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考研笔记-精简划重点--精编打印版Word下载.doc
- 文档编号:13102314
- 上传时间:2022-10-05
- 格式:DOC
- 页数:30
- 大小:365KB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考研笔记-精简划重点--精编打印版Word下载.doc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考研笔记-精简划重点--精编打印版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考研笔记-精简划重点--精编打印版Word下载.doc(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为社会研究对象的人、人的行为、及其所构成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产物都是具有主体意识的,有主观意志,不一定与研究者合作,所以无法达到自然科学那样高的正确程度。
b)研究的干扰性:
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进行研究,这种行为本身就可能改变它所研究的行为;
研究者(人)会对被研究对象(人)产生干扰,所得经验是被干扰后获得的。
c)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研究对象的复杂化,使得研究涉及的相关因素更多,社会研究者面临更多更复杂的变量,也更难分清现象的原因和结果;
人既是一种生物个体,同时又是一种社会个体。
因此人们的行为不仅受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且还受到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家庭背景等)、他所具有的社会关系,以及他所形成的社会互动的影响和制约。
d)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
社会研究除了会受到与自然科学相同的各种自然条件限制外,有时还受到伦理的、政治的因素的限制。
e)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研究者本身也是其研究对象的一部分,难以保持客观、超然的态度。
研究者也是人,与被研究者之间会产生情感,不知不觉影响他对资料的反应和对研究结果的解释。
第二节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更多精品资料微信搜考研通)
表1-1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构成
方法论
研究方式
具体方法和技术
哲学基础
逻辑、范式
价值
客观性
调查研究
实验研究
实地研究
文献研究
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
抽样方法、测量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定性资料分析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
一、方法论
方法论(methodology):
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社会研究中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包括两种基本的、同时又相互对立的方法论:
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
其中实证主义方法论一直占据主流位置。
二、研究方式
研究方式(researchmode):
指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包括贯穿社会学研究的全过程的程序、策略、方法等。
通常有四种类型:
调查研究;
实验研究;
文献研究;
实地研究。
心理学者通常采用实验研究;
社会学者-调查研究;
人类学者-实地研究;
传播学者-文献研究式。
研究方式的选择:
与所研究现象的性质、研究对象的规模、研究所采用的分析单位、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等等紧密相关。
对于同一问题可采用不同的研究方式。
调查研究应用领域较广,操作程序严格规范,对事物的分析精确性高,对信息的收集迅速及时,兼顾描述和解释两种目的,可以通过样本特征来推断总体。
其资料是被访者的自我报告,对行为的测量被动、简洁,难以了解社会现实中人们的真实行为过程,对思想难以深入探讨。
实地研究适合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和研究人们的态度和行为,适合于研究现象的发展和变化过程,效度高,灵活性和弹性大,但概括性差,信度低,耗时长,对研究对象会产生影响。
实验研究基本目标是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条件,研究内容狭窄。
文献研究设计的资料可来源于当事人的文件以及历史文献、统计资料等,省时省力、费用低、风险小,可研究无法接触到的研究对象,可分析扩越较长历史的社会现象,但又是资料难以获得,缺乏标准化的形式,难以编码分析,文献质量、信度、效度难以保证。
表1-2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简介
子类型
资料收集方法
分析方法
研究性质
实证主义
普遍调查、抽样调查
统计报表、自填式问卷、结构式访问
统计分析
定量
实地实验、实验室实验
自填式问卷、结构式访问、结构式观察、量表测量
人文主义
参与观察个案研究
无结构式访问、无结构式观察
定性分析
定性
内容分析、二次分析、统计资料分析
官方统计资料、他人原始数据、文字声像文献
三、具体的方法和技术
指的是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
【特点】:
专门性、技术性、操作性
四、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虽然它们之间有层次上的差别,但各种方法论、研究方式与具体的方法和技术都不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关的。
方法论与研究方式之间、研究方式与具体的方法和技术之间,都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
不同的方法论观点不仅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问题的选择,同时更直接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方式的选择。
反过来,不同的方法论倾向及其与之相适应、相配合的研究方式,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领域,特别是对研究问题的选择。
各种不同的具体方法和技术与不同的研究方式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联系。
第三节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一、方法论背景
实证主义方法论:
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看齐,将社会现象当作纯粹客观的现象来测量分析,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具体可观的观察,对经验事实做出客观的研究结论。
在研究方式上,定量分析是其最典型特征。
人文主义方法论:
充分考虑人的特殊性,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其行为及其社会后果。
人文主义者结合人类行为主体对社会世界的认识能力和能动特性、思维和意志等,来描述或建构研究对象的经验世界。
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是其典型特征。
研究范式:
