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71819世纪的服装风格.docx
- 文档编号:12914959
- 上传时间:2023-04-22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1.64MB
16171819世纪的服装风格.docx
《16171819世纪的服装风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171819世纪的服装风格.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6171819世纪的服装风格
16、17、18、19世纪的服装风格
16世纪服装风格——丝绸服装
17世纪服装风格——巴洛克
18世纪服装风格——洛可可
19世纪服装风格——它既有革命时期的简练和朴素,也有浪漫主义的诗意和婉丽。
20世纪时装化多样化
16世纪服装风格——丝绸服装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丝绸服饰,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面料自给,纹样端丽,织物风格偏向厚重;
二是造型夸张,尤以西班牙风格最为极端,填充、束身、撑垫等塑形手法广泛使用;
三是装饰繁复,多刺绣、切缝和金银珠宝,总体风格浓重奢华;
四是品种多样,从礼服长袍、帽子头饰到手绢丝袜,应有尽有。
16世纪初,德国人从雇佣兵的军服上得到灵感,切缝的装饰和剪裁,在男子的服饰中尤为流行,并发展成复杂而极端的样式,盛行于英、法等国,丝绸服装也不例外。
女装的领口上移,抽出碎褶,袖子变瘦,使上身在视觉上缩小,同时,加强下身裙部的膨胀丰满。
这个时期,德国已经强调用填充物塑形,并基本确立了男子服装以上体为重心、女子服装以下体为重心扩张的基础。
文艺复兴是西方知识和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是指从1350—1550年在意大利形成的、源于对古典、特别是对古希腊罗马雕塑和建筑的兴趣而持续发展成的一场规模宏大、涉及广泛、并在16世纪上半叶传至北欧的文化、思想、艺术和科技运动。
西洋服装史上的文艺复兴时期,大约是14世纪到16世纪,服装展示出与中世纪传统的割裂。
现实生活的影响,超越了宗教成见的阴霾,服装成为社会身份、地位的显现;新兴中产阶层出现,渴望向贵族一样炫耀他们的财富。
这个时期由于快捷的交通运输,大大加快了时尚的传播速度;纺
偏爱浓郁厚重的织物风格
从希腊罗马时代的雕塑看,面料多数柔软悬垂,因为希腊罗马时期的女子服装主要是宽大垂挂的凯特恩,轻薄的丝绸能更好地展示细密飘逸的褶皱之美,《罗马帝国衰亡史》中就将丝绸衣服称作“一种让人可以看到肢体活动情况和皮肤颜色的服装”。
但是到了中世纪,西方的权利中心逐渐从地中海向西欧转移,日尔曼民族的便于游牧的立体造型主导了欧洲人的着装风貌,服装注重剪裁,硬挺的面料比柔软的面料更保暖、更容易塑造体形、更能展现面料上的精美图案。
因此,在文艺复兴时期,最受青睐的丝织物是拜占廷时期流行开的六股丝锦缎、浮花织锦和天鹅绒。
这些织物质地厚实、外观奢华、手感柔和,覆在后期金属制的紧身胸衣和鲸骨制的裙撑之外,能够非常平整地铺展开,尤其是前胸至腰腹处的三角胸饰,特意地附加衬垫使其硬挺而饱满地展现出装饰图样的精美。
轻柔的丝绸多用来制作头饰、手帕、饰带和少量贴身衬衣。
北欧对各种天鹅绒情有独钟,尤其是男子的短斗篷、袍、披肩和帽子。
此外,在色彩上也偏向浓郁的色调,如深红、深蓝、酒红、金色、黑色等都是当时盛行的颜色。
这种织物的厚重感与后期洛可可时期的轻柔相比,显得尤为明显。
1、面料图案富丽规正
西方的丝绸制造,从一开始就受到了波斯、中国、希腊、伊斯兰等装饰文化的共同影响,经过长期的融合演变,至文艺复兴时期,丝绸主要产地意大利逐渐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导的新丝绸纹样,以植物纹、动物纹和曲线几何纹为主,采取并列、对称、交错、连续、循环等方式形成两方或四方连续纹样,完全符合文艺复兴的服饰审美原则:
均衡和统一。
女装上最常见的是石榴形花纹、莨菪叶纹和花瓶纹样,多为纵向的波浪形构图和满地花形构图,图形的循环尺寸都比较大,色彩纯和,有浮雕感,显得饱满周正,圆润富丽。
袖子和衣身的颜色图案花纹常常不一样,因为这两个部分是可以分离的,人们用替换袖子的方法搭配出不同的着装效果。
丝绸图案中也有仿中国风格的蔓草、凤鸟、神兽、卷云等图案变化,被认为具有神秘主义的欣赏趣味。
小碎花则是比较难得的清爽样式,就像波提切利的名画《维纳斯的诞生》中森林女神穿的那样。
家族徽章纹样没有如中世纪般盛行,男装纹样以条纹居多,有些是织纹,有些是附加的装饰边缘,多为几何曲线和罗马式卷草纹,查里斯九世、亨利八世和弗朗索瓦一世的肖像上皆是如此。
这是因为当时男装上多条形的切缝装饰,特别是绰号“甜瓜”的上胡斯裤,条纹图案正好顺势成形,而不会打破原有的规整。
由于西方人好金,许多图形中都有将金银丝织入,虽然拥有金碧辉煌的荣耀,却不免浮华过度。
2、不同地域、时期主导不同造型
当哥特式服装还在西欧盛行时,意大利人已在重新诠释罗马艺术,在女装上吸收了高腰的比例,低领褶裙,线条简洁,造型自然,显示出不同于欧洲他国的柔和优雅。
其样式的突出之处是袖子与衣身的分离,两套裙子通常配有十对袖子,天鹅绒与织锦缎配、亚麻与亮缎配,可以穿出款款不同的效果。
袖子的变化也很丰富,抽褶、系带、开口、露出白色里衣等等,手法多样。
简单、流畅、明朗及适度的华美,是1450—1510年间意大利风格丝绸服饰的特点。
3、切缝、刺绣、嵌宝的复杂装饰
除了织出来的纹样装饰,文艺复兴服装还有五花八门的附加装饰手段。
自古以来,服装的边缘一直是装饰的重点,如领口、袖口、衣襟和下摆等处,切缝装饰更加强了这种印象。
皮革上很方便切割,在丝绸上也切缝,这是有些困惑的,因为丝绸会毛边。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将丝绸做成条状或是织成宽的缎带,将两端固定排列,从而形成切口的效果;一种是直接在面料上开口,再用丝线锁边,或用其他材料包边以防止脱丝。
有些丝绸衣服全身上下都密密排列着切缝,在当时没有机器设备的条件下,实在是耗时费工。
4、、花样繁多的丝绸饰品
文艺复兴时期,不仅仅是丝绸,羊毛、亚麻和棉纺织业无不欣欣向荣。
普通人的服装由质地较粗的羊毛、亚麻和棉布做成,贵族的服装多用质地精良的毛料、亚麻和丝绸做成。
就像现代人买不起名牌衣服可以买名牌的配件一样,当时的人们也可用精致的丝绸小件来为服饰增光添彩,比如丝绸的系带。
系带是文艺复兴服装的重要装饰物之一,用来把分离的袖子和衣身系在一起,抽出衬衣袖口和领口的褶份,把长筒袜系在紧身上衣的腰际,或者连接袖子的切缝。
系带两端还常常装饰金银的绳头,就像我们现在用的吊钟一样。
这时,还没有盛行蝴蝶结,但是流行样式独特的编带,用织带绞成链条状,一串串地挂在胸前,如同《萨克森公爵亨利像》中所描绘的那样。
女子的礼服袍上常常围着漂亮的丝织腰带,装饰刺绣或珠宝,松松地垂在膝上。
17世纪服装风格——巴洛克
5、巴洛克时期的服装分成荷兰风格时期和法国风格时期。
前者是早期,后者是晚期。
荷兰时期特征主要是领子。
因为那是荷兰盛行的(直到现在荷兰民族服装也可以看到,那种花边一般都称为荷兰花边,因为荷兰的针织花边是最有名的)大的披在肩上带花边的方形领子。
这种领子叫做拉巴领(rabat),外衣特征是繁多装饰性强的排扣,同时裤子延长到(相对于文艺复兴时期来说)膝盖,裤腿紧绷着大腿。
下面是长袜。
女人从这个时候开始不用裙撑,只有西班牙还延续老的传统(大米下面两张委拉斯圭兹的小公主像就是西班牙延续使用的裙撑,别的国家已经几乎不用了。
一直到后来再兴起裙撑的时候也不是这种扁型的)裙子常常要有三层套着穿,显得臃肿。
上衣要么齐脖子的花边大领,要么完全坦露到胸口。
袖子也很有特点,一节节的箍起来,一层层的装饰花边。
到了1650年以后,法国风格开始兴起。
也就是现在最常说的那种巴洛克风格。
主要一点就是缎带的使用,大量的缎带,大量的花边。
男装最大的特点就是大袖子花边了,带马刺的靴子也成了时髦,还有羽毛大帽子和佩剑
这个时候出现长外套,开始没有领子,后来出现大领。
从上到下密密麻麻的排扣,装饰极为华丽。
外套的口子只扣上边几个,下面全是摆设用。
后来下摆还加了衬垫使衣服下摆向外翘起来,比较好看。
