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重点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730507.docx
- 文档编号:12909610
- 上传时间:2023-04-22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2.69KB
重庆市重点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730507.docx
《重庆市重点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73050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重点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730507.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重点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730507
重庆市重点中学素质教育达标测试题
九年级上期语文半期测试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4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煞(shà)气诓(kuāng)骗拮(jié)据重蹈复辙(fù)
B.骈(pián)文遏(è)制襁(qiáng)褓根深蒂(dì)固
C.鄙(bǐ)夷讹(é)诈堕(duò)落无与纶(lún)比
D.悬(xuán)虚亵(xiè)渎栈(zhàn)道一抔(póu)黄土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言行相顾 断章取义 强聒不舍 心无旁骛
B、神情恍忽 荡然无存 花团锦簇 棱角分明
C、铬尽职守 自之知明 恼羞成怒 重蹈覆辙
D、一抔黄土 涕泗横流 怒不可遏 歇斯底理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4.下面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中语会即将在我校召开,这次会议规定每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超过30分钟。
B.为降低交通噪音对奥运村的影响,我国科研人员制定了总平面防噪音方案。
C.随着电脑文字录入技术的应用,使人们逐渐不喜欢用笔写字了。
D.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
不再发生。
5.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我们忘不了同窗三载的情谊。
”“一手好字让人赏心悦目。
”两句都是陈述句。
B.“20多年的农村生活体验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创作资源。
”一句的主干是“体验是资源”。
C.“河,莱茵,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天已黎明……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
”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话题突然转变。
D.“聪明人无论在哪里跌倒,都会捡点有用的东西。
”一句是条件复句。
6、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校文学社开展以“我爱校园”为主题的对联征集活动。
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
(2分)
上联:
四季美景养灵性,
下联:
。
7.综合性学习(11分)
为了科技发展的成效,普及科学知识,提升讪民的科学文化素养,2016年5月18日,“重庆市科技活动周”在重庆科技馆隆重开幕。
作为此次活动的宣传志愿者,请你依据下列材料参与活动。
材料一:
活动周期间,重庆科技馆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大型科普主题展。
主办方在会场设置了H7N9型禽流感专题展板,并邀请专家进行现场咨询;被网友称作“史上最舒适蜗居”的7平米“极限住居”在活动中与市民见了面;食品安全现场检测,如辣椒面、牛奶、粉条、木耳、蜂蜜等的掺伪鉴别;超市智能购物车展示了自主跟随、商品导购、自主结账等功能;裸眼3D系列产品展,让市民体验了裸眼3D视频、电影及游戏等。
材料二:
本次活动周新命名了35家重庆市科普基地,包括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酉阳县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中心、重庆三峡中药科技馆、汽车碰撞安全及人员安全体验中心、三峡库区现代柑橘园等。
至此,全市共有72家市级科技基地。
这些市级科普基地有56家都免费开放。
材料三:
重庆市教委近日提出“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提升计划”。
要求各学校开齐科学课程。
除了科学、物理、化学这些我们熟知的学科之外,还要善于从其他与科技教育直接相关的课程中发现科技因素,比如数学、生物,甚至语文、政治、历史等课程。
另外,还要有针对性开展一些科技教育活动,比如科技创新小论文、小制作、小创意作品竞赛等活动。
(1)请你依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探究科技馆大型科普主题展的特点。
(3分)
(2)请你依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以志愿者小王的身份补出他所说的话。
(2分)
小王:
张阿姨,活动周开始了,科技馆里的科普展览很值得一看。
张阿姨:
一天事情这么多,哪有闲心去看。
小王:
张阿姨,可不是这样的,
张阿姨:
那还真应该去看看。
(3)请你从材料二提供的五个科普基地中选择一个,为这个科普基地写一条体现其特色的宣传语。
(要求:
有感召力,20字以内)(2分)
科普基地名称:
宣传语:
(4)根据材料二、三提供的信息,概括我市推进青少年科普工作的两条措施。
(4分)
8、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
(1)今我何功德,。
(白居易《观刈麦》)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出师表》)
(4)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5)默写温庭筠的《望江南》一词。
梳洗罢,。
,。
。
二、文言文阅读理解:
(15分)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
[注释]①仪轨:
礼仪制度。
②约:
省减,简约。
③权制:
合乎适宜的制度。
④服罪输情:
认罪并表示悔改。
⑤物:
指人,百姓。
⑥亚匹:
同一流人物。
亚:
同类。
9.下面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先帝称之曰能诸葛亮之为相国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终于邦域之内
C.悉以咨之徒以有先生也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
⑴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⑵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⑶抚百姓()
⑷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1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
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12.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⑴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⑵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13.[乙]文中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甲]文加以说明。
(2分)
三、现代文阅读完成16—24题。
(40分)
(一)风吹起蒲公英(20分)
顾晓蕊
①十岁生日那天,母亲送他一把红棉吉它。
母亲是位乡村音乐老师,她轻轻拨动琴弦,流淌出美妙的乐曲。
他听得着了迷,缠着母亲教他识谱,教他弹唱。
②过了一段时间,他的指尖也能如蝴蝶般在琴弦间飞舞。
那时日子虽然清苦,却有无数小快乐。
可是,两年后,母亲因病去世。
想念母亲时,他就抱着吉它轻轻弹唱,让琴声带走内心的悲伤。
③有一天,他放学回家,父亲指着位个子瘦高的女人,说是他的继母。
女人身后站着个年龄与他相仿的男孩,父亲说这是弟弟。
他的心猛得一疼,难道父亲忘记母亲了吗?
