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docx
- 文档编号:12879232
- 上传时间:2023-04-22
- 格式:DOCX
- 页数:57
- 大小:51.66KB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docx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
1、我驾神舟游太空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飞船等有关航天知识,学习飞船纸模型的基本造型方法。
2.通过尝试制作火箭或飞船,进一步提高利用身边的废旧物来美化生活的实践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初步感受祖国先进的航天技术,知道现代科技的价值。
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喜悦和欢乐,养成认真细致地制作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太空”对小学生来说虽是神秘的,但也是最能激发他们探究欲望的话题。
本课要求学生选用自己身边的材料来表现飞船或火箭等,可以使学生懂得科学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一只要肯动脑筋、想办法,就可拓展思维,亲近科学。
此课的学习要突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探索科学的激情,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提高。
教科书选用了宇航员杨利伟等的实景照片,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关注祖国的高科技发展。
教科书中火箭模型的制作步骤和学生作品图例,一是为了引导学生学
习有序地表现;二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知道使用各种材料和多种方法来制作立体造型的火箭或飞船模型。
2.重点、难点。
重点:
有创意地利用身边的物品制作飞行器。
难点:
如何巧妙地利用自己身边的废弃物进行加工来表现飞船或火箭。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可乐瓶、纸筒、卡纸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火箭模型若干件。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谈谈关于宇宙、太空和火箭等,初步了解航天知识和我国的相关研究成果。
2.引导学生在欣赏中观察、讨论、分析飞行器的造型特点和创意点。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火箭的形状特点,启发学生学习将平面的纸材制作成立体的火箭。
4.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自己身边废弃物的形状和材质,互相启发可以制作飞行器的构思,进一步拓宽创作表现思路。
提出作业要求:
小组合作完成一件飞行器的制作。
5.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巡视并进行针对性的个别化辅导。
6.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作业,互相观看并进行评价。
7.教师小结本课的学习并提出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关注太空新的发现、探究新的飞行器制作方法等。
课后反思:
这一课给我的启发很大。
美术是一门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视觉艺术。
从艺术生产的流程与审美体验的本质看,只有“缘心感物”才标志着艺术审美之开端,才标志着审美意象生成的开始,以心灵与宇宙合一为最后指归,以妙造自然为归宿。
2、汉字的创意与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汉字创意设计的特点,学习汉字创意设计的方法。
2.能从汉字的义、形和结构特征出发,对汉字的笔嘶和结构做合理的联想和变形,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美术字。
3.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充分体会创意美术字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懂得学以致用。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自5000年前仓颉造字的传说开始,到3400多年前殷商时期在龟甲和动物胛骨上刻写的“甲骨文”,再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文字,古老的汉字承载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
从古到今,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汉字篆、隶、行、楷、草不同字体的演化,形成了自成一体的书法艺术,成为中国造型艺术宝库的瑰宝。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本课注重文字的形象创意方法,加人文字图形化的设计,从而拓展文字的表现空间,使得文字造型的变化更加多姿多彩。
通过设计一些简单的字体,对于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从学校教育来说,学写美术字,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2.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汉字创意与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难点:
字体设计的创意。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笔、卡纸等。
