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全)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3074672
- 上传时间:2022-10-04
- 格式:DOCX
- 页数:61
- 大小:176.23KB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全)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全)Word文档格式.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
(2)虞庠之学:
庠为有虞氏之学,是古代文献一致的看法。
有虞氏即舜帝时
期。
《礼记·
明堂位》称:
“米廪,有虞氏之庠也。
”“米廪”即粮仓,一般
由老人看管,是老人聚集活动的场所,后成为氏族敬老养老的地方,故孟子云:
“庠者,养也。
”在氏族公社中,教育年轻一代的任务,一般由经验丰富的老人承担,故庠这种机构,兼有养老与教育两种职能,而教育的任务重在德教。
2.古代学校的萌芽
社会生产日益发展;
社会事物日渐复杂;
文字的产生.
(1)五帝时代已有大学,名叫"
成均"
最初见于<
诗书>
<
礼记>
二书,董仲舒认为其是五帝之大学.
(2)虞舜时代的学校,兼做养老,藏米之所,并且已有了大学,小学之分
(3)夏朝:
序和校;
(4)商朝:
大学、小学、庠、序、瞽宗庠(xiá
ng)为周朝学校的名称。
《孟子》说:
“庠、序,养也。
”就是说庠原义为养,庠源于虞舜时期教养机构。
重点利用养老的活动,对青年一代推行孝悌教育。
(庠生为科举时代府、州、县学的生员,明清时代为秀才的别称)。
(4)序为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起初是教射之地,后发展成为贵族一切公共活动
(包括教育子弟)的场所。
礼乐、习射宗教教育为主要内容。
(庠序并称指地方学校,也泛指学校)。
总之,我国从原始公社制末期到奴隶制社会已经初步形成起专门的教育机构_学校,到了商朝已经有比较完备的学校,但学校的教育内容仍与当时的政治.军事.宗教等活动结合在一起,一般文化知识的教育只有初步分化出来的趋势
2.西周的教育制度
A.“学在官府”:
“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
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
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
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
记录的法规、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全部掌握在官府。
主要体现在:
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
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
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教育机构与行政机关不分,表明当时教育与政治紧密联系。
至春秋时,私学兴起,学术下移,此种状况被打破。
由于只有官府有学,民间无学术,所以要学习专门知识只有到官府之中才有可能。
这种历史现象有其客观原因:
(一)惟官有书,而民无书
(二)惟官有器,而民无器(三)惟官有学,而民无学春秋时期,我国奴隶制崩溃而转向封建制,经济、政治的大变化,也变化在教育上。
为旧经济旧政治服务的受贵族垄断的“学在官府”的教育走向没落
B.大学与小学:
①小学:
儿童进入小学的年龄与其家庭的政治地位直接有关,贵者入学年
龄早,反之则晚。
八岁是王侯太子入国学之小学的年龄,10岁至13岁是公卿
之太子、大夫元士之嫡子如国之小学的年龄,15岁是众子及部分平民子弟入小学的年龄。
小学的学习年限约为7年。
小学教育的内容就是德、行、艺、仪几方面,实际上是关于奴隶主贵族道德行为准则和社会生活知识技能的基本训练。
②大学:
进入大学接受教育有一定限制,只有少数符合资格的人才能享受大学教育。
贵族子弟按身份入学;
平民中的优秀分子经过推荐选拔,方能入学。
入学资格的限制,体现西周教育的等级性。
王大子入大学的年龄为15岁,因王
大子十五而行冠礼,标志着已达成年;
其他人二十而冠,20岁入大学。
大学的学程为9年。
大学的教学已具有计划性,表现为定时定地进行教学活动。
大学学大艺,履大节,分科教学以礼乐为重,射御次之,还学习《诗》(乐教的组成部分)、《书》(学上古之书,知道前代的政治历史经验,有助于学礼和准备学成后参加政事)。
在大学期间,第一、三、五、七、九学年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德行和道艺两方面。
七年告一段落,称为“小成”;
第九年考核
合格,结束学业,称为“大成”。
对于合格的学生,可以分派官职,奖励爵位和俸禄;
对于不合格的学生,经过一系列的劝诫程序之后仍不改悔的,则流放远方,永不再使用。
天子的大学和诸侯的大学不仅名称不同,规模和等级也有差别。
天子的国学规模较大,结构比较复杂,有“五学”之称,即辟雍(又称为学宫)、成均、上庠、东序、瞽宗;
诸侯所设的大学半面临水,称为泮宫。
西周小学见载于青铜铭文。
贵族子弟幼时通常受家庭教育,教以基本常识和待人接物的礼数。
8岁始离家人入小学,小学在王宫旁边,王宫侍卫官师氏、保氏为小学师长。
小学教育包括德、行、艺、仪,尤重孝亲父母、友尊贤良、
顺事师长一类德行的修养,以为造就有德行、武功的未来统治者打下基础,小学属宫廷的贵胄小学,其学生是王太子,公卿太子、大夫元士的嫡子等。
大学教育更为贵族子弟所享有,极个别平民中的优秀者经严格的考核选拔方能进入。
大学入学年龄西周大学有“辟雍”、“学宫”、“大池”、“射庐”等名:
通常始与15岁,九年完成学业。
大学设在郊外,天子的大学四周环水叫辟雍,
诸侯的大学半周环水叫泮宫,表现出等级性。
大学的择址和设施是出于射、御教学和演练的需要。
大学的目标在于大艺、履大节,培养有德有仪、能征善战的统治者。
西周王朝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要学礼乐、军事需练射御,大学实行分科教学,以礼乐为重,射御次之,书数又次之。
大学的课程与教学已有明确的计划性并有专门的场地与专门的官员施教
国学与乡学
国学:
先秦学校分两大类,国学和乡学。
国学最初是指东周设于王城及诸
侯国都的学校,是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
