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教模拟卷子三套.docx
- 文档编号:12904629
- 上传时间:2023-04-22
- 格式:DOCX
- 页数:46
- 大小:52.88KB
招教模拟卷子三套.docx
《招教模拟卷子三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教模拟卷子三套.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招教模拟卷子三套
2011年教师招聘综合考试模拟试题
(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汉语中,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是()
A.孔子B.孟子C.墨翟D.朱熹
2、否定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教育特征是()
A.教育的终身化B.教育的多元化C.教育的民主化D.教育的全民化
3、“教,上所施,下所欲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对“教育”作此解释的是()
A.许慎B.孔子C.朱熹D.韩愈
4、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
A.《民主主义与教育》B.《政治学》C.《理想国》D.《大教学论》
5、在我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是()
A.《对教育方针的意见》B.《新教育大纲》C.《教学与发展》D.《民主主义与教育》
6、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A.古代B.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
7、现在体育界在国际比赛中得了金牌,奖励一直追溯到运动员的启蒙教练。
这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A.未来性B.滞后性C.连续性D.广延性
8、()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
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A.泰勒B.杜威C.桑代克D.斯金纳
9、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
A.课程是知识B.课程是计划C.课程是经验D.课程是活动
10、综合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怀特海C.布鲁纳D.克伯屈
11、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A.教师的主导作用B.教材的媒体作用
C.学生的主体作用D.学校的管理作用
12、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
A.昆体良B.杜威C.孔子D.赫尔巴特
13、美国使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把教学过程概括为:
困难、问题、假设、()、结论的五步,简称五步教学法。
A.实践B.论证C.验证D.说明
14、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这样
的原则是()
A.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原则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15、在当前班级管理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意识“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另一种是()
的领导方式。
A.“集体中心”B.“德育中心”C.“学生中心”D.“教师中心”
16、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
A.班主任B.班干部C.男女学生D.集体教学
17、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A.年龄影响力B.性别影响力C.个性影响力D.学术影响力
18、“教育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观点体现了教育科学研究的()
A.渐变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客观性原则
19、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教师与学生都是客体D.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
20、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21、下列有关教学评价的叙述中,阐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形成性评价是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用于把握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
B.教学评价具有诊断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教学功能
C.定量评价时对评价作质的分析,对获取资料进行思维加工
D.从课堂纪律状况分析控制水平与属于学生因素有关的指标
22、所谓为人师表是指教师要在各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和社会上人们效法的表率、榜样和楷模。
这一涵义
是由()决定的。
A.社会舆论B.教师的工作对象C.法律法规D.传统习俗
23、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A.意志B.能力C.气质D.兴趣
24、发生认识论的创立者是()
A.卡尔B.皮亚杰C.罗杰斯D.奈赛尔
25、在百米竞赛的预备信号之后,相隔太长时间再发出起跑信号,则运动员的成绩就可能受到明显的影响。
这是因为运动员有()
A.注意的稳定性B.持续性注意C.注意的动摇D.注意的分配
26、同一感觉器官因不同刺激物的作用而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是()
A.感觉的阈限B.感觉的适应C.感觉的对比D.感觉的相会作用
27、一个人换了衣服和发型,但是我们仍然能够认出他,这体现了()
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恒常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不变性
28、悲痛时木然不动属于()
A.应激B.激情C.心境D.理智感
29、一个孩子被妈妈打后,满腔愤怒,难以回敬,转而踢倒身边板凳,把对妈妈的怒气转移到身边的物体上。
这是()防御机制。
A.压抑B.置换C.升华D.投射
30、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是()
A.动机B.需要C.兴趣D.目标
31、到了少年、青年初期,日益强烈的需要是()
A.安全需要B.爱与归属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32、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A.性格B.气质C.能力D.兴趣
33、社会心理学家舒茨认为,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流、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们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
互关系的需要,叫做()
A.支配需要B.情感需要C.包容需要D.沟通需要
34、在教育心理学看来,()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
忽视的重要内容。
A.教学内容B.教学媒体C.教学环境D.教学方法
35、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处于自我中心阶段的儿童的年龄大致为()
A.10~12岁B.8~10岁D.0~2岁D.2~7岁
二、多项选择(每题1.5分,共10题)
1、抹杀人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带有明显的生物学倾向的学习理论有()
A.桑代克的联结理论B.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C.格式塔学习理论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E.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2、下列选项属于外部学习动机的是()
A.学习是为了取得老师的表扬B.学习是为了不让父母失望
C.学习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D.学习是为了报效祖国
D.学习是出自好奇心
3、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
A.学前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E.职业教育
4、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包括()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B.无差别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无歧视原则
5、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A.活动课程B.核心课程C.潜在课程
D.融合课程E.广域课程
6、属于我国普通教育学校教学任务的是()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D.培养学生就业能力
7、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的是()
A.个别教学制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制
D.道尔顿制E.设计教学制
8、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包括()
A.思想教育B.道德教育C.知识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E.政治教育
9、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包括()
A.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B.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意识
C.注重以学生为本
D.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E.强调三维目标的统一
10、教师良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范畴,其特点包括()
A.公正性
B.综合性
C.稳定性
D.内隐性
E.广泛性
三、简答(每题4分,共5题)
1、简述教学过程中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3、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4、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5、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有哪些?
