业大赛暨知识产权教育活动总决赛创意创业名师奖。
三、 工作情况
在蒙古语中“塔拉”是“草原”的意思,“乌苏”是“圣水”的意思。
在祖国北疆草原青城的内蒙古农业大学校园里,有一位根系“塔拉”,爱如“乌苏”的拥有十五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历的学生专职辅导员韩瑞平。
他将如“水”平淡的辅导员工作,却做的那么高尚与执着。
“乌苏,,之一高山流水的重情精神和平之如水的责任精神
韩瑞平出生在内蒙古草原的一个农牧民家庭,1997年7月从内蒙古农业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以优异成绩毕业后,放弃了北京建筑单位的优厚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服从学校组织安排,坚定地留校从事辅导员工作。
这次决定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一干就是15年。
参加工作之初的那年九月正值他母亲病危,学校又搞迎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高校 辅导员 年度人物 事迹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