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试题.docx
- 文档编号:12898999
- 上传时间:2023-04-22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91.31KB
必修二试题.docx
《必修二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二试题
必修2遗传和进化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
1. 豌豆 自花 传粉,且 闭花 传粉,自然状态下是 纯种;
2. 具有易于区分,稳定遗传 的性状。
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种性状的_不同表现类型。
如:
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自交:
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
杂交:
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传粉 —套袋,获得真正的杂种;
父本:
提供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母本:
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P 纯种高茎豌豆♀(♂)×纯种矮茎豌豆♂(♀)
↓
F1 高茎豌豆
↓自交
F2 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
3 :
1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产生的F1中显性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
而_F1中未显现出来 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指在_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_显性性状和_隐性性状的现象。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孟德尔提出了如下假说:
(1)性状是由_遗传因子 决定的。
显性性状:
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大写D表示)。
隐性性状:
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小写d表示)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_成对_存在。
纯合子是指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
纯种高茎豌豆:
DD;纯种矮茎豌豆:
dd
纯合子表现出来的性状能稳定遗传,自交或测交后代均不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指_遗传因子不同的个体。
如。
F1的高茎豌豆:
Dd
杂合体表现出来的性状不稳定遗传,自交或测交后代均发生性状分离。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随机的。
2、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
测交就是让_F1__与__隐性纯合子_用来验证F1的遗传因子组成,测交后代不同性状类型的理论之比为_1:
1__。
一对相对性状测交实验的分析图解:
五、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六、应用:
1、育种:
育种实例抗锈病小麦(显性基因B控制)的选种
①抗锈病性状(BB、Bb),其中的杂合体(Bb)因性状分离产生非抗锈病类型
②为获得稳定的抗锈病类型,必须让抗锈病的小麦植株继续自交,淘汰由于性状分离而出现的非抗锈病类型
③由分离定律知:
杂合体(Bb)比例=
(n为自交的代数)
2、遗传题:
(白化病/多指)
3、判断显性隐性的方法:
(1)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了一种性状,则子代出现过性状为显性性状。
(2)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则子代出现的新性状为隐性性状。
4、判断显性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方法:
测交或自交。
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是杂合子;若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是纯合子。
5、根据后代分离比解题
① 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
隐性=3:
1,则双亲一定是双杂合子杂交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
隐性=1:
1,则双亲一定是显性杂合子和隐性个体杂交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P 黄色圆粒×绿色皱粒
↓
F1 黄色圆粒
↓自交
F2 黄色圆粒绿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皱粒
9:
3:
3:
1
每对相对性状符合分离定律吗?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实验遗传图解及分析: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方法:
测交实验 遗传图解:
结果:
测交后代有四种性状,比例为1:
1:
1:
1,符合预期设想。
四、自由组合定律实质:
__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五、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__正确的选用豌豆为实验材料____;2._从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__
3.___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___;4.___应用了假说演绎法___;
六、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提出“表现型”和“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__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行性状__,与表现型有关的_基因组成_叫做基因型。
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_相同____;在不同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_不同__。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外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_等位基因__。
如D和d。
常见组合问题
(1)配子类型问题如:
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8种
(2)基因型类型如:
AaBbCc×AaBBCc,后代基因型数为18种。
(3)表现类型问题如:
AaBbCc×AabbCc,后代表现数为8种。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减数分裂
(一)概念:
减数分裂是进行 有性生殖 的生物,在产生 成熟生殖细胞 时进行的 染色体数目减半 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 一次 ,而细胞分裂 两次 。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 减少一半 。
注意:
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一样。
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1、精子的形成场所:
睾丸(精巢)
2、特点:
减数第一次分裂
(1)间期:
染色体复制
(包括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复制的结果,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它们由同一个 着丝点连接。
(2)前期: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所谓的同源染色体,指减数分裂时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每对同源染色体则含有四个染色单体,叫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交叉互换。
一个四分体:
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就是两条染色体,四条染色单体,四个DNA分子。
(3)中期:
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
(4)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5)末期:
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1)前期:
染色体排列散乱。
(2)中期: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3)后期: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移向细胞两级。
(4)末期:
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最后精子细胞经过变形过程形成精子。
注意:
1.染色体复制在减
间期时期。
2.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减
,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在减
后期分离,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
3.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一分为二,发生在减
后期。
(三)、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卵细胞的形成场所:
卵巢
2、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的比较相同点:
染色体的行为相同。
不同点
比较项目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精子的形成过程
形成部位
卵巢
睾丸(精巢)
细胞质分裂方式
不均等分裂
均等分裂
是否变形
否
是
形成生殖细胞的个数
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
一个精原细胞形成四个精子
(四)、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及染色单体数目的规律性变化
(设某生物体细胞有染色体数目:
2N,DNA的数目为2A)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子细胞
精子
DNA
2n→4n
4n
2n
n
N
染色体
2n
2n
N(后期2n)
n
n
染色单体
0→4n
4n
2n(后期0)
0
0
同源染色体
0→n
n
0
0
0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曲线
(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
项目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不
同
点
发生的部位或器官
一般的组织器官均可
有性生殖细胞
分裂的细胞
一般体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
原始生殖细胞
染色体复制次数及时间
一次有丝分裂间期
