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九环境保护与自然灾害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2960471
- 上传时间:2022-10-01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86.13KB
高考地理专题九环境保护与自然灾害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地理专题九环境保护与自然灾害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专题九环境保护与自然灾害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①完善城市功能区划②调整产业结构③人口外迁
④房屋加固⑤组建志愿者队伍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④⑤⑥
D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灾后救灾措施。
【思路点拨】调整产业结构和人口外迁不会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不属于地震灾后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
二、综合题
.(20XX年高考山东卷)(10分)
【环境保护】下表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统计表。
读表回答问题。
(km2)
年份
类型
1990年
2000年
20XX年
重度盐渍土
153
425
755
中度盐渍土
133
219
293
轻度盐渍土
952
801
694
合计
1238
1445
1742
(1)分析该区域1990~20XX年土壤盐渍化变化的特点。
(6分)
(2)指出该区域农业生产中防治土壤盐渍化应采取的措施。
(4分)
丨乂‘丫.丨、州1丨抖
【解析】
【本题立意】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其土壤盐渍化的防止措施
【解题思路】】
(1)从图表中即可读出土壤盐渍化的变化特点,在分析时需要抓住从整体、纵向、横向分别分析其特点;
(2)防止土壤盐渍化一般需要从其形成原因入手分析采取相应解决措施。
【环境保护】
(1)中度、重度盐渍土面积增大,轻度盐渍土面积减小;
盐渍土总面积增大;
土壤盐渍化越来越严重。
(2)合理灌溉;
修建排水工程;
禁止盲目垦荒,退耕还草。
(答对两点即可〉
.(20XX年高考海南卷)(10分)
【环境保护】城市涝灾(内涝)和城市水资源短缺并存,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的新环境问题。
收集拦蓄雨水为城市所用被称为城市雨水资源化。
城市雨水资源化可同时缓解城市涝灾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根据资料,提出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应采取的措施。
(10分)建设雨水收集、储存设施,收集储存雨水;
建设蓄洪系统,拦截雨水;
将收集和拦蓄的雨水回灌补给地下水或灌溉绿地、喷洒路面等;
增加城市地表透水面积,提高雨水入渗量;
制定雨水资源化的法律法规。
(答出一项三分得3分,答出三项即可得满分。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20XX年高考新课标卷)(10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
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XX年改至长江青草沙。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10分)
(1)水环境污染严重;
城市需水量增加。
(2)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
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
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
强化水资源管理等。
【解析】⑴关键是从材料中找出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特点,从而分析其原因,根据材料可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逐步远离城区,说明原来的水源地污染越来越严重,由苏州河、黄浦江到长江,水源地的河流流量不断变大,说明上海市需求量大。
由上题可知城市水源地污染严重,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主要从控制污染源、防止水污染、建立应急处理方案、加强环境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强化管理等方面来考虑。
.(20XX年高考上海卷)阅读关于PM2.5的资料,回答问题。
(18分)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20,又称“可入肺颗粒”。
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PM2.5为每立方米10微克。
我国华北某城市冬季监测采样点环境状况和PM2.5监测浓度
采样点
采样点环境状况
PM2.5(µ
g/m3)
甲
学校。
东、北、西约1000米处各有一条车流量较大的公路。
140
乙
老城改建区。
南面、西南面约1000米是煤矿,北临车流量较大的公路。
160
丙
步行街。
紧邻车流量较小的公路。
70
丁
居民区。
紧邻大型集市、交通繁忙区,东北约500米有一热电厂。
170
戊
煤化工区。
东邻车流量较大的国道。
340
⑴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相比,所列采样点的PM2.5浓度均已超标。
归纳监测点PM2.5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
⑵一般而言,大气中的PM2.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哪些气象因素影响?
如何影响?
(6分〉
⑶大气中的PM2.5除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4分)
⑷为降低大气PM2.5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举措?
