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成要素与运行机制研究.docx
- 文档编号:12896892
- 上传时间:2023-04-22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6.08KB
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成要素与运行机制研究.docx
《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成要素与运行机制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成要素与运行机制研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成要素与运行机制研究
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成要素与运行机制研究
李平何猛
(《中国远程教育》2004第11期)
【摘要】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五年来的实践,对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理论探讨,对质量保障体系的实际应用情况也进行了总结,努力在理论上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关键词】远程教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近年来,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发展迅速。
随着其迅速发展,远程教育规模效益与教育质量保障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政府和各试点高校都已经认识到质量是目前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
但是,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缺乏一个被广泛认可的远程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及相应的保障体系,因此,研究并构建一套可靠的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已成当务之急。
一、质量保障体系的构成要素
远程高等教育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具有特定功能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远程高等教育每一个要素的质量是整体质量的基础,整体质量又依赖于每个要素的质量水平。
当高质量的要素通过优越的机制作用形成优化结构时,也就形成了远程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
1.学生
高等教育要求学生必须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因而要求学生应具有接受高等教育所需要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
但相当一部分现代远程教育的学生已经成年,并且是在职读书。
这些成年学生与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生不同,他们经常面临诸如学习和工作冲突、因工作变动而迁移、以及照顾子女等额外负担等问题。
而且,成年学生通常对文艺、体育等学生活动不感兴趣。
他们关心的是课程的时间安排是否灵活、能否选择上课时间、毕业和学位通过率、学费能否承担得起等实际问题[1]。
远程教育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
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
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如何学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持续培养并不断加强。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学生合作学习由于最能体现网络特性,因而成为非常重要的模式。
合作学习在传统教学中所占比重较少,作用隐蔽在教师和学生的交互当中。
在函授教育和广播电视教育阶段,信息刊物和广播电视这样的单向交流手段减少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和可能。
在网络教育阶段,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交流变得全面、便捷、充分、频繁,学生合作学习的作用也日益显著。
合作学习的含义很广,包括了协作学习、小组学习等各种形式[2]。
2.学校
学校在远程高等教育中是资源的中心和辐射点。
随着教育覆盖半径和范围的逐步扩大,专业和课程设置灵活性的增加,学生对学习形式要方便实用的要求不断增强,学校在远程高等教育的组织形式、管理形式和办学思想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学校必须和家庭合作,协调校内教育资源和整合社会资源,改革完善与远程高等教育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体系,实现教学全过程的有序和可控制,由单纯管理型向以服务为主的管理服务型转变,帮助学生进步。
在远程高等教育中,学校的突出特征是组织管理层次减少,管理幅度扩大,组织结构向扁平型发展,从而使远程教育具备有机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3.教师
无论如何,在远程高等教育中,“教师”这一角色依然十分重要,但是教师的概念和作用已被重新定位。
在远程高等教育中,教师由单独面向学生的个体变成协同面向学生的群体,学生学习过程中,所有为学生学习提供指导、知识传授、纠偏,参与教学全过程或部分课程的教学人员构成导师的内涵。
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及教学生“学”上,使学生“学会学习”,变成学生的指导者、启发者、激励者和协助者[3]。
许多教学任务是由兼职人员承担的,如何把对兼职教师的管理和培训工作开展起来,已经对远程高等教育的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已经对现有的教师管理体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由于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给师生交流带来了阻碍,同时由于每一位教师对学生的支持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必须保证有足够数量的教师。
另外,信息素质已经成为教师从业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要求,教师必须能够利用技术条件对学生进行指导,开展交流,有效地传送各种教育资源。
4.教学方式
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单一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如自主学习、课堂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并存的模式。
远程高等教育的教学手段在面授的基础上得以扩充,通过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使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可以选择文字、音像、网络等多种媒体的资源。
形成了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教与学的模式,还有以卫星电视、音像媒体为主,计算机及网络为辅的教与学的模式,以及以双向视频和视频直播系统为基础的远程课堂模式等多种教学模式。
各试点高校也摸索出使用校园网和公众网点播课件和浏览网页自由学习,使用卫星进行双向或单向实时教学,使用网络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双向实时教学,使用光盘播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集中面授教学等教学方式。
这些教学模式和方式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发挥了各种手段的长处,降低了办学成本和对技术的要求水平,保证了学校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远程教学按微观模式进行分类可以归结为利用多种媒体的教学、导学、助学和自学模式。
