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中学届高三年级期中考试理科综合试题.docx
- 文档编号:12906151
- 上传时间:2023-04-22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997.19KB
宝鸡中学届高三年级期中考试理科综合试题.docx
《宝鸡中学届高三年级期中考试理科综合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鸡中学届高三年级期中考试理科综合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宝鸡中学届高三年级期中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宝鸡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期中考试
说明:
1.本试题分I、II两卷,第I卷的答案要按照A,B卷的要求涂到答题卡上,第I卷不交。
2.全卷共32大题,满分300分,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O16P31N14Na23
第Ⅰ卷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
1.下列有关动物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癌变属于细胞编程性死亡
B.细胞编程性死亡属于细胞的正常生理过程
C.细胞编程性死亡属于细胞的正常分化
D.细胞编程性死亡与基因表达无关
2.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膜系统是真核生物所特有的
B.生物膜系统使各个细胞器组成生命活动的统一体
C.细胞内分割的膜性区室的出现使细胞器间完全独立
D.细胞内分割的膜性区室的出现减少了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的相互干扰
3.已知某闭花授粉植物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两对性独立遗传。
现用纯合的高茎红花与矮茎白花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株都能成活,F1植株开花时,拔掉所有的白花植株,假定剩余的每株F2植株自交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R的表现型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白花植株的比例为()
A.1/4B.1/6C.1/8D.1/16
4.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
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A.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
光点
B.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C.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D.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
光点
5.几位同学在探讨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期中操作及顺序最合理的是()
(1)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2)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lml
(3)置丁适宜温度下保温5分钟
(4)分别置于100℃、60℃、0°C的环境下保温5分钟
(5)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观察现象
(6)将试管中溶液的PH值分别调至3、7、11,5分钟。
A.
(1)(4)
(2)(3)(5)B.
(1)(6)(4)
(2)(5)
C.
(1)
(2)(6)(3)(5)D.
(2)(6)
(1)(3)(5)
6.俄罗斯杜布纳核研究所和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在2004年2月的美国《物理论论C》杂志上发表文章宣布,他们新合成了元素周期表上的第115号和第113号元素。
科学家在利用回旋加速器进行的实验中,用具有20个质子的钙元素的同位素反复轰击含95个质子的镅元素,结果4次成功制成4个第115号元素的原子。
这4个原子在生成数微秒后衰变成第113号元素。
前者的一种核素为
X。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15号元素衰变成113号元素是化学变化
B.核素
X中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174
C.113号元素最高正价应为+3
D.115号与113号元素的原子质量比为115:
113
7.下列各组离子中,在碱性溶液能大量共存,且在加入盐酸的过程中会产生气体和沉淀的是()
A.Na+、NO-3、AlO-、SO2-4B.Na+、NO-3、SiO2-3、K+
C.K+、Cl-、AlO-2、CO2-3D.Na+、Cl-、HCO-3、Ca2+
8.已知反应:
□AgF+□Cl2+□H2O==9AgCl+□AgClO3+□HF+1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的还原剂只有H2O
B.每生成9mol的AgCl时,消耗掉10mol的AgF
C.反应中的氧化剂是AgF
D.生成1molO2时,被还原的Cl2为5mol
9.氨气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甲烷是正四面体,这是因为()
A.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不同,NH2为sp2型杂化,而CH4是sp3型杂化
B.NH3分子中N原子形成三个杂化轨道,CH4分子中C原子形成4个杂化轨道
C.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
D.氨气分子是极性分子而甲烷是非极性分子
10.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4g重水(D2O)中所含质子数为0.2NA
B.4.48LN2与CO的混合物所含分子数为0.2NA
C.6.2g白磷与红磷的混合物中所含磷原子数为0.2NA
D.12.5mL16mol·L-1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11.取一张用饱和NaCl溶液浸湿的pH试纸,两根铅笔芯作电极,
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发现电极与试纸接触处出现一
个双色同心圆,内圆为白色,外圆呈浅红色。
则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A.b电极是阴极
B.a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
C.电解过程中,水是氧化剂
D.b电极附近溶液的pH变小
12.已知25℃、101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石墨)+O2(g)=CO2(g) △H=-393.51kJ·mol-1
C(金刚石)+O2(g)=CO2(g) △H=-395.41kJ·mol-1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13.右图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X(g)+Y(g)Z(g)+M(g)+N(s)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若要改变起始条件,
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
B.加大X的投入量
C.缩小容器的容积
D.增大容器的体积
二、选择题(本题共8道小题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的但不全的得3分,其他情形得0分)
14.甲、乙两人用绳ao和bo通过装在P楼和Q楼楼顶的定滑轮,将质量为m的物块由o点沿oa直线缓慢地向上提升,如图所示。
则在物块由o点沿
oa直线缓慢上升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ao绳和bo绳中的弹力逐渐减小
B.ao绳和bo绳中的弹力都逐渐增大
C.ao绳中的弹力一直在增大,bo绳中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
D.ao绳中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bo绳中的弹力一直在增大
15.用一根长1m的轻质细绳将一副质量为1kg的画框对称悬挂在墙壁上,已知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10N,为使绳不断裂,画框上两个挂钉的间距最大为(g取10m/s2)()
A.
