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识记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 文档编号:13059524
- 上传时间:2022-10-04
- 格式:DOC
- 页数:16
- 大小:151.50KB
自考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识记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自考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识记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识记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58年,与英、法、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中国政府允许外国公使常住北京)
3、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俄签了《北京条约》,与俄还签了《瑷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
4、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缔结《中法新约》。
5、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6、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7、1894年11月,日本屠杀中国居民2万人,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惨案
8、1900年,俄国入侵中国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9、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圆明园。
10、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还通过军事侵略和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把持中国海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11、1901,《辛丑条约》签订后,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成为与外国列强打交道的专门部门。
12、英国人赫德掌握中国海关大权40余年之久。
13、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口为通商口岸。
14、1860年,《北京条约》有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
15、外国列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最早出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16、《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也援例进行,对华进行大规模的资本输出。
17、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成为在中国开办的第一家银行,以后各国纷纷在中国开办银行。
18、文化渗透的手段:
国列强利用宗教进行侵略活动,鼓吹侵略有功论,“种族优劣论”,为侵华制造舆论。
19、利用传教和传播西学的名义为外国列强侵华制造舆论,所办的报纸有《中国丛报》,《北化捷报》(改名《字林西报》),《万国公报》
20、资本-帝国主义来到中国的主要目的,并非要把落后的中国变成先进的中国,而是要强迫中国永远成为西方列强的附庸国。
21、旧的被统制阶级即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
22、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
2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4、要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只有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5、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是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二是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6、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政治控制(领会)
①控制中国内政②控制中国的外交③享有领事裁判权④把持中国海关
⑤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⑥扶植和收买代理人
27、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经济掠夺的手段(领会)
①控制中国通商口岸②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③对华倾销商品④对华资本输出
⑤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手段有:
⑴形成了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垄断⑵迫使清政府举借外债,以还赔款
⑶在中国设立银行⑷控制近代的交通运输业⑸给中国的农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8、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制造的侵略中国的舆论
①宗教渗透和侵略。
②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③大肆宣传种族优劣论
第三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三元里的人民与英国侵略者展开激烈的斗争。
2、台湾人民与总兵刘永福所率领的黑旗军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吴汤兴、徐骧等指挥的台湾义军与吴彭年、杨泗洪指挥的黑旗军。
3、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为抗击英国侵略而战死虎门的是关天培,在吴淞西炮台以身殉国的是陈化成,在镇江战死疆场的是海龄。
4、中法战争期间,冯子材率领清军和当地民众在镇南关取得胜利,史称镇南关大捷。
5、中日甲午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有左宝贵战死平壤,邓世昌和林永升战死黄海,丁汝昌和刘步蟾战死威海。
6、19世纪70至80年代,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又从缅甸侵入云南;
法国从越南侵犯广西;
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
日本吞并琉球,侵犯台湾。
中国陷入严重的“边疆危机”。
7、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达到高潮。
德国将山东划入自己范围,法国划入云南和两广,即滇、桂、粤,英国划入长江流域,日本划入福建。
8、“门户开放”政策,即美国可以获得他国在中国获得的所有权益。
9、1840-1919,中国人民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败,另一个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10、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组织编成《四洲志》
11、1843年,魏源编撰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2、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的喊出了“救亡”的口号。
还翻译了《天演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
13、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14、19世纪70年代以后,马建忠,王韬,郑观应,薛福成为维新代表人物。
15、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及其失败的原因
19世纪70至90年代,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掠夺殖民地的狂潮,也开始了瓜分中国、灭亡中国的罪恶阴谋。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并未实现,最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发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一个新旧交替时代的一场伟大农民战争,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
2、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
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的标志。
3、1851年金田起义前,洪秀全写作了为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提供思想基础的《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
4、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的最重要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5、《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迹象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太平天国领导人希望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6、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在早期的主要领导人除洪秀全外还包括杨秀清,肃朝贵,冯云山,韦昌辉和石达开。
7、1859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为了挽救危局,洪秀全提拔了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封洪仁轩为干王总理朝政。
1864年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
8、《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9、太平天国后期,洪仁轩提出了《资政新篇》,以发展资本主义为中心。
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另外的是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对西方列强缺乏理性的认识。
10、《天朝田亩制度》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①《天朝年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按人口平均分配。
②太平天国领导人希望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③《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
11、《资政新篇》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①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
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②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事业;
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
③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设新闻官,用以监督官员,改革弊政;
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④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
性质:
《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
第二节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1、19世纪60年代,兴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坤一等。
恭亲王奕是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
2、1861年清政府设立的掌管洋务的机关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3、对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的表述的是冯桂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4、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最早兴办的洋务事业是军用工业。
5、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可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
6、北洋水师是清政府海军的主力。
7、洋务运动兴办的近代企业多数都采取官督商办的方法。
8、翻译学堂:
京师同文馆。
广方言馆。
军事学堂:
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武备学堂。
9、中日甲午战争中,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1、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
洋务事业有三个方面:
一是兴办近代企业。
洋务派最早兴办的是军用工业,为兵工厂。
有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马尾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厂。
民用企业的有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几种形式。
其中,多数都采取官督商办的方法。
最重要的官督商办民用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及其织布局。
二是建立新式海陆军。
到19世纪90年代,建成有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北洋水师。
其中,北洋水师是清政府海军的主力。
三是创办新式学堂。
洋务兴办的一是翻译学堂,二是工艺学堂,三是军事学堂。
四是派遣留学生。
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应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急需,同时,洋务派办军事工业也有加强海防、边防、抵御外国侵略的目的在内。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维新运动兴起的物质条件。
2、1895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并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人类公理》。
3、1898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掀起的一场政治运动是戊戌维新运动。
标志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
4、梁启超写了《变法通义》,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翻译了《进化与伦理》,汉译名为《天演论》。
5、报刊:
梁启超主笔上海《时务报》,严复主板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
6、维新运动期间,光绪皇帝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建议下设立了京师大学堂。
7、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1898年,张之洞发表的对抗维新变法的代表作是《劝学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8、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人。
9、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要通过以下行动宣传变法维新主张,有向皇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考 近代史 纲要 重点 整理 识记 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