(教师)课件,范作,各种商标、广告、印刷品中的美术字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1.感知汉字起源的文化。
(1)了解在没有文字之前,古人的记事方式是结绳记事。
(2)欣赏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碎片上的“刻划符号”,了解最古老的汉字形式。
(3)以“车"字为例,了解汉字的演变。
2.了解创意美术字的作用。
(1)欣赏“车”字的创意美术字,思考:
人们为什么要对汉字进行创意与设计总结创意美术字的作用。
(2)欣赏标志、书籍封面、店面招牌等设计中的创意美术字,并说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创意美术字。
(3)欣赏创意美术字,说一说这些字的“创意”在哪里。
3.探究创意美术字的设计方法。
(1)欣赏“点、照、蝶、火”等字的创意与设计,小组讨论这些字用了哪些不同的设计方法。
(2)总结创意美术字常用的三种设计方法。
(3)引导学生思考出更多创意美术字的设计方法。
(4)欣赏同一个字的多种创意设计作品。
4.创作实践。
学习建议:
选择一个字,设计有独特创意的美术字。
5.互动评价。
(1)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
(2)欣赏同学设计的优秀作品,拓展设计思路。
(3)分析同学设计作品中的不足,提出修改意见,并说说设计创意美术字时要注意什么。
(4)欣赏同学作品,思考他们运用了哪些设计方法。
6.小结延伸。
(1)课外延伸:
可以尝试设计创意字母和创意数字。
(2)引导学生课后将学生的创意字设计作品汇编成创意字字典,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懂得学以致用的道理。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笔、卡纸等。
(教师)课件,范作,各种商标、广告、印刷品中的美术字图片。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创意字设计方法。
(2)欣赏词组的创意设计作品。
2.分析、探究创意词组的设计方法。
(1)欣赏作品,分析词组的创意设计方法与字的创意设计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
(2)欣赏作品,分析词组的创意设计还有哪些方法。
(3)总结词组创意设计常用的五种方法。
(4)小游戏:
看词组找方法。
总结词组创意设计的原则。
3.创作实践。
学习建议:
选择一个词组或自己的名字,设计有独特创意的词组。
4.互动评价。
(1)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
(2)欣赏同学设计的优秀作品,拓展设计思路。
5.小结延伸。
(1)课后可以尝试将创意词组设计成一幅画。
(2)学习预告:
下一课时将要运用创意美术字进行“刊头设计”。
(3)生活中继续关注创意字和创意词组设计,并能学以致用。
课后反思:
这课是关于美术字设计基础的训练课。
我注重教材学习的灵活性与趣味性。
以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并掌握文字联想的设计方法,设计创作“字义”与“形意”和谐统一的装饰文字。
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课的开始部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年龄入手,使学生充分认识中国文字的历史与特色,并为祖国文化感到自豪,使学生们的情感价值有一定的取向。
3、刊头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刊头的作用和特点,学习刊头设计的方法。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刊头设计作品的欣赏和讨论,促进同学间的交流,提高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和美化环境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刊头设计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非常实用。
本课的教学设计从选择学生熟悉的报刊刊头为切人口,通过游戏的形式,将刊头设计知识、技能、方法串联起来,进行板报设计、制作、欣赏、评说等综合学习。
本课重点学习板报的刊头设计,教学注重直观性和趣味性,通过小组合作合学习,完成学案的形式,使学生基本掌握刊头设计的知识与技能。
通过刊头设计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美术字应用能力、排版能力、创造能力和处理综合信息的能力。
本课的作业设计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凸显合作学习,使学生们能共同体验设计‘制作活动带来的乐趣。
2.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刊头设计的知识和方法,绘设计刊头。
难点:
设计有创意、有美感的刊头。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铅笔等常用作画工具。
(教师)学案、刊头图片、学生优秀作业。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1)教师进行课前谈话,创设闯关大赛的氛围。
(2)教师介绍“闯关大赛”的项目和规则。
2.观察讨论,了解刊头。
(1)师生共“闯”《刊头设计》第一关:
刊头知识我了解。
(2)教师结合课件,讲解刊头设计的相关知识。
(3)小组讨论什么是刊头、刊头设计的要素有哪些、刊头设计的作用是什么等问题,并共同完成学案第一关问题。
(4)教师宣布第一关闯关成绩。
3.尝试构图,激发创意。
(1)师生共“闯"《刊头设计》第二关:
刊头排版我知道。
(2)欣赏刊头设计作品。
(3)师生共同分析,图文结合的刊头设计有哪些不同的形式。
(4)小练习:
以“艺术天地”为题,用简练的图形和线条画刊头设计稿。
教师绘制草图,举例示范。
(5)学生以四人为一组,设计绘制四种不同的排版方式。
(6)展示学生作品,讨论还有哪些不同的排版方式。
(7)说一说:
刊头版式设计时需要注意什么?
