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docx
- 文档编号:12874942
- 上传时间:2023-04-22
- 格式:DOCX
- 页数:69
- 大小:354.62KB
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docx
《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人格差异与学习、性格的含义与学习关系
【教学重点】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人格的含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自学辅导法
【教学时数】6课时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心理发展的差异与教育,心理发展的含义
v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这里一个关键词,整个生命进程,你们要看过发展心理学,前面有两个字,儿童发展心理学,最早的时候 我们讲发展心理学 更多的是关注0到18岁这个阶段,现在去书店买发展心理学前面也多两个字-毕生发展心理学,我们现在强调心理发展实际上是人的整上生命进程从出生一直到死亡这样的一段都在经历着心理的发展,而且心理发展是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这种变化既包括认知变化,又包括人格发展等变化。
多个方面,还社会化,比如认知的发展,小孩子的思维想象,记忆力都比较差,慢慢的得到比较好的发展,再比如人格还有道德,比如三岁的孩子,好坏不分的,最头疼的 没法跟他讲道理,他的是他的,别人的也是他的,所有的东西到他手上就是我的了。
实际是上他道德发展和社会化必经的一个阶段。
慢慢长大,他就懂事了。
发展是包含很多方面的。
发展是一种有规律的变化
发展是持久时间长久的变化
发展是适应性的变化
发展是获得和丧失的并存
v人的心理发展是否到成年就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了呢?
还是终身不断发展呢?
v巴尔特斯(Baltes)于1987年系统地提出了毕生发展观,并于1999年进行了补充和发展。
(1)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
(2)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各个方面,甚至同一方面的不同成分和特性,其发展的进程与效率都是不相同的。
(3)个体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年龄阶段、历史阶段、非规范事件。
(4)生物和文化共同进化的结构构成了毕生发展的总体框架。
v心理发展:
指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
v心理发展的内容:
语言、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v广义的心理发展:
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一生的心理变化(毕生发展)。
v狭义的心理发展:
一般指人类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的变化(儿童与青少年)。
⏹认知发展:
指儿童青少年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与学习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
⏹语言发展:
指儿童青少年学会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并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人格社会性的发展:
指儿童青少年的性格包括道德品质、自我意识、社会行为的成长与转变。
一、心理发展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个体发展包括生理发展、人格发展、个体与他人关系的社会性发展以及认知的发展四个方面。
事实上也可以认为是两个不同的方面:
一是个体的生长和成熟,受生理规律的支配,是遗传带来的变化,随时间的进展自然发生。
二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变化。
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个体心理发展总是处在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中,遗传和环境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主动地接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其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遗传与环境的关系
(一)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在生物界,遗传是一种普遍属性,使得生物前后代在特征上具有相似性。
所谓遗传是指亲代将自己的生物特征传递给子代的过程,通过遗传,子代就从亲代那里获得了亲代的生物特征,子代所获得的生物特征就是遗传素质,如机体的构造、形态及机能等。
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人的心理是人的神经系统的机能。
个体心理的发展首先依赖于所获得的遗传素质。
由于遗传,儿童保持了种族的生物特征与行为模式,并决定了个体间的生物学差异,使不同个体在自己的遗传素质基础上发展形成自己的独特心理,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没有遗传素质这个物质前提,就没有个体心理的发展。
例如,有一种遗传疾病,在遗传过程中,第21对染色体发生了畸变,即第21对染色体上多了一个染色体,这样的人一生下来就具有躯体和智力上的缺陷,称为“先天愚”,不论后天怎样培养,都不可能成为正常人。
个体所获得的遗传素质对其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是神经系统的机能,同一天出生的儿童,即便是双胞胎,他们在后天环境中心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都会有所差异。
一个具有极好遗传素质的儿童,在心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上可能会明显地优于其他正常儿童。
众所周知的那些“神童”,他们之所以心理发展的速度快、水平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具有正常儿童所不具备的极好的遗传素质。
不论遗传素质对个体心理发展有多大的影响,它仅仅是为个体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自然前提),使个体心理发展具有了某种可能性,切不可片面地夸大遗传素质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二)生理成熟影响心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成熟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所依存的内部生理条件,它是一种先天决定的、相对不依赖于环境的机体变化的生长发育。
