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教案Word格式.doc
- 文档编号:13099097
- 上传时间:2022-10-05
- 格式:DOC
- 页数:52
- 大小:560.50KB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教案Word格式.doc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教案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教案Word格式.doc(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的关系;
理解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性;
了解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和自觉遵守公共生活秩序的意义;
掌握社会公德的概念和特点,熟悉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深刻理解其涵义;
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和公共行为习惯;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利与弊,培养网络道德意识,学会科学利用网络;
了解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做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重点
难点
重点:
1.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2.社会公德在维护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3.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难点:
1.大学生应该怎样增强公德意识
2.个人休闲生活中的道德要求的原则
3.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三基”
分析
基本知识
公共生活及其特点、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社会公德的含义及特点、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基本概念
公共生活、社会公德
基本理论
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情境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配合。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增强教学效果。
主要
参考资料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读本》第一讲、第四讲,学习出版社2001年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7.《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8.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9.手机短信文明公约
10.大学生在线
11.中国文明网
12.党的十七大关于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
13.河北德育网
课后作业
预习
作业
1.动手查资料:
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
2.动手查资料:
中国游客的七宗罪是什么?
3.讨论:
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
4.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十大不文明行为”评选活动,发出并践行“做校园文明使者”的倡议。
自发组成记者团走访本院(系)的著名专家、教授,听取了他们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的认识及对提高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建议。
复习
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
如何维护公共生活秩序?
2.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3.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4.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5.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6.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7.课后总结教材相关基础知识。
8.组织“构建文明校园,我在行动”的全校学生签名活动。
9.组织学生作相关的社会调查活动。
备注
结合河北省“三年大变样”工程,通过本课教学全面提升在校大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的社会公德意识,为省市建设打造良好的精神风貌。
注:
一次课为两小节课,即2个学时,每学时45分钟。
二、教学过程
第一次课(2学时)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节
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第二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课型
新授课
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情境式教学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社会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3.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4.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5.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教学,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团队意识,并将其升华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从而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教学重点
社会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社会公德的特点及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如何在实际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践行社会公德,提高公德意识,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从而构建和谐班级、和谐校园。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时间)
课堂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1分钟)
了解学生出勤情况
课程导入
导入
(5分钟)
讲授
教师讲授学生讨论
(24分钟)
学生讨论
(10分钟)
(8分钟)
教师讲授
(6分钟)
课堂小结
课堂结尾
布置作业
(3分钟)
讨论导入法导入新课
[学生讨论]
小组讨论:
在公共场所大家自觉遵守与不遵守公共秩序有什么不同的结果呢?
(提示:
在车站、码头上车或上船;
在图书馆、阅览室看书、查资料;
)
[教师总结]
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公共秩序是人们在公共场所正常活动所需要的。
它是人们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它反映了人们的共同要求和愿望,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物质文明发展了,更呼唤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提升,提高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有助于构建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引出本章内容: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教学内容]
人类社会生活可分为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三大领域,与此相对应的道德也可分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社会秩序、社会风气、社会凝聚力。
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弘扬社会公德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公民的有效途径,大力弘扬社会公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板书)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板书)
(一)公共生活
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来说的,是指全体社会成员都可以介入的公共活动内容及其生活方式。
私人生活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一般而言,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二)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兴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等,特别是网络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
人们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介入社会公共生活。
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往往是在“熟人社会”中活动,交往圈子很小;
当今社会的公共生活领域,则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
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不再局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使人们更多地在公共环境中与陌生人打交道。
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
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公园休闲、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互联网冲浪,等等,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年龄、兴趣、职业、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和变换参与公共生活的具体方式。
公共场所的增加和公共设施的完善,也为公共生活内容和方式的丰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板书)
(一)社会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在当代社会,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愈加突出。
(二)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在这些要素中,安定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一个社会安定有序,本身就是不同利益群体各显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表现。
在动荡不安、混乱无序的状态下,人民群众不可能安居乐业,社会和谐也就无从谈起。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随着公共生活领域的扩大,个人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社会成员无论职业、地位、身份如何,只要进入公共场所,都应当自觉遵守公共生活规则,这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以及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在经济发展使人们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以后,社会成员必将对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产生迫切的需求,人们更需要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舒心的生活环境,这些都需要不断改善社会公共秩序作为保障条件。
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是社会成员生活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标识。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总的来看,公共秩序作为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 遵守 社会公德 维护 公共秩序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