一次减
间期
细胞分裂次数
一次
连续两次
同源染色体行为
_无_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_无_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及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_有_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四分体;_有_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及同源染色体分离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
有,有丝后期
有减
后期
子细胞名称及数目
2个体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
4个精细胞或1个卵细胞、3个极体
子细胞染色体数
不变
减半减
结束时
子细胞核的遗传物质组成
不一定相同
一般相同
染色体
及DNA
数量变化
相同点
染色体复制一次;分裂过程中有染色体、纺锤体等的出现;均匀核仁、核膜的消失重建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相当于有丝分裂,都有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意义
保持了亲、子代细胞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
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促进遗传物质重新组合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形判断:
是否有同源染色体是减数第二次分裂
否再看同源染色体是否配对是减数第一次分裂
否有丝分裂
二、受精作用:
(一)、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1.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__自由组合___。
(1)一个含n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类型有2种;
(2)一个含n对同源染色体的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类型有1种;
(3)体细胞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个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类型有2n种。
2.四分体时期有非姐妹染色单体的___交叉互换___。
(二)、受精作用1.概念:
___精子和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__。
2.过程:
在受精作用进行时,通常是_精子__的头部进入卵细胞,__尾部_留在外面。
与此同时,__卵细胞的细胞膜_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_其他精子__再进入。
_精子的头部_进入_卵细胞_后不久,_精子的细胞核_就与_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_,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3.结果:
__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一半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___。
4.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就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_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_,对于_生物的遗传和变异_,都是十分重要的。
2.2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一、萨顿的假说
推论: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科学研究方法:
类比推理(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科学家:
摩尔根。
实验材料:
果蝇
2、实验设计:
3、.实验结果解释:
从果蝇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来看,F1的表现型是_红眼___,F2的红眼和白眼之间的数量比是_3:
1_,这样的遗传表现符合分离定律,表明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思考:
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
4.摩尔根的假设:
(1)常染色体
XX(同型的):
雌性果蝇中
性染色体:
XY(异型的):
雄性果蝇中
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
F2
配子
P
(2)假设:
控制白眼基因(用w表示)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F1
XW
Y
XW
XWXW
XWY
Xw
XWXw
XwY
6.测交实验验证:
7.结论: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一条染色体上应该有许多基因。
2.3 伴性遗传
一、性别决定
1、细胞中的染色体分__常染色体___和___性染色体___。
2、性别决定方式:
___XY型___和___ZW型____。
XY型方式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雌性是XX;
ZW型方式中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雌性是ZW。
二、伴性遗传的概念:
_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__。
三、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
1、填写色觉基因:
色盲基因是只位于_X_(X、Y)染色体上的__隐_(显、隐)性基因
女 性
男 性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表现型
正 常
携带者
色盲
正常
色盲
2、举例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画遗传图解)
总结红绿色盲症遗传的规律:
(X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
①色盲患者中_男_性多于__女_性。
②交叉遗传(父传女,母传子):
一般是由男性患者通过他的女儿传给__外孙__。
当然,也有可能是女性携带者或女性患者通过她的儿子传给孙女。
一般具有隔代遗传现象。
③女性色盲患者,其父肯定_是_色盲,其儿子肯定_是色盲。
四、抗维生素D佝偻病(X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
患者基因型:
患病女性___XDXD__、_XDXd_;患病男性_XDY__。
遗传特点:
①_X_(X、Y)染色体上显性__(显、隐)性致病基因,②女性的发病率_高于_(高于、低于)男性,③具有世代连续性;④男性患者的__母亲_(父亲、母亲)和__女儿_(儿子、女儿)一定患病。
五、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在家禽饲养时,根据伴性遗传规律,多养母鸡多产蛋,提高经济收入。
绘制芦花雌鸡与非芦花雄鸡交配的遗传图解:
分析遗传病的系谱图,确定遗传病的类型
(1)首先确定系谱图中的遗传病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
①双亲正常,其子代有患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
②双亲都表现患病,其子代有表现正常者,一定是显性遗传病(即“有中生无为显性”);
(2)其次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
①在已确定隐性遗传病的系谱中:
a.父亲正常,女儿患病,一定是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
b.母亲患病,儿子正常,一定不是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必定是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
“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都病是伴性”(女性的父亲和儿子是患者);
②在已确定显性遗传病的系谱中:
a.父亲患病,女儿正常,一定是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
b.母亲正常,儿子患病,一定不是伴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必定是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
“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都病是伴性”(男性的母亲和女儿是患者)”。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一)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
1. 实验材料:
肺炎双球菌,小鼠
菌落(光滑、粗糙)
有无荚膜
有无毒性
S型细菌
光滑
有
有
R型细菌
粗糙
无
无
2. 实验过程:
①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 小鼠不死亡 。
②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得到S型菌 。
③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小鼠不死亡 。
④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现象是 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得到R型和S型菌。
3、该实验能否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_否,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有促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__。
(二)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
实验结论:
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也就是说,DNA是遗传物质。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赫尔希和蔡斯)
1.实验材料:
T2噬菌体:
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外壳是蛋白质,头部内含有DNA,它侵染细菌后,就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的增殖。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吸咐→注入→复制→装配→释放
2. 实验方法: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___。
3. 实验过程:
①用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一部分噬菌体;
②被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
③当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大量增殖时,对被标记物质进行放射性测试。
思考与讨论:
①噬菌体有DNA和蛋白质两种组分,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哪一种组分?
