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2962879
- 上传时间:2022-10-01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16.68KB
如何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如何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读这本书,我通过李老师的诚挚的介绍我认识或者说了解了当今教育届的名师,如,吴非,朱永新,洪镇涛,蒋自立,程红兵等等。
我知道自己想更多地了解和学习这些名师必须购买他们的书籍,食取他们给同行酿制的最丰富的营养大餐。
读这本书,我知道了我们应该“用行动追寻教育理想”,我们应该通过“阅读提升生命的品格”,我们应该多读一些“触动心灵的书”。
即使不读书而看电影或电视也应细细地“品味”,认认真真地“揣摩”里面的“人生百态”。
这本书如一面镜子照出了我的大大的不足,那就是我不善于思考。
其实一个合格的老师除了必不可少的阅读外更重要的是思考。
用教育者的思维关注生活,思考生活。
李老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我想是离不开这两方面的,一个就是善于阅读,另一个自然是善于思考。
其实李老师的成功的秘诀无非是“实践、思考并记录”。
我读完这本书,记住了李老师的这句话,“对普通的一线中小学老师来说,只要坚持记录自己每一天的教育实践,三年五年,一定会成为教育专家的!
我已经开始记录我和学生的故事,我不是希望自己成为教育专家,而是渴望自己寻到教育的真谛,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更好的培养遇到我的每一个学生!
这个学期,我读了魏书生主编的《如何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是编者精心地从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巴班斯基、马卡连柯、陶行知等那些独具风格的理论和教诲中选择优中之优、重中之重,并对此生发一些感言后所编写而成的。
这本书让我更直接地、更快捷地了解了大教育家们那些脍炙人口的妙言箴言、教育佳篇、系列教诲,也让我对教育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于是我又另外购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和法国卢梭的教育专着《爱弥儿》,作为扩展阅读。
读了这本书,我对苏霍姆林斯基关于阅读的论述印象最为深刻。
“学生的智力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精神修养和兴趣,取决于他的知识渊博和眼界广阔的程度,还取决于:
教师到学生这里来的时候带了多少东西,教给学生多少东西,以及他还剩下多少东西。
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
苏霍姆林斯基说优秀教师教学技巧的提高,皆是因为持之以恒的阅读,依靠读书来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之海。
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注重阅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唯有阅读才能不断丰富我们的知识底蕴,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阅读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想使备课不成为单调乏味的坐着看教科书,那就请读科学作品,要使你所教得那门科学原理课的教科书成为你看来是最浅显的课本。
要使教科书成为你的科学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而你教给学生的只是这门知识的基本原理。
备课就无须花几小时了。
”记得针对这条名言,有位成功的历史教师曾说过:
“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有的教师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可谓设计得天衣无缝,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让人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的原因。
我们常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没有不断的学习就没有扎实的知识和开阔的思维,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的视野越来越宽阔,知识面越来越丰富,求知欲也越来越强烈,不学习只能是“坐吃山空”,仅仅靠课前准备几个小时已经不足以自如地驾驭课堂。
教材中的内容只是常识,教师还要广泛涉猎知识,既源于教科书又要高于教科书,将难以消化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材宽广得多的时候,才有可能深入浅出的应对所教的内容,将死板的教科书变成激发学生兴趣与主观能动性的有效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自己的叙述:
“我私人的图书馆里,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直到天花板都摆上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图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我们或许做不到如苏氏般伟大,但是我们至少也可以实践“要天天看书,终生与书籍为友。
对于学生,阅读都同样重要。
“对于学生,尤其是对后进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
为孩子提供阅读的书籍,让孩子读到能使他感到惊奇与赞叹的东西。
阅读能教给他们思考,而思考能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
“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来,就显得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
在他的脑力劳动中就没有死记硬背。
他阅读教科书或别的书籍时,比起那种不会同时阅读和思考的学生来,情形就完全不同。
“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
实践证明,如果阅读对于学生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
“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
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
”要知道这只是乡村的一所学校呀。
然而我国的阅读形势不容乐观。
XX年,中国出版社协会做一项调查:
我国有45%的家庭无一本藏书、无一个书柜;
韩国有96、8%的家庭均有500本以上的藏书……我国每年出版图书不下30万种,但是每一户家庭的消费图书数量不到本,人均阅读量小得可怜。
有专家指出阅读太重要了,阅读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但我们国家的阅读力长期以来一直走低,导致国民素质降低。
而阅读习惯的培养,最需要的是我们这些老师们的努力。
因为教师的读书风气能影响和带动学生的爱好和社会的风尚。
“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作为一名教师,对于教学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读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我们只有自己拥有了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广博知识,能力突出的学生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关于教育,至今还未曾读通一点皮毛,那就让我再一次次走进,从那里去寻找灵感,寻找智慧,寻找胸襟,寻找精神吧!