(8)教师宣布第二关闯关成绩。
4.创作评价,总结成果。
(1)师生共“闯"《刊头设计》第三关:
刊头设计我能行。
请四人小组成员用手绘的方式为手抄报《大拇指报》设计大刊头和小刊头。
设计要求:
围绕主题、图文并茂、简洁明了、富有创意。
(2)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
(4)教师宣布第三关闯关成绩。
学生汇总三关所有成绩,共同评选出“刊头设计小能手’’和‘‘刊头设计小行家”。
5.课外拓展。
(1)欣赏优秀的学生手抄报设计作品。
(2)教师鼓励学生将刊头设计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主题要适合学生的实际,不应太大太难,一定是学生能画出来的。
通过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析,促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各知识点,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
4、纸拎袋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纸拎袋的用途,初步掌握纸拎袋的基本设计与制作方法。
2.运用各种纸材、废旧材料,通过折、剪、画、贴等方法制作一只既实用又美观新颖的纸拎袋。
3.培养关注生活、美化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实践和创新的兴趣与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纸拎袋是生活中的常见物品,随着“限塑令”的实施,各种纸拎袋取代了以往的塑料袋,更成为一种时尚、个性、环保的标志。
《纸拎袋》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现代的纸拎袋在实用的基础上,对其外形、色彩、图案等各方面都有要求。
本课在学生掌握基本设计技能的基础上,紧密融合生活,引导学生针对纸拎袋的特征在创意、造型、图案、色彩等方面进行一次大胆的创作。
本课将运用旧挂历纸、旧画报纸,通过画、撕、剪、折、插接、粘连等基本技法,进行立体和半立体纸工制作,师生共同参与看一看、议一议、做一做、评一评等活动,来体验设计活动的乐趣。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纸拎袋的设计制作方法,运用各种美术元素,设计制作出自己喜爱的、新奇的、富有个性与创意的纸拎袋。
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制作自己喜爱的物品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2.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纸拎袋的基本设计与制作方法。
难点:
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新、求异、求变的创造能力,设计制作的纸拎袋新颖有趣。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各式纸拎袋、旧挂历纸(或旧画报纸)、彩卡纸、剪贴材料(布、图案、贴纸等)、装饰材料(纽扣、珠子、彩绳等)、双面胶、剪刀、常规绘画工具等。
(教师)课件、剪刀、胶水、旧挂历、包装纸、各种废旧材料、范作(自制学具袋、礼品、鞋服的拎袋)等。
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检查学具准备情况。
(2)出示纸拎袋范作,教师从袋子里拿出剪刀、双面胶、绘画用具等,展示袋子。
(3)揭题。
2.欣赏感知,审美体验。
(1)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搜集到的纸拎袋,说说它的来历和用途。
(2)除了学生说的用途外,纸拎袋还可以用来干什么呢?
课件展示各种功能的纸拎袋。
(3)好的纸拎袋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课件相应出示几组纸拎袋图片。
教师小结:
这些造型各异、风格不同的纸拎袋既方便了购物,又展示了商品的品牌形象、理念、文化,还体现了设计者的个陛和想象力。
3.分析讨论,尝试制作。
(1)请学生把自己带来的不同造型的纸拎袋看一看、摸一摸、拆一拆,了解纸拎袋的特点和基本形的制作方法。
(2)课件出示纸拎袋制作方法与步骤图,学生尝试制作纸拎袋基本形。
探究:
制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如:
怎样使纸拎袋的容量更大?
怎样设计拎带会更舒服怎样粘连会更牢同?
4.观察发现,感悟设计。
(1)造型。
请学生想一想,你见过的、用过的纸拎袋有哪些形状?