教学就是指课程教师利用多种传输媒体和渠道,向学生输送课程知识和相关技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课程的思路和方法,解决好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导学是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和对学习方法及利用媒体资源的指导;助学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提供个别化学习的资源、条件和途径,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自学就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利用多种媒体进行个别化学习、作业练习等,同时在教师帮助下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
概括起来,远程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方式体现出五个方面的特点,即:
注重面授、小组协作、学生自学、远程辅导、个别答疑。
多种教学形式并存,综合作用,优势互补,效果大于每个方面单独相加,并且注重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直播课堂、VBI、BBS、电子信箱、答疑电话等远程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了实时和非实时的教学信息和咨询服务;注重合理安排各门课程自学、辅导、作业、实践、测试和考试等主要教学环节;注重学习档案的建立和完善,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和形成性评价。
5.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远程高等教育的核心,是教师表现和传递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载体。
它的丰富程度和质量水平,影响着远程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
如果缺少教学资源,远程高等教育的教学活动就无法开展。
利用教学资源可以有效地开展导学、辅导、答疑等教学活动,开展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教学资源,可以实现学生个别化的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实现教师的异步教学、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可以对学生学习进行指导。
随着信息技术的大量使用,教学资源呈现出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特点。
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和网络课件等构成了远程高等教育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具体包括图书、录音、电影、录像和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资源库、案例库、试题库、课件库等网络课件。
6.支持服务
师生之间的交互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开展教学、保证质量的重要环节。
面授教学中,教师面对面地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并进行指导,时效性很强。
但是在远程高等教育中,由于教师和学生往往不在一个时间空间内活动,给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带来障碍,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较难进行,因而支持服务在远程高等教育中显得尤其引人注目。
只有建立起有效的远程教育教学支持服务,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提高技能,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否则,教育目的就难以完整地、准确地体现,全面育人、素质教育无从谈起,甚至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也无法正常进行。
学习支持服务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创设方便的学习条件和周到的综合服务;二是科学、经济地做好教学资源的传输与配送;三是搞好教学全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四是提供远程学习的指导与咨询;五是创设合作式学习和交互式学习的环境;六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7.政府
政府作为教育质量外部保障的重要主体,其主要职责可以采用三种方式实现:
一是加强对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工作宏观调控和管理,主要是通过立法规范保障行为,制订质量标准和办学标准,指导、统筹、协调、检查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建立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信息网络,推动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和促进学术、经验交流,组织人员培训等;二是政府直接设立鉴定机构开展对试点高校远程教育工作的评价和监督,如试点高校年报年检、教育部对广播电视大学开展评估和教育部组织部分基础课程的统一考试等;三是授权中介机构对试点高校的教育质量做出评价,定期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8.社会
远程高等教育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整合了社会的教育资源,学生遍布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和领域,所以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社会更多地参与到对远程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中来。
社会参与质量保障的形式主要有行业协会、民间团体、新闻媒体的评价。
社会各种力量的参与能及时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过程运行情况、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其它有关信息直接反馈给试点高校,使高校及时了解社会经济部门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保障远程高等教育质量沿着社会需要的方面发展。
9.经费
现代化的手段和设施,使优秀的教育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共享,提高了办学的效益和质量。
但前期的校园网、数字化图书馆、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教学资源等的建设和维护成本相对高昂,需要数千万元的经费在较短时间内投入,而学校很难在较短时间内筹措到大量的资金,这使得许多学校采取与企业合作、利用社会资金投入远程高等教育的全新的办法。
目前有52%左右的试点高校利用了社会资金,大大加快了建设步伐,提高了远程高等教育的技术水平。
在远程高等教育的收费方面,试点高校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大大增强,教育部《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中规定:
学校可按办学成本收费,其收费标准和办法由学校按国家有关规定报学校所在地收费管理部门批准后执行。
但高校的收费标准实际上受办学成本、心理承受能力和面授教育、函授教育、自学考试等其他形式教育收费多方面因素制约。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试点高校之间收费有较大差异,但差异有逐年减小的趋势。
据教育部远程教育年报年检报告统计,目前远程教育平均每学分收费130元左右,还远远高于传统校园教育的学费标准(通常为每学分60元)。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远程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远程高等教育的边际成本正在不断降低,加之IT企业投资远程高等教育的积极性提高,远程高等教育的经费困难将逐步得到缓解。
二、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机制
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是指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发挥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功能的运行规则,是启动、维持、调整和终止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运行的各种条件和工作方式的总和。
其结构层次如图1所示。
1.目标机制
远程高等教育质量目标是社会和时代对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是进行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
