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认知心理学》期末离线作业.docx
- 文档编号:12894037
- 上传时间:2023-04-22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0.18KB
秋季《认知心理学》期末离线作业.docx
《秋季《认知心理学》期末离线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认知心理学》期末离线作业.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季《认知心理学》期末离线作业
2018年秋季《认知心理学》期末离线作业
期末作业考核
《认知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分析判断题(每题5分,共25分)
1、口述记录法这种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内省法是相同的。
答案:
错。
口述记录法与与内省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内省报告是在完成作业后回顾,因此往往不完整不准确,而出声思考可描述被试正在注意什么,正在思考什么,这样就避免了由于记忆提取所出现的错误。
(2)传统内省需要被试解释情境或思维过程,而且是依据自己提出的假设进行的,而出声思考不需要解释,只是有关当前正在注意的信息或短时记忆的内容,因而是可靠的。
2、对注意选择的解释中,过滤器模型认为人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是无限的。
答案:
错。
过滤器模型的理论内容:
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人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有限,
为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以调整,选择-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
通过过滤器的信息被进一一步加工而被识别储存,其余信息暂存于某种记忆中然后迅速衰退。
3、解释知觉过程的刺激物说认为只有自下而上的加工。
答案:
正确。
刺激物说只承认有自下而上的加工,而假设考验说认为除了自下而上的加工还有自.上
两者相互渗透。
4、深层表征是指出现在视觉短时记忆中类似图画的表征。
答案:
错。
表层表征是指出现在视觉短时记忆中类似图画的表征,它保留了客体的位置、方位、大小等空间特征,但容量有限且极易衰退。
深层表征是指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用于生成表层表征。
5、语言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
答案:
错误。
语言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而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是个体借助语言材料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和影响别人的过程。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
1、论述认知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答:
(一)反应时法
从刺激出现到人能作出相应反应总会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心理学称之为“反应时”。
心理学研究表明,随着加工这些刺激的认知过程的复杂程度的不同,反应时也会有很大不同。
那么通过精巧设计不同的认知任务让人们完成,我们就可以在事后对不同任务的反应时进行比较或更复杂分析,从而得知人们完成这些任务的认知过程的奥秘。
反应时法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三类。
1.因素相减法:
两种作业,差别在于后者比前者多某个心理过程,则这两种作业反应时的差即为该过
程所需要的时间。
RT2-RT1=辨别过程时间。
该方法可以判定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也可以确定某个心
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2.因素相加法:
完成--个作业所需时间是一一系列信息加C阶段分别需要时间的总和,那么改变一-些影响因素,如果这些影响因素是相互独立的(即可以相加),则可以假定每一一个影响因素作用于某个特定的加工阶段,若这些影响因素相互制约,则假定它们共同作用于同一个加工阶段。
这样通过单变量与多变量的实验,从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上:
就可以确定这一信息加工过程的各个阶段。
该方法可以通过寻找独立的影响因素可以推断整个作业完成的心理过程。
3“开窗”法:
不需要推理和两种作业的比较,而能够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明显看出这些加工阶段。
可以确立一个作业完成所需的加工阶段及其所需的时间。
(二)正确率法
通过完成作业的正确率可以推断加工阶段的性质、特点及影响因素等,因为加工阶段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完成作业时的效果不同。
正确率能揭示某一加工阶段的特点。
(三)口述记录法
有些信息加工时间较长,内部操作复杂,难于推理判断其各加工阶段,而出声思考不影响思维的正常进行,可以知道其内部操作过程。
该方法,一方面可为计算机模拟作依据,尤其当这类方法用于高级思维过程(人工智能)的研究时;另一方面可直接了解高级思维过程的加工阶段。
(四)计算机模拟
如果一个心理学理论成立,那么将其应用到计算机程序中去,就可以在计算机上达到类似于人的活动效果。
这是认知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在研究方法上的最大区别。
计算机模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证实心理学理论的准确性:
能把某理论编成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并能让计算机做出和人一~样或相似的反应结果,就证明这种理论的正确性。
(2)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即人工智能研究。
2、在解释注意选择现象的知觉选择模型中,过滤器模型与衰减模型有何异同?