你发现它们的共同点了吗?
①课件出示一组几何形纸拎袋,你发现了什么?
说说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②课件出示一组仿生形纸拎袋,说说这些纸拎袋的设计灵感来自哪里。
教师小结:
我们发现这些不同形状的纸拎袋都可以概括为基本的几何形和几何形的
组合;除几何形外,还有具象的仿生形,如:
可爱的小兔、有趣的小狗等。
(2)装饰。
①课件出示教材中以图案装饰为主的纸拎袋,思考:
这些纸拎袋的图案设计有什么
不一样?
你喜欢哪一款?
为什么?
②怎样让纸拎袋变得更美观呢?
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装饰?
你带了哪些材料?
打算怎
样装饰?
课件出示:
拼贴法(剪、绕、撕、折、卷、贴等)和添画法装饰的纸拎袋。
教师小结:
可以运用各种材料,用剪一剪、绕一绕、撕一撕、折一折、卷一卷、贴
一贴等方法,让纸拎袋变得更漂亮!
(3)拎带。
你觉得拎带可以怎么制作?
学生讨论。
课件出示:
用纸剪贴的,直接剪的、用绳穿孔的……
5.设计制作.实践创新。
(1)作品欣赏。
①课件出示学生作品,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只纸拎袋,为什么?
(引导学生从造型、装饰、色彩等方面讨论。
)
②课件出示创意纸拎袋作品,说说它们的创意在哪里,这些纸拎袋的造型和拎带设计巧妙在哪里通过图片欣赏引导学生感受创造性设计的魅力。
(2)小组讨论:
如果让你设计,你会设计怎样的纸拎袋?
你用它来干什么?
(3)学生作业。
①作业内容:
设计制作一只纸拎袋,以添画或拼贴的方法进行装饰美化。
②作业要求:
第一层次:
造型美观、色彩搭配和谐。
第二层次:
构思新颖、造型独特、装饰美观。
③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优缺点及时点评。
辅导要点:
整体构思与造型;制作的技法与装饰方法。
6.作业展示,学生互评。
(1)学生作品展示。
①学生自评:
“设计师”从纸拎袋的造型、装饰、材料、功能等方面进行介绍,说说自己作品的特色与创意,谈谈在创作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
②同学互评:
说说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提出不足及改进方案。
③思维的碰撞,学习他人的优点,找出自己的不足,完善作品。
(2)评选活动:
最佳制作奖(评价标准:
造型美观、制作精美);创新设计奖(评价标准:
造型新颖有个性、装饰美观)。
7.课外拓展。
学习了纸拎袋的设计与制作,希望学生在环保意识日益觉醒的今天,能多设计、多使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拎袋,为美化生活作出贡献。
课件出示各式自制环保袋,学生欣赏并承诺不再使用或尽量少用塑料袋。
8.整理材料,保持整洁。
把桌面上的碎纸、废料装进我们亲手制作的纸拎袋里,保持桌面和地面整洁。
课后反思:
在创作中,学生动手能力还有待提高,发现很多同学眼高手低。
剪刀的使用在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提到安全问题,但制作时,还是要时不时提醒,特别是几个好动的学生。
5、找果子的刺猬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刺猬的相关知识和形象特点。
2.用泥塑的方法塑造一只或一组找果子的刺猬。
3.培养爱小动物的意识,以及热爱、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孩子们从小就对小动物“情有独钟",喜欢观察小动物,喜欢和小动物一起玩,喜欢看关于小动物的书,喜欢听关于小动物的故事。
“小刺猬”更是孩子们的好朋友,它的外形很特别,也很可爱,孩子们对刺猬充满好奇。
本课以“找果子的小刺猬”为载体,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
教科书巾展示了小刺猬的图片和小刺猬找果子的相关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小刺猬的形象特征,想象小刺猬如何找果子。
通过观察、讨论、探究、想象、创作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对找果子的小刺猬有更深人的感知、感悟。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动手做做玩玩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本课通过搓、捏、压、拉、团、垒、接等不同操作方法的运用,掌握立体造型的技巧,培养创造能力。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形象能力,鼓励创新,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创作潜能。
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泥塑材料,如陶泥、橡皮泥、彩泥等。
2.重点、难点。
重点:
能用泥塑的表现方式,运用水滴形的造型方式完成一只或一组刺猬。
难点:
能巧用生活原型来塑造泥塑刺猬,并能添加果子以增加趣味性。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小刺猬的图片资料、陶泥或彩泥、小刺猬玩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范作、彩泥或陶泥。
教学过程
1.展示图片,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通过秋天的图片,教师创设情境,导人内容。
教师说:
“秋天到了,树叶黄了,果实成熟了,人们都忙着收获了。
森林里的小动物也都忙开啦!
