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七单元分析和导学案.docx
- 文档编号:12896106
- 上传时间:2023-04-22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4.33KB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七单元分析和导学案.docx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七单元分析和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七单元分析和导学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七单元分析和导学案
第七单元
一、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讲述了:
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通常是想的不一样的,当然想法不一样,做法难免会有差异,最后的结果更是不尽相同。
本组课文讲述了几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本组的4篇课文,其中三篇精读,《矛和盾的集合》、《科里亚的木匣》、《陶罐和铁罐》;一篇略读《狮子和鹿》。
本组课文以启发学生怎样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在单元导读中有所体现,在《矛和盾的集合》中通过对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品质的学习,懂得: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含义;而《科里亚的木匣》中能够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
《陶罐和铁罐》中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懂得:
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略读课文《狮子和鹿》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故事。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9个字,会写41个字。
正确读写两篇精读课文中30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了解课文的所蕴含的哲理,用事实说明道理,正确看待人和物。
三、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体会课文所蕴含的哲理。
2、让学生懂得周围一切都在变化,养成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3、学会从事件的过程与结果的练习中领悟寓意。
四、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结合故事蕴含的哲理联系到自己的实践经验。
2、课文的语言生动有趣,适应于朗读的训练,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了解课文中的大意,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3、本组教材各部分都是有趣的故事展开的,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相互关连,紧密配合。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故事蕴含的道理进行掌握。
25、矛与盾的集合
班级三年级课时第1课时教师梁珊使用日期11、16
教
学
思
路
学习目标:
1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学习重点:
文中关键词,读懂课文。
学习难点:
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知识链接:
坦克(Tank),或者称为战车,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有「陆战之王」之美称,它是一种具有强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很强的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主要执行与对方坦克或其它装甲车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工事、歼灭敌方有生力量。
坦克一般装备一中或大口径火炮(有些现代坦克的火炮甚至可以发射反坦克/直升机导弹)以及数挺防空(高射)或同轴(并列)机枪。
坦克大多使用旋转炮塔,但亦少数使用固定式炮塔。
坦克主要由武器系统、火控系统、动力系统、通信系统、装甲车体等系统组成。
大多数现代坦克都具有一定的潜渡能力。
学习方法指导:
质疑、理解文中关键词、交流讨论。
一、辅助导学
1、(出示矛与盾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板书:
矛与盾)
2、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矛与盾的知识。
3、谈话:
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矛与盾有关。
(板书:
的集合补充完整课题)
4、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5、学生质疑:
矛与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又是怎样结合的呢?
结果怎样?
6、师生共同明确学习目标。
(1)我能牢固把握课文中的6个会认的字和14个会写的字,以及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我能弄懂“集合.招架.固然.自卫.善于.庞然大物.大显身手难以招架”等词语的意思。
(3)我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自学解读
1、自学生字词语。
(1)生字我把握。
A、生字我会读!
矛盾持般蜗坦
B、形近字我巧辨。
宿()坦()炮()
缩()担()泡()
神()架()攻()
伸()驾()功()
C、理解重点词语。
集合.招架.固然.自卫.善于.庞然大物.大显身手难以招架
2、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展示提升
1、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2、全班进行评比,识记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3、弄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适时进行引导点拨)
四、小结拓展
1、初步读了课文,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请提出来,我们下节课进一步探究。
学生讨论提出,教师梳理归纳:
(1)矛与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2又是怎样结合的呢?
结果怎样?
(3)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含义的事例。
2、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并思考上述不懂的问题。
过关检测
一、读一读,写一写。
máodùn jìngōng zhāojià tǎnkè
( ) ( ) ( ) ( ) jíhéwūguīdàxiǎnshénwēi
()()()
二、辨一辨,填空。
驾架
一( )飞机 打( ) ( )驶
坦但担
( )水 ( )是 ( )克
课题25、矛与盾的集合
班级三年级课时第2课时教师梁珊使用日期11、17
教
学
思
路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意思。
2、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
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学习难点:
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学习方法指导:
质疑、理解、交流讨论。
一、辅助导学
1、复习引入。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听写本课生词。
3、幻灯片展示上节提出的问题:
(1)矛与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2)又是怎样结合的呢?
结果怎样?
(3)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段含义的事例。
4、师生共同探究本节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明白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
二、自学解读
1、学生再读课文,针对上述问题自主进行学习,并用笔在文中进行批注。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体会。
(1)我学会了什么?