包括社会事实范式(以迪尔凯姆的方法论思想和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为代表,强调社会现象的客观性,强调对宏观的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文化规范进行研究,在社会结构层次和文化层次探讨社会的本质属性),社会定义范式(以韦伯的思想和符号互动论为代表,强调社会现象的主观性质,认为宏观的社会现象都是人们主观定义的,强调在微观层次研究人们如何建立社会并在社会中行动的),社会行为范式(以行为科学的方法论为代表,强调对个人的社会行为进行客观精确的分析,主张用经验或实证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
认为事实范式过于抽象,限于宏观层次,而定义范式过于主观,限于微观层次,强调对人外部行为的经验观察来认识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
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侧重于、且较多地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
定性研究则侧重于和依赖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象征的描述和理解。
1.从认识论角度看,二者基于不同的范式。
定量研究源于实证主义,接近于科学范式;
定性研究从属于人文主义的自然范式,力图对社会生活的自然场景加以整体的理解和解释。
2.从研究的逻辑过程看,定量研究与演绎过程更为接近,目标是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强调价值中立,常常是对已有理论的检验;
定性研究基于描述性分析,注重现象与背景之间的关系,认为事实与价值无法分离。
其逻辑方式本质上是归纳的过程,即从实地研究中所获得的经验材料中归纳出具有理论特性的命题和阐释框架。
3.在理论与研究的关系上,定量研究则用于理论检验;
定性研究通常用于理论的建构。
4.在研究方式上,定量研究侧重对社会事物的精确测量和计算,强调研究程序的标准化、系统化和操作化,常使用调查、试验、文献研究,获得数量化的资料便于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变量的因果关联;
定性研究侧重对行为主体的意义以及行为过程的描述和阐释,强调行为背景因素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强调研究程序、方式、手段的灵活性和特殊性,常使用实地研究,获得具体的实例资料。
5.总的来说,定量研究在结果上具有概括性和精确性,但对社会生活的理解缺乏深度;
定性研究可以获得深入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细致的资料,但难以推及整体的社会运行状况。
这是研究过程的两种途径,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不存在谁优谁劣的问题。
表1-3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类别
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
研究范式
科学范式
自然范式
逻辑过程
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
理论模式
理论检验
理论建构
主要目标
确定相关关系和因果联系
深入理解社会现象
文字描述
主要方式
实验、调查
资料收集技术
量表、问卷、结构观察
参与观察、深度访问
研究特征
客观
主观
第四节研究的过程
一、研究过程的五个阶段:
a)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b)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c)资料的收集d)资料的处理与分析e)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选题阶段主要有两个任务:
一是选取主题,二是形成研究问题。
选择问题阶段受多种因素制约:
主观:
研究者理论素养、生活阅历、观察角度、研究兴趣;
客观:
社会环境等。
研究问题选择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研究工作的成败。
研究设计阶段由两部分组成:
道路选择(为了达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研究设计工作,设计研究的思路、策略、方式、方法以及具体技术工具等各个方面)和工具准备(对研究所依赖的测量工具或信息收集工具如问卷、量表、实验手段等等的准备)。
资料收集阶段略。
资料分析阶段:
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归类、统计和分析。
得出结果阶段:
撰写研究报告,评价研究质量,交流研究成果。
社会研究中的创新原则的基本意义和方式:
指研究问题时应具有某种新的东西,与众不同的地方和自己独特的特点。
作为一种科学的认识活动,我们的每一项具体研究都要能够在某些方面增加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能够为人们了解、理解、熟悉和掌握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各种问题、各种规律提供新的东西,而不能停留在同一领域、同一范围、同一层次上重复研究,重提结论。
创新体现在问题在研究的思路、研究的角度、依据的理论、研究的对象采用的方法、研究的内容等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与前人的研究有所不同,有自己独到、新颖的地方。
☆☆☆☆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第一节理论及其层次(更多精品资料微信搜考研通)
一、理论的概念
理论(Theory):
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
实际社会研究中通常指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设或命题。
理论是社会研究的中心和最终目的。
社会科学中很少有像进化论那样有力的理论,但社会研究仍然像各种自然科学那样,努力朝着“从具体的事实和现象中发掘出系统的理论”的目标前进。
二、理论的层次
理论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的命题体系,有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微观理论三个层次。
宏观理论(一般性理论):
往往以全部社会现象或各种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释框架。
它的体系通常十分庞大、结构十分复杂、概念十分抽象。
如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尔文进化论,社会学中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交换理论、冲突理论。
它往往并不直接与具体的、经验的社会研究发生联系,它们更多是作为研究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种理论视角或依据的一种理论背景。
中观理论(中层理论):
即中层理论,介于微观、宏观理论之间,以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或某一类型的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相对具体的分析框架。
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
它由几个有限的几组假定所组成,通过逻辑推导可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研究方法 风笑天 社会 研究 方法 第四 考研 笔记 精简 重点 精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