”
(2)学生们发挥想象猜测。
教师说:
“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在忙什么呢?
"
学生讨论。
(3)出示刺猬球图片,导人课题——找果子的刺猬。
教师说:
“猜猜是什么动物?
跟着刺猬一起找果子旅行吧!
”
2.通过找果子旅行为线、观察图片为主,了解刺猬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
(1)了解刺猬的生活习性。
小组讨论刺猬的生活习性,了解刺猬是哺乳类的杂食动物,
(2)欣赏图片.找出刺猬的外形特征。
①整体外形:
滚圆的身体,尖尖的脑袋,尖锐的棘刺,短小的四肢。
②细部特征。
炯炯有神的黑眼睛,椭圆形的小耳朵,嗅觉灵敏的大鼻球。
3.欣赏名作以及生活中的艺术品,感受艺术之美。
(1)艺术家眼中的刺猬形象。
艺术家眼中的刺猬和生活中的刺猬的区别在哪里?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拟人、概括、夸张等手法)
(2)小朋友眼中的刺猬。
刺猬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以它的形态创作的艺术品也是既生动又美观的,今天我们用泥塑的方法来制作一件刺猬工艺品。
4.讨论泥塑制作刺猬的方法。
教师:
“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做呢?
”
(1)探讨身体和头的制作方法。
搓圆球一手指放圆球的一端搓_四肢搓成水滴形装上,调整头部(尖头往上调整)一水滴形的彩色刺_未干时装上刺_最后修饰(加眼睛、鼻球、腮红等)
(2)探讨刺猬背上刺的制作方法。
①水滴形的刺。
这里的大多数造型都是水滴造型,大水滴是刺猬身体,小水滴是刺猬身上五彩的刺,很像彩色铅笔头插满整个刺猬的感觉。
②剪刀剪出刺。
③借用外形,塑造成刺。
④学生交流手捏成形等其他方法。
5.制作交流,表现找果子的刺猬。
(1)作业要求:
可以采用水滴形、巧用生活原型、手捏成形等手法来表现刺猬。
刺可以采用多种手法表现,动态可以有直立、爬行等。
可以制作一些生动的果子.增加趣味。
(2)学生作业交流。
我做了一只什么样的小刺猬?
它的身上哪些地方表现得最富有创意?
它找到了哪些诱人的新鲜果子?
6.小结拓展,再激学习兴趣。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刺猬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同时也了解了刺猬是森林的保护者,一晚上能吃掉200克的虫子,消灭害虫,因此有利于农业,但偶尔也偷吃几个果子。
刺猬全身都是宝,所以很多人捕杀它,为了人类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请保护好小动物吧!