(2)我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三、展示提升
1、全班展示的内容。
(1)各小组展示收获。
(2)各小组质疑问题,分小组讨论。
2、重点探究。
(抓住重点词句)
(1)发明家和对手比赛,难以招架,于是突发奇想,想到了把矛和盾结合起来。
(2)把盾做铁屋子,在铁屋子上开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炮),再给铁屋子装上轮子,安在履带上,让它会动。
发明家发明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大仙神威。
3、正确朗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
过关检测
一、我会填一个适当的词来将句意表达得更完整。
1、小燕子还在听凤凰讲课。
小燕子还在听凤凰讲课。
2、你再会摇尾巴,也是一只狼。
你再会摇尾巴,也是一只狼。
二、给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意思。
深:
①从表面到底的距离②时间久③颜色重
1、海水有深有浅。
()
2、他拿了一件深蓝色的衣服。
()
3、夜深了,老师们在工作。
()
三、判断,是比喻的打“√”,不是打“×”
1、如果盾大得像铁屋,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
2、美丽的贝壳映着阳光,更加灿烂夺目。
()
3、九月柿子红似火,十月萝卜上秤称。
()
4、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
()
课后延伸:
1、把课文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
2、推荐阅读《矛与盾》。
板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
遇到问题想到怎样解决
矛太小铁屋子
不能进攻铁屋子开个小洞
伸出“矛”——枪口、炮口
教后反思:
记得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
“一堂好的语文课是读出来的”可见阅读的重要性。
语文课要多读,“以读为主,合理想象,适当扩展”。
然而这堂课对于三、四两段,学生读的还不够,读书指导上还有点不到位。
课题26、科利亚的木匣
班级三年级课时第1课时教师梁珊使用日期11、18
教
学
思
路
一、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知识链接:
同一类型的故事。
四、学习方法指导:
理解文中关键词、句,交流讨论。
五、自主、合作、探究: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5、从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6、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六、展示提升
1、各小组展示收获。
。
2、分组汇报上面问题讨论结果。
3、最后一段什么意思?
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过关检测
1、读拼音,写词语。
déguóduǒbìfǔtóutáijiē
()()()()
fángwūyěxǔsuíbiàndāngchū
()()()()
2、比一比,再组词。
倍()故()匣()
陪()敌()匠()
3、读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
(1)匣子里有各种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2)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有找到匣子
七、课后延伸
1、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推荐阅读《猴子奇遇记》。
板书设计:
26 柯里亚的木匣
时间变、年龄变、步子变
五步 四年后
埋 木匣 挖
十步 五步?
方法要变
教后反思:
围绕问题,充分读书
化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就要以读为本,把教师的讲解和提问的量降下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的阅读实践。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重点问题只有四个,整课书的教学就是围绕这四个问题展开的。
这四个问题是:
1)课文围绕着木匣写了科利亚先做了什么?
后做了什么?
2)科利亚和妈妈是怎样埋东西的?
3)科利亚开始是怎样挖木匣的?
后来又是怎样挖的?
他为什么开始挖不到木匣?
后来又挖着的?
4)通过这件事,科利亚有什么收获?
每个问题提出后,教师都让学生充分读书、思考、讨论交流,这就为学习效果的落实提供了保证。
27、陶罐和铁罐
班级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师梁珊使用日期11、21
教
学
思
路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2、积累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动作的词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学习重点:
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学习方法:
自主读书、汇报、交流、展示。
知识链接:
与课文所讲道理相关的成语,如: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预习任务: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反复阅读陶罐和铁罐对话的句子,并勾画出表现它们神态、动作的句子。
从这些句子中体会你知道了什么。
自主、合作、探究:
(一)复习生字,游戏激趣。
(二)情境表演,讨论交流。
1、引:
上堂课,我们当了一回演员,把这个故事演出来了。
这节课,我们再请几个同学上来演一演1到9自然段的内容。
2、请学生注意观察课文插图,上面画着许多的盘子、勺子、锅等。
请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样当做是陶罐和铁罐身边的小伙伴。
3、2名学生上台表演,演后让学生以铁罐小伙伴的身份劝劝铁罐。
盘子:
勺子:
其他小伙伴:
4、几个学生演11到17自然段,演后讨论:
当初自大的铁罐消失了,而当年被轻视的陶罐却成了珍贵的文物。
对于这样的结果,铁罐想到过吗?
为什么?
因为:
5、讨论:
假如你去外面旅行,在铁罐和陶罐间只能选择一个和你同行,你会选择谁?