B.
C.
D.
16.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分别以速度v甲、v乙相向运动,当甲、乙两车相距L时,有一小鸟从甲车以速率v飞向乙车,到达乙车后又立即以速率v飞向甲车,到达乙车后又立即以速率v飞向甲车……直到甲、乙两车相遇,则在此过程中小鸟通过的路程为(已知
)()
A.
B.
C.
D.
17.如图所示,以8m/s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
绿灯还有2s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m.该
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m/s2,减速时最大加
速度大小为5m/s2.此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
12.5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
可能通过停车线
B.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
C.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
D.如果距停车线5m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
18.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
图中△OPQ和△OQT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S2>S1),初始
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0处。
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S0=S1+S2,两车不会相遇
B.若S0 C.若S0=S1,两车相遇1次 D.若S0=S2,两车相遇1次 19.如图所示,吊蓝P悬挂在天花板上,与吊蓝质量相等的物体Q 被固定在吊蓝中的轻弹簧托住。 当悬挂吊蓝的细绳烧断的瞬间, 吊蓝P和物体Q的加速度大小分别是() A.ap=aQ=gB.ap=2g,aQ=g C.ap=g,aQ=0D.ap=2g,aQ=0 20.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甲所示,据此判断图乙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F表示物体所受合力)() 21.质量为2m的物体A和质量为m的物块B相互接触放在水平面上(A与B的接触面光滑),如图所示。 若对A施加水平推力F,使两物块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运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水平面光滑,则物块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 B.若物块A、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则 A、B间没有作用力 C.若A光滑而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A、B间作用力大小为 D.若B光滑而A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A、B间作用力大小为 第Ⅱ卷(共174分) 22.(18分)I.在“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 (2)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3)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4)用铅笔记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秤的示数F1和F2。 (5)用铅笔和直尺在白纸上根据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按一定的标度作出F1和F2的图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6)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的结点。 读出弹簧平秤的示数F′,记下细绳套的方向。 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7)比较力F′与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等。 在以上实验步骤的(4)和(6)中,有明显的错误或疏漏。 步骤(4)的错误或疏漏是: ;步骤(6)中的错误或疏漏是: 。 II.“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 了一条纸袋如图乙所示。 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 隔为0.02s。 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 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如 图乙所示。 该小车的加速度a=m/s2。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平衡摩擦力后,将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 挂上砝码盘,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 小车的加速度a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N) 0.196 0.392 0.588 0.784 0.980 加速度a(m·s-2) 0.69 1.18 1.66 2.18 2.70 请根据实验数据作出a–F的关系图像。 (3)根据提供的实验数据作出的a–F图线不通过原点,请说明主要原因。 答: 。 23.(14分)在2019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手拉绳索向上攀登,最终点燃了主火炬,体现了残疾运动员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为了探究上升过程中运动员与绳索一吊椅间的作用,可将过程简化。 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图所示。 设运动员的质量为65kg,吊椅的质量为15kg,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 重力加速度取g=10m/s2.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以1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试求: (1)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 (2)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 24.