课后反思:
这次活动最大的反思就是:
想要呈现一堂好课,仅仅有好的设计意图、设计流程是不够的,最主要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能给学生适当的指导,在课堂中灵活调整,有效回应学生的各种表现,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6、夸张的脸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进行夸张表现的手法;并尝试泥塑.进行头像立体造型。
2.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夸张、大胆、有趣味地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及立体造型表现力。
3.体验泥塑夸张表现人物头像造型的乐趣,培养对泥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文学家高尔基指出:
“夸张是创作的基本原则。
”通过这种手法能更鲜明地强调或揭示事物的实质,加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夸张是一般中求新奇变化,是突出特性最好的手法,通过把对象的特点和个性中美的方面进行夸大,鲜明地强调或揭示对象的实质,造成一种新奇变幻的情趣。
按其表现的特征,夸张可以分为形态夸张和神情夸张两种类型,通过夸张手法的运用,为艺术美注入了浓郁的感情色彩。
夸张和变形是一对孪生的兄弟.是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夸张的过程同时也是变形的过程,它们处在同一时空的变化过程之中。
是根据画家的主观心理需要,将自然形态中的物象进行有意识的重新整合,使其符合画家的心理与视觉需要的艺术.、一般来说,夸张是从凸现客观物象的某种外部特征去表现和揭示客观物象的;变形强调的是如何改变客观物象的面貌,有意识地改变自然形态中客观物象的形态和结构,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加作品的表现力。
人物以极度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表现,可使他们的特征更突出,使人物特征鲜明、突出、动人、有趣。
一幅成功地把人物最有特点的地方夸张表现出来的作品,会给观者留下强烈的印象。
课本上的雕塑造型,都利用夸张的造型手法,产生强烈的艺术特征,都有漫塑的特点。
雕塑的分类有多种,按照材质分,可分为泥塑、木雕、石雕、铜雕等;按照作品题材内容的性质和用途来划分,可分为纪念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和漫塑等等。
其中漫塑结合了漫画和雕塑两种艺术表现手法。
漫塑的历史非常久远,人类最原始的岩洞雕刻都在某种程度上做了漫画形式的变形,漫塑在汉代的民间大量涌现,最典型的击鼓说唱俑,跷足击鼓,笑容可掬,形态生动传神,令人过目不忘。
漫塑艺术是以物质实体创造出的诙谐幽默的形体,借以反映当下生活状态、时代精神,它以漫传神,以神定形,以神取胜,神形合一,表达创作主体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
人们常常称漫塑为发笑的艺术,因此风趣性、幽默性是其最强烈的审美特征。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紧张,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越来越少,漫塑艺术的这一独特审美特性正好适合用来缓解人们日益激烈竞争所带来的紧张精神负荷。
它通过风趣幽默的外型给忙忙碌碌的现代社会注入一份轻松幽默的精神享受,很多人称它让人发笑的艺术,这正是漫塑艺术的精髓所在。
《夸张的脸》是一次漫塑的体验。
漫塑艺术题材广泛,艺术家往往根据观众比较感兴趣的人物进行艺术创作。
可以是喜爱的名人或以自己为原形,把人的独特气质和外型特点拿捏准确并给予类似于漫画的夸张.神情驾驭于人物本身之上,给人一种似而非,非而是的独特享受,这种游走于艺术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幸福感觉让人在艺术的过渡中迷醉。
课本让学生尝试创作《夸张的脸》,也在于让学生在轻松幽默的享受中欣赏漫塑艺术之美,学习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完成泥塑的人物立体造型,提高立体造型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
用泥塑的形式表现夸张的人脸。
难点:
抓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夸张的泥塑立体造型表现。
三、教学课时l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橡皮泥、陶泥。
(教师)多媒体课件、泥塑实物、橡皮泥人物作品。
教学过程
1.导入。
(1)变脸小游戏二
对比欣赏漫画名人与真人头像作品。
让学生观察,说说这样的脸带给你怎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引出夸张
的手法。
导出课题:
《夸张的脸》。
2.欣赏、分析。
(1)欣赏各种运用了夸张的脸的艺术作品,分析每件作品是如何运用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教版 小学 三年级 美术 上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