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年级物理实验题汇总.docx
- 文档编号:13019565
- 上传时间:2023-04-22
- 格式:DOCX
- 页数:131
- 大小:3.72MB
最新九年级物理实验题汇总.docx
《最新九年级物理实验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九年级物理实验题汇总.docx(1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九年级物理实验题汇总
九年级物理实验汇总
第十三章内能
[实验1]气体扩散
演示:
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这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如如图所示,抽掉玻璃板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它能进到上面的瓶子里去吗?
要点探究:
1.明确实验现象:
抽掉玻璃板后,两个瓶子内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的均匀。
2.实验现象说明:
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3.图中能把空气放在下方,二氧化氮放在上方吗?
揭示:
不能。
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那样做由于重作用,二氧化氮会向下运动,不能完全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典型例题:
1.如图所示,两个瓶子里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瓶口对接后用玻璃片隔开,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_________空气密度(填大于或小于)。
(2)当抽去玻璃片后,过一段时间,看到上面的瓶子里______________。
(3)这种现象主要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上瓶盛的是空气,下瓶盛的是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当抽出玻璃片后,会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散到上瓶,同时下瓶颜色逐渐_____________,最后,上、下两瓶颜色_____________。
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两瓶气体混合后微粒_____________(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3.(2015·济宁)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拉,中间用玻璃板隔开。
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作无规则运动。
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旋转方法(如图所示),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是()
A.小华认为甲图放置最不合理
B.小夏认为乙图放置最不合理
C.小梦认为丙图放置最不合理
D.小满认为三种旋转方法都不合理
4.在装着红综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
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如图右所示,抽掉玻璃后,二氧化氮气体会进入到上面装着空气的玻璃瓶中。
小红认为二氧化氮气体进入到上面的瓶子中,不是因为气体分子的运动造成的,而是由于空气受到重力,在重力的作用下,部分空气会向下运动,挤压底下瓶中的二氧化氮气体,使二氧化氮进入到上面瓶中的,并不能说明气体分子是无规则运动的。
请你仅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红的观点是错误的。
[实验2]扩散的快慢
演示: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
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
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中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哪个烧杯中墨水扩散得快。
扩散的快慢跟温度有什么关系?
要点探究:
1.实验中,两杯水要质量相等而温度不同,以例研究扩散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2.实验现象:
热水中墨水扩散快,凉水中的扩散慢。
典型例题:
1.(2015·香坊区三模)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是80℃的热水,另一杯是5℃的冷水,它们都静静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同时向两个水杯中滴入一滴碳素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1)甲、乙两个水杯中,盛有热水的是乙;
(2)该实验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剧列程度与温度有关。
2.(2015·潍坊二模)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5s后的现象如图所示,该现象说明()
A.只有热水的分子在做热运动
B.热水有内能,冷水没有内能
C.扩散只能在液体中发生,不能在气体、固体中发生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物理课上,陈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演示实验: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冷水,用滴管分别在两烧杯中注入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杯中热水都变红了,稍后冷水也都变红了。
水变红了是___________现象;热水比冷水变得快,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3]分子间有引力
演示:
如右图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
要点探究:
1.为什么要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消干净?