答:
(1)过滤器模型是单通道模型,而衰减模型是双通道或多通道模型。
(2)过滤器模型倾向于注意的选择更依赖刺激本身是否合乎某种标准,而衰减模型则认为注意的选择不仅依赖刺激的特点,还依赖刺激内部状态,而更具灵活性。
相同点:
(1)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容量有限或通道有限,必须通过过滤器予以调节。
(2)都认为过滤器的位置处于初级分析和高级意义分析之间。
(3)都认为过滤器的作用是选择一部分信息进入高级知觉分析,使之得到识别,因此注意的选择是带有知觉性质的。
3、分别论述“生成转换语法理论”与“生成语义说”的具体内容。
答:
(1)在人心理内部有一个先天生成和转换语法的系统,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挥作用,从而实现了分析句子(言语的理解)和合成句子(言语的产生)。
这一系统可分为短语结构语法系统和转换语法系统两部分。
(2)短语结构语法系统把短语作为句子的基本成分,即认为语言是以短语来表征的,分析句子时先将其分析为若干短语,然后再将短语分为另一些较小短语或终端成分(字词),这种分析过程称为“重写规则”。
(3)句子不仅有短语等成分,还有两种结构,一是表层结构,二是深层结构。
前者指句子的形式,即各成分的构成,后者指句子的内容即意义,也就是储存于长时记忆中的概念和规则。
转换语法系统就负责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之间的转换,即在分析句子时,把表层结构转换为深层结构,而在合成句子时把深层结构转换成表层结构。
转换是依照一定规则构成的,称为转换规则,包括被动、否定、疑问、概括、增加、删除等以及这些规则的复合转换。
生成语义说理论内容:
(1)语言是认知过程,理解自然语言必须综合句法、语义、推理诸方面的知识才能完成。
而语义是语法的基础和核心,只有语义部分才具有生成功能。
(2)深层结构就是语义表现本身,它主要包含两个主要成分:
①形态成分,是由语态、否定、过去时态所组成;②命题,是由一个动词概念与一组没有秩序关系的名词概念所组成。
(3)语言的生成是语义通过语义规则转换成表层结构、再进入音系部分、最终得到语音表现的。
语义规则分为词汇化规则和转换规则两种:
词汇化规则就是把语义元素转化为词,如把“男性+未成年+人”转化为“男孩”;而转化规则主要是“格变语法”,即把深层结构的主事者、受事者、工具时间等具有一定格位的单位转化成表层结构的主语、直接受词、间接受词、介词等。
在转化和生成语言时,使用词汇化规则和转换规则可以交替进行。
4、简要论述关于概念形成的四种理论基本内容。
答:
(一)共同要素说
概念形成的过程就是个体寻找、确定和掌握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共同因素,并形成相同或相似的反应的过程。
(二)假设考验说
(1)关于概念结构的看法(特征表说)
概念由两个因素构成:
①定义性特征:
即一类个体具有的共同有关属性;②各个定义性特征之间的关系:
即整合这些特征的规则,又称为概念规则。
它包括肯定、合取、包含性析取和排除性析取、条件
和双重条件、否定、排除、选择性界定、联合性限定等等。
若特征相同而规则不同,则概念不同。
所以要完整表征一个概念,必须将定义性特征与概念规则有机结合在一起。
(2)关于获得定义性特征的看法:
①人在概念形成过程中,需要利用现在获得的和已经储存的信息来主动提出一些可能的假设,即设想所要掌握的概念可能是什么,然后用实际刺激(实例)来考验假设,由反馈而知其正误,如果反馈“正确”则形成概念,反之则更换假设继续考验。
②在形成和考验假设时,人要采取一定策略。
(三)原型转换说
(1)对于概念结构的看法
自然概念主要是以原型即它的最佳实例来表征的,因此概念由两个因素构成:
①原型或最佳实例:
它不是一个概念的全部成员都具有的共同特征,但是与同一概念的其他成员相比,它有更多的特征与其它成员相同,即具有更好的家族相似性。
原型可能是以表象形式来编码的,人们主要靠它来理解该概念。
②范畴成员代表性的程度:
即其它属于概念的个体偏离原型的容许程度。
在某些概念中,它以转换规则的形式存在。
(2)对于获得原型方式的看法
一个概念的其它成员是对原型按照一定转换规则加以变形,所以人们对概念的掌握就是从属于这个概念的各个实例中依据转换规则抽象出一个最佳实例或原型。
(四)内隐学习说
一些抽象概念的复杂结构也许是在不知不觉中学得的,这种无意识中习得概念规则的学习就叫内隐学习。
在内隐学习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被试依赖于一些属性在无意识中累加的次数来区分概念的相关属性和无关属性。
内隐学习的特点是:
(1)内隐知识能自动地产生,无需有意识地去发现概念的外显规则;
(2)内隐学习具有概括性,很容易概括到不同的概念实例中;(3)内隐学习获得的概念规则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即具有无意识性;
(4)内隐学习获得的规则不容易遗忘,并能长期运用。
三、材料分析题(共15分)
可能你经常有这样的经历:
正与朋友海阔天空地聊着时你有点打瞌睡了,突然你的朋友说:
“你怎么不听我说话啊!
