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 题型复习三实验专题试题.docx
- 文档编号:12898225
- 上传时间:2023-04-22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86.26KB
中考物理复习 题型复习三实验专题试题.docx
《中考物理复习 题型复习三实验专题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复习 题型复习三实验专题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复习题型复习三实验专题试题
题型复习(三)实验专题
1.(2016·聊城)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依据教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次数
∠i
∠r
1
70°
70°
2
45°
45°
3
30°
30°
(1)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是量角器.
(2)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你该采取的操作是C.
A.向纸板喷烟或雾
B.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
C.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
(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上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方向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因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2.(2016·衡阳)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薄(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不变(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3.如图甲是学习光的折射的实验情景,图乙是示意图.
(1)实验前,点燃固定在盒盖下方的蚊香,盖上盒盖,打开亮度较亮的激光,可清晰观察到沿直线传播的光路,在透明塑料盒的右侧面上可看到一个亮点,之所以能够看清光路是利用了光的漫反射知识;
(2)向塑料盒中逐渐加入掺有少量牛奶的水,达到一定高度后会观察到在右侧面原来亮点的上方出现一个亮点,这个亮点是因为光照射到水面时发生了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还有一个在原来亮点的下方,这是由于光在水面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产生的;
(3)保持入射光不动,继续加水,会看到原来的两个亮点移动的方向是C
A.两个亮点都向上
B.两个亮点都向下
C.上面的亮点向上,下面的亮点向下
D.上面的亮点向下,下面的亮点向上
(4)为了研究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的变化情况,结合图乙说明,应进行的操作是增大入射角,注意观察的现象是折射角的变化.
4.(2016·枣庄)小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后,又对凸透镜的焦距与其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1)小峰第一次选取一个凸起程度较小的凸透镜,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测得的焦距为10.0cm.
(2)第二次他又选用一个凸起程度较大的凸透镜,测得的焦距为8cm,由这两次实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凸透镜,凸面程度越大其焦距越小__.
(3)小峰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所示),受此启发,于是他选取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实验结论:
对同一凸透镜,红光的焦距大些.
(4)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成“等大实像”的实验时,老师发现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17.5cm和22cm,与理论像距20cm相比偏差较大.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光屏上还没有出现清晰的像时就测出了像距.
题型之二 热学实验
1.(2016·湘潭)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
(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BC(用图中字母表示)段,此过程中海波吸热(选填“吸”或“放”).
(2)图中,海波在D点是液态,在G点是固态.(填“固”或“液”)
(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g的冰和萘,用相同(填“相同”或“不同”)的酒精灯加热,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表.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填“相同”或“不同”)的.
物质
熔化时间/min
冰
9
萘
4
2.(2016·绥化)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用铁夹将温度传感器及分别盛有水和色拉油的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与试管内的水和色拉油良好接触,两只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如图所示.
(1)试管中加入的水和色拉油除初温相同外,还应保证质量(填“体积”或“质量”)相同.
(2)实验中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
(3)由于没有直接测量比热容的仪器,因此这个实验是通过观察温度的变化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
物质
质量/g
初始温度/℃
加热时间/min
末温/℃
水
200
20
6
45
色拉油
200
20
6
75
(4)根据表中数据算出加热6min水吸收的热量为2.1×104__J.
(5)色拉油的比热容是1.9×103J/(kg·℃).(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并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2016·十堰)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
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水沸腾时看到大量的“白气”不断地从烧瓶口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
(2)此时小明又想“研究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于是他移走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过一会儿,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丙所示,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会看到的现象是水重新沸腾,说明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4.(2016·扬州)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
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
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__℃.
(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4℃.
(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
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
(4)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
准确(填“准确”或“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当盐水浓度增大为24%时,其凝固点为-17℃.
(5)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题型之三 力学实验
1.(2016•宁夏)如图1所示,小明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分别在粗糙程度不同的甲、乙水平木板上匀速直线运动,通过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改变压力,分别测出木块在甲、乙木板上滑动时的摩擦力,并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画出了滑动摩擦力f摩与对应压力f压关系的图象.
(1)分析图象甲或乙可知,木块对木板的压力越大,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也就越大;比较图象可知,甲(填“甲”或“乙)木板更粗糙.
(2)小明在实验中发现,拉着木块运动时很难控制“匀速”,于是他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将弹簧测力计固定,改为拉动平板小车,当他水平向左拉动平板小车时,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为
水平向左.这样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不需要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实验操作;由于测力计静止便于读数.
2.(2016·泉州)小明想了解不溶于水的化工原料石英粉的密度,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他利用天平(含砝码),一个玻璃杯、足量的水,就能完成测量石英粉密度的实验.下面是小明的实验步骤:
(1)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尖对准分度标尺的情况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右(填“左”或“右”)端调.
甲 乙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孔玻璃杯的质量m0,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游码在称量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空玻璃杯的质量m0=27.4g.
(3)给玻璃杯中装适量石英粉,使其表面水平,并在该水平面对应杯壁处做标记,测量处玻璃杯和石英粉的总质量m1.
(4)将石英粉全部倒出,给玻璃杯装水至标记处,测量出玻璃杯和水的总质量m2.