个体的成熟,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状况,是其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个体心理的发展就是伴随着生理成熟而逐步实现的。
个体的生理成熟具有一定顺序,不同系统的器官成熟的早晚和不同时期发育的速度都有差异。
神经系统在出生后前几年成熟速度很快,以后逐渐减慢;生殖系统则相反,出生后成熟速度慢,到十一二岁后迅速发育;肌肉、骨骼等系统的成熟是出生前几年发育速度很快,然后减慢,后来又进入一个快速发育时期直到完全成熟。
不仅如此,各系统内部,如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各种分析器和皮质各部分的发展都有一定的顺序。
个体的生理成熟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必备条件。
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相对于学习而言,个体的生理成熟是进行某种学习的必备条件。
例如,十二个月左右的婴儿,骨骼的成熟为他学习走路提供条件,发音系统的成熟为他学习语言提供条件。
尤其是个体神经系统的成熟,是他们心理机能完善的重要条件。
个体心理的发展总是伴随生理成熟实现的。
在发展心理学历史上,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格塞尔(A.L.Gesell)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了“成熟论”,这张观点认为个体的生理成熟决定着个体心理的发展,即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心理会自然而然地发展。
1929年,格塞尔对一对双生子T和G进行了实验研究,他首先对这对双生子进行行为基线的观察,发现他们心理发展水平相近。
到这对双生子出生后48周时,对T进行爬楼梯、搭积木、运用词汇和肌肉协调等训练,而对G却不作任何训练。
经过6周后,T比G更早地显示出某些技能。
到了53周时,G发育到能够爬楼梯的成熟水平时,对他进行集中训练,结果发现只经过了少量训练,G就达到了T的成熟水平。
格塞尔进一步观察发现,在55周时,这两个孩子的能力水平已没有差异了。
据此,格塞尔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取决于生理成熟。
这就片面地夸大了生理成熟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三)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在个体心理发展上,遗传为个体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是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必要条件。
一般来说,大多数人的遗传素质是差不多的,其心理发展之所以有差异,决定性的因素还是在于环境和教育的不同。
个体心理发展是由个体所处的环境(包括生活条件)和所受的教育决定的,特别是由其所从事的活动或实践决定的。
也就是说,物质和文化环境以及良好的教育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相同的同卵双生子女,如果放在不同环境中抚养,接受不同的教育,会获得截然不同的心理面貌;而遗传因素不太相同的异卵双生子女,如果在同一环境中抚养,接受相同的教育,却可能获得类似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这说明,心理朝什么方向发展、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心理的内容和范围、心理品质的好坏及对遗传因素的改造程度,都是由环境决定的。
在个体的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社会生产方式,即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他们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各国儿童心理发展尽管有共同之处,但是又有其质的差异。
同样地,在一个国家里,由于社会变革和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所以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尽管在心理发展上有着本质上的继承性,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性。
社会生活条件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常常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来实现的,教育条件在个体心理发展上起着主导作用。
个体知识、智力的发展,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品质的培养,理想、世界观的形成等主要是由教育、特别是由学校教育决定的。
当然,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两个重要方面。
个体的心理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个体生活在环境中,受环境的影响,但个体从来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影响的。
从受精卵开始,个体就与环境发生动力的交互作用。
但在发展的不同时期,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表现方式不同。
(二)学生心理的发展的基本特征
我们可以这样比喻,我们的发展JI是在BA山坡,又是在走楼梯。
人格发展有量变到质变的程度。
比如“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
特别是小孩,你会发现变化非常显著。
这就是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所以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并存的的结果。
发展是有方向的,不可超跃的,比如有一个低级互高级这样一个方向。
同时是不平HENG 的。
发展包含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这些变化是不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同时发展呢?
相互的速度和加速度是不是一样的呢?
不一样,有的发展快,有些慢。
比如说记忆力,而思维要到更晚才完善。
发展是按照一个模式发展的,但每个人的速率和达到的水平又是非常不同的。
1.连续性与阶段性。
个体出生后,心理发展就持续不断、贯穿其一生;但在持续一生的心理发展中,具体的心理功能会表现出处于具有质的差异的不同阶段特征。
图2-1个体动作发展的连续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尽管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3.不平衡性。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差异性。
体现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千差万别。