(学生大胆发言,积累下表现陶罐谦虚的词句。
)
6、总结学生发言:
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视自己的短处,看到别人的长处,尊重别人,和睦相处。
我来闯关:
A、基础知识。
1、给生字标注正确的读音。
()()()()()()()()()
傲慢谦虚恼怒朴素陶罐嘴价值兴奋相提并论
2、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奚落。
傲慢:
。
谦虚:
。
懦弱。
相提并论:
。
B、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填空。
铁罐认为陶罐懦弱,因为它觉得自己,陶罐并不承认自己懦弱,因为它认为。
多年后,人们挖掘出陶罐,仍然,而铁罐。
读了这篇课文,我想到了。
C、拓展练习。
1、说说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放飞思路,大胆发言。
尝试改写课文。
(独立思考---小组合作)
2、学生自己仿造课文的写法,也编写一个寓言故事。
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
27、陶罐和铁罐
陶罐铁罐
谦虚傲慢
光洁、朴素、美观无影无踪
教后反思:
记得李家栋老师说过:
语文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正如淳淳小溪流淌在课堂上。
因此,以学生文本、关注学生才是我们上课的最终目的。
课堂伊始,我可能没有走进学生、走进课文,因此不知其功效。
当我投入的与学生一起挖掘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探究其价值时,我和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完全以学生为本,和他们同感悟、同体验。
这时我们的思想相互碰撞,心灵相互交流,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真正的课堂。
28*狮子和鹿
课题28*狮子和鹿课时第一课时使用日期11、24
教
学
思
路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好处。
学习重、难点:
重点:
读懂课文,理解鹿角和鹿腿给鹿带来什么。
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不能注重事物的外表,得看它有没有用处。
学习方法:
自主读书、汇报、交流、展示。
知识链接: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
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后代影响很大。
《伊索寓言》共收集了三四百个小故事,与抒情诗主要反映贵族奴隶主的思想感情不同,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与生活教训的总结。
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寓言作者谴责当时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凌的人团结起来与恶人进行斗争。
例如,《农夫和蛇》的故事劝告人们不要对敌人仁慈;《狗和公鸡与狐狸》告诉人们要善于运用智慧,战胜敌人;在《狮子与鹿》、《捕鸟人与冠雀》、《两个锅》等故事里,作者揭露出当政权掌握在贪婪残暴的统治者手中时,贫苦的人是不可能平安地生活下去的。
预习任务:
1、回家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
2、能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3、仔细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寓言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自主、合作、探究:
一、复习回顾,揭示课题
①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
②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铁会氧化的资料。
③师生共同回味寓意:
④教师板书课题:
狮子和鹿,请学生读题。
⑤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思考:
这篇课文通过狮子和鹿的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二、开展读书闯关活动
①进行闯关活动总动员,讲清方法及规则。
共设三关:
第一关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关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关是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本课寓意。
同座同学互为闯关员和守关员,做闯关的准备。
②学生自主读书,做闯关的准备。
③同座同学开始闯关。
一次没有过关,可以练习后再次闯关。
④汇报、交流,展示闯关情况。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参与第一关展示的可加1颗星,参与第二关展示的可加2颗星,参与第三关展示的可加3颗星。
A、愿意参与第一关展示的同学自己主动站起来,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
其他同学做守关员,看他们是否能通过。
B、愿意参与第二关展示的同学自己主动站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互相评议,看哪些地方读得有感情,也可请读书同学自己介绍一下,为什么这样读。
C、愿意参与第三关展示的同学自己主动站起来,说说自己领悟到的寓意。
看谁能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实际说得有理有据。
我认为:
⑤增设一项特别奖项——“智慧星”:
鼓励学生比较《狮子和鹿》与《陶罐和铁罐》的相同之处。
相同点:
我来闯关:
A、这篇课文主要讲了:
的事。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请同学们回家认真读读《伊索寓言》这本书的其他故事。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出示鹿的图片。
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描述了鹿的外貌。
这么漂亮的鹿会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生怎样的不幸呢?
学生很快走进了文本。
我出示了阅读题“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让学生勾画文中鹿的外貌描写的句子。
并认真默读,将鹿的美与故事的结果以及揭示的道理用“虽然……但……却……”的句式总结。
虽然鹿角像珊瑚美丽,但是差点送了鹿的命;虽然鹿腿细长难看,却帮助了鹿脱离了危险。
为了突破难点,我拓宽了知识面,将生活中十分贴切的事物进行说明。
如,我说:
“虽然我的高跟鞋看起来漂亮,但穿久了特别的累,不注意还容易摔跤。
不过女性穿高跟鞋有气质。
”点拨:
也就是说生活中,有些东西虽然不漂亮,却很实用。
同一样东西,在不同情况下,优点也可能变成缺点,如文中的鹿角。
我们也不能因为有些东西存在一些缺点而否定它的优点,就像文中的鹿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单元 分析 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