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docx
- 文档编号:13098
- 上传时间:2022-09-30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9.31KB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docx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种植方式:
指每一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有空间及形状、行间和 株间距离及行向等,实质上是群体的均匀性问题。
分化:
从一种同质的细胞类型转变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与原来 不相同的异质细胞的类型的过程。
有效分蘖:
早期发生的低位多次分蘖,能正常抽穗、结实。
叶龄:
用来表示作物生育进程的一种形态、指标。
叶面积指数:
单位土地面积上总绿叶面积上土地面积的比率叶片功能期:
叶片定型至二分之一,叶片发黄的时期。
花期:
作物全株开第一朵花到结束开花的时期。
相关性:
作物的器官、组织间在生长发育上的相互联系,相 互影响的特性为生长发育相关性。
根冠比:
根系干物重与地上部茎、叶、花、果实干物重或鲜 重的比重。
营养生长:
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
生殖生长:
花、果实等生殖器官的生长。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间相互依赖。
生殖生长是营养生长的基础。
营养临界期:
作物生长发育一生中,常有一个对某种营养元 素需要量虽不多,但又很迫切的时期。
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作物生长发育一生中,有一个养分需 求量很大,施肥增产效率最大的时期。
生物产量:
生育期间,生产积累的有机物质总量,即地上植 株所有干物质的获得量。
经济产量:
作物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收获量。
作物的群体结构:
指组成这一群体的各个单株及总叶面积、 总茎数、总根重,在空间的分布和排列的动态情况。
作物产品品质:
指产品达到某种用途要求的适合度。
轮作:
在同一块地上有顺序的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连作:
也称重茬,与轮作相反,是在同一田地里连年种植相 同作物,或采用同一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
复种:
指在同一块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的种 植的方式。
复种指数:
全年总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单作:
也叫清种,是在同一块地只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混作:
也称混种,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不分行或同行 混合在一起种植。
间作:
在一个生长季内,在同一块田地上同一生长期内,分 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套作:
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各季 作物的种植方式。
少耕:
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耕作次数或全田间隔耕 种、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耕作方法。
奂耕:
播种前不进行土壤耕作,作物生长期间不进行土壤管 理,在茬地上直接播种的耕作方法。
合理密植:
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 当,行株距要合理。
一般以每亩株数表示。
生态需水:
维持作物生长发育良好的环境条件所需要的水。
生理需水作物体内保持水分平衡和正常生理活动所需的水。
经济系数:
经济产量在生物产量中的比重,称为经济系数。
潜在生产力或理论生产力:
在充分理想条件下所形成的产 量,即作物产量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时所能达到的产量。
现实生产力:
在具体的生产条件下所能形成的产量。
光合有效辐射:
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只吸收利用可见光部分。