④周未,父亲进家,从包里掏出两个苹果。
红红的苹果又大又圆,散发着诱人的香味,馋得他直咽口水。
父亲当着继母的面,把苹果都递给弟弟,扭身想对他说些什么,他赌气跑开了。
他觉得父亲果然变了心,心里更觉悲凉。
⑤他躺在床上,想起刚才的一幕,泪水悄然滑落。
这时,有人推门进来,是继母。
他合
上眼,假装睡着。
继母在床边坐了会儿,给他掖掖被,随后,轻轻地离开。
他侧过身,碰到凉凉的东西,一看,是个苹果。
他心头一暖,委屈消散了许多。
自那以后,每每父亲捎回些好吃的,继母总给他留上一些。
⑥继母无声的关爱,为他孤独的心灵,打开一扇亮窗。
他和弟弟的感情日渐融洽起来,弟弟的成绩好得出奇,让他这个做哥哥的自愧弗如。
⑦那天,他和弟弟并排躺在田野上,周围丛生着一片片蒲公英,风轻轻地吹着,吹起了一柄柄汢白如雪、轻盈如羽的小伞儿,飘飘悠悠,随风远逝。
他们聊起各自的梦想,他说将来想当一名歌手,弟弟说愿化作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向广袤的天地。
⑧就在他对未来充满憧憬时,不幸再次降临。
父亲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遭遇车祸,病危之际,拉着他的手说:
“孩子,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
”多年的误会和责怨,顷刻间烟消云散。
他悲恸地呼唤,最终没能留住父亲。
父亲走后,继母一下子苍老许多,她常坐在那里发愣,任忧愁爬满脸庞。
⑨他想了又想,做出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
他对继母说要到外边打工,挣钱供弟弟读大学。
继母低声说:
“我一个妇道人家,没啥能耐,让你跟着受苦了。
”她用手指绞着衣角,泪水落了下来。
⑩第二天清晨,他留下一封短信,背起心爱的吉它,悄悄地离开家。
他来到一家建筑工地,干着又脏又累的活,在飞扬的尘土里,抛洒辛勤的汗水。
最困难的时候,他住廉价的出租屋,被成群的蚊子叮咬。
为了省钱,他甚至连着一个月,每顿只吃盐水煮面条。
他把节约下来的钱,寄往家里。
偶然的一个夜晚,他看到有人在街头弹唱,生意似乎还挺火,心中一阵暗喜。
弟
弟正读高中,购买复习资料,需要更多的钱。
他把吉它擦试一遍,调好弦,对着乐谱苦练了几十首曲子。
他穿行在繁华的夜市,用心弹奏每一个音符。
有的听众被他的歌声吸引,拍手叫好;也有的听众拿他取乐,推搡中将他撞翻在地。
他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转身离去。
来到城市这些年,他学会了隐忍。
不管人生的际遇多么黯淡,他从没有忘记当初的梦想,并用自身微弱的光芒,去照亮弟弟前行的路。
就这样,他白天在工地干活,晚上到街头弹唱。
终于盼到这一天,他收到弟弟的来信,弟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
他接着往下读,读着读着,泪水浸湿了纸页。
原来,弟弟曾到工地上找过他,工友们说,他下班后,到街头唱歌去了。
弟弟转过几条街巷,看到抱着吉它弹唱的他。
弟弟听得泪流满面,忍了又忍,没有喊出声来。
弟弟说,当时就下定决心,要用最好的成绩回报哥哥。
考上大学后,可以边学习边做兼职,这样哥哥就不用那么辛苦。
弟弟还说,母亲很挂念他,让他有空多回家看看。
那天晚上,他破天荒地买了酒,跟几位工友一起庆祝。
大声地说:
“我弟弟考上重点大学了!
”他的语气是那么骄傲,那么自豪,仿佛考上大学的是他。
他生平第一次喝醉,倒在床边,微闭着眼,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就在半梦半醒之际,他感觉自己化作一缕清风,吹起洁白的蒲公英,飘向那不知名的远方。
(选自《2012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改动)
14.根据情节的发展,用文中的词语,把“他”的心理变化过程补充完整。
(每处不超过4个字)(6分)
情节发展
心理变化
母亲教学吉他,
继母弟弟进家
父亡外出打工
悲恸隐忍
弟弟考上大学
15.每⑦段划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分)
16.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8分)
(1)过了一段时问,他的指尖也能如蝴蝶般在琴弦间飞舞。
(结合语境,品味加点词的圾达效果。
)
(2)不管人生的际遇多么黯谈,他从没有忘记当初的梦想,并用自身微弱的光芒,去照亮弟弟前行的路。
(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的含义。
)
17.有人把文章题目改为“兄弟情”,你赞同吗?