(5)写出石英粉密度的表达式ρ=
.(用相应的符号表示)
3.为了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小平同学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
(1)小平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并通过调整钩码的数量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平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3)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平将小卡片剪成两半,会发现两半片各自运动,这是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的两个力才能平衡.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平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A.
A.减少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4.(2016·泰州)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实验中.
(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的两侧液面高度差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
(2)小华实验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四幅图中烧杯内的液面相平.(不考虑实验结论的偶然性)
①比较甲和图乙,可以初步得出结论:
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②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它的方向,如图乙、丙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初步得出结论:
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③比较乙和图丁,能初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吗?
不能,理由是:
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5.(2016·滨州)在“探究实心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中学一小组的同学们认为此压强跟圆柱体的密度ρ、高度h、圆柱体底面积S是有关的,但有怎样的关系看法不同,于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组的同学们从实验室里挑选了由不同密度的合金材料制成、高度和横截面积不同、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圆柱体做实验,测出实心圆柱体竖直放置时(如图所示)对水平桌面上海绵的压下深度,实验记录见下表.
序号
物体
底面积S/cm2
高度h/cm
海绵被压下深度/cm
1
合金甲圆柱体A
10
5
0.5
2
合金甲圆柱体B
10
10
1
3
合金甲圆柱体C
20
10
1
4
合金乙圆柱体A
10
5
1.5
5
合金乙圆柱体B
10
10
3
6
合金乙圆柱体C
20
10
3
(1)该小组同学是通过海绵被压下深度来判断压强大小的.
(2)分析实验1、2或4、5可以得出:
当圆柱体的材料密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圆柱体的高度.
(3)分析有关2、3或5、6可以得出,当圆柱体的密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底面积无关.
(4)此探究过程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5)实验结束之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某一合金甲圆柱体为研究对象,推导它对海绵的压强大小的表达式(已知合金的密度为ρ,长方体铁块的高度为h,底面积为S).表达式为p=ρgh.
(6)上面推导出的表达式不能(填“能”或“不能”)应用于各类固体的压强的计算.
6.(2016·永州)小云同学在学习了“阿基米德原理”后,发现用弹簧测力计也可以测出液体的密度.下面是他设计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
(1)如图甲,把一个合金块用细线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测出合金块的重力G=4.0N;
(2)如图乙,将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的合金块浸没在盐水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4N;
(3)计算合金块浸没在盐水中所受到的浮力F浮=0.6N;
(4)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该盐水的密度ρ=1.2×103kg/m3(ρ合金=8.0×103kg/m3、g取10N/kg).实验完成后,小云同学继续思考:
如果在步骤
(2)中合金块只有部分浸入盐水中(如图丙),则按上述步骤测出的盐水密度比真实值要偏小(填“偏大”或“偏小”).
7.(2016·西宁)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关数据记录在表中.
实验
次数
钩码
重/N
钩码上
升的高
度/m
绳端的
拉力/N
绳端移
动的距
离/m
机械
效率
1
4
0.10
1.8
0.3
2
6
0.10
2.5
0.3
3
6
0.15
2.5
(1)实验中,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二次实验中,2s内钩码上升的高度为0.1m,则它运动的速度为0.05m/s.
(3)第三次实验中,绳端移动的距离为0.45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4)分析比较第一、二两次实验数据,有用功W1有<W2有,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η2(填“>”“=”或“<”).由此可知,可采用增加物重的方法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8.小芳同学设计了一个高度可调节的斜面来探究斜面的省力情况、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她首先测出小车重G,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拉动小车,调节斜面倾斜角θ的大小多次测量,得到下表所示的数据:
(1)请你替小芳在上表中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
1、3.6、91.3%.
(2)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斜面倾斜角θ越小,使用的斜面越省力,斜面的机械效率越低.
(3)实验过程中拉力的方向应与斜面平行并且方向向上,且应匀速拉动.
(4)若想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则要保持倾角和斜面长度不变,只改变物重.
题型之四 电磁学实验
1.(2015·北海)小芳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猜想导体的电阻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A.导体的材料 B.导体的长度
C.导体的横截面积
为验证上述猜想,小芳用图甲的器材进行实验,其中①、②、③是镍洛合金丝,④是锰铜丝.
甲 乙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在M、N之间分别接上不同的导体,闭合开关后通过观察电流表示数或灯泡的亮度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
(2)为验证猜想B,应选用编号为①②两根金属丝分别接入电路进行实验.
(3)分别将①、③两金属丝接入图中M、N两点间,电流表的示数不同,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当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电阻跟横截面积有关.
(4)小芳同学想进一步测出②的电阻大小,把②接在M、N的同时并联上电压表测出其两端的电压为1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读数为0.2A,则②的电阻为5Ω
2.(2016·天津)在研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某次实验所用的实验器材如图甲乙所示,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按照图乙所示的电路图,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甲的电路连接.
甲 乙
解:
(2)实验时,电流表A1、A2的示数如图所示,通过L1的电流为0.3A;如不计实验误差,请在图中标出此时电流表A3的指针位置.