这个时候裤子流行灯笼裤,也是到膝盖扣住,下面是紧身长袜。
鞋子一般是方头,鞋跟很高,一般是红色(所以以前我写莱蒙和露米艾在17世纪相遇提到了红色鞋跟,可是后来因为要和拉莫德遇上又改成18世纪,那段就需要更改了:
P)鞋上常常装饰花朵或是缎带,巴洛克晚期的时候出现了鞋扣代替装饰。
巴洛克时期还有一种叫做靴袜的袜子,是穿在靴子和袜子之间的一种袜子,穿靴子的时候把靴子上部翻过来,露出里面的衬子和靴袜的花边。
文艺复兴的时候因为用西班牙硬领(参照莎士比亚画像),所以男人的头发必须是短的,到了巴洛克时期领子披下去,头发于是慢慢变长。
后来发展成带假发。
男帽一般是宽边,帽檐微微上翘,有大量羽毛,后来又流行“三角帽”,也就是把帽檐从三面向上翘,成为主流。
帽子一般是黑色的,镶着大量的花边。
因为带假发,所以一般都是把帽子折一下夹在肋下,后来成为一种礼仪。
还有便帽,是在家脱掉假发以后戴的,和我们现在的运动帽子差不多。
巴洛克后期开始时兴领饰,把一块细布打摺围在脖子上,用花边缎带扣住。
这就是领带的前身。
巴洛克女装的特点是大量褶皱和花边。
无数的花饰。
上衣流行紧身胸衣,外面套无袖的短外衣,在腰部是成“V”字形收紧的。
法国时期开始把领口挖深加宽,几乎露出胸部以上全部空间。
领口边缘用花边镶嵌,或是系一小段丝绸打上花结。
衬衫肥大,袖子有长有短,都镶着大量花边,有时候袖子打成很多段,每段都镶嵌花边,非常华丽。
外出时穿外套,披着暗色的斗篷,或是男人样式的长大衣。
裙子仍然时兴蓬松的,不过不是用支架撑起来而是用多穿裙子的方法。
因为在腰间打摺所以显得膨大起来。
最外层的裙子从腰开叉向外翻,和里面的衬裙用不同颜色和质料产生漂亮的对照,有时还用花结或是扣子系起来,好像窗帘那样的。
有时甚至把外面裙子向后翻,在臀部打结。
外裙一般颜色比衬裙深,,衬裙有大量刺绣图案。
路易十四时期,也就是巴洛克风格最盛行时期是最为华丽的大团花饰和果实图案,路易十五时期是过度时期,图案较小。
而路易十六时期已经转到了罗克克时期,时兴的花纹都是小碎花。
这个时期女人的帽子和男人差不多,而且也流行带假发。
后期最为流行的是芳丹发型。
头上用纱制成多重褶皱,高高耸起。
头巾也是普遍要戴的。
常见的就是电影中女仆那种白色带花边的包头巾。
这个时候开始时兴美人痔。
一般是用塔夫绸剪成的。
◆
长外套,密密麻麻的排扣,外套的口子只扣上边几个,下面全是摆设用。
后来下摆还加了衬垫使衣服下摆向外翘起来,裤子流行灯笼裤,也是到膝盖扣住,下面是紧身长袜。
鞋子一般是方头,鞋跟很高。
巴洛克晚期的时候出现了鞋扣代替装饰。
头发变长。
三角帽成为主流。
领饰,把一块细布打摺围在脖子上,用花边缎带扣住。
这就是领带的前身。
◆
女装的典型服饰之一,大帽子,带羽毛装饰,高领花边,臃肿的裙子。
身边的小男孩倒是典型的男装,笑。
领子,外套,靴子。
不知道身份是什么,大概是侍童。
巴洛克时期女人流行带着侍童。
侍童分成两种,一种是身份低贱的,一般往往是黑人侍童。
另一种是贵族子弟,暂做侍童是为了学习上流社会礼仪,所以打扮得也格外华丽。
18世纪服装风格——洛可可
罗可可风格女装的主要特点是轻快柔美、装饰精致,强调漂亮而不是深度,这种艺术风格富有优美的动感,线条运用好玩有趣,着色柔美雅致。
18世纪的欧洲正好是洛可可(Rococo)艺术风格最繁荣的时期
1洛可可(Rococo)艺术风格产生于法国18世纪,“洛可可”是法文“岩石”的复合词,意思是此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
是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的、运用多个S线组合的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艺术样式。
2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倡导者是蓬帕杜夫人(1721~1764),路易十五的情妇,被封为侯爵夫人
3洛可可风格在法国上流社会无处不在,它在服装上的表现也吻合了上流社会的需要,极尽奢侈华美,花纹以曲线居多,纹样多以植物为主,色彩娇艳粉嫩,细节烦琐.装饰意味浓郁.使其体现出轻快柔美、漂亮精致的特色,多带有一种迷幻、罗曼蒂克的色彩.