耕作制度:
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 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种植制度:
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空间配置、 种植熟制、种植方式、与种植顺序的综合技术体系。
养地制度:
指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资源生产力 为目标的一系列技术体系。
作物布局:
农作物的地域分布,即根据区域自然经济条件, 确定适应该地区的主要作物,安排种植作物的种 类、面积与田块配置。
整地:
作物播种前一系列土地整理的总称,是作物栽培的最 基础环节。
土壤耕作:
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 层和土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肥、气、热的关系, 为作物生产提供适宜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种植密度:
是单位面积上作物群体内的植株数量。
实质上指 作物群体中每一份平均占有的营养面积大小。
灌溉:
补充作物生长期间利用天然降水不足部分的需水量。
灌溉定额:
指作物生长期间单位面积上每次灌溉量之和。
作物的化学调控技术:
指以应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为手段, 通过改变植物内源激素系统,调节作物生长发育, 使其朝着人们预期的方向和目标发生改变。
内源激素:
指作物体内合成并微量存在,对生长发育产量显 著作用的生理调节物质。
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
指化学方法合成和筛选的一些化学结构和生理特性与植物激素功能相似或相对抗的活性物质。
设施栽培:
指利用维护结构设施,把一定的空间与外界环境 隔离开来,形成一个封闭式系统,应充分利用。
无土栽培:
是一种不用天然土壤而采用含有植物生长发育必 需元素的营养液来提供营养,使植物正常完成整 个生命周期的栽培技术。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
不用天然土壤而使用基质,不用 传统的营养液直接供应植物吸收而是使用有机固态肥 并直接用清水灌溉作物的一种无土栽培技术。
报酬递减规律:
就作物经济产量而言,在配合施用一定的肥料量范围内,单位施肥量所生产的作物产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但当施肥量超过一定量后,单位施肥量所生产的作物产量逐渐下降甚至严重下降的现象。
施肥量不是越多越好。
植株配置遵循的原则 1、充分利用光能,田间植株均匀配置,至少在生育前期和中期对光照截获较好。
2、充分利用土壤营养和水分。
3、方便农事操作。
养分平衡与最少养分规律 1、作物矿质营养需要必须元素的综合平衡。
2、最少养分规律。
养分互作规律 1、养分的协同作用:
同施肥效应大于单施效应之和。
2、养分的拮抗作用:
同施肥效应小于单施效应之和。
施肥量的确定:
作物产量目标是确定施肥量的本质依据。
作物体摄取的矿质营养来自于两个方面:
1、作物生长所处的介质环境2、作物生长 作物体对土壤营养元素和人工施肥元素量的利用知识部分。
肥料需要总量=当季作物总吸收量—土壤养分供应量 排水:
是在农田土壤含水量过高或积水情况下排除多余水分的措施。
1、地面水排除:
配置一定规格的明沟渠三沟配套,再停。
2、地下水排除:
为深明沟3、农田排水:
地面水排水与地下水排水相结合。
杂草:
一般是指农田中非意识栽培的措施。
害处大于益处的都是杂草。
杂草在特殊条件下栽培,可成为作物杂草的危害 1、与作物争水、争肥、争光、争空间。
2、作物病害、虫害的中间寄主。
3、降低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如稗草。
4、除草增加用工和成本。
5、影响人畜健康,如毒麦。
杂草的种类 1、一年生杂草和多年生杂草2、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3、窄页和阔叶杂草。
杂草防治:
1、健全杂草检疫制度 1、严格限制国内没有或尚未传播的杂草的输入 2、清洁播种材料、种子。
2、农业防治 1、水旱轮作、用养轮作、配套耕作制度,打破杂草的世代周期。
2、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直接除去。
3、有计划的农田周边实施人工植被方案,即除杂草又保持水土。
3、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病原菌、植物、动物等抑制杂草的生长繁殖。
4、化学防治:
除草剂 人工控旺技术:
深中耕、压苗、晒苗、打叶、摘心、整枝 地膜覆盖的作用 1、地膜覆盖的土壤热效应 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减少热量消耗;阻碍近地层空间的热量交换 2、地膜覆盖的保墒作用 土壤水分蒸发速度减缓;在膜下进行水分“小循环”,使土壤深层水分逐渐向上层积; 减少地面蒸发量 3、地膜覆盖的其他作用 加速土壤营养转化和吸收、改善土壤理化状况,防止雨水冲击造成土壤板结,缓解土壤 浸浊,另土壤微生物和繁殖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还能有效的防治杂草。
促进作物早熟,提高产量,增强作物抗逆性。
膜的选择:
根据不同的生态条件,作物特性与膜盖栽培目的要求等,恰当的选择地膜覆膜技术:
整地作畦、盖膜“严、紧、平”。
盖膜方式:
平畦覆盖、高垄覆盖、沟畦覆盖产品的收获方法:
割收、采摘、挖掘
产品的加工及贮藏 籽类:
干燥处理与贮藏,低温、低湿、通风 果实保鲜:
低温、高CO2浓度、保湿或化学保鲜剂薯类的贮藏:
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通气产品的收获 种子果实类:
收获适期一般为生理成熟期禾谷类:
籽实蜡熟末期至完全成熟期油菜:
全因70%—80%角果呈黄绿色 棉花:
棉铃吐絮豆类:
半数以上荚果皮呈成熟色 块根、块茎类:
收获适期以地下部茎叶停止生长、渐黄,地下部基本停止膨大时 收获适期一般以工艺成熟期 甘蔗:
叶色变黄,下部叶脱落,茎节变硬 烟草:
主脉变白,叶片下垂,叶色转黄具成熟斑块豆科绿肥:
开花初期至开花盛期麻类:
上花下果时收获作物的分类:
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粮食作物、工业原料作物、绿肥作物和饲料。
禾谷类作物:
玉米、高粱、粟、黍、薏苡等,蓼科的荞麦。
按生物学性状 生长与分化的关系:
生长是量变,是基础;分化是质变,而发育则是器官或整体有序的量变与质变,没有生长和分化,就不能进行发育,生长和分化又受发育的制约。
作物生长的一般进程:
S型生长过程:
作物的个别器官、整个植株的生长以及作物群体,建成和产量的积累的经历。
前期教缓慢,中期加快,后期又减缓以至停滞衰落的过程。
S型生长过程理论的应用:
1、可作为检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是否正常的依据之一。
2、同一作物不同器官,通过S型生长周期的步伐不同,剩余速度各异,在控制某一器官生育的同时,应注意这项措施对其它器官的影响。
3、各种促进或抑制作物生长的措施,应在作物生长最快速度到来之前应用。
吸胀、萌动需要的条件:
6%左右的土壤含氧量;温度发芽标准:
胚根长到与种子等大;胚芽长达到种子长度一半。
无性繁殖萌发特性:
1、“种”萌发数个芽,形成数个分枝,芽数决定苗数。
2、繁殖材料上幼芽存在“顶端优势”。
3、萌发过程不经历吸胀过程,因此温度是主要限制因素。
根系功能:
1、支撑地上部作物。
2、吸收水分和养分。
3、合成某些生物物质。
4、分泌有机酸,维持根际土壤PH值平衡。
5、贮存产品器官。
6、繁殖器官。
影响根系生长的条件 1、供给根系生长发育的有机物质,决定于地上部的光合作用和给根系的输送量。
2、地上部营养体过分茂盛。
3、根系生长发育所处的环境条件。
叶蘖同伸规律:
主茎第N叶出生时,N—3叶的腋芽发生分蘖,即N页出生~N-3节位发生分蘖。
茎分支功能:
1、支撑叶、穗、花、果实。
2、合成光合产物、绿色茎枝。
3、贮藏器官。
4、繁殖器官。
5、通气功能叶的形态:
1、禾本科作物出生的第一片叶为不完全叶,成为胚芽鞘 2、双子叶作物出生最早的两片叶,一般不含托叶3、单子叶的叶叶片和叶鞘组成 4、双子叶作物的真叶,其形状、大小、结构因作物而异。
有叶片、叶柄和托叶组成叶的生长 1、禾谷类作物的茎端生长锥分化成叶原基,发育成叶片和叶鞘 2、叶片首先伸长,叶片长度定型后,叶鞘与节间同步伸长 总叶片数相对稳定:
水稻11~18小大麦10~15 玉米16~21高粱12~17 氮影响:
1、适当增氮,促进出叶速度和分蘖速度,叶片增 大,寿命延长 2、过量增氮,叶大而薄,叶柄长,披散 双子叶作物叶的生长 1、双子叶作物的茎端生长锥分化第n叶原基和第n节同步 进行。
2、双子叶作物叶的生长以叶片、叶柄同步进行。
3、总叶片数:
双子叶作物的总叶片数在品种间和不同条件 下变化较大。
4、最大叶面积指数:
~4 动态叶面积指数:
棉花苗期现蕾期 初花期盛花期吐絮期~3 5、影响茎、叶生长的主要条件:
温度、水分、矿质营养、 生长物质开花习性 1、每一种作物,数量不同的花按照一定的方式和顺序逐个开花、受精,形成不同的开花习性。
2、每一朵花,在完全部分进程和性发育后开花。
授粉方式:
自花、异花。
常异花授粉 双子叶作物的果实:
棉花—塑果油菜—角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作物 栽培 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