四、案例分析(第一题8分,第二题7分,共15分)
1、在学习课文《乌鸦喝水》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
“乌鸦为什么喝不到瓶子里的
水?
”经过讨论,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原因有两个:
一是瓶子的口太小,乌鸦的嘴伸不进去;二
是瓶子里的水太少,乌鸦的嘴够不着。
但一位学生有不同的意见:
“因为乌鸦的嘴太大了,伸不
进瓶子。
”教师一愣,随之付之一笑:
“坐下,再仔细读读课文。
”学生满脸不解地坐下,可是不
到两分钟,学生又举手了:
“老是,我说的书上没写。
”被打断教学的教师显然有些始料未及,便
不耐烦地说:
“既然书上没写,就不能乱说,必须想清楚再举手,坐下吧!
”学生欲辩又止,却又
不肯坐下,教师上前,将学生按在座位上……
读完上述案例,你有什么感想?
试评析。
2、上课铃响了,王老师拿着课本轻快地走上讲台,开始上课。
当课上到十分钟左右时,两位学生突然打了起来。
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王老师只好将课停下来,要求他们到外面去打。
两位学生收起了“手”,改用“口”。
开始互相辱骂对方。
王老师说自己是任课老师,此类事情他们找班主任解决。
那个似乎受了委屈的学生对王老师的话不以为然。
出口说道:
“你这是什么老师?
”这下王老师生气了,喝道:
“给我出去!
”可是学生就是不动,王老师使劲用手去拉学生,学生死死地拉着课桌,坚决不出去。
王老师非常愤怒,说:
“好,你不出去我就不上课!
”于是,双方进一步僵持起来。
思考⑴你如何看待王老师和两位学生的言行?
⑵假如你是班主任,你将如何处理此事?
五、论述(15分)
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创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5题)
1、B解析:
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孟子,其《孟子.尽心上》中说: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
2、C解析:
教育的民主化追求让所有人接受同样的教育,这就意味着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学生予以特别照顾,从而否定了教育的等计划、特权化和专制化。
3、A解析: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作此解释。
4、B解析: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反映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的代表作;《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代表作;《大教学论》是夸美纽斯的代表作。
5、B解析: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
6、C解析:
机械化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电气化工业革命的兴起,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并为初等教育的普及提供了物质基础,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是在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发生在现代。
7、B解析:
教师劳动有着巨大的社会价值,但这种价值却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因为教师的劳动价值,要在学生进入社会并为社会做出贡献之后才能得到最终体现。
教师今天的劳动,要到若干年后才能见到收获。
运动员的培养也是如此。
8、B解析:
杜威主张用直接经验取代间接经验,活动课程来取代知识课程,以儿童中心来代替教师为中心。
他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
9、D解析:
活动课程,认为课程是活动,它区别于以往的学科课程,将课程和活动相结合,注重直接经验的学习,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教育“无儿童”、见物不见人的倾向。
10、B解析:
1912年,英国教育家怀特海率先提出了综合课程的主张。
综合课程是一种主张将若干有关学科合并起来编写课程的理论。
11、C解析:
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12、C解析:
早在约公元前6世纪,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13、C解析:
在教学过程上,杜威依据学生在做中学的认识发展提出了五个阶段的过程;从情境中发现疑难;从疑难中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推断哪一种假设能解决问题;经过检验来修正假设、获得结论。
它被简明地概括为:
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五步,简称五步教学法。
14、D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这样一种做法符合在集体中教育的原则。
15、A解析:
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
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二是“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16、D解析:
班集体有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这些要通过集体教育来实现。
因此,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集体教育。
17、C解析: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了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条件,这构成了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
18、C解析:
系统性是指教育研究的思想和行为时前后联系、左右贯通的整体,符合“教育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教育科学研究的要求。
19、D解析:
新课程理念要求树立平等的教学观念与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都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共同学习新知,探讨真理及未知世界的奥秘。
20、B解析:
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从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21、B解析:
形成性评价时在课程实施和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掌握性评价,它是在计划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各阶段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的结果,不注重评定等级,只注重发现问题。
定量评价不对评价作质的分析。
课堂纪律状况分析控制水平不属于与学生因素有关的指标。
22、B解析: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的工作对象决定着教师要为人师表。
23、A解析: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又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所以选择答案A。
其他都是个性心理的成分。
24、B解析:
皮亚杰把心理学的感念引入认识论中,探讨认识起源和发展的问题。
因此,他的心理学又称为发生认识论。
25、C解析:
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的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或注意的动摇),运动员等待起跑太长时间就会发生注意动摇的现象。
26、C解析:
感觉适应是指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适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相同刺激,而出现的感受性变化的现象。
27、C解析: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理解了事物即使它的细节改变还能进行再认。
28、B解析:
悲痛时木然不动是一种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这时意识对行为的控制作用明显下降,理解力降低,判断理减弱。
属于激情状态。
29、B解析:
置换又称转移,指对某一对象的情感,因某种原因无法向其表达时,就转移到其他较安全的对象上。
迁怒属于置换机制。
30、B解析:
需要时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需要是活动的原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31、C解析:
少年、青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自主感和成人感增加,独立意识增强,进入学校或者社会,希望得到家长和他人的认可,尊重需要日益强烈。
32、C解析:
本体考查能力的含义。
能力的概念要抓住两点:
一是顺利进行,即能否顺利完成任务是能力的重要标志;二是活动效率,即完成任务的效率也是能力的标准。
33、C解析: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了人际关系需要的三维理论,其中包容需要指希望与别发生相互作用,建立联系并维持和谐关系的愿望。
34、C解析:
教学环境关系到学生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对学生认知发展有积极作用,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的重要内容。
35、D解析:
自我中心是前运算阶段后期的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不能从对方的观点考虑问题。
前运算阶段的年龄段为2~7岁。
二、多项选择(每题1.5分,共10题)
1、AB解析:
联结派学习理论将学习堪称是刺激反映之间的联结,忽视主体内在的知觉过程,认为通过尝试错误或呈现强化物就能引起行为改变,因而带有生物学化的色彩。
2、ABD解析:
外部学习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与学习者外部的某种因素,即在学习活动以外的、由外部的诱因而激发出来的学习动机。