服装结构上表现出一种怪诞的,富丽堂皇的宫廷风格,用各种曲线花样配合大量的蕾丝羽毛,珍珠等制作出的犹如艺术品一样的服装,甚至连男装上也不能免俗.为了迎合这种效果,头饰与化妆也极夸张,无论男女都带款式花样奇异的假发,佩带复杂高叠的发饰,脸上擦上白粉,腮红,配合精致的蔓藤花纹、贝壳等来装饰建筑、生活物品以及艺术作品一种整体的奢侈风格
这种不断向上攀缘的结构尽管放射出璀璨的光辉,但它却被禁锢在高雅文化周围,渐渐地疏远了其天然的源头。
后期的洛可可风格变得僵化,过分追求繁复精致,加上法国贵族极度糜烂奢侈的生活作风,终于在法国大革命之后,这种服装风格也随着法国贵族的覆灭走到了尽头.
19世纪服装风格——它既有革命时期的简练和朴素,也有浪漫主义的诗意和婉丽。
19世纪浪漫主义男人有了女人味
无论时尚多么嚣张,其实不过是时代的附属品。
在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后,人们突然没有了18世纪典雅、轻松的心态,空想主义色彩浓郁,而服饰将这种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你很难用一句话来总结19世纪的服装风格,它既有革命时期的简练和朴素,也有浪漫主义的诗意和婉丽。
无论如何,浪漫主义时期的服饰是法国大革命新古典主义后的回归,它在服装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那个时期,“女人味”的审美观念弥漫了整个欧洲大陆,女性似乎成了第一性,她们故作娇柔,服装款式充满幻想色彩,而男人也被女人的娇柔所吸引,他们收细腰身,甚至不惜使用紧身胸衣。
19世纪的时装业有两个值得关注的变化:
工业的进步和更高级裁剪技术的出现,使服装的面料和款式更为多样化;由于彩色印刷术的出现,时装样本开始出版,它是现代时装杂志的“鼻祖”。
它的出现使原本由宫廷贵妇引导流行的时代一去不返,时装样本和舞台剧中的女演员成为新的时尚代言人。
19世纪,男装变得更加女性化,背心、外套和长裤是最常见的组合。
为了凸现身材,男士们开始使用紧身胸衣。
男士主要配饰有领结、桶形礼帽、文明杖。
女装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织纹较密的白麻布,薄纱,条纹毛织物和蝉翼纱,给人轻盈、飘逸的感觉。
强调细腰和夸张的裙摆,马鬃编成的裙撑首次出现。
为了显示细腰,肩部设计不断扩张,袖口也极度夸张,甚至在袖根部用金属丝做撑垫。
19世纪末服饰,开始使用特殊面料,设计也比较新潮、大胆,从中可以窥见现代服饰的剪影。
▲手套1830年。
手套是女士们不可缺少的服饰品。
黑色蕾丝和金属做的珠子相配,充满香艳风情。
与此同时,女人发髻越来越高,她们用长长的饰针固定,上面装饰羽毛、缎带等。
帽子与发型相呼应,宽檐高帽上装饰蕾丝和人造花。
▲为了强调所谓的教养,那时的女士们总是随身带着药丸,用手帕掩面,作娇羞状。
但她们也热衷运动,早上骑马,下午打网球或高尔夫球,这便是当时的网球装和高尔夫球装。
▲19世纪30年代,女士风行像男士那样骑马兜风,骑马服饰开始出现。
女士在宽敞的长裙里穿用细棉布做的紧身马裤和长统靴,戴高统礼帽和鹿皮手套。
20世纪时装化多样化
战争改变了原有的社会价值体系,也将19世纪浪漫主义风潮打破。
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他们全新的生活理念,使服装设计师开始试着用一种艺术的眼光看待设计。
20世纪初,设计师进行“剪裁革命”,Vionnet夫人著名的斜线剪裁,Gres夫人完美地运用了打褶和丝绸处理工艺,这些至今仍是时装大师们创造力的源泉,我们熟悉的三宅一生、范思哲等,都曾借鉴过这些工艺。
20世纪的女性追求独立,彻底抛弃了紧身胸衣,喜欢式样简洁,有综合功能的服饰。