提示:
原因是和空气中氧发生反应产生了新物质,会导致两个铅块间的引力小的要命,削平后就可以露出铜的原貌了。
2.实验现象:
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
3.实验现象说明: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典型例题:
1.(2015·株洲)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紧压,两个铅柱结合了起来,在下面吊挂一个重物,它们仍没有分开,如图,该实验说明了()
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间存在斥力
B.分子间存在间隙C.分子无规则运动
2.(2015·大连二模)利用吸盘式挂衣钩把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使玻璃板下表面接触水面,然后稍向上拉玻璃板,玻璃板未离开水面,如图所示。
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F,其原因是()
A.玻璃板沾水变重了B.玻璃板受到浮力的作用
C.玻璃板上表面受到大气原压力D.玻璃板下表面与水之间存在分子引力
3.小明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柱相互紧压,发现两者粘在一起,由此得出分子间存在引力,小华认为此实验不能排除是大气压把两个铅柱压在一起,下列实验中,能帮助小华释疑的是()
4.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提开。
下列现象所包含的道理与之相同的是()
A.磁铁吸引铁块
B.带电吸引不带电的物体
C.往水杯中倒水,可以倒到稍稍高出杯沿,而水不会满溢出来
D.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
[实验4]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
演示:
如甲图,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
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
要点探究:
1.实验现象:
棉花燃烧起来。
注意:
一定要迅速压活塞。
图甲
2.产生原因:
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达到硝化棉的燃点而使棉花燃烧发光。
3.现象说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即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典型例题:
1.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可以观察___________。
这是因为活塞压缩___________做功,使空气的内能________,________升高,达到硝化棉的________,使硝化棉燃烧,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若将活塞缓慢压下去,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此现象。
2.(2015·宁波)如图所示,迅速下压活塞,筒内浸有乙醚的棉花被压燃,下压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在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实验这一能量转化过程的是压缩冲程。
3.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团硝化棉,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棉花就会立即燃烧。
根据该实验现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棉花燃烧过程虽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B.活塞下压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减小
C.气体溶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小
D.活塞下压过程的能量转化形式与热机做功冲程能量转化相同
[实验5]空气膨胀对外做功
演示:
如乙图,烧瓶(或可乐瓶)内盛少量水。
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观察瓶内的变化。
在上述实验中,通过什么途径改变了烧瓶内空气的内能?
要点探究:
1.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使瓶内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水汽化产生更多的水蒸气。
瓶内气压逐渐增大,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最终推出瓶塞。
2.实验现象:
当瓶塞跳出时,瓶内出现白雾。
说明水蒸气降温液化成了可以看到的小水滴。
3.实验现象说明:
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4.实验4和实验5说明: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典型例题:
1.如图所示,是研究“做功与内能改变的关系”的实验,玻璃瓶内装有少量水,用塞子塞紧,并用气筒往瓶内打气,瓶内压强大到一定程度时,瓶塞就会跳起来。
(1)在这一实验过程中,你应当注意观察的是______。
A.打气过程;
B.打气时瓶内水的情况
C.瓶塞跳起的现象;
D.瓶塞跳起的瞬间瓶内出现的现象
(2)在你认为应当观察的一项中,你所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这一现象所说明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在用塞子封闭的瓶内装有少量的水,用打气筒往瓶内打气,观察到当瓶塞跳起来时,可看到瓶内出现有雾,下面对这个现象的解释:
(1)瓶内空气内能减小;
(2)瓶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雾;
(3)瓶内空气温度降低;
(4)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做功;
正确的解释顺序是:
______(填上相应的序号)
3.如图所示是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
(1)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在瓶塞未跳起前,瓶内气体的内能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是通过______(选填“热传递”或“做功”)改变了瓶内气体的内能。
(2)继续打气,当瓶塞跳起时,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
这是因为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后,内能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瓶内气体中所含的水蒸气放热______形成了小水珠,这一过程中,瓶内气体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______能,这是通过______(选填“热传递”或“做功”改变了瓶内气体的内能。
4.如图所示为生活中常用的热水瓶,其外壁采用镀银的双层玻璃,并将中间抽成真空,这是为了减少______。
注入一定量的热水后,立即盖上软木塞,软木塞会跳起来。
这一过程中瓶内气体的______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
汽油机的______冲程也发生同样的能量转化。
5.如图,烧瓶内盛少量,给瓶内打气,可看到瓶塞跳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给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
B.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对外做功
C.给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减小
D.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温度降低
6.如图所示,在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白雾。
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瓶内的空气对瓶塞做功,空气内能减小,空气液化成白雾
B.瓶内的空气对瓶塞做功,空气内能增大,瓶底的水汽化成白雾
