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00321-自考-自己整理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3094477
- 上传时间:2022-10-04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4.65KB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00321-自考-自己整理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00321-自考-自己整理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00321-自考-自己整理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文化思潮:
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9.文化政策:
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10,民族文化;
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而民族又是文化划分的依据。
但由于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的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中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正因为每个民族文化都是独特的,所以作为一种价值而言,它们均处于平等的地位。
11.国别文化:
它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就是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
12,上层文化:
指宫廷与上层文入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13.底层文化:
指民间文化。
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14,传统文化:
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15.文化传统:
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
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即文化传统。
1.新石器时代:
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大约始于距今1万年左右,大约结束于距今4000年左右,延续时间长达五六千年之久。
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特征是原始农业的出现,陶器的制造,磨光石器的广泛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使用以及村落出现,氏族制度的形成等。
新石器文化遍布中国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和东南,西南及华北,东北各地。
其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大时期,即仰韶文化以前时期,仰韶文化时期,龙山文化时期。
2.仰韶文化:
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因最早发掘的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而得名。
时间在公元前
5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间。
以彩陶文化最为著名。
3.龙山文化:
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首先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而得名。
3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间。
以黑陶文化最为著名。
4.羲和敬顺昊天:
传说尧曾命羲和到四方去测量一年的四季的至点,将一年确定为366日,并“以润月正四时”,以便“敬授民时”。
5.敬授民时:
在上古时期,人们是按着时节的序列敬奉上天的。
日月星辰运行中任何反常现象,都会引起他们的恐慌。
然而正是在对“天序”的尊奉,恭敬之中,却有着古代天文学科学实践活动。
人们在虔诚的宗教心态下,包含的则是把握农时的努力。
这就是“敬授民时”的本质。
6,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文化分布于豫西晋南,是夏文化的重要遗址。
遗址中发掘出青铜器,玉器等礼器,祭器,还有大型宫殿的基址;
此外还发现了少量非正常死亡者的乱葬境,乱葬者可能是战争俘虏。
这些都显示着夏已初步进入国家阶段。
7.分封制:
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史称封建;
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就叫分封制。
8,二王之后:
周武王为了巩固周家统治,在分封诸候的同时,还把部分商人的后代封到宋国,把夏朝之后封到杞国,所以称为“二王之后”。
9.西域:
西域分狭义的西域和广义的西域两种。
狭义的西域指新疆地区,天山南北,汉时分布着大小
36个国家,文明水准相当高。
广义的西域,除新疆外,还包括中亚,印度,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
—部分。
10.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横贯欧亚大陆的东西方交通要道。
从西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到东汉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汉朝共用200余年的时间,打通了通往西域各国的“丝绸之路”。
这条“丝绸之路”不仅交流着物质,也沟通着中外的文化。
中国文化经西域传到中亚乃至欧洲,异域文化如音乐,舞蹈等大量传来,特别是佛教的东传,更是打通西城最明显的结果之一。
11.察举制:
察举就是选举,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官员人才的制度。
它有许多科目,其中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三科最显著。
孝廉重德行,茂才重才能,贤良方正则重学问。
像汉代的晁错,董仲舒,公孙弘等都出于此。
其他科目科学家有明经,明法,尤异,治剧等。
12.征辟:
汉代征集贤士为官的一种方法,也叫“公府辟士”。
朝廷招聘为征;
三公以下召布衣人仕为辟,是一种中央地方并行征集贤士为官的方法。
汉代风尚,往往有名望的公卿,身居高位,以能罗致天下名士,充当自己的幕僚为荣,而世间的英才俊士,亦以此途益自奋勉,作为出身捷径。
这种选举取土方法,始于西汉,盛于东汉。
13.孝廉:
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
