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延安十三年讲稿文档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3028139
- 上传时间:2022-10-02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55.06KB
11延安十三年讲稿文档文档格式.docx
《11延安十三年讲稿文档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延安十三年讲稿文档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预备会上讲道:
“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
可以说,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是我们党由弱变强、转败为胜的十三年;
是毛泽东思想日益成熟、丰富发展的十三年;
是延安精神孕育形成、发扬光大的十三年。
深入了解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扭转乾坤、创造辉煌的历史,努力学习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真谛,继承和发扬伟大的延安精神,吸收和借鉴延安时期的丰富经验,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对于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对于当前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张报纸”定乾坤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
经过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四道封锁线,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中国革命处于被“左”倾教条主义者断送的危急关头。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解决了党内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从而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新的中央领导和指挥下,决定撤离遵义,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
(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分兵黔东,诱出滇军,巧渡金沙江,)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以少胜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
随后出敌不意,主力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迅即西进,4月下旬以一部在翼侧策应。
5月初,巧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由于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区。
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
于1935年6月在四川懋mao功(今小金)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坚持继续北上的战略方针,同张国春分裂党和红军的错误进行了斗争。
在翻越梦笔山、长板山和打鼓山等大雪山,穿越渺无人烟的茫茫草地,攻破天险腊子口,越过岷山后,于9月18日到达甘肃岷县以南的哈达铺。
在这里,中共中央从国民党报纸上获悉西北红军和根据地仍然存在的喜讯,有人说这张报纸是当时的《晋绥日报》,有人说是天津出版的《大公报》,有人说是包油条的报纸,有人说是中央派人专门在当地邮局找到的。
'
'
是张什么报、怎么得到的似乎没有定论,但毫无疑问,在红军何去何从的关键时刻,这张报纸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在团以上干部会议上提出,首先要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领导的红军。
1.从根据地情况看:
陕甘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仅存的一块完整的革命根据地。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陕西省委于1927年10月、1928年5月相继派唐澎、谢子长、刘志丹、吕佑乾等领导发动了清涧起义、渭华起义、旬邑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这些起义虽然先后失败,但在革命转入低潮,反动势力向革命群众举起屠刀,斗争陷入严重困难时期,陕西党组织以武装的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表现了党和人民英勇无畏的气概,打击了敌人,锻炼了干部,为刘志丹、谢子长以后创建陕甘边、陕北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延安位于陕北.背靠蒙古,向东是华北,向西是新疆,在蒙古有苏联的军队驻扎,陕北也是红色革命的摇篮之一,那有刘志丹等红色革命根据地。
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也是共产国际的一个分支,有的重大决策都是共产国际制定的,王明.博古等就是共产国际派来的人,在那时、呼风唤雨啊!
2、 从地理环境来看,两山中间一道川,两川中间一架山,翻过山来又是川,转过川来又是山。
陕西关中平原以北地区,到处是穷山恶水,高山大岭,沟豁纵横,连绵千里,易守难攻,谁也进不来,极其易于武装割据。
华东是国民党的中心而且小日本虎视耽耽;
就红军那几万人,想要跟国军和日军干,那真的是鸡蛋碰石头啊!
所以毛泽东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就是这样发展而来的,游击战的意思也就是说打不过就跑。
华南可以吗?
不可以啊!
如果红军在华南的话国民党就会关门打狗了,打到死都没人救。
西南呢!
那也不行,那可是国民党的大后方,国民党有句党训;
外战不出川、内战不出湾。
华北呢!
是日本人的地盘,国民党有几百万的军队都不敢说话,难道共产党找死啊。
东北呢!