”你马上回答“我听着呢”并复述了一下他刚说过的一些内容。
可能你自己也感到奇怪,因为刚才你的确没有好好听,但却能记起他说过的话。
事实上,这只不过是你朋友最后说的一两句话还在你耳朵里嗡嗡,而你迅速地把它们提取出来罢了。
回声贮存对大家听课做笔记也十分重要,因为你不可能即时逐字把老师的话全都记下来,当老师稍有停顿时,你就可以利用回声贮存把一句话写出来了。
这种现象叫做“回声贮存”,是众多记忆现象中的一种。
记忆作为一种负责的认知过程,对个体有着重要影响。
根据信息保持长短,记忆可以划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
请分析三种记忆类型的概念性质与特点。
答:
(一)感觉记忆:
(1)类型:
感觉记忆可分为图象记忆和声象记忆。
前者是指视觉的感觉记忆;后者指听觉的感觉记忆。
由于感觉记忆更多的依赖于感觉道的特点,所以它们在特性和加工上也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2)容量:
研究表明,视觉感觉记忆的容量在9-20个左右(也许更多一些),而听觉感觉记忆的容量只有5个左右。
(3)保持时间:
同感觉记忆的容量研究结果一样,部分报告法实验还证明了图象记忆的保持时间在0.5秒以内(甚至0.25秒以内),而声象记忆的保持时间是4秒以内,要更长些。
(4)编码:
从感觉记忆的分类就可看出,感觉记忆是直接按刺激的物理特性进行编码的,即维持感觉信息的原有形式来加以保持或贮存,是对外界刺激的真实的模写或复本。
(二)短时记忆
(1)编码:
短时记忆是多重编码形式,常见的有感觉代码与语义代码。
(2)信息提取方式:
信息提取方式是指储存于各个记忆中的信息是如何被“想”起来、进而让个体对此信息进行各种反应的过程。
短时记忆有五种可能提取方式:
从头到尾的系列扫描说、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说、平行扫描说、直通模型、双重模型。
(3)短时记忆的容量:
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7+2个组块。
对短时记忆容量有限的解释,常见的有存贮有限说、复述回路说、贮存与加工权衡说。
(4)保持时间:
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很短(当然比感觉记忆要长)。
在没有复述的情况下可保持15~30秒,甚至可能更短。
但若有复述(无论哪种复述)可一直保持下去。
短时记忆保持时间短暂的常见解释有痕迹消退说和干扰说。
(三)长时记忆
(1)类型:
长时记忆可分为描述性记忆(陈述性记忆)和非描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
描述性记忆是指有关事实的知识,它既可通过言传一次性获得,也可经过有意识的回忆直接提取。
包括言语知识、数学原理与公式、生活常识以及各种生活事件的情景与流程等,根据其内容性质的差异又可分为语义记忆和情节记忆。
非描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是关于怎样去做的知识,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们不可言传,通常可分为智慧技能(如心算、阅读等)和动作技能(如打太极拳、骑车等)。
(2)编码:
关于长时记忆的编码方式问题,主要认为是双重编码,即长时记忆可分为表象和言语两个系统。
(3)遗忘机制:
关于长时记忆的遗忘机制通常有痕迹消退说、干扰说、重构说(同化说)、抑制说、提取失败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知心理学 秋季 认知 心理学 期末 离线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