太学和小学教学内容都是以“六艺”为主,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礼(类似政治伦理课)、乐(类似综合艺术课)、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文字)、数(计算、算法)。
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后世的国学为京师官学的通称,主要指太学和国子学。
乡学:
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立的学校。
周代特指六乡州党的学
校。
西周“乡学”是按照当时地方行政区域为一般奴隶主和部分庶民子弟设
立的,规模比较简单,只有小学一级。
家庭教育
五经之一的《礼记》中有一章《内则》,专门记录了中国古代贵族对孩子
的家庭教育,充分强调了对动作、习惯的培养,我们这里部分摘录、评述如下:
“子能食食,教以右手”:
幼儿能吃饭时,就教他们用右手。
形成正确的动作习惯。
“能言,男唯女俞,男般革,女般丝”:
能学说话的时候,男孩说话要恭敬,女孩说话要柔顺;
男孩佩带皮囊,女孩佩带丝囊(强调男女的个性差异,希望男孩尊敬大人,活泼好动,希望女孩柔顺安静)。
“六年,教之数与方名”:
六岁的时候,教孩子识数和辩认方向,进行文化知识的启蒙教育。
“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
七岁的时候,男孩与女孩不同席而坐,不在一起吃饭(教孩子分别男女,建立性别意识。
从现在的观点看来,似乎太古板了)。
“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
八岁时,当孩子进门、出门以及就席、吃饭时,必须让长者在先而自己在后,开始教他们学会谦让(八岁时进行道德、礼节教育,让孩子尊老敬长,礼貌谦让)。
“九岁,教之数日”:
九岁时,教他们计算日期。
“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记,衣不帛褥绔,礼帅初,朝夕学幼仪,请肆简、谅”:
十岁的时候,就要出外向老师求学,住宿在外,学习写字和记事,不穿帛制的衣服,遵循原来学习的谦让之礼,每天都要学习初级的礼仪。
学习的东西贵在简要而信实。
从上面的文字可以看到,西周贵族的孩子,从会吃饭开始一直到十岁,对他们的教育一直强调行为习惯的塑造和品德的养成,强调尊重老人,为人谦逊;
对比来说,对文化、知识的学习非常简单、实在。
想想现在唯我独尊的小孩以及小学生那沉重的书包和幼稚的自理能力,古人的教育还有它的一些优越之处。
4、家庭教育
贵族奴隶主子弟在未入学之前一般都要接受相当严格和规范的家庭教育。
在家庭中,从小进行基本的生活技能和习惯的教育,进而教以初步的礼仪规则,以及确立初级的数的观念、方位观念和时间观念。
在男尊女卑的思想支配下,要求男治外事,女理内事。
从7岁开始进行男女有别的教育,男女儿童的教育开始分途,女子的教育局限在家庭之内。
西周的贵族家
庭教育按儿童年龄的发展提出不同要求,家庭教育的过程有明显的计划性。
5、“六艺”教育 六艺是起源于夏代,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它包含多方面的教育因素。
它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
既注意传统文化,
也注意实际技能;
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
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
(1)礼乐 礼乐发源于原始社会宗教活动的仪式(礼)和音乐舞蹈(乐)
。
礼乐教育是六艺教育的中心。
礼着重训练人的外在行为规范,乐着重陶冶人的内在精神情操。
周礼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等各个领域。
学中所教之礼,则为贵族所必需的五礼,即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
周礼的教育不仅在于养成礼仪规范,同时具有深刻的社会政治作用,即通过礼制来标明尊卑上下的等级关系,强化宗法制度和君臣等级制度,以有效地维护奴隶社会秩序。
西周国学由大司乐管理教务,重在主持乐教,负责以乐德、乐语、乐舞教国子。
乐教是当时的艺术教育,内容包括诗歌、音乐、舞蹈,其过程寓有多种教育因素,包含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要求,具有实施多种教育的作用。
(2)射御西周在巩固政权的过程中,极重视武力建设,反映在教育上是加强射、御之教。
射指射箭的技术训练。
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训练。
西周时期以车站为主,常以拥有战车的多少来衡量一国武力的大小。
因此,射、御是当时主要的军事技术。
(3)书数 “书”指的是文字读写,“数”指的是算法。
书数是文化基础知识技能,作为“小艺”,安排在小学学习。
大学比小学程度提高,《诗》、
《书》被列入大学学习内容。
汉字发展到西周已相当成熟,字体为大篆,文字构造规律被归纳为六个方面:
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称为
“六书”。
还编写了小学文字教学用书《史籀篇》,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
数在西周不单指算法,还包括历法等与数字计算有关的知识。
对儿童进行的数的教学,先学数的顺序名称及记数的符号,然后应用于学习甲子记日法,知道朔望的周期,再进一步是学习计数,掌握十进位和四则运算,培养初步的计算能力。
(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1.私人讲学的兴起与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
(1)私学兴起的原因:
政治下移、经济下移导致学术文化下移的趋势;
官学衰败;
士阶级的崛起,养士之风盛行;
私学产生的原因:
①首先,社会的变动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学在官府”被冲破,秘藏于官府的典籍文物逐渐扩散于民间,这样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人员流落到下层,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教育史 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