(18分)如图所示,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固定在小车内,用轻绳将质量为m的小球悬挂,车和小球都静止不动时轻绳在竖直位置。 小车以 的加速度水平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时,绳对小球的拉力是多少? 25.(22分)航模兴趣小组设计出一架遥控飞行器,其质量m=2kg,动力系统提供的恒定升力F=28N。 试飞时,飞行器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上升。 设飞行器飞行时所受的阻力大小不变,g取10m/s2. (1)第一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1=8s时到达高度H=64m。 求飞行器所阻力f的大小; (2)第二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2=6s时遥控器出现故障,飞行器立即失去升力。 求飞行器能达到最大高度h; (3)为了使飞行器不致坠落到地面,求飞行器从开始下落到恢复升力的最长时间t3. 26.(14分)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 反复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 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2)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上述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温度T1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80molPCl5,反应达平衡时,PCl5还剩0.60mol,其分解率α1等于;若反应温度由T1升高到T2,平衡时PCl5的分解率为a2为,a2a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工业上制备PCl5通常分两步进行,先将P和Cl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PCl3,然后降温,再和Cl2反应生成PCl5,原因是。 (4)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H3=。 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H4△H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PCl5与足量水充分反应,最终生成两种酸,其化学方程式: 。 27.(16分)已知A、B、C、D、E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 其中A、B、C是同一周期的非金属元素。 化合物DC的晶体为离子晶体,D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AC2为非极性分子。 B、C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它们同族相邻周期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高。 E的原子序数为24,ECl3能与B、C的氢化物形成六配位的配合物,且两种配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三个氯离子位于外界。 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答题时,A、B、C、D、E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A、B、C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2)B的氢化物的分子空间构型是。 其中心原子采取杂化。 (3)写出化合物AC2的电子式;一种由B、C组成的化合物与AC2互为等电子体,其化学式为。 (4)E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ECl3形成的配合物的化学式为。 (5)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与D的单质反应时,B被还原到最低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8.(15分)现有五种离子化合物A、B、C、D和E,都是由下表中离子形成的: 阳离子 Ag+Ba2+Al3+ 阴离子 OH-Cl-SO2-4 为鉴别它们,分别完成以下实验,其结果是: a.B和D都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b.A溶于水后,与上述某阳离子反应可生成B,且A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c.C溶于水后,与上述某阳离子反应可生成D,且C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d.E溶于水后,与上述某阴离子反应可生成B; e.A溶液与适量E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再加过量E溶液,沉淀是减少,但不消失。 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填空: (1)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A,C,D,E。 (2)A溶液与过量E溶液反应后,最终得到的沉淀的化学式是。 29.(15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它包含了许多的信息和规律。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从下表①~⑩十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族 周期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1 ① 2 ② ③ ④ ⑤ ⑥ 3 ⑦ ⑧ ⑨ ⑩ (1)表中元素形成的四核10电子阳离子的化学式为,形成的四核18电子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_。 (2)已知某些不同族元素的性质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如元素③与元素⑧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性质,与元素⑦的性质相似的不同族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写出元素③的氢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3)某元素原子的次外层为2个电子,其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2,则该元素的名称是____。 