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对苯二甲酸PTA产业现状.docx
- 文档编号:13053851
- 上传时间:2023-04-2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1.89KB
精对苯二甲酸PTA产业现状.docx
《精对苯二甲酸PTA产业现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对苯二甲酸PTA产业现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对苯二甲酸PTA产业现状
精对苯二甲酸(PTA)
性质:
本品在常温下是白色晶体或粉末,低毒,易燃(自燃点680℃,燃点384~421℃)。
若与空气混合,在一定的限度内遇火即燃烧甚至发生爆炸。
生产过程:
PTA以PX(对二甲苯)为原料,以醋酸为溶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空气氧化,生成粗对苯二甲酸,制得精对苯二甲酸产品,加氢精制,结晶后获得PTA成品。
用途:
PTA是重要的大宗有机原料之一,广泛用于与化学纤维、轻工、电子、建筑等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
世界上90%以上的PTA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聚酯,PET)。
国内市场中,有75%的PTA用于生产聚酯纤维;20%用于生产瓶级聚酯,主要应用于各种饮料尤其是碳酸饮料的包装;5%用于膜级聚酯,主要应用于包装材料、胶片和磁带。
聚酯纤维,俗称涤纶。
在化纤中属于合成纤维。
合成纤维制造业是化纤行业中规模最大、分支最多的子行业,除了涤纶外,其产品还包括腈纶、锦纶、氨纶等。
涤纶可用于制作特种材料如防弹衣、安全带、轮胎帘子线,渔网、绳索,滤布及绝缘材料等等。
但其主要用途是作为纺织原料的一种。
国内纺织品原料中,棉花和化纤占总量的90%。
因此,涤纶是纺织行业的主要原料。
简单地说,PTA的原料是PX,源头是石油。
涤纶用PTA占总量的75%,而化纤中78%为涤纶。
这就是“化纤原料PTA”说法的由来。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PTA消费市场,目前的进口依存度约为50%。
主要污染源
1、PTA装置区
1)工艺废气①氧化尾气处理系统碱洗塔排气②PTA过滤、干燥系统洗涤塔排气③催化剂回收系统洗涤塔排气
2)工艺废水①含钴废水来自氧化、后氧化、分离、烛芯过滤及催化剂回收、催化剂过滤等单元,废水均收集于含钴废水池。
含钴量较大的宋烛芯过滤系统。
一般含量较低,送低钴母液罐,最后送催化剂配置单元回收利用。
含钴废水不排放。
②不含钴废水溶剂脱水塔冷凝水排水、RTO氧化尾气处理排水、PTA过滤系统洗涤塔排气、烛芯过滤器排气洗涤塔废水以及工段清洗废水收集于不含钴废水池。
3)工艺废渣来自副产物以及原料杂质累积。
残液采用焚烧炉焚烧处理,产生二次焚烧残渣。
2、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
1)锅炉及热媒站轻质柴油锅炉-控制燃油含硫量以及锅炉性能实现达标排放,不考虑烟气治理。
2)母液残渣及污泥焚烧炉洗涤塔废水母液残渣及污泥采用回转窑式焚烧处理,尾气用碱式洗涤塔洗涤,产生废水。
3)罐区大小呼吸器无组织排气和无组织泄漏,罐体清洗污水。
4)循环水系统
5)除盐水系统
6)生活污水
7)地面冲洗水和初期雨水纳入厂区污水预处理站处理
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1、废气污染防治1)有组织废气①工艺废气采用RTO热焚烧系统②从真空泵分离罐和后氧化产品罐出来的尾气及主要成分为醋酸闪蒸废气,进入洗涤塔回收醋酸。
③TA和PTA输送气全部先用袋滤器除尘,然后送RTO热焚烧系统。
2)公用工程废气烛芯过滤及催化剂回收单元产生的废渣和污水站生活污泥可采用焚烧处理。
2、废水污染防治废水量大、浓度高、水量和水质变化幅度大、难生化降解。
PTA装置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有:
①酸化沉淀+中和调节+厌氧+二级好氧处理工艺;②中和调节+二级A/O处理工艺;③中和调节+好氧+混凝+砂滤处理工艺。
3、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烛芯过滤及催化剂回收单元产生的废渣和污水站生活污泥可采用焚烧处理。
PX(对二甲苯):
无色透明液体,具有芳香气味。
比重0.861,熔点13.2℃,沸点138.5℃,闪点25℃,能与乙醇、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混溶。
可燃,低毒化合物,毒性略高于乙醇,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1%~7.0%(体积分数)。
主要用途
用于生产对苯二甲酸(PTA),进而生产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丁二醇酯等聚酯树脂。
聚酯树脂是生产涤纶纤维、聚酯薄片,聚酯中空容器的原料。
涤纶纤维是我国当下第一大合成纤维。
也用作涂料、染料和农药等的原料。
px项目
PX项目,即对二甲苯化工项目。
PX是英文P-Xylene的简写,其中文名是1,4-二甲苯(对二甲苯),以液态存在、无色透明、气味芬芳,属于芳烃的一种,是化工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原料之一,常用于生产塑料、聚酯纤维和薄膜。
选址分布
在生产过程中,PX与石油是密不可分的。
PX的生产步骤一环扣一环,都发生在一个名叫“芳烃联合装置”的整套设备里。
由于这一系列工艺需要用水,再加上为了便于运输,因此,PX项目多依水而建,而这些地方往往都是资源丰富、人口稠密的经济发达地区。
相比生产过程,PX的储存与运输环节可能蕴含更大风险。
这是因为,PX既是易燃液体,同时也容易凝固,凝固点只有13.26°。
因此,贮运时既要远离火种、热源,避免阳光直晒,又要有保温设施,并防止泄漏。
单从PX项目自身特点出发,其选址的原则有“三近”:
离炼油企业近,离下游PTA工厂近,离大江大海近。
国家发改委的“规划”就明确要求:
新建PX项目必须以大型炼化厂为依托,并尽量与PTA企业的分布相匹配。
主要作用
一个国家的化工水平有几个指标可以大致概括一下,一个是它的炼油能力,还有一个是乙烯的产量,PX即二甲苯的产量也是一个国家化工化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PX大家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它是代替棉花,相当于我们用的合成纤维代替我们的自然纤维。
中国是一个纺织品大国,纺织品肯定要有原料,PX是作为我们一个主要的服装、纺织的原料。
产生影响
PX即二甲苯的产量是反映一个国家化工水平的标志性产品,就说明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物品,换句话说,这个东西不能受制于人。
有人把PX等等一些化工原料视为洪水猛兽,首先这个质疑出发点是好的,是出于对于环境和自身健康的重视,但是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发现,质疑是因为大家对于相关的知识并不是特别了解。
正确的表达观点一定要建立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这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另外从管理的角度来说,要想消除大家的担心,需要有透明的决策流程让大家了解到具体的信息。
首先,政府这边应该加强决策的透明度,包括环境风险评估,因为我们国家在安全评估方面有一套程序来控制可能造成的风险,但这个过程当中可能有很多普通老百姓不太了解的地方。
第二点,相关的从业人员应该加强一些科普工作有一句话叫做“真理越辩越明”,只要把一些真实的信息反映给老百姓,老百姓应该能理解和接受真正的事实。
发展状况
中国
2000年以前,发展比较缓慢,但供需关系相对平衡,2000年国内自给率为88%;2000年到2010年,中国PX项目迅速发展,生产能力一跃成为世界第一;2010年至2013年,国内市场需求持续走高,而PX建设却步伐放缓,产能开始无法满足需求。
资料显示,2012年,中国对PX的实际需求为1385万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PX消费国,占全球消费量的32%,但中国PX总产能仅为880万吨,自给率只有63%。
韩国
韩国是亚洲最大的PX生产国,年产能为584万吨左右,出口量近150万吨。
S-OIL是韩国三家最重要的石化企业之一,其每年生产的170万吨PX,有70万吨出口到中国。
2012年,该公司在蔚山建设的世界单体规模最大的PX装置已经正式投产,其产能相当于每年为全球提供32亿套服装。
日本
日本作为PX生产大国,年产能超过400万吨,有半数出口国外。
2012年11月,日本JX能源公司与韩国SK合作建立大规模PX生产工厂,预计投产后该工厂年产量将达到100万吨。
新加坡
新加坡把PX作为本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不断加大发展力度。
靠填海造陆而成的新加坡裕廊化工区,是亚洲最大的石化生产和物流基地,也是全球第三大的石油炼制基地。
2012年,这里又引进一个年产80万吨的PX项目。
《对二甲苯项目建设规范前提》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建PX项目一律进入化工园区
为了确保化工产业安全,工信部、环保部近日共同制定的《对二甲苯项目建设规范前提》(下简称《规范前提》)于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规范前提》指出,为促进对二甲苯行业健康发展,严格新建项目建设标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科学选址、技术先进、资源节约、安全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特制定本规范条件。
对二甲苯(PX),是化工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原料之一,主要用以生产涤纶的化工产品。
有资料显示,2012年我国对PX的实际需求为1385万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PX消费国,但我国PX总产能仅为880万吨,自给率只有63%。
2013年国内PX需求量达1641万吨,而自给率则降至47%。
2014年我国消费PX1766万吨,其中进口908万吨,供不应求的问题愈发明显。
由于近几年PX新建项目受到当地公众及环保人士的强烈反对,所以有关PX的消息备受舆论关注。
此次出台的《规范前提》明确,新建、改扩建对二甲苯项目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等发展规划,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生态环境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要求。
新建、改扩建项目厂址应位于污染治理和环境风险防范设施齐全并经规划环评的化工园区内,项目应符合规划环评的相关要求。
同时,对二甲苯项目防护距离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
装置外部安全防护距离要符合《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要求。
《规范前提》还对PX项目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能源消耗及产品质量、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安全消防及职业病防治以及监督办理等几个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
比如,根据规定,对二甲苯项目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的安全条件。