到了20世纪中后期,女人们强调个性,除了要求品味不凡的款式,还要求它是惟一的款式。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世纪”,功能主义、极简主义、古典主义,时尚随着岁月之河,一一轮回。
法国人值得骄傲,在这个世纪,巴黎凭借精湛的工艺和设计,成为世界时尚制造地,一年两次的高级女装展更是引无数爱美人士竞折腰。
与此同时,时尚媒体发展迅猛,时尚杂志成为真正的潮流引导者。
1950年的蓝色丝缎晚装。
极其轻柔的面料,被称为“女人的肌肤”。
20世纪,人们越来越关注面料,有句名言:
仅次于情人爱抚的,是好的布料。
由蕾丝、花边、丝绸面料组成的内衣问世时,曾引起轰动。
有人称它为“内衣革命”。
20世纪末,女装更加男性化。
巴洛克服装与文艺复兴时期服装风格的区别
文艺复兴时期
巴洛克服装
.1.巴洛克比文艺复兴更奢华。
2.巴洛克服饰比文艺复兴更宽松雍容。
总体上,文艺复兴腔调的是突出【人文】,而巴洛克则是一种缓冲,由过度的凸显人文主义向宽松和奢华过度。
。
。
。
。
。
巴洛克时期的服装分成荷兰风格时期和法国风格时期。
巴洛克服饰风格特色为蕾丝、缎带、皮革、长发。
男士在面容形貌以“蓄留长而卷曲的头发,留八字山羊胡,戴长而卷的假发”为特色,且深具浪漫色彩。
男性流行在衣服上装饰大量的缎带,在脖子上开始出现柔软丝绸的“领巾”装饰。
上衣袖口出现“蕾丝”边的“反褶袖”。
男士流行披挂斗篷以示帅气。
裤管口边经常出现“蕾丝”。
男子普遍穿荷兰式有大翻折的长统靴俗称“斗状坠褶靴”,或是有“缎带”、“蔷薇花”造型的“高跟鞋”。
男性戴手套成为17世纪开始流行的重点。
到了后期,女性流行在脸上贴上或是点上黑痣,俗称为“美人斑”。
这种装扮更衬托出女人白皙的肤色。
另外,在后期宫廷女性也出现名为“方当伊高”的头饰。
除上述之外,“面罩”与“暖手筒”也是此时期代表。
在太阳王路易十四掌权的时代,法国服饰主导了整个欧洲。
此时,男士帽子以“宽边帽饰以鸵鸟羽毛”、“三角帽”、“高礼帽”等三款帽型为代表。
原本硬挺的皱折领逐渐消逝;进而被“软塌领”所取代。
而男士领子的发展也渐渐变宽大,并以“蕾丝”作为主要的装饰。
此时女性服装在领子部位,逐渐以“落肩的平领”为主流。
袖子也呈“落肩大抛袖”的款式,而袖口也同样出现“蕾丝”边的“反褶袖”。
巴洛克服饰与洛可可服饰的区别
巴洛克艺术风格与服饰
巴洛克艺术风格原本是指17世纪强调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材料的建筑风格,也因此牵动影响到当时艺术全面性的变革.
"巴洛克"的字义源自葡萄牙语,意指"变了形的珍珠",也被引用作为脱离规范的形容词.巴洛克虽然承袭矫饰主义,但也淘汰了矫饰主义那些暧昧的、松散的形式.由于受到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影响,在西洋服装史上,甚至用"巴洛克风格"一词,来代称17世纪欧洲的服装款式.
洛可可艺术风格与服饰
"洛可可"一词源自法国字汇“Rocaille”,由此演变而来,其意思是指岩状的装饰,基本是一种强调C型的漩涡状花纹及反曲线的装饰风格.这种风格源自1715年法国路易十四过世之后,所产生的一种艺术上的反叛.
洛可可艺术风格与巴洛克艺术风格最显着的差别就是,洛可可艺术更趋向一种精制而幽雅,具装饰性的特色.这种特色当然影响到当时的服装,甚至以"洛可可"一词代表法国大革命之前18世纪的服装款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6171819 世纪 服装 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