请简述你的理由。
(4分)
(二)“知入”与“知出”(20分)
张运辅
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
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
南宋学者陈善云:
“读书须知出入法。
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
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
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
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
朱熹认为: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
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
何故?
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
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
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
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⑥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
“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
”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
”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
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
⑦阅读,要“入”,也要“出”。
“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
既能 “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4分)
19.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4分)
20.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
请说明理由。
(4分)
叶圣陶认为:
“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
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
21.第⑤段加点的词“这样”在文中指代什么?
(3分)
22.读了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④段画线句子的感悟联想。
(5分)
四、写作。
二选一(55分)
23、
(一)岁月匆匆,读九年级的我们已走进人生的花季,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思索,少了一份盲从;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偏激;多了一份行动,少了一份幻想;还多了一份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以“九年级,我多了一份________”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
①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②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
④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二)以“青春流汗不流泪”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不得抄袭。
九年级上期语文半期测试答案(分值以答题卷上为准)
1.解析:
综合考查学生辨识汉字读音与书写的能力。
辨识汉字读音和书写要注意多音字、同音字和形似字,重在平时细心辨识,多积累记忆。
A项中“煞”为多音字,在“煞气”中应读“shā”;“复”为别字,正确写法应为“重蹈覆辙”。
B项中“襁”正确读音是“qiǎng”,读起来像阳平声,是因为两个上声字在一起时,第一个字的读音变调为阳平。
C项中“纶”属于别字,正确写法是“伦”。
D项为正确选项,但要注意“抔”的读音与书写,读音上常常误读为“bēi”,书写上误为“杯”。
2、A 3.A4.B 5.解析:
综合考查句式,句子主干,标点作用,复句类型。
答案:
C
6、宽对即可。
(共2分,内容、形式各1分)示例1:
满园书香育英才。
示例2:
一片真情报恩师。
7.(11分)
(1)(3分)展览内容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1分);展览突出创新性、参与性、趣味性(2分,答对两点即可)。
(2)(2分)示例:
科技馆展示的内容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比如食品安全,与此同时,这次展览还可以让你体验科技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宜。
(符合人物身份1分,道理充分1分)
(3)(2分)示例:
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亲历水文奇观感受先人智慧
汽车碰撞安全及人员安全体验中心体验行车安全感受科技创新
三峡库区现代柑橘园相约现代橘园共享绿色科技
(语言简洁、有感染力1分;体现特色1分)
(4)(4分)建设青少年科普基地(2分);制定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提升计划(2分)(没有概括只给1分)。
8.略
二、9.D(2分)10.⑴彰显(显示)⑵痛心遗憾⑶安抚,抚慰⑷亲人(亲近的人)(4分)
11.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2分)
12.(4分)⑴全部来询问他们,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才能高和才能差一点的人都能得到妥善的安排。
(2分)⑵善的(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惩罚。
(2分)
13.示例甲文中诸葛亮要求后主做到了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并举荐一批忠臣良将,这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略。
(三)【答案】14.
(1)不快乐
(2)委屈(悲凉)(3)骄傲(自豪)(3分,每空1分)
15.通过环境描写,营造(渲染)了优美温馨的氛围;推动情节的发屉,为下文引出弟弟的梦把和他为弟弟的梦想而奋斗的情节作铺垫;与标题、结尾相呼应,突出文章主题。
(3分,结合具体语境答题,吾则酌情扣分)
16.
(1)运用比喻的修群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他琴拉的熟练,表达了他内心的快乐。
(2分,修辞方法l分,分析1分,意对即可)
(2)“微弱’是指他身份低微,工贤微薄;“光芒“是指他以自身微弱的力量支持着弟弟,供弟弟读书,给弟弟带来希望,照亮弟弟前行的道路;表现了他自立自强、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
(2分,意对即可)
17.
(1)我赞同用原来的标题。
因为“风吹起蒲公英”喻指他帮助弟弟实现人生梦想,标题含蓄新颖,形象生动,更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令人回味无穷。
(2)我赞同用“兄弟情”这个标题,因为这个标既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表选出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标题简洁明自,(3分,任选一种,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四)(13分)
18.(2分)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
(或:
读书的精髓关键是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
或:
既能“入”又能“出”,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
19.(3分)首先提出文章中心论点。
(1分)然后从“入”与“出”两个方面分别分析论证了其在阅读中的意义和运用。
(1分)最后再一次明确中心论点。
(1分)
20.(3分)第②段,(1分)这段文字引用叶圣陶的话阐述了“通过文字和作者会面,了解作者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的内容。
(1分)与第②段所阐述的“阅读中的‘入’是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的观点一致。
(1分)
21.(2分)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或:
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
)
22.(3分)围绕“熟读精思的读书方法”来谈感悟联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重点中学 九年级 上学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73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