(4分)
⑴机动车尾气排放;
企业和居民燃煤。
⑵大气中PM2.5浓度还与风速、气温、降水等因素有关。
(任答两个因素即可)
风速:
风速较大时,可以降低PM2.5浓度;
反之,PM2.5容易积聚。
气温:
近地面气温较高时,大气对流作用加剧,可以降低PM2.5浓度;
反之,大气出现逆温层时,PM2.5不易扩散。
降水:
降水有利于降低PM2.5浓度。
⑶利于水汽凝结,形成云雾和降水;
削弱部分太阳辐射和阻挡地面辐射,影响气温;
污染大气,降低能见度。
(任答两点即可)
⑷借鉴发达国家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经验和技术;
严格立法与执法,提高大气质量标准;
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积极发展煤炭的气化、液化技术;
推广利用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提高植被覆盖率。
(任答四点即可)
.(20XX年高考江苏卷)
【环境保护】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
严重的共同原因是、。
(2分)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b.气温年较差大
c.降水集中
d.植被破坏严重
(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1分)
图21
(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填图中代号)。
①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3分)
(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
(4分)
(1)cd
(2)风力作用(3)③⑤土地荒漠化(4)①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
④地形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
【解析】结合已学知识,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即地形落差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破坏,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a不属于共同原因,b不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我国西部由于气候相对干旱,外力侵蚀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力侵蚀;
防御洪涝灾害在河流中下游主要措施为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
①工程所在区域降水较少,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地区;
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分别表现为气候较干旱,地形起伏相对较小(植树造林防治荒漠化)、地形起伏较大,降水较充足(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
.(20XX年高考福建卷)
【环境保护】下图为2000年中国南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构成。
(1)指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中不可回收物成分构成的地区差异,并从气候角度说明其原因。
(9分)
(2)简述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主要危害。
(1)地域差异:
无机物的比重北方多于南方,有机物的比重南方多于北方。
原因:
北方冬季气温低,需要燃煤取暖,产生大量煤灰等;
南方水热条件好,蔬菜种类多、产量大,产生的菜叶等生活垃圾多。
(2)堆放垃圾占用土地或水域;
污染地下水、土壤和大气;
危害人体健康。
.(20XX年高考浙江自选模块卷)
【自然灾害与防治】
(10分)
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示意图。
图中阴影部分①—④代表不同的灾害类型。
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灾害类型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单选,3分)
A.①龙卷风②海啸③飓风④暴风雪
B.①海啸②暴风雪③龙卷风④飓风
C.①海啸②飓风③龙卷风④暴风雪
D.①飓风②龙卷风③暴风雪④海啸
(2)下列关于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发生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选,3分)
A飓风一般发生在春季B暴风雪主要发生在冬季
C海啸一般发生在白天D龙卷风主要发生在夜晚
(3)龙卷风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往往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试从地形与气候角度分析美国本土龙卷风多发的原因。
(1)C
(2)B
(3)地形:
平原地形有利于冷暖空气长驱直入。
气候:
春夏季;
向大陆输送的暖湿空气与来自西部的干燥冷空气相遇,积聚到一定强度后产生龙卷风。
.(20XX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11分)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1949年到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
地区
旱灾频次
水灾频次
三江平原及长白山地
32
松辽平原
169
357
环渤海平原
415
799
黄淮平原
846
1407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
949
2151
⑴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
⑵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
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分)
⑶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⑴分布特点:
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
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
频次特点:
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
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
⑵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中,易于引发洪涝灾害。
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易引发山洪;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或受长江干流洪水威胁)。
⑶江南丘陵地区:
加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有条件的地区建造水库,削减洪峰的威胁。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加固堤防;
疏通河道;
退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能力;
河流截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
【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
(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本题立意】洪灾形成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1)注意本题设问是洪水发生的气候条件,所以本题分析原因是主要抓住什么月份降水多即可。
(2)回答需抓住河流治理在不同河段的治理措施:
上游:
治理原则是调蓄洪水,做法是修建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治理原则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地理 专题 环境保护 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