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能效管理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2958842
- 上传时间:2022-10-01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598.43KB
工业能效管理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工业能效管理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能效管理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单项能效管理与综合能效管理的差异与联系7
3、工业节能行业发展历程8
(1)第一阶段(1980年代-1990年代初期)8
(2)第二阶段(1990年代中期-2005年)9
(3)第三阶段(2006年以后)10
4、工业节能行业发展前景11
三、行业市场规模12
四、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13
五、行业进入障碍13
1、经验壁垒13
2、技术壁垒14
3、品牌壁垒15
4、资金壁垒15
六、行业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15
七、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17
八、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7
1、有利因素17
(1)国际社会的节能减排压力驱动国内节能行业发展17
(2)我国工业的转型升级为节能降耗提供良好契机18
(3)我国重视工业节能技术的发展及推广应用19
(4)我国节能减排目标清晰化及要求趋严19
2、不利因素20
(1)节能理念相对落后20
(2)节能技术有待提高20
(3)行业内企业规模较小21
九、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21
十、行业经营特点及模式22
1、工业节能产品/技术市场:
技术/设备提供商模式22
2、工业节能服务市场:
能效管理解决方案服务模式22
3、合同能源管理市场: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23
十一、行业周期性、区域性或季节性特征24
十二、行业上下游之间的关联性25
十三、行业主要企业简况26
1、施奈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26
2、西门子工厂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26
3、天水电气传动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27
4、荣信电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7
5、广州智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27
6、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8
7、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28
8、深圳奥特迅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29
9、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29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与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
工业能效管理是近年来从工业节能服务行业中发展起来的新型领域,其行业监管体制分为宏观监管部门和行业自律管理部门两部分。
其中,宏观监管部门主要包括发改委、工信部等国家相关部委,其职能系对工业能效管理行业进行组织领导、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监督管理,并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及标准体系。
中国节能协会作为行业自律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协助政府做好国家政策法规的研究与宣贯、节能信息传播、政策调研等工作,为企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信息交流平台,并提供节能方面的技术咨询及信息服务,从而能够在政府和企业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此外,中国节能协会还面向社会开展节能宣传、普及节能知识、提高全社会节能意识等工作,并规范行业行为以促进产业持续发展。
中国节能协会业务范围涉及电力、煤炭、石油、机械、电子、冶金、化工、铁道、交通、建材、有色、环保等行业及部门,拥有众多企业会员。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工业能效管理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情况如下:
二、行业发展概况
1、工业能效管理市场概况
工业能效管理市场一般可分为工业节能产品/技术市场、工业节能服务市场和合同能源管理市场等三个子行业。
其中,工业节能产品/技术市场与一般产品市场无异,即节能设备/技术生产商向工业企业提供各类节能技术、咨询或者节能产品、设备。
工业节能服务市场主要是由节能服务公司为工业企业提供能耗分析、能耗诊断、节能方案设计、节能设备定制和安装调试以及节能效果评价等一系列服务。
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则是节能服务公司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包括项目设计、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节能量确认和保证等一整套节能服务,并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
2、工业节能服务行业概况
根据节能服务所含内容的不同,工业节能服务业务可以分为单项能效管理业务和综合能效管理业务。
(1)单项能效管理与综合能效管理的定义
单项能效管理是指针对企业生产中的各项设备的能源耗用(包括电、水、蒸汽等各项能源)或单条生产线的能源耗用情况,向耗能企业提供完整的工业电气产品、方案与技术服务。
综合能效管理是向企业提供不限于生产环节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即通过能源管理软件平台对生产过程进行不间断的能耗数据采集,实现能源的实时监控及节能潜力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集成企业各业务流程信息,对全集成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提出直观、可行的能耗报告,进而根据能耗报告和耗能企业的实际需求设计整体节能解决方案并且实施节能项目。
(2)单项能效管理与综合能效管理的差异与联系
单项能效管理业务仅针对各生产环节提出孤立的改进措施,对完整生产流程中各生产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企业内部其他业务流程对生产过程能耗的影响缺乏关注,因此,各个节能方案之间存在“信息孤岛”情形,节能效益存在瓶颈。
综合能效管理业务将企业内部各个分散的节能“信息孤岛”互联互通,从全集成的能源数据入手,从整体管理要求入手、在更全面的业务范围之内主动发现潜在节能需求,继而建议客户采纳整体节能解决方案。
通过综合能效管理,企业可以建立自上而下的能效决策系统,并将能效决策信息反馈至各生产环节,挖掘节能盲区,打破节能瓶颈,使企业的能源管理步入良性循环。