(三)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
1.划分依据:
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
2.个体心理发展阶段:
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
即:
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相当于先学前期;幼儿期(3~6、7岁)相当于学龄前期;童年期(6、7岁~11、12岁)相当于学龄初期;少年期(11、12岁~14、15岁)相当于学龄中期;青年期(14、15岁~25岁)相当于学龄晚期;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三四年级是孩子成长的转折期,家长要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各种特征,调整教育方式。
小学6年,根据孩子的特点可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即一、二年级,遇到的是幼小衔接困惑;小学中段三、四年级是第二阶段,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独立意识强了,家长要特别重视这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五、六年级,孩子处于人生理想的朦胧期,家长要多给孩子鼓励。
三、四年级开始,孩子从儿童渐成少年,从幼稚走向半成熟,这个阶段,孩子不像一二年级,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会马上表态。
三、四年级的孩子会想一想,然后再得出结论,很多时候跟老师想的都不一样。
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很强烈,一旦老师批评,他们会辩解。
父母的安排,他们会反抗,有自己的一套。
这时候很多家长会说,自己孩子一、二年级很听话的,怎么现在越来越不听话,有时还对着干。
事实上,孩子到了中年级,心理发生变化,而家长还停留在原先的思维上。
家长不能用老眼光来看待现在孩子的教育。
三、四年级要开始加强集体教育,引导孩子学会合作,同时给孩子独立的空间。
孩子一上三年级,家长对学业成绩更为看重,建议父母不要给孩子过早定位。
比如,有的家长会说,孩子数学成绩不好,没数学细胞。
孩子的兴趣爱好是在不断变化的,三年级后变化更快。
把孩子当朋友,怎么沟通,要讲究方法。
家长再忙,都要留出与孩子聊天的时间。
家长如果不与孩子主动交流,时间一长,就会有生疏感。
千万不要用粗暴的手法对待孩子。
孩子不靠打,靠方法。
当孩子做错一件事,如果性质很严重,家人可联合起来不理他。
当孩子遭遇冷处理,他会觉得问题严重了,这个时候父母再顺势说道理,会有效果。
当孩子碰到困难的时候,父母可以帮他一起克服困难,但也要多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让孩子自己化解难题。
这个时候,父母越放手,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会倍增,独立能力也会不断增强。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青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7、18岁这一时期,大致相当于中学教育阶段,包括少年期和青年初期。
其中,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这一时期,又称青春期或学龄中期,大致相当于初中教育阶段。
少年期是生理发育加速期,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性器官和性机能日趋成熟,生理的加速发展使他们具有敏感的“身体自我”。
同时社会生活的变迁也常常使他们无所适从,产生“自我认同”的危机,心理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矛盾性和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性。
少年期的主要特点在于:
这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
也就是说,少年期具有过渡性。
对少年期心理学家给予了不同的描述,霍尔(G.S.Hall)称之为“风雷激荡”;勒温(K.Lewin)则认为少年是充满不确定性的“边缘人”。
青年期一般是指从14、15岁到25岁左右。
青年期是各种心理品质趋于成熟和稳定的阶段,他们的高级思维形式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许多认知过程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他们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看法也更加理智和客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浪漫趋向现实;青年经历了青春期的动荡,已经完全具备了成人的体态特征和生殖能力,他们的异性交往从青春期的含蓄到日趋明朗化,从友谊过渡到恋爱和结婚;青年期也是从学习阶段向职业阶段过渡最为重要的阶段,他们开始告别学生时代,步入职业生涯。
青少年期思维的发展
1.少年期思维的发展
少年期思维具有抽象逻辑性。
整个初中阶段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迅速发展阶段,是个体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
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仍然是经验型,在思维过程中具体形象仍然起着主要作用,经常需要具体的直观感性经验来支持。
少年期思维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
少年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是与其自我意识的发展密切联系的。
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喜欢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往往不局限于课堂和教材,兴趣广泛,他们关心事实、体育、科技等。
他们不轻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对他人的见解和主张甚至有过度怀疑和批评态度。
少年期思维具有片面性和表面性。
处于少年期的初中生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首先是由于思维发展水平不高造成的,虽然已经具备了完整的思维形式,但思维还不深刻,尚缺乏全面、客观、辩证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初中生虽然是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但仍然处于经验性阶段,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他们看问题有时比较深刻,但经常不全面,缺乏逻辑性;第三,由于初中生的情绪容易波动,这也会明显地干扰他们的思维活动,他们盲目追赶潮流和时尚,即使与自己的角色很不相符。
少年期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