制定远程高等教育质量目标主要依据有两个:
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二是人才培养和办学的规律。
2.主体机制
远程高等教育作为社会大环境的一个子系统,其发展受政治、经济、文化诸多要素的影响;同时,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又受到高等教育发展内在规律的影响。
因此,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主体应由高校、政府和社会三方组成。
试点高校是内部保障的主体,政府和社会是外部保障的主体。
3.评判机制
质量作为对事物、产品或工作优劣程度的评价概念,要准确地表现出对其的价值判断,需要建立一整套的评价机制,这是进行质量保障的关键环节和基础工作。
评判内容一般是通过指标体系来实现的。
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涉及远程教育教学、管理、研究、技术支持和服务等各个系统,涵盖教育资源、教育环境、教育过程、教育结果各个方面。
所以,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指标应由条件性指标、环境性指标、过程性指标和成果性指标四部分组成。
条件性指标反映试点高校工作环境和条件,是高校参加试点工作和达到规定质量目标的物质基础,如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办学实力和管理水平、网络条件和工作方案等,是有形的,环境性指标指远程高等教育的文化氛围,是无形的,主要包括学校文化、校风、学风等。
过程性指标反映试点工作状态和过程,与试点高校达到规定质量目标的实施过程紧密相关,如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远程教育基础设施条件、教学模式改革、管理模式改革、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和使用、考试考查等。
成果性指标反映远程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与试点高校的质量目标紧密相关,如学生在知识、能力、个性、心理等方面的发展与变化、毕业生受用人单位的欢迎程度及学生对试点高校工作的肯定程度等。
4.激励机制
质量保障机制是需要有利益驱动的,只有将质量保障活动与其利益联系起来,才能形成一种动力效应,这样的质量保障才能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正面的奖励和负面的惩罚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形成激励机制。
5.信息与反馈机制
信息与反馈机制是根据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中收集、存储、处理的信息,对质量保障目标、质量保障主体、保障内容、所作结论等进行调控反馈。
通过信息与反馈机制不仅可以检查质量保障目标是否符合我国的教育目的,还可以检查质量保障主体是否全面,质量保障指标是否科学,质量保障的过程和方法是否周全、适当,所作结论是否有效等,从而增强整个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的自我纠错能力,使之处于不断优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4]
三、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状况
1.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的审批
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和湖南大学先行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拉开了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试点的序幕。
之后还为此印发了《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
随后,众多重点高校纷纷提出申请,强烈要求加入到试点行列中来,试点院校进入加速增长的时期。
从2000年开始,教育部加强了对试点高校的审批工作,提出了严格的审批程序和标准。
至2004年,试点学校已达到了68所。
同时,对试点学校也实行挂红黄牌制度,对于违规办学的学校加大了处理力度。
2.学习支持服务与体系建设
目前,以试点高校校外学习中心(点)为主体的支持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近年来,随着试点高校的增加和办学规模的扩大,校外学习中心(点)数量持续增加。
截止2003年底,除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外的67所试点高校设置的校外学习中心(点)数已达到2700多个,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多数校外学习中心(点)具有符合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支持服务需要的硬件系统条件,包括网络接入、局域网络、多媒体学习设备,必要的教学资源管理、播放、备份系统等。
学习中心(点)在认真执行教育行政部门、试点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普遍制定了自己的教学管理办法,采取了一些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措施。
但是,也有相当多的校外学习中心(点)未按教育部的要求报所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违规开展远程高等教育支持服务。
为了规范校外学习中心(点)的建设和管理,2002年和2003年年初,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关于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建设和管理的原则意见(试行)》和《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暂行管理办法》,明确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校外学习中心(点)管理方面的职责,规定了校外学习中心(点)的任务范围,确定了校外学习中心(点)的建设标准。
2003年,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加强了对校外学习中心(点)的评估和审批工作,将所有的校外学习中心(点)纳入到管理中来。
通过多种媒体向社会公布了合格的校外学习中心(点);将不符合要求的校外学习中心(点)清理出现代远程高等教育支持服务体系。
与此同时,教育部还积极推动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目前,教育部已经批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奥鹏远程学习中心开展这方面的探索和试验,逐步摸索经验。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奥鹏远程学习中心将遵循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和运作,以此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化的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模式、管理办法以及相应的服务规范和标准。
3.教育质量评估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原定工作时间为六年,教育部在2002开始进行了试点项目的中期评估,通过中期评估确定了“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
评估也反映出电大所进行的教学改革和正在探索的新型教学模式越来越得到社会认可,试点专业的学生,尤其是接受“专升本”教育的学生普遍持欢迎和肯定的态度,显现了试点项目改革的良好势头和广泛的社会基础。
目前已接近总结阶段,需要全面检查与评价,客观地鉴定试点项目取得的成果。
在总结性评估的准备过程中,教育部及时调整了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形成了“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理、以评促发展”的方针,从而保证对试点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与评价,客观地鉴定试点项目所取得的成果。
目前,随着对中央电大评估工作的不断深入,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有益经验,教育部也开始准备对其它试点高校进行评估。
不少院校已经进行自评。
4.全国高校网络教育统一考试
2004年初,教育部为保证高等远程教育的质量,出台《对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生部分公共课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通知》,规定对2003年3月1日之后入学的本科学历层次的学生实行3门公共课的统一考试。