用14C和18O等同位素可行吗,为什么?
_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不可以用14C和18O等同位素,因为蛋白质和DNA都含有这两个元素,都会标记上__。
②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什么?
离心的目的是什么?
___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和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细菌__。
③离心后沉淀物与上清液各有什么成分?
__细菌和噬菌体________
亲代噬菌体
寄主细胞内
子代噬菌体
实验结论
32P标记DNA
无32P标记DNA
DNA有32P标记
DNA是遗传物质
35S标记蛋白质
无35S标记蛋白质
外壳蛋白无35S
④结果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设计思路都是 将DNA和蛋白质分开来,单独研究各自功能。
思考:
是不是所有生物都含有DNA?
通过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例,说明RNA也是遗传物质。
结论: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细胞生物(真核、原核)
非细胞生物(病毒)
核酸
DNA和RNA
DNA
RNA
遗传物质
DNA
DNA
RNA
3.2 DNA分子的结构
一、DNA双螺旋结构的构建(沃森和克里克提出)
二、DNA的分子结构
1、DNA的组成元素:
CHONP
2、DNA的基本单位:
脱氧核苷酸(4种)
磷酸
基本单位:
脱氧核糖
脱氧核苷酸含氮碱基(A、T、C、G)
4种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链DNA分子
3、DNA分子结构主要特点
(1)DNA分子是由 两 条 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 长链盘旋而成的 双螺旋 结构。
(2) 磷酸和脱氧核糖 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碱基排列 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氢键连接起来,A与T、G与C形成碱基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DNA碱基量的关系是:
(1)整个双链DNA分子中:
1A=T;G=C
2②A+G=T+C=1/2(A+G+C+T)
③(A+G)/(T+C)=(A+C)/(T+G)=1
(2)在DNA两条互补链之间:
A链中(A+G)/(T+C)=B链中的该比值的倒数
A链中(A+T)/(G+C)=B链中的该比值
3.3DNA的复制
一、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
沃森、克里克提出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
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二、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1.1958年,科学家以_大肠杆菌_为实验材料,运用_同位素示踪技术,设计了实验。
2.实验过程:
同位素:
15N、14N,标记NH4Cl培养液培养大肠杆菌
培养基类型
结果
在试管中位置
亲代
15N
15N/15N
重带
子一代
14N
15N/14N
中带
子二代
14N
15N/14N,14N/14N
轻带、中带
方法:
结论:
上述实验证明,在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这种复制方式是:
半保留复制
三、DNA分子复制的过程1.DNA复制的概念:
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DNA复制的时间:
_有丝间期减
间期_场所:
_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__
过程:
_1、解旋、2、以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互补配对、3、形成两个新的DNA分子__
条件:
(1)模板:
_解开的链条DNA母链_
(2)原料:
__4种脱氧核苷酸__
(3)能量:
___ATP___(4)酶:
__解旋酶、DNA聚合酶__
结果:
_复制结束后,一个DNA分子就形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_。
意义:
_将DNA分子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_。
特点:
_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___。
DNA精确复制的原因:
①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亲代DNA分子复制n代后,新形成的DNA分子总数为2n个。
其中含有亲代DNA分子母链的只有2个,占子代DNA分子总数的比值为:
2/2n;亲代母链只有2条,占子代DNA总的脱氧核苷酸链数的1/2n。
新合成的2n个DNA分子的碱基顺序是完全一样的。
3.4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DNA的特点:
(1)多样性: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排列种数:
2n)
(2)特异性:
每个特定的DNA分子的排列顺序是特定的。
DNA携带遗传信息,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是基因的结构单位,每个单位由_脱氧核糖_、_磷酸__、和碱基组成
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遗传的功能结构单位,其中的__碱基/脱氧核苷酸__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是DNA的_主要载体_
,每个染色体上有_一个或两个DNA分子。
是主要的_遗传物质_,含有许多基因
脱氧核苷酸
基因
DNA
染色体
2、小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