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打印教育学(王道俊)笔记整理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3017532
- 上传时间:2022-10-02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85.98KB
可打印教育学(王道俊)笔记整理Word下载.docx
《可打印教育学(王道俊)笔记整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打印教育学(王道俊)笔记整理Word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他提出:
①普及初等教育②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③论证了班级授课制④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论述了教学原则、高度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2)法国的卢梭《爱弥尔》,系统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阐明了自己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个体教育的目标、内容、重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独特见解,最大贡献在于开拓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促进近代教育思想的变革。
(3)德国的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绪论、教育的一般目的、兴趣之多方面(教学)、品德之道德力量(德育)四部分。
但还未达到真正的科学化。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1)英国斯宾塞的《教育论》反对思辨,主张科学只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
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
人类的生活分为:
①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②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③目的在于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④与维持正常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⑤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用于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
还特别重视体育。
主张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2)实验教育学由1901年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①反对思辩教育学;
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
③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
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
(3)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基本观点:
①教育即生活;
②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③学校即社会;
④课堂组织应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
师生关系要以儿童为中心;
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4)凯洛夫《教育学》,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重视系统知识的教育,强调课堂教学和教师主导作用,有其积极意义。
主要缺点在于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发展学生智力重视不够
(5)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
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技迅猛发展。
(1)布卢姆制订出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将教育目标分为:
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
(2)布鲁纳《教育过程》学科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特别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发现学习。
(3)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4)巴班斯基关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著作,应该把教学看做一个系统,从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中考察教学,以便最优处理教育问题。
把教学过程划分为社会方面的成分、心理方面的成分、控制方面的成分。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①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
②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③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⑤教育受社会的制约,但有其独立性并反作用于社会。
(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结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2.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3.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目的在于影响和促进人的发展,培养人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
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是指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
2.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的成人学生。
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
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挑选和加工的、最有教育价值和适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的人类科学文化成果的结晶。
主要体现在课程、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和其他形式的信息载体中。
教育活动都要以一定的方式进行,都要表现为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
教育活动方式涉及教育基本要素的组合与教育工具和手段的应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教育活动方式就是教育活动本身。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
1.古代教育的特点:
①原始的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
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古代学校随之出现和发展,使教育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形态。
③教育阶级性出现并不断强化。
④学校教育生产劳动相脱离。
(⑤师生关系是对立的、不平等的;
⑥教育组织形式是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
)
2.现代教育的特点。
①学校教育逐渐普及。
②教育的公益性日益突出。
③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
④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⑤教育形式多样化,并且与社会发生密切联系;
⑥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
1.广义教育,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制的活动,不论有组织或是无组织,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2.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进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追求和床在人的合理存在的人。
(一)人的发展概述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发展涵义;
人的发展一般有两种释义,一种是人类的发展或进化;
一种是个体的发展,这里只讨论个体的发展。
个体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人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持续于人的一生。
狭义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指儿童的发展。
儿童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儿童的成人过程。
这既是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婴幼儿向成年人,个人小我向放眼世界、胸怀群体以至人类的大我的转化过程,也是不确定性与确定性、可能性与选择性、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发展过程。
大体上分为三方面:
①生理发展②心理发展③社会发展
2.人的发展特点
(1)未完成性。
人是未完成的动物,①人的未完成性与人的非特定化密切相关。
对儿童来说,不仅处于未完成状态,而且处于未成熟状态。
表明了有发展的能力、有可塑性。
有发展各种倾向的力量与可能。
②人在生物
进化上的不完善性还体现在人的孕育期、幼年期的延长方面,人出生后,必须借助社会文化环境的作用才能逐步完成自己的发展使命。
儿童发展的未成熟性、未完成性,蕴含着人的发展的不确定性、可选择性、开放性和可塑性,潜在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和发展可能性。
(2)能动性。
人是能动地、自主地完成和完善的;
人的发展是一个自觉能动的过程,这是人的发展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特性。
人在其发展过程中是自决的,这是人的发展自主性的重要表现。
人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动、自主、自觉、自决和自我塑造等能动性,是人的生长发展与自然界发展变化及动物生长发展最重要的不同,这也是人的教育与人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以及动物训练等活动之间最根本的区别。
3.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从形式上看,人的发展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人的发展的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整体性。
(1)顺序性: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
规律性可概括为:
动作发展的头尾律、近远律和大小律。
——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不平衡性。
人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
平是不同的;
同一技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从总体上看,幼儿期出现第一个加速发展期;
青春发育期又出现第二个加速发展期。
——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3)阶段性。
人的发展变化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4)个别差异性。
尽管正常人的发展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个别差异仍然非常明显,每个人的发展优势(方向)、发展速度、高度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教育必须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自由地发展。
(5)整体性。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他既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还表现出个体的独特性。
——教育要把学生看做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和完善的人。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及本能、天赋倾向等。
①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物学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②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
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差异不仅表现在体态和感觉器官的功能上,也表现在神经活动的类型上。
④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地发生变化,这说明了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泛指个体生存于其中,在个体的活动交往中,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世界。
①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条件。
是人发展的现实根基与资源没有社会环境的影响,生物人不可能获得人的社会发展。
②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环境的给定性是指由自然、历史,由前人、他人为儿童个体所创设的环境,他对于儿童来说是客观的、先在的、给定的。
但是给定性并不意味着人的发展、人的命运已经被确定了、注定了。
人的发展还有广阔的机遇,还有很多可能性与不确定性。
因为人还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
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主体对环境的能动性。
选择性在逐步增强。
③环境对人的发展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
环境的给定性离不开主体的选择性,环境的给定性不但不会限制人的选择性,而且正因为有了环境的给定性,反而激发了人的能动性、创造性。
3.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①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的。
人是在以自己的活动为中介同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打印 教育学 王道 笔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