A1 A2 A3
解:
3.(2016·沈阳)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是小明连接的实物图,经仔细检查后发现电路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在途中连接错误的那根导线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正确(导线不可交叉).
解:
(2)解决以上问题后,小明在开关闭合前,先将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B(填“A”或“B”)端,再闭合开关,此时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随后在将滑片P向终点移动的过程中,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仍无示数,则发生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C(填字母).
A.电阻R短路 B.电流表短路
C.电压表断路 D.滑动变阻器断路
(3)电路连接正确后,小明闭合开关调节变阻器的滑片P,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3V,记录电流表示数.接下来断开开关,只取下阻值为5Ω的电阻R,把它依次更换成阻值为10Ω、15Ω、20Ω、25Ω的定值电阻,并在实验中分别读取相应的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在表中.
试验次数
1
2
3
4
5
电流I/A
0.6
0.4
0.3
0.24
0.2
电阻R/
5
10
15
20
25
(4)在评估交流环节中,小明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发现上述实验过程并不科学,因为在改变电阻的同时,没有控制其电压不变.
4.(2016·聊城)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小明同学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电路元件完好,接线柱接线牢固).
甲 乙
(1)在未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的情况下,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电流表的示数将发生变化,电压表的示数将保持不变(填“发生变化”或“保持不变”).
(2)检查电路,发现有一处连接错误,请指出连接错误的导线是d(填“a”“b”“c”或“d”).
(3)纠正错误后,闭合开关,测得几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U/V
1.5
2.1
2.8
电流I/A
0.10
0.14
电阻R/Ω
15.0
第3次实验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0.18A.第2次实验后,算出的电阻值是15.0Ω,第3次实验后,算出的电阻值是15.6Ω,待测电阻值为15.2Ω.
5.(2016·安顺)小张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实物图.
(1)闭合开关前,应向A(填“A”或“B”)端调整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路中的电流在开始测量时最小.
(2)测量过程中,某一次的电流值如图乙所示,则电流值是0.26A.这时,灯丝突然烧断,则电压表的示数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换相同规格的灯泡,重测的数据如表所示,并绘出I-U图象如图丙的A所示.
(3)依据表格中的数据,小张求出小灯泡电阻的平均值,你同意这种做法吗?
说出你的理由不同意,灯丝的电阻受温度影响,并非一个定值.(作出判断并说出理由)
电压/V
0.5
1.0
1.5
2.0
2.5
3.0
电流/A
0.10
0.16
0.20
0.23
0.25
0.27
电阻/O
5.0
6.3
7.5
8.7
10.0
11.1
平均电阻/O
8.1
(4)另外一组同学用相同的器材和电路图也做这实验时,由于接线错误,根据测量的数据绘出的I-U图象如图丙的B所示.你认为错误的由于可能是电压表接在了滑动变阻器两端.
(5)“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装置还可以用来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
6.(2016·营口)小明做测“小灯泡电功率”实验时,所用器材有电压为6V的电源,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以及符合实验要求的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和导线.
甲 乙 丙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没有连接完整实物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小明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解:
(2)小明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发光较暗,无论如何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小灯泡亮度都不变,则原因可能是滑动变阻器同时将下面的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
(3)小明调整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某处.电压表的示数为2.2V,要测得最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P向右(填“左”或“右”)端滑动.
(4)小明通过移动滑片P,分别记下了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了如图乙所示的U-I图象,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0.5W.
(5)实验结束后,小明仅将小灯泡换成定值电阻,来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小明想要完成四组实验,准备好的定值电阻有5Ω、10Ω、15Ω、20Ω.
①将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V,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为0.4A,则定值电阻的阻值为5Ω.
②断开开关,将定值电阻换成阻值为10Ω的电阻,其余不动,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将变大(填“变大”或“变小”);为完成此四组实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应不小于40Ω.
7.(2016·绍兴)如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电路(烧瓶、煤油质量和玻璃管均相同).瓶中的电阻采用金属丝.
(1)完成电路的连接,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小.
解:
(2)实验中,通过观察玻璃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来判断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多少.
(3)在电流与通电时间相同条件下,选用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的两种材料进行实验.为了使实验现象最明显,可以选用表中的铜与镍铬合金进行对比.
长1m、横截面积1mm2的几种材料的电阻(20℃时)
材料
铜
铝
钨
镍铬合金
电阻(欧)
0.0175
0.029
0.053
1.0
(4)要进一步探究导体产生的热的多少与电流是否有关,可以采取的方法是保持其他不变,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保持其他不变,更换不同电压的电源)进行相同时间的二次实验(允许改变元件位置、更换元件等.只要求写出一种).
8.(2016·通辽)为了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同学用漆包线(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导线)在大铁钉上绕若干匝,制成简单的电磁铁,如图所示.用此装置去吸引大头针,甲、乙、丙、丁为实验中观察到的四种情况.
(1)实验中通过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目的多少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这一方法体现了转换的思想.
(2)比较乙、丙两图可知:
线圈匝数相同时,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3)根据图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电流一定时,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物理复习 题型复习三实验专题试题 中考 物理 复习 题型 实验 专题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