目前教育部正在稳步推进统考工作,预计从2005年起将全面实行。
这项规定将对保证高等远程教育的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5.年报年检
为了强化管理,从2001年开始,教育部开始实施网络教育学院年报年检制度。
各试点高校根据公布的年度检查要点,开展自我检查,并形成自评报告;教育部结合试点高校的自评报告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校外学习中心(点)的年度检查对试点高校的情况做出综合评价,并对发现的问题给予相应的处理。
这项制度的实施,对于全面了解和掌握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状况,促进网络教育学院的自律,保证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今后要按照教育部“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工作方针,加强对远程教育的管理。
进一步完善年报年检的形式,把工作更多地放在对学校试点工作状况的检查上,评价的结论要与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结合,与学生的信函情况反映结合,与舆论媒体的监督结合,与日常性的教学检查相结合,客观全面地反映学校的工作实际,促进试点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地发展。
6.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
在现代远程高等教育教学中,资源建设是核心,教学应用是目的。
优化配置、整合利用教育资源是现代远程教育的内在要求。
许多高校首先从校内、校外网络教学的统筹做起,集中力量,统一规划实施校内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现代远程教育与高校校园网、数字图书馆和多媒体教室建设相结合,共建、共享教学资源。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在影响远程高等教育质量的诸多因素中,网络课程资源作为所有教育资源的集中表现,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成为影响远程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2000年7月开始,教育部实施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集中优势力量进行320多门网络课程、案例库、素材库和试题库的开发和建设,目前建设任务已经完成。
教育部对已经完成的243个项目从学科内容和教育技术两个方面进行了验收。
可以看出,网络课程的水平在不断提高,在设计思路、技术表现、效果和功能等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自主研发的“远程教育支撑平台研究与开发”系统通过了鉴定,正在500多所高校进行测试,中山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广播学院等高校已经开始在教学实践中应用。
与此同时,试点高校积极开发新资源,改造更新原有资源,一大批录音、录像教学节目和CAI课件经过数字化处理和改造后应用于远程教育教学活动中。
目前,使用于网络教育的网络课件达到7282门。
在资源建设中,试点高校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自行开发建设了大批高质量的现代远程教育的资源。
在建设中还探索了校际合作共建、与企业合作共建等多种形式的资源建设模式,取得很好的成果。
教育部2003年又启动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把1500门课程的教学资源上网。
这项工程将采用学校先行建设、省区市择优推荐、教育部组织评审、授予荣誉称号、后补助建设经费的方式进行。
但是,从总体上看,网络教学资源不足、质量不高仍然是目前制约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
相当比例的网络教学资源形式单一,简单再现课本,内容以文字和图表为主,仅是优秀文字教材的电子版,缺少对教学过程的组织和交互学习情境的创设,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充分反映出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信息量大、相关知识链接广泛、多种媒体有机结合、形式喜闻乐见的特点,优秀教师的作用也没有充分展现出来。
7.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
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中有两个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一是素质教育,二是实践教学。
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目标密切相关,实践教学又与人才培养的途径不可分离。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理念,是改变当前人才培养中“重专业,轻人文”的锐利武器,换言之,新的教学模式的构建要寻求的就是素质教育理念的具体化和实践的操作化。
而实践教学作为课程体系中理论教学的平行板块,它又是眼下扭转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倾向的重要举措。
[5]
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通过教学,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主要载体,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换言之,正确处理好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三者的关系,促进其协调发展、融为一体,则是素质教育理念的关键。
学校文化建设既是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对没有“校园”的远程高等教育,意义更显重大而深远。
试点高校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
首先,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夏令营活动、英语演讲比赛、网上作文比赛等活动。
其次,开展网上素质教育基地建设。
许多试点高校将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素质教育、创建校园文化结合起来,建成一批诸如“清华网络学堂”等学习网站。
8.教师的培训
远程高等教育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从传统课堂教学主导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对他们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服务能力与教学经验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同时,远程高等教育是在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课堂“粉笔加黑板”的全新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所使用的教学设备、采用的教学手段都对教师和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质量在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999年,教育部将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列为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内容。
教育部高教司在《关于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2000]79号文件)中指出:
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开展教育技术培训,对于进一步促进广大教师深入进行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整体改革,进而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教育部将这项工作委托给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组织实施。
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培训工作委员会成立后,授权127所高校成立培训中心,并举办了八期师资研修班,为各个高校的教育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远程 高等教育 质量 保障体系 构成要素 运行机制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