C.通过打气筒压缩瓶内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大,瓶底的水汽化成白雾
D.瓶内的空气膨胀对外做功,空气内能减小,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白雾
[实验6]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实验: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
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看看这两种物质的吸热情况是否存在差异。
可以使用的实验器材有:
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玻璃杯,温度计……
如图甲和图乙,利用电加热器来加热水和食用油。
电加热器每少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当它浸没在液体中时,可认为液体繁少吸收的热量相同。
请思考怎样得到相同质量的水和油。
怎样比较水和油吸收热量的多少。
设计表格。
记录并分析实验数据。
[测量器材]
测温度:
温度计,测时间:
停表。
[实验关键]
(1)实验设计:
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
(2)测量数据:
0
小组
液体
名称
液体
质量
m/g
液体
初温
h/℃
液体
末温
t1/℃
升高的
温度
△t/℃
通电
时间
t/min
1组
水
100
15
45
30
10
2组
食用油
100
15
45
30
4
3组
食用油
100
15
75
60
8
(3)分析实验数据:
①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②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
[要点探究]
(1)怎样得到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提示:
方法1:
先确定需要水和食用油的质量,取两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测出玻璃杯的质量,计算出玻璃杯和水的质量之和m,再把玻璃杯放在天平上,注入水,使玻璃杯和水的质量之和为m,用同样的方法测出等质量的食用油。
方法2:
先确定需要水和食用油的质量,再才艮据
计算出水和食用油的体积,用量筒测出需要的水和食用油。
(2)实验中如何比较水和食用油吸收热量的多少?
提示:
电加热器加热时间的长短。
(3)为什么要使烧杯、电加热器的规格相同?
提示:
加热水和食用油的过程中,采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和烧杯,可以保证在加热时间相同时,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
[失分盲点]
(1)实验中要用相同的热源进行加热,以保证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
(2)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控制物质的质量、初温和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比较温度计的示数反映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不同。
典型例题:
1.小刚为比较A、B两种液体的吸热本领,组装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他用完全相同的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温度计各两个进行实验。
(1)实验应控制:
两个烧杯中所装A、B两种液体的初温相同、_________相等。
(2)给两种液体加热,记录两种液体的初温和末温,当_________相同时,温度法升高较多的液体其比热溶较_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小刚发现两液体温度都升高20℃时,A液体需加热5min,B液体需加热10min,则_________液体比热溶较大。
2.小明为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将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别装入烧杯中,固定在铁架上,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水和煤油,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每隔一段时间同时测量水和煤油的温度。
(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图甲中):
先调整固定_________位置,再调整固定_________的位置(两空均选填“A”或“B”)
(2)下表是小明记录的数居,由表格可知,实验中煤油和水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__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的长短”)
物质
次数
质量m/kg
升高的温度△/℃
加热的时间t/min
水
1
0.1
10
2
2
0.2
10
4
煤油
3
0.1
10
1
4
0.2
10
2
(3)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煤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煤油吸收的热量。
(4)实验表明,_________(选填“水”或“煤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3.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情况”的实验中:
(1)小丽和小明用一套器材做加热水和煤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
在组装器材时应先调节_________(A/B)的高度,调节它的高度是为了_________。
(2)组装好器材,他们先后在同一个烧杯中称出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分别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水和煤油_________,得出结论。
要完成该实验,除图甲所示器材外,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工具是_________。
(3)在对实验进行反思时,他们认为原方案有需要两次国热耗时长等缺点,因此改进方案并设计了图乙所示的装置。
与原方案相比,该方案除克服了上述缺点外还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一个即可)
4.如图所示的是研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
(1)为了得到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应选的器材是_________。
(2)为了比较水和沙子的温度变化情况应选的器材是_________。
(3)实验中为了使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你的体积法是_________。
(4)实验时,观察到沙子的温度高得较快,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在实验(4)的基础上,你认为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你又可以得出结论是_________。
(6)换用其他物质做实验,仍可得出类似实验(5)中的结论,由此你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___。
为了表示物质在这种性质上的差异,而引入物理量_________。
5.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A.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
B.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初温;
C.在烧杯中,分别放入电功率厢同的电热器,加热时间相同;
D.用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末温。
你认为:
(1)步骤A存在的错误是:
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
(2)步骤C,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水和煤油_________;
(3)步骤B和D是为了得出水和煤油的_________。