新建和改扩建对二甲苯项目的安全设计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生产。
2007年厦门PX事件以来,大连、成都、宁波、茂名等多地也连续发生了反对PX项目落户本地的“邻避事件”,2015年4月福建古雷半岛的PX项目爆炸事故再次将这一行业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业内认为,中国公众对于PX项目的抵制情绪是PX行业发展步履蹒跚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中国,PX是中国化工产业中为数不多的几个产能不足的产品。
中国的PX发展滞后于下游产业的发展需求,发展PX企业,逐步替代进口,将有助于下游PTA、聚酯纤维控制生产成本。
PTA(精对苯二甲酸):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限制类:
四、石化化工
2、新建80万吨/年以下石脑油裂解制乙烯、13万吨/年以下丙烯腈、100万吨/年以下精对苯二甲酸、20万吨/年以下乙二醇、20万吨/年以下苯乙烯(干气制乙苯工艺除外)、10万吨/年以下己内酰胺、乙烯法醋酸、30万吨/年以下羰基合成法醋酸、天然气制甲醇、100万吨/年以下煤制甲醇生产装置(综合利用除外),丙酮氰醇法丙烯酸、粮食法丙酮/丁醇、氯醇法环氧丙烷和皂化法环氧氯丙烷生产装置,300吨/年以下皂素(含水解物,综合利用除外)生产装置。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未提及PX(对二甲苯)生产。
PX(对二甲苯):
为促进对二甲苯行业健康发展,严格新建项目建设标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经商有关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环境保护部研究制定了《对二甲苯项目建设规范条件》,10月1日期正式实施(2015年 第43号)。
《对二甲苯项目建设规范条件》就项目选址,工艺、技术、装备,能源消耗与产品质量,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安全、消防和职业病防治,监督与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条件。
《规范条件》要求,新建PX项目厂址应位于污染治理和环境风险防范设施齐全并经规划环评的化工园区内。
在环境敏感区域,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合理确定厂址及其与周围人群和敏感区域的距离。
装置外部安全防护距离要符合《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试行)》的要求。
可以说,只要按照规范生产建设,PX项目的安全和环保是有保障的。
另外,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14年国务院关于发布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中,调整对新建PX项目的核准政策,并将核准权下放到省级政府。
对此,石油和化工规划院院长顾宗勤指出,PX核准权下放是国家推进简政放权的举动。
虽然目前国际油价下跌,PX价格也随之下滑,但PX产品仍供不应求,上PX项目仍很有必要,简政放权有利于项目的推进。
朱和则指出,核准权下放是国家的明智之举,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与企业的积极性,减少扯皮和责任推诿,促使地方提高工作积极性。
不过,即使新项目符合《规范条件》的要求,也能得到地方的核准,项目能不能落地仍需要让公众接受认可。
而这,离不开沟通。
《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印发了《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发改产业[2014]2208号,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对今后一个时期的石化产业布局进行了总体部署,旨在通过科学合理规划,优化调整布局,从源头上破解产业发展的“邻避困境”,提高发展质量,促进民生改善,推动石化产业绿色、安全、高效发展。
与此同时,国务院出台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4年本)》等文件。
新建对二甲苯项目列入《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中,《方案》对相关新建项目(基地)相关指标要求为:
新建对二甲苯项目是指新建以石脑油(含凝析油分离的石脑油馏分)、混合二甲苯等为原料生产对二甲苯的项目,包括原有装置异地搬迁扩建项目。
新建对二甲苯项目应布局在产业基地内,按照炼化一体化、装置大型化的要求建设。
对二甲苯装置年生产能力达到60万吨及以上,氢气和重整抽余油等副产品实现综合利用,芳烃联合装置的吨对二甲苯燃动能耗低于500千克标油,配套原料油处理装置燃动能耗达到行业先进水平,COD、氨氮、二氧化硫、细颗粒物等污染物达标排放或近零排放。
《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4年本)》中指出:
新建炼油及扩建一次炼油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中列入国务院批准的国家能源发展规划、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的扩建项目由省级政府核准。
因此,《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内炼油扩建、新建乙烯、新建对二甲苯项目由省级政府核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对苯二甲酸 PTA 产业 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