另有一元素,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 这两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有一种离子化合物A中两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 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结构。 写出A的电子式。 A物质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碱和无色气体,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中的还原剂为。 (4)物质熔沸点的高低与该物质的晶体结构有关。 ④的单质晶体熔点为2573K,沸点2823K,硬度大,则属于晶体。 某同学猜想⑧和⑩形成的化合物B晶体类型与NaCl相同,则B的熔沸点应(填“高于”或“低于”)NaCl。 如果用实验证明上述猜想不正确,你的实验方案是。 30.(10分)科学家Mikael为了探究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以便为西红柿生长提代最佳的光照强度。 实验如下: 实验过程: 他取几株都有5片叶片的西红柿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 实验开始他测定了CO2的浓度,12小时后再次测定CO2的浓度。 他还采用7种不同的光照强度,并通过隔热装置使光线通过而热不通过。 实验结果: 温度(℃) 光照强度: 普通阳光(%) 开始时的CO2浓度(%) 12小时后CO2浓度(%) 25 0 0.35 0.368 25 10 0.35 0.342 25 20 0.35 0.306 25 40 0.35 0.289 25 60 0.35 0.282 25 80 0.35 0.280 25 95 0.35 0.279 请你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什么? ,说出该实验中的一种控制变量。 (2)Mikael设计的探究实验在各种光照强度变化中使用了不同株植物。 这是一个好的设计吗? ,为什么? 。 (3)在这一实验中Mikael将其中一个装置保持在黑暗中的目的是。 (4)Mikael对探究结果感到失望。 他说“我仍然不能确切地知道哪种光照强度最好? 请你为他的进一步探究提供建议。 (5)Mikael要用曲线图表示他的实验结果。 怎样最好的图示结果? (请在下列四项备选项中选择)() A.柱形图,12小时后的二氧化碳浓度与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B.柱形图,开始时的二氧化碳浓度与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C.曲线图,12小时后的二氧化碳浓度与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D.曲线图,开始时的二氧化碳浓度与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31.(10分)某雌性动物体细胞中的DNA含量为2个单位(m),下图表示该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和细胞示意图,请据下图回答问题: (1)细胞A是细胞,与之对应的曲线段是(以横轴上的数字段表示) (2)细胞B是,与之相应的曲线段是。 (3)细胞C是,与之相应的曲线段是,C细胞最终能形成个成熟生殖细胞。 (4)曲线段2—3时期DNA含量变化是由于的结果,减数第一次分裂时DNA含量变化是由于的结果,减数第二次分裂时DNA含量变化是由于的结果。 32.(22分)雄鸟的性染色体组成ZZ,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ZW。 某种鸟羽毛的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ZB、Zb)共同控制,其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组合 A不存在,不管B存在与否(aaZ—Z—或aaZ—W) A存在,B不存在 (AZbZb或 AZbW) A和B同时存在 (AZBZ—或 AZBW 羽毛颜色 白色 灰色 黑色 (1)黑鸟的基因型有种,灰鸟的基因型有种。 (2)基因型纯合的灰雄鸟与杂合的黑雌鸟交配,雄配子的基因型是,雌配子的基因型是,子代中雄鸟的羽色是,雌鸟的羽色是。 (3)用连线法遗传图解对 (2)题的结果进行说明: 遗传图解 (4)一只黑雄鸟与一只灰雌鸟交配,子代羽毛颜色有黑色、灰色和白色,则母本的基因型为,父本的基因型为,黑色、灰色和白色子代的理论分离比为。 参考答案 物理部分: 14.C15.A16.C17.AC18.ABC19.D20.B21.CD 22.(18分)没有记下两细绳套的方向;应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 (1)0.16 (2)(见图) (3)在计算合力F时没有考虑砝码盘的重力。 23.(14分) 解: (1)设人和吊椅的质量分别为M和m,绳子对人和吊椅的拉力大小为F,则人与吊椅组成的整体受力如图,由平衡条件得 解得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 (2)设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为N,则吊椅受力如图,由平衡条件得 解得 24.(18分)解: 设小车的加速度为a1时绳子竖直但无弹力,这时小球受力如图,由图可得 ①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② 由①②解得 由于 ,所以小球将相对于斜面向上滑动, 设加速度为a2时绳再次被拉紧且小球对斜面的压力恰好为零, 这时小球受力如图,由图可得 ③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④ 由③④解得 由于 的加速度水平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时小球受力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⑤ ⑥ 由⑤⑥解得绳子的拉力 25.(22分) 解: (1)设第一次飞行中的加速度为a1,则由运动学公式得 ①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② 由①②解得f=4N (2)第二次飞行中,设失去升力时的速度为v1,上升的高度为S1,失去为a2,上升的高度为S2,其运动示意图如图所示,则由运动学公式得 ④ ⑤ 由题意得 ⑥ 又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⑦ 由①—⑦解得 (3)设失去升力下降阶段加速度为a3,下落的最长时间为t3,下落的高度为S3;恢复升力时速度为v3,恢复升力后加速度a4,下落的高度为S4。 由题意分析可知,飞行器下落到地面时的速度恰好为零,其运动示意图如图所示。 则由运动学公式得 ⑧ ⑨ ⑩ 由题意得 (11) 又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12) (13) 由⑧—(13)解得 或t3=2.1s 化学部分: 6—13CCBCCDAC 26.(14分) (1) Cl2(g)+P(s)==PCl3(g)△H=—306kJ/mol(3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宝鸡 中学 三年级 期中考试 理科 综合 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