3、ABCD解析:
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国家鼓励发展职业教育,但其不属于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4、ACDE解析:
从法制角度讲,《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学生要受到社会特别的保护。
体现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是: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5、BDE解析:
综合课程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多学科知识较差、渗透、融合而生成的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及内在联系,因此,核心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属于综合课程。
6、ABC解析:
我国普通教育学校的教学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7、DE解析:
道尔顿制是指教师不再上课,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出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设计教学法就是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任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8、ABDE解析:
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综合,它关系到用什么道德规范、政治观、人生观、世界观来教育学生的重大问题。
因此,知识教育不属于德育范畴。
9、ABCDE解析:
现代基础教育倡导实施素质教育,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实现。
素质教育的基本点: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意识。
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10、ABCDE解析:
教师良心是教师个人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求的自觉意识,是教师个人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其职责的道德责任感以及对自己教育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的功能。
是多种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因素在教师个人意识中的有机统一。
因而教师的良心需要具备公正性、综合性、稳定性、内隐性和广泛性的特征。
三、简答(每题4分,共5题)
1、⑴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
⑵改进教材呈现方式;
⑶提高知识的概括水平;
⑷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
⑸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⑹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2、⑴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⑵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⑶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⑷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⑸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3、⑴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⑵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用性;
⑶知识的内资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⑷理论与实践统一;
⑸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⑹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4、⑴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⑶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⑷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⑸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5、⑴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⑵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⑶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⑷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⑸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四、案例分析(第一题8分,第二题7分,共15分)
1、⑴该老师只关注教材,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没有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
⑵一味从教材出发,没有充分肯定学生回答的合理性和多样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反映了教学中形式主义倾向。
⑶现代学生观要求我们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造就健康有序、宽松和谐、激励上进的新型教育,鼓励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建构自己独立的意义。
该老师没有注重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而是把学生当成了接受知识的机器,这与现代学生观是相互冲突的。
⑷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根据各学科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
该老师的做法明显违反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只重知识不重能力,只重结果不重过程,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情感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2、⑴从王老师的地位而言,其错误有三点:
一是他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师道德,管理课堂秩序是他的职责之一,当学生发生打骂事件时,他有责任教育批评学生,而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让学生去找班主任;二是王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应该赶学生出教师,在师生关系上,违反了民主平等性的原则;三是王老师没有运用合理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仅仅是简单粗暴地训斥学生。
从学生地位而言,在课堂上互相打骂的两个同学的错误有两点:
一是没有遵守课堂纪律,在课堂上相互打骂,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违反了学校的纪律;二是缺乏尊重老师的爱心。
⑵作为一个班主任,应该运用多种策略,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例如渗透性策略、随和性策略,在学生发生打骂事件时,应及时进行调查,关心爱护和批评教育多种方法来教育管理学生;其二,班主任要加强同各门学科的任课教师的沟通与协调,当任课教师跟学生发生矛盾时,要慎重处理,切忌在一方说另一方的坏话,避免师生之间矛盾的激化。
五、论述(15分)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建立一个优秀班集体,需要每一位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⑴确立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集团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
⑵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一个得力的班集体核心非常重要,它是维护和推动班级工作的有力助手,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
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其次,教师应把对积极分子的使用和培养结合起来。
⑶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生活规律。
⑷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集体活动能发挥娱乐、导向、育人的功能,班主任要积极组织、参与学校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相互关心,尊重理解和协作的关系。
⑸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
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
在扶正压邪,奖励善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
2011招教模拟卷子
(二)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
A.终身教育B.普通教育C.职业教育D.义务教育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
3.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模拟 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