当时还是满洲国呢。
3、从历史发展规律看:
延安是秦后历朝之边陲军事重镇,素有'
秦地之锁钥,塞北之咽喉〃之称。
孤城晚眺四茫茫,白骨青邻旧战场〃,浓缩了这个边陲重镇的漫漫历史。
先秦的蒙恬、扶苏曾率大军30万镇守这里,修长城.汉武帝也曾从这里击退过匈奴的入侵。
汉名将李广、卫青抗击匈奴时曾几次经过延安。
宋代著名狄青、杨文广和沈括等曾先后驻节延安。
民族英雄韩世忠和巾帼英杰花木兰均出身于延安。
北方历来是中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得北方者得天下,北方战胜南方,这是中国5000年的历史规律。
是铁的规律。
9月27日,中共中央到达通渭县榜罗镇。
在这里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会议,决定把党中央的落脚点放在陕北,“在陕北保卫和扩大苏区”。
会后,党中央率中央红军越过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西北革命根据地吴起镇(今吴起县城),(切尾巴战斗:
重要红军进入西北苏区之后,为了不使尾追之敌进入根据地,陕甘支队第一、二纵队在吴起镇附近击溃尾追的国民党东北骑兵和马鸿斌的骑兵团2000余人,取得了“切尾巴”战斗的胜利,毛泽东欣喜之际,给彭德怀写了一首六言诗: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
为我彭大将军”)在这里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宣告了中央红军长征的结束。
由刘志丹、谢子长等领导创建的陕甘根据地成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落脚点和中国革命新的出发点。
当时,陕甘苏区正发生了严重的错误肃反事件,刘志丹、习仲勋等一大批参与创建陕甘苏区的领导干部被关押,200多人被错杀。
党中央到达陕北后,很快了解到并及时纠正了陕甘根据地的错误肃反,释放了刘志丹等陕甘红军和根据地的领导人。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在历时一年的艰苦转战中,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几个省,粉碎了数10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实现了空前的战略大转移,胜利地完成了震惊中外的长征。
毛泽东曾豪迈地说: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谁使长征胜利的呢?
是共产党。
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
抗日救国得民心
1.瓦窑堡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党中央到达陕北前后,中国正处于政治大变动的前夜。
一方面,民族危机空前深重,日本侵略者利用国民党统治者的不抵抗政策,制造华北事变,控制了华北的大部分地区。
另一方面,在日本帝国主义已经显示出“他们要占领全中国”的形势下,国内各阶级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中国的一切阶级和政治派别都不能不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了《八一宣言》,10月1日正式发表在法国出版的《救国报》上,传到国内后,在社会各阶层中引起强烈反响,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935年12月北平爆发的一二九运动,开始揭露了日本吞并华北进而侵略全中国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退让政策,极大的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党中央于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讨论了全国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军事战略等问题,
(当时会议发生了争论,开头毛泽东讲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
接着博古发言,不同意毛泽东关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分析。
他引用斯大林的话,说中间势力是最危险的。
第二天毛泽东同志又发言,反驳博古同志,难道这样做(指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就是对祖宗不忠,对祖先不孝吗?
会议最后,张闻天做总结,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意见)。
通过了张闻天起草的《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确定党的策略路线是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
瓦窑堡会议是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召开的第一个极为重要的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
它在遵义会议解决了军事路线问题和组织问题之后,开始有系统地解决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问题。
这次会议在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关头,不失时机地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克服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使党牢牢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瓦窑堡会议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善于总结革命成败的经验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的革命运动。
2.推动西北抗日大联合的实现
瓦窑堡会议后,为了扩大抗日武装和革命根据地,实现直接对日作战,党中央决定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的名义进行东征。
在毛泽东和彭德怀的指挥下,1936年2月17H,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发表了《东征宣言》,在督促东征渡河准备工作的时候,遇上了大雪,毛泽东写下了《沁园春。
雪》这一名词。
抗日先锋军于1936年2月20日突破阎锡山部队的黄河防线,在75天连续作战中,转战30多个县,歼敌1.3万多人,扩大红军8000多人。
在遭到蒋介石、阎锡山的重兵阻拦下,为了避免内战,保存抗日力量,并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开展,党中央于5月初决定红军撤回陕北,结束东征。
红军回师陕北后,党中央又决定组成西方野战军,向陕、甘、宁三省边界国民党军事力量薄弱的地区进行西征。
1936年6月底,党中央机关从瓦窑堡移驻保安县。
红军西征军从5月下旬至7月底开辟了纵横400余里的新根据地,使陕甘根据地扩大为陕甘宁根据地。
从8月开始,“西方野战军”在巩固新区的同时,继续向西发展,迎接红二、四方面军。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西北大会师,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大事件。
(会宁自古就有安宁之意,据说公元386年,北魏太武帝拓跋泰率军西征,占领了祖厉县的会宁,犒劳三军时,他兴高采烈地说:
“从此天下就安宁”自此,组里厉县改称会宁县,估计拓跋泰怎么也没有想到,祖厉县的更名,会进入另一个时代的历史,整整1550年后,一支军队会师此地,此后13年浴血奋战,目标同样是为了民生安定,天下安宁。
)
在领导红军进行东征和西征,迎接红二、四方面军的同时,党中央大力开展了对张学良、杨虎城的统一战线工作。
张学良的东北军在九一八事变后被蒋介石调到西北“围剿”红军。
东北军在“剿共”战争中遭受重大损失,屡屡失败,有着打回东北老家的强烈抗日愿望。
张学良本人在思想上也有动摇,其父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1 延安 三年 讲稿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