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分析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3084162
- 上传时间:2022-10-04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0.01KB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分析文档格式.docx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分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分析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asisrisk,yieldcurveriskandoptionriskin
commercialbanks。
Italsosuggestssomemeasurements
oncontrollinginterestrateriskbasedonpresent
progressofChina’sfinancialreformation。
【Keywords】关键词利率风险
&
nb
sp;
interestrate
risk
;
巴塞尔协定
theBasel
Accord
重新定价风险
re-pricing
基差风险
spreadbasisrisk
收益率曲线风险yieldcurve
选择权风险
option
risk
一、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成因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看,政策性风险远大于其他风险。
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政策性因素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影响权重较大。
由于目前我国利率管理权限集中在国务院,人民银行只是授权代管机关。
因此,国务院往往从宏观角度考虑利率的升降,这种政策导向在1996年以来的次降息中体现较为充分。
由此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目前贷款利率仍处于较低点,而1994-1996年储蓄存款高速增长存入的定期存款从2000年后进入兑付高峰,高付息率造成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而这种利率风险往往是政策性的,商业银行只能是被动接受。
二是受社会信用环境及国家诚信制度不完善的影响,部分具有垄断性质的国有企业成为众多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这些企业常以下浮10%的优惠利率作为融资的附加条件,给银行收益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三是存贷款业务占商业银行总资产权重较大。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严格的分业经营,业务结构过度集中在存、贷款等利息类业务中,非利息收入的中间业务、表外业务等金融产品创新在业务结构中占比过低,使商业银行在利率调整中承受了直接损失。
当然,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非均衡性也会使商业银行遭受资金缺口风险,一是在总量上,资产负债总量之间没有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出现存差或借差缺口过大,大量资金沉淀在银行,承受风险;
二是在期限结构上,资产负债结构比例失调,如短期负债支持长期贷款,当利率上升时,负债成本加重,资产收益下降;
三是在利率结构上,同期限的存、贷款间没有合理利差,如为竞争优质客户,贷款利率无原则下浮,甚至亏损经营[1]。
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现状分析利率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利率的变化和资产负债期限的不匹配给商业银行经营收益和净资产价值带来的潜在影响。
国际清算银行的银行监管委员会认为利率风险由两方面因素构成:
投资风险和收益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利率变化使固定利率资产负债和表外项目业务形成损失的可能性;
收益风险是指借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变化不同步造成收益损失的风险。
利率风险管理是西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增加银行经营收益,稳定银行市场价值的主要工具[2]。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将利率风险分为重新定价风险、基差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和选择权风险四类,下面具体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这四类利率风险的现状:
1.重新定价风险所谓重新定价风险是指产生于银行资产、负债到期日的不同或者重新定价的时间不同的风险。
在分析这类利率风险时,须对可能受到利率波动影响的资产和负债项目加以分析,即对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进行分析。
利率敏感性资产负债缺口越大,银行所承担的重新定价风险也越大。
如果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则为正缺口,当利率下降时商业银行有利率风险;
反之为负缺口,当利率上升时有利率风险[3]。
从我国具体情况来看,自1996年5月以来,央行已连续次下调存贷款利率,我国存贷款利率8年来一直处于下降通道中。
2004年开始,宏观经济的开始局部过热,物价从紧缩状态走向膨胀,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将步入升息周期。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经营存贷款业务,在经历连续降息的过程中已逐步形成降息预期,因此资产与负债的期限结构一直处于不匹配状况,利率敏感性缺口一直为负且有加大的趋势,同时长期资产在资产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这种高度适应降息周期的缺口状态将在利率上升时给银行带来较大的净利息收入损失。
另外,我国商业银行也存在着资产负债成熟期的结构错配。
资产负债的成熟期主要由其回流期决定,回流期指该项资产负债的本金最终回流的时间,在没有任何特别约定的情况下,资产和负债只有在回流期后才得以重新定价,在此之前,利率的变动对资产负债的收付息没有影响。
即使银行能够比较准确地估计利率变动方向,从而针对性地调整其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但当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回流期不匹配时,也会因利率的变化产生收益波动。
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直接原因是存贷款的期限结构错配,一方面存款的期限结构短期化,另一方面贷款的期限结构长期化,集中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就表现为商业银行回流期的错配。