综合能效管理业务是单项能效管理的业务升级,由于其业务链条更为完整,因而对节能服务商的要求更高,同时利润也更高,客户粘性亦更强。
因此,综合能效管理业务代表了工业节能服务市场的发展主流。
3、工业节能行业发展历程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节能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市场初步形成时期;
第二阶段为工业节能产品市场快速发展,国外专业的工业节能服务提供商进入中国;
第三阶段为工业节能服务市场快速发展时期,工业节能服务逐渐成为工业节能市场的主流。
(1)第一阶段(1980年代-1990年代初期)
1980年代以前,我国并没有完整的工业节能概念,只是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在国家计划经济规划和行政指导下,出于提高产能和产品质量的目的对工业设备进行节能改造。
受到当时计划经济和行政指导的影响,这一时期我国工业节能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一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国有企业。
随着1987年《企业节约能源管理升级(定级)暂行规定》的出台,高耗能工业行业开始出现了一批以节能为发展方向的企业。
这些企业起初只在自身企业内部推广工业节能措施,随后,其中一些较好的节能措施得以在行业内推广,进而出现专业节能公司来为行业内其它企业进行节能服务。
自此,工业节能逐渐形成了自己单独的市场。
(2)第二阶段(1990年代中期-2005年)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颁布,作为我国首部以能源节约为立法宗旨的综合性法律,《节约能源法》明确提出节能是国家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
要求“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节约能源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工业节能行业迎来了第一个快速发展期间。
这一阶段,冶金、机械、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工业窑炉改造、换热设备改造、机电产品和供热效率成为了改造的重点。
同时,在能源管理中心的基础上,以能耗监测为主要功能的软件系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经过这一阶段的工业节能改造,我国在工业节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01年末,万元GDP能耗比1990年下降50%,累计节约能源7亿吨标准煤;
能源利用效率达到33%,比1990年提高约5个百分点(资料来源: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这一时期的市场中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工业节能改造的企业,同时一些国外的工业自动化公司,如施耐德(Schneider)、西门子(Siemens)也开始进入中国。
我国工业节能市场由此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形成了国内公司和国外公司竞争、国有节能公司和民营节能公司并存的局面。
(3)第三阶段(2006年以后)
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标志就是我国将“节能减排”写入“十一五”五年规划。
相关国家部委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与节能相关的政策,其中,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2012年工信部颁布的《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分别总结了“十一五”期间我国总体节能成果和工业节能成果,并且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
2006年后,随着工业节能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内工业节能市场诞生了一批以工业节能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同时整个市场也逐渐向细分市场发展,出现了以设备制造为主业的工业节能产品公司和以节能服务为主业的工业节能服务公司,最初的工业节能服务公司仅作为节能设备制造商和工业企业的纽带,提供工业节能产品、方案与技术,其针对的节能环节为工业企业的生产环节。
2009年后,以能源管理系统平台应用为主的综合能效管理业务公司相继出现,工业节能市场由产品节能为主导逐渐过渡到以流程优化为主导。
国外公司中,施耐德率先提出了能效管理系统这一概念,并推出了自己的Eco-Struxure平台;
国内企业中,能科股份也推出自己的NC-PremsTM能效管理系统平台。
2012年以来,能源管理系统平台呈现新的发展趋势,能源管理系统平台正逐渐发展为在能源监控数据的基础上集成企业各流程资源流数据,打破信息孤岛,为企业在各业务流程之间协调和配置资源提供深度数据,在企业管理层级发挥节能指导作用的平台。
4、工业节能行业发展前景
在市场总量方面,根据“十二五规划”和“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GDP累计约为301.20万亿元,全社会总能耗累计约为187.90亿吨标准煤。
要实现“十二五末”万元GDP能耗下降至0.624吨/万元的目标,五年间工业最大节能量需为6.70亿吨标准煤,除去结构及管理方面的节能量,工业节能量约为3.50亿吨标煤。
在市场结构方面,“十二五”期间,工业节能产品市场占比将下降至45%,工业节能服务市场占比将上升至55%,工业节能产品市场空间和工业节能服务市场空间分别约为4,000亿元和4,800亿元。
工业节能服务市场分为工业能效管理业务市场和工业单项节能服务市场。
其中,工业能效管理业务市场在工业节能服务市场中的份额将上升至60.80%,预计市场规模接近3,000亿元(资料来源:
Frost&
Sullivan《2011年工业能效管理市场分析报告》)。
综上所述,“十二五”时期,中国工业节能市场将会进一步走向成熟,并且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在相关法律和行业自律性规范的综合保障下,市场竞争将更加规范;
二是随着市场呈现出细分化、多元化的特点,参与者将越来越多,促使行业竞争更加市场化,并带动节能方案设计、节能技术研发、节能产品制造、节能咨询评估等相关子行业和机构的大力发展,加快形成工业节能的配套产业链;
三是随着市场的深入发展,预计会出现较大规模的并购,一些技术落后、渠道闭塞的企业会被淘汰,而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在技术和产品升级上先行一步,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多方面需求的工业能效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将成为领军者。
三、行业市场规模
随着我国工业节能市场逐渐转向以服务为主导的市场,工业节能服务的市场份额近年来逐年增加。
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工业节能服务市场比重约为48%,预计“十二五”期间,工业节能服务市场的比重将上升到约55%。
随着各级政府相关政策的推动和鼓励,减排目标责任化作为各政府、各机构的考核因素之一;
随着能源价格的上升,节能措施带来的经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业 能效 管理 行业 分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