6.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甲的温度/℃
30
34
38
42
46
乙的温度/℃
10
18
26
34
42
(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__________________的甲、乙两种流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
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2)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
从开始加热到42℃,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Q甲_________Q乙。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__________________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7.如图甲所示,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
(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初温相同、__________相同的水和煤油(ρ水>ρ煤油)。
选用相同电加热器的目的是:
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__________。
(2)水和煤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①根据图甲可判断出b物质是__________。
②根据图乙可判断出__________吸热能力强。
8.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将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内,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
记录相关数据,并绘制出如图的图像。
(不计热量损失)
(1)实验时,选用初温和__________均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2)加热10min,甲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吸收的热量,甲液体的沸点是__________℃。
(3)乙液体的比热容是甲液体比热容的__________倍。
9.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时,同学们用电加热器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相等的食用油和水,装置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食用油吸热升温较快,说明食用油吸热能力较强
B.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C.实验中,将食用油和水加热到相同的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D.在本实验中,物质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
10.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他得到如下数据
物质
次数
质量m/kg
升高的温度△t/℃
加热的时间t/min
水
1
0.1
10
2
2
0.2
10
4
煤油
3
0.1
10
1
4
0.1
20
2
(1)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分析第1、3次数据,可以得出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第__________、__________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温度变化量有关。
[实验7]楼房暖气
想想议议:
我国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把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带到房屋中取暖。
用水做输送能量的介质有什么好处?
生活中,各种产业中,还有没有用水来加热或散热的情况?
要点探究:
1.楼房“暖气”利用水作为传递热量的介质因为水的比较容较大。
2.汽车散热用的水箱里也是利用水作为介质的。
典型例题:
1.在我国北方的楼房中都装有暖气,这种用水作为介质的暖片,一般安装在窗户的下面;这因室外的冷空气密度__________,进入室内后__________流动,热空气密度__________,在室内向__________流动,使整个房间均匀受热。
同时我们也常见在北方寒冷的冬天,汽车驾驶员晚上休息前,一般都要将停着的汽车水箱里的水放掉,其目的是__________。
2.我国北方的楼房中都装有“暖气”,暖气管道内是用水来做介质的,能把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带到用户的房屋中取暖。
用水做介质是由于水的比热容__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
某暖气公司锅炉的出水温度为80℃,回水温度为60℃,每小时循环量为4m3,锅炉正常工作1小时向用户释放了__________J的热量(不计热量损失)。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实验1]热机原理
热机:
如右图,在试管内装些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将水加热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讨论这个过程中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转化的情况。
要点探究:
1.现象分析:
酒精灯燃烧给水加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水温度升高,直至沸腾,汽化生成大量热的水蒸气,气压增大,膨胀对外做功,冲出橡胶塞,瓶内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形成“白雾”。
2.能量转化分析:
酒精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水蒸气冲出塞子,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3.揭示了蒸汽机(热机)的原理,即利用内能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典型例题:
1.如图2所示,在试管内装些水,用橡皮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会看到橡皮塞被____________,这个现象与汽油机的_________冲程相似,同时管口出现”白雾,这是管内水蒸气_________形成的小液滴;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的_________能转化为橡皮塞的_________能。
酒精燃烧放出热量,酒精的_________能转化为水的_________能。
2.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些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并将水加热一段时间后,回答下面问题。
(1)写出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至少写两条),并分析产生该种现象的原因
①现象:
_________,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
②现象:
_________,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在试管内装一些水,用带玻璃管的胶塞塞住,在玻璃管口放一个制作的小叶轮。
加热试管使水沸腾,细心观察你会发现________,在此过程中是燃料的_________能转化为叶轮的_________能。
4.(2014·大港)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瓶塞会自动弹起,推动瓶塞的能量来自()
A.瓶塞的内能B.瓶塞的机械能
C.水蒸气的机械能D.水蒸气的内能
5.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些水,用软木塞塞住,拿到酒精灯上加热使水沸腾起来,水蒸气会把木塞顶出去,对于该过程,从能量转化和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九年级 物理 实验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