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天下有道 丘不与易也 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2993064
- 上传时间:2022-10-01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496.11KB
学年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天下有道 丘不与易也 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学年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天下有道 丘不与易也 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天下有道 丘不与易也 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
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他们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
孔子就生活在那样的一个时代,他确立了自己“仁”“礼”的学术思想,并把这种思想在开办教育的过程中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后来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这些记录下来,就形成了流传至今的经典名著——《论语》。
单元导读
本单元的内容共有七节,每一节基本围绕一个主题来选编《论语》中的材料,所选材料均为学习古代汉语的经典篇章,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学习这些文章,对于认知孔子思想、感悟现实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的主要内容是传达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
《当仁,不让于师》主要阐述孔子与弟子的关系,如孔子如何对待弟子,弟子如何看待老师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谈的是孔子的生存智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要论述孔子“仁”的学说,亦即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主要内容是孔子对“义”的持守;
《有教无类》主要阐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则向我们阐明了孔子对于“学”这一概念的特殊认识。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释文题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是《论语·
微子》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如果天下有正道,我孔丘就不会同你们一道从事变革了。
孔子热心救世,遭到不少隐士泼来的凉水,像选文中的长沮、桀溺、楚狂接舆、荷蓧丈人等。
这句话反映了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可以说是“不识时务”,但也可以说是坚韧不拔。
这种精神是极难得的,也是值得敬佩的。
明主旨
本课五则选文均体现了孔子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
通过孔子的言行及别人的评价,我们不难看出孔子极力主张入世救国,以改变天下无道的现实为己任,具有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更具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与坚韧的品质。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长沮、桀溺耦而耕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鲁孔丘与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植其杖而芸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使子路反见之通“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杰 形容高大 ②欤 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③尔 你 避 躲避 ④耘 除草 ⑤返 回去
(2)一词多义
①见
②与
③易
答案 ①看见,望见/会见/谒见,拜见/召见,接见/见识,见解/表被动,被/介绍,引见/显露/出现 ②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连词,“与”“其”连用表选择/连词,跟/动词,参与 ③换/改变/容易/轻视
(3)古今异义
①遇丈人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岳父。
②子见夫子乎
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
③君子之至于斯也
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④子路从而后
一个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因此就。
⑤明日,子路行以告
明天。
答案 ①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②旧时对老师的称呼。
③两个词,至,到;
于,介词,引出对象,不译。
④两个词,从,跟随;
而,连词,却。
⑤第二天。
(4)虚词归纳
①为
②而
答案 ①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动词,做/动词,担任,充当/介词,跟,同
②连词,表修饰/通“尔”,代词,你/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却
2.词类活用
(1)耰而不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从而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名词作动词,用耰耕地
(2)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 (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止,留下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洁,使……乱
3.特殊句式
(1)子路曰:
“为孔丘。
”
(2)子曰:
“隐者也。
(3)为仲由。
(4)而谁以易之?
(5)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6)奚自?
(7)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8)子路宿于石门。
(9)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0)遇丈人,以杖荷蓧。
(11)至,则行矣。
答:
答案
(1)~(3)判断句,(4)~(6)宾语前置句,(7)(8)介宾短语后置句,(9)~(11)省略句。
4.语句翻译
(1)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译文:
(2)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3)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4)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答案
(1)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担忧呢?
天下不施行德政已经很久了。
(2)人是不可以跟鸟兽同群,我不跟这世间众生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
(3)老人家想使自己保持清白,却破坏了君臣间的根本伦理关系。
君子做官,目的是推行道术或主张。
(4)就是那位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文本名句
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4.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5.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文外名句
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3.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
(《论语·
八佾》)
2.
微子》)
3.
4.
5.
宪问》)
1.文中写到楚狂接舆对孔子的嘲讽之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观点?
请简要分析。
答案 接舆的话中透露出一种对社会的无奈,对“往者”和“今之从政者”都失去了信心,可以说这正是他选择避世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他才说孔子是“何德之衰”。
2.你觉得孔子与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
类 别
相 同
不 同
孔子
对混乱污浊的现实强烈不满
力图改变现实,并且不屈不挠;
重视社会道义的担当,对自我考虑较少
长沮、桀溺、荷蓧丈人
面对现实,不想改变,选择了消极避世的生活态度;
不太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担当
长沮、桀溺、荷蓧丈人因为世道太乱,因此躲起来,他们属于消极避世之人。
孔子知道世道不太平,但是他敢于去改变(积极入世),虽然有时候这种努力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但是他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应该值得肯定的。
3.你是如何理解子路“不仕无义”的思想的?
这种观点在今天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
答案 儒家学说的支柱是伦理,试图用固定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来维系社会的安定。
朱熹说“人之大伦有五”,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
在儒家看来,君臣之间是恩义关系:
君对臣有恩(赐其俸禄),臣对君就应有义(守其大义)。
所以,荷蓧丈人这样有才能、有学识的人就应该出来做官,帮助君主平定天下,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所以子路说:
“不仕无义。
”他们认为:
连长幼之间的礼节都不可废除,君臣之间的大义怎么可以废除呢?
而荷蓧丈人为了在乱世之中保持自己的洁白之身,却忘记了君臣之间的大伦,是错误的。
这是因为君子出仕,不过是为了践行这种君臣的大义,即使自己的学说不被当政者采纳,也应该出仕,继续做出不懈的努力。
朱熹说:
“仕所以行君臣之义,故虽知道之不行而不可废。
然谓之义,则事之可否,身之去就,亦自有不可苟者,是以虽不洁身以乱伦,亦非忘义以徇禄也。
”儒家认为“行义”和“行道”是不同的,“行道在君,必在遇而后行;
行义在我,遇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天下有道 丘不与易也 学案 学年 选修 先秦 诸子 选读 天下 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