手中捧着《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扉页,淡淡的墨香扑面而来,隽秀的字体,工整地排版,精美的包装印刷……所有的这些都在第一时间深深地吸引了我。
魏书生老师的书我读过一些,《班主任工作漫谈》是当时我最喜欢的一本,我很庆幸自己在刚毕业的时候就读到这本书,他对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加之,在我毕业那年,对班主任工作的茫然,让我非常渴望能有一位名师指点我的工作,所以,对魏书生老师的书就更加爱不释手了,在阅读中,在学习中,潜移默化之间,对魏书生老师的理念更加深了一些理解。
今天拿到的这本书我也是怀着一种崇拜的心情再次去翻阅魏书生老师的书。
如何做最好的教师?
这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眼前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所有人都知道,教师好做,优秀的的教师难当,更何况是最好的教师?
国家的兴衰都寄托在教育上,教育是立国之本,是中国走向富国强民的一天康庄大道,教育不发展好来,国家无未来。
陶行知先生说过“倘若当老师的,自己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随时输入于学生,如此则学生受益较多,即当教师者也觉得有无穷的乐趣,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教员的,要真正做到”学而不厌“。
在老先生看来,”学而不厌“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每一位教师的要求。
”学而不厌“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在哪里学?
如何学?
在陶行知先生的着作里都有提到过。
学习,学习,我们要虚心地跟一切人学习,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的专,也要学得博。
正如《论语》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而我们的生活经验也恰如其分地告诉我们能者为师的道理。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作为老师,首先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学生来学校的目的并不只是学好课本上的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成为一个社会的人,一个合格的人,懂得更多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和学问。
如果每一个老师都把这样一个理念深深刻在自己的脑海,并付诸实践的话,我相信每一节课都会让学生有所收获。
而我们目前的现状如何呢?
大多数的课堂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及设计的教学程序等都定位在完成知识性的任务。
不会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质方面的要求,教学过程中也没有能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好好利用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资源,学生处于被动角色。
另外,在中国现有的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都在不知不觉中维护自己的”师道尊严“,上课的时候要求学生要坐端正,双手平放在桌子上,不允许学生在课堂上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等等,这些都在不知不觉之中磨灭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他们与生俱来的那些活力。
作为教师,自己学,向可爱的孩子们学,教学才能相长,任何单方面的努力换来的都是遗憾。
要做到教学相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角色的定位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摆正自己的位置和角色,走出传统误区,改进教学方法和学生一起学习,在学中教,在教中学,引导学生的正确发展。
魏书生老师则认为,教师是能够找出适合学生阶梯的人。
他给我们的提示是教师要学会用心去”懒“:
凡是学生能看会的,我不讲;
凡是学生查找资料后能学会的,我不讲;
凡是班干部能教会的,我不讲。
咋一看,这三个凡是还真让人吃惊,这样一个”懒“教师能够交出好的学生吗?
能够让学校领导和家长们满意吗?
在此之前,我想没有一个人会认可。
特别是在教学一线工作岗位的老师,恨不得把课堂的一分钟都掰成2分来用,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再三重复,生怕学生记不住。
当然,魏书生老师的”懒“也不是没有原则的,”懒“字背后还隐藏着很深的学问。
”懒“字背后有学生,把学生真正当成主人,放手让学生去学习研究,让他们自己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懂的向教师寻求帮助),把教师一厢情愿的劳动变成学生老师双方自己的劳动成果。
用教师的”懒“换来了学生的”勤“。
”懒“字背后有目标。
魏书生老师的懒其实是一种教育的指挥,但是他所用的每一步都会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行进,看似无意,实则用心良苦。
”懒“字背后是勤奋。
教师除了对教材和学生情况了然于胸之外还需要教师对学生可能涉及的天文、地理、哲学、文学、时政等等都要有所涉猎,老师在课堂上的”懒“对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书中不仅提到了中国教育名家的很多智慧观点,同时也把国外许多教育家的实例收入其中,这些中外思想火花的碰撞我想一定会让每一个阅读这本书的人得到收获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最好 教师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