这种回流期负缺口尚不至于引起流动性风险,但是升息周期中却给银行带来净利息收入的损失,由于负债的回流期短于资产的成熟期,负债被迅速定价而导致利息支出迅速增加,使得在某一时间区间内,利率敏感性负债大于利率1敏感性资产,当利率变动时,商业银行也将承受净利息收入下降的风险[4]。
2.基差风险基差风险是指当贷款的其他条件与重新定价贷款的特点相同时,因所依据的基准利率不同或利率变动幅度不同而产生的风险。
大体上有两种表现方式:
一类是在存贷款利率波动幅度不一致的情况下,存贷利差缩小导致银行净收益减少的风险;
另一类是在短期存贷款利差波动与长期存贷款利差波动幅不一致的情况,由于这种不一致与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不相协调而导致净利息收入减少的风险。
回顾近几年金融市场运行过程,不乏因遭受基差风险而造成经营损失的实例。
如从1996年起,连续8次降息,人民币一年期存贷款利差最大为3.6、最小为1.8个百分点,持续的利率下调导致年国内各家商业银行应付利息储备严重不足,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储蓄存款占比较高的银行尤为严重,其负面影响持续到2001年[5]。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激烈的市场竞争将导致利率波动加剧,当商业银行根据基准利率的变化调整存贷款利率水平时,利率基差风险将会更大,这必然影响银行正常的利息收入。
3.收益率曲线风险收益率曲线是将各种期限债券的收益率连结起来而得到的一条曲线。
收益率曲线的斜率会随着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而发生变化,使收益曲线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并因此而产生收益率曲线风险。
正收益率曲线一般表示长期债券的收益率高于短期债券的收益率,这时没有收益率曲线风险;
而负收益率曲线则表示长期债券的收益率低于短期债券的收益率,这时就有收益率曲线风险[3]。
利率市场化后,重新定价的不相配性使商业银行暴露于债券收益率曲线的倾斜和下降的变化中。
现行我国发行的国债利率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国债利率和央行存款利率存在一定的利差空间,银行资产以国债来代替企业贷款,不但收益可大大增加,而且风险为零。
近几年债券资产在商业银行总资产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
短期看,这可给银行带来可观的机会收益,但长期看,债券投资被锁定在较低的收益水平之内,一旦央行利率上调或债券发行利率回升,在债券二级市场换手率较低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到时不得不承受较大的利率风险。
4.选择权风险利率的潜在选择权风险,即利率变动中,存款人提前支取定期存款或借款人提前归还贷款,由此而引起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的变动。
银行的许多存贷款业务都具有期权特征。
期权的持有者,总是在对自己有利而对卖方不利的时候行使其权力,因此各商业银行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潜在选择权风险。
不管实际利率变动是正的或是负的,只要名义利率变动,就可能促使借款人提前偿付未到期贷款或存款人提前提取未到期存款。
尤其是当客户提前还贷时,银行却没有得到相关的收入来弥补银行承受的风险,使银行系统积聚了大量的期权型的风险。
利率的逐步放开无疑会使银行对潜在选择权的控制难度加大。
由于我国自1996年以来先后8次下调存贷款利率,许多企业纷纷“借新还旧”,提前偿还未到期贷款转借较低利率的贷款,以降低融资成本;
同时个人客户的利率风险意识也不断增强,再加上我国目前对于客户提前还款的违约行为还缺乏政策性限制,因此,选择权风险在我国商业银行日益突出[6]。
三、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对策鉴于利率波动性上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诸多影响。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并不完善,金融监管并未充分有效,利率管制的全面放开可能会产生较大范围的震动,因此,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为利率的最终市场化创造充分的条件,其中,中央银行增强间接调控能力和监管水平以及资本市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是非常必要的。
而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应积极进行自身的内部体制改革,强化管理手段,加强利率风险控制[7]。
1.树立强烈的利率风险控制意识由于我国利率和汇率市场化进程起步较晚,国内银行业没有经过国外重大风险事件的“阵痛”,即使有些机构已惨遭市场风险酿成的损失,也没有引起多少重视,因而利率风险意识普遍较低,对风险管控的重视程度离风险防范的要求甚远。
很多银行的董事会还没有健全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
有专门委员会的一些银行工作也未到位,甚至一年内连一次会议也没有召开;
很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仍不到位;
绝大多数银行利率风险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缺乏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操作经验,难以达到利率风险管理要求的对利率风险及时识别、量化、模型化以至有效预防的目的。
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我国银行业高度重视。
中国银监会早在2004年就公布了《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对包括利率风险管理的各个主要环节提出了系统、详细的要求和规定。
当前,国内银行应该充分认识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聘用具有实际经验的专业人士,对《指引》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认真的研究并制定实施计划,加大实施《指引》的力度。
银监会相关部门和各地银监局也要进一步提升对利率风险管控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利率风险管控的相关培训工作,加强利率风险的检查督促力度,促使商业银行提高利率风险管控能力。
利率风险的管理水平和《指引》的落实程度今后应作为银行新业务准入的重要标准[8]。
2.立足现实,着手开展缺口管理近年来已经有少数商业银行开始尝试运用利率敏感资产与敏感负债的分析方法来研究资产负债状况。
有资料显示,
1995至2002年利率下降期间大多数银行依然保持着正的利率敏感性缺口。
可见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意识极为薄弱和有限。
各银行应该根据自己的财力、技术水平和资产负债表的复杂程度选择一套适合的利率风险衡量软件。
银行的利率风险头寸是由构成资产负债表的无数存款、贷款和投资交易的累积结果,每笔存贷款都有自己的现金流量特征。
在编制缺口报告时,应该根据自身的资产负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商业银行 利率 风险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