孝廉即孝子廉吏,为土大夫仕进的主要途径。
被举的人一般是州郡的属吏和经学儒士。
举孝廉后,有的做地方县的令,长,远以至州郡一级的太守,刺史,更多的则是到中央做郎官。
14.茂才:
茂才即秀才,后汉时为避。
武帝刘秀名讳,改秀才为茂才,与孝廉同样重要。
15.贤良方正文学:
目的是广开言路,每当有天灾时,便多有此科,意在选出那些能“究天人之际'
'
的读书人,对朝廷有所明示。
16.重本抑末:
重本抑末是重农主义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
“本”指农业,“末”指工商业。
小农是王朝统治的基础,重农主义(本)抑制工商业(末)作为国策,即重本抑末。
17.独尊儒术:
在西汉前期,封建统治者多信奉黄老之学,从道家“清静无为”思想出发,实行“我无为而民白化”的治民之策,这样的政治理念特别适宜汉初社会经济恢复时期的现实。
但当西汉国力强盛,
“清心寡欲”的无为思想就不适宜了。
好大喜功的汉武帝要“兴太平”,就要制礼作乐,要“改正朔,易服色”,要举行封禅大典,大兴繁文缛节的建置,而儒学最能符合这种要求。
所以,在公元134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三策》的建议,罢黜黄老百家之言,独尊儒术,自此儒家思想正式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年。
18.永嘉之乱:
晋末八王之乱时,成都王颖招引匈奴贵族刘渊作外援助战,刘渊就以“赴国难”的美名,长驱直入,攻城掠地,蹂躏中原。
晋永嘉二年(308年),刘渊在山西平阳称帝,国号汉。
永嘉五年
(311年),刘渊率军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史称“永嘉之乱”。
19.十六园:
西晋之后,初期进入内地的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并且相互征伐,先后替代,共有十余个政权,史称“十六国”时期。
20.玄学:
玄学是魏晋时期用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的一种新的哲学思潮。
一般认为玄学的开创人是曹魏的何晏,王弼。
他们倡导玄学,竞清谈。
清谈的内容是谈玄论道,剖析妙理,提倡放荡,是老庄思想的发展。
但到稍后的嵇康,阮籍时,因他们极端厌恶司马氏以道德的“名教”欺世,于是标举“自然”大唱反调,在行为上更是放纵,不守礼法,为世人树立了一种名士形象。
西晋立国后,一些清谈名士如向秀,郭象屈从于司马氏,著文否定嵇,阮的主张,使玄学完全变成了为西晋统治及门阀利益服务的思想工具。
21,清谈:
这是魏晋玄学之风的一个重要现象。
清谈是士流交际中的风雅。
清谈时谈士手持廛尾(由廛鹿尾做成的拂尘一类的东西挥动时可以生风),一主一客,主者称述自己的意见为“通”,客方起而论难为“难”。
清谈在辩理时很讲究言语简洁,切中要害。
一“通”一“难”下来,有时分出胜负,有时各自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有时则需要第三方出来作一总结。
22,般若学:
这是佛家“空宗”的理论,强调以“空观”看世界。
在中国般若学的代表人物早期有道安,之后有鸠摩罗什及其学生僧肇。
24.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是印度籍的僧人,在西域成名,来到中国时正值十六国的后秦时期。
政府在长安为他专门设立道场从事经典的翻译和讲解。
25.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是隋,唐朝廷行政机构。
三省即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
中书省负责诏书起草,是决策机构;
门下省职掌封驳,为审议机构;
尚书省负责政策执行,属行政机构。
尚书省下设六部,即吏部,户部(隋称民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长官称尚书,各司其职。
26.科举制:
科举制是隋唐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新制度。
大致分制科和常科两项,制科由皇帝临时安排,以待非常之才,官员和平民子弟都可参加。
常科基本每年一次,科目主要有进士,明经等六科。
其中进士一科要考经典,诗赋和时务策论,难度大,录取率低,中举后前程却好,所以特别受士于重视。
27,“荫子”制度:
宋代—种特殊的补官制度。
凡文臣到一定级别的都可以享有子孙补官的特权。
它不仅“荫”同姓子孙,也可以“荫”异性亲戚。
28.租庸调制:
唐前期赋役制度的田租,力庸和户调的简称。
由于隋末农民大起义及长期内战,使得唐朝手中掌握了大量无主荒地。
于是,政府将这些土地按规定分配给成年男女;
受田农民按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租税(租)及乡土所产的绢,帛若干斤;
尺(调),并无偿地为政府服役若干时日,不服役则折交相当的绢布(庸),这就叫秘庸调制。
29.两税法:
中唐时期制定的赋役制度。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朝廷采用杨炎的建议,颁布实行
“两税法”,它以夏,秋两次征税而得名。
其核心内容是以一个家庭的财产状况和田亩数量为依据征收赋税。
同时政府针对商业贸易日益活跃的现实,对茶,酒,盐等商品交易征税,改变多少年来以单一农业税为主的税收结构。
同时还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税利分割关系。
两税法的实行,使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寿终正寝。
后来两税法历代相沿,至明不改。
30.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中唐时期一场文风,文体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
主要倡导者是韩愈,柳宗元,参加者有李翱,皇甫堤,刘禹锡,白居易等人。
其主旨是为了恢复和发扬先秦,两汉散文质朴流畅的传统,使散文更适宜于叙事,说理和抒情。
因为先秦,两汉的时间比六朝为古,所以,文学史上称这次运动为“古文运动”。
31.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是一种自命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
在中唐,经白居易,元稹的大力倡导下,加上李绅,王建,张籍等一批诗人的积极参与,形成一场规模不小的诗歌运动,史称“新乐府运动”。
它以“但歌生民病”为宗旨,实际是有意恢复《诗经》和汉乐府开辟的文学传统。
32.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
在他担任宰相期间,企图以种种新的政治举措改变王朝
“积贫积弱”的局面。
他积极推行青苗,均输,市易,免役,农田水利等新法,抑制大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以期富国强兵,缓和阶级矛盾。
但由于保守派(旧党)的固执反对,新法推行迭遭阻碍,总的来说推行新法是失败的。
33;
理学:
理学是北宋兴起的一门学问;
它以阐发孔孟学说中天道性命内容为主,讲究成贤成圣。
理学的代表人物在北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文化 概论 名词解释 00321 自考 自己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