处于少年期的初中生由于自我意识的觉醒,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他们更喜欢审视自己,进行内省。
他们在心理上指向假想观众,自己则像舞台上的演员,倍感压力,总是喜欢夸大自己的感受。
2.青年期思维的发展
青年期是思维结构趋于稳定和成熟的时期。
完整的思维结构包括思维的目的性、思维的策略、思维的监控和各种高级思维形式。
相对于青春期思维的矛盾性、过渡性和自我中心性,青年期的思维有了质的飞跃,是完整思维结构的成熟和稳定期,思维的预见性增强,目的更为明确,思维的策略更加有效,思维的监控能力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青年期不仅是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过渡到理论型的重要阶段,其思维要素的各个成分之间以及非智力因素和思维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协调,同时,辨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等高级思维形式在青年期的思维结构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青年期思维发展的重要特点就是思维的逻辑性成分减少,辩证性成分增加。
青少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1.少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初中生开始产生强烈的成人感,渴望确立成人角色,要求独立和得到尊重。
但由于其实际的心理发展水平仍然存在局限,有时偏执、幼稚和肤浅,这就导致家长和老师经常不能满足其成人感,时有冲突发生。
进入青春期,个体自尊心表现得十分强烈。
他们渴望家长和老师的尊重,自己也力图通过努力和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来获取在同伴中的地位和声誉。
强烈而敏感是初中生自尊感发展的主要特点,另外,其自尊心还存在矛盾性和不稳定性,例如,他们渴望尊重但有时又不尊重别人;渴望完善自己但又掩盖自己的缺点;希望成功但却害怕挫折等。
一方面,少年期自我意识的高涨促进了他们独立性的发展。
另一方面,自我的独立也表现为少年期第二个反抗期的到来,其主要表现形式为:
硬抵抗,表现为态度强硬,举止粗暴;软抵抗,表现为漠不关心,冷淡相对;反抗的迁移,有时也迁怒于其他成人。
2.青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青年学生在过去知识积累和智力发展的基础上,由于即将毕业而必须考虑自己未来的生活道路,因而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一般说来,高中学生,特别是高中三年级的学生,都能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即主观世界,他们不但关心和认识客观现实,而且关心和认识主观本身。
他们都能够独立自觉地按照一定的目标和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品质和能力。
青年的自我评价能力和少年比较起来,有了一些新的特点。
第一,他们一般都能提高到具有概括性的个性品质上来分析自己,例如,意志坚定或意志薄弱,粗枝大叶或工作细致,具有原则性或丧失原则,孤僻或热情等等。
第二,他们一般都能够提高到价值观,甚至于思想政治品质上来分析自己。
高中生由于能够自觉地认识自己的个性品质,就能更好地锻炼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由此可见,青年学生的自我意识正接近于成熟时期,但是仍然存在着缺点和问题。
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是人的个性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
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关心和帮助青年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一)少年期
1.定义:
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
2.心理发展特点:
少年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在这一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
(二)青年初期
1.定义:
这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
2.心理发展特点:
这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危机。
意志上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大多数家长都会发现,当孩子上了初中以后,家里就跟藏了一颗定时炸弹一样,不定什么时候,什么原因,砰地一声就爆了。
我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我妹妹还小,有一天他们就逗我妹妹说,你姐姐好不好啊?
我妹妹居然想了想说,我姐姐是暴雨闪电。
我想在座的家长对这句话也有感触吧。
上了初中的孩子们,都是怎么了?
小时候又听话又懂事,怎么现在跟他们说句话都得好好说,就怕哪一句话人家孩子不爱听,万一一不小心踩到雷区了,爆炸了,那家里可就不得安宁了。
当你开始发现孩子有这样的变化时,恭喜你,你的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了,他长大了。
那我们做家长的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究竟应该做些什么呢?
我们想为孩子们做些什么,就首先得了解什么是青春期,我想问问在座的家长,咱们都说的孩子进入青春期了,那什么是青春期呢?
或者说说你们家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有什么变化呢?
看来我们的家长都在仔细观察了自己孩子,你们总结的太对了。
这样矛盾又奇怪的组合就是青春期的孩子们。
从心理学上讲青春期是人生长发育的第二大高峰期,这里的发展不仅仅是指生理上,孩子长高了长壮了,有喉结了这类。
也是心理上的一个从儿童到成人的一个转变期,而这也意味着,青春期的孩子们既开始变得像大人了,但是也还是有儿童的依赖,是一个矛盾的时期。
我给大家总结了一下,青春期孩子的几大心理发展的【特点】:
1、思考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形成。
你会发现孩子开始喜欢自己做主了,你跟他说,头发长了,去剪剪吧。
他会跟你说,我就喜欢这么长,我不去。
遇到事喜欢自己思考,有自己的想法,即使这些想法在我们大人看来很不成熟,但是孩子也喜欢大胆的说出来。
经常表现在开始学会顶嘴了,喜欢批评某些人或者事。
2、跟家庭疏远了,跟伙伴的关系越来越近。
有事不跟家里说了,女生就表现在一撮女孩子围在一起叽叽喳喳,而男生更多的是聚在一起打球出去玩。
以前还特别愿意跟你说说心里话,现在也不怎么说了。
不过有一点变化爸妈应该挺高兴的,孩子开始写日记了。
当然是不准你们看的。
3、情绪波动大,容易两极化。
这会还挺高兴,下一秒就不知道怎么的就特别不高兴,回自己房间了。
搞的大人常常莫名其妙。
而且青春期的孩子特别容易冲动,爱惹事,这对男孩子的家长而言,就最头疼了。
4、注重外部形象,开始喜欢打扮。
早上对着镜子挤青春痘,梳头发能梳半天,穿衣服有自己的见解。
自觉不自觉就在考虑怎么能引起别人的注意。
遇到这样的情况,好多父母都担心是不是孩子在外面交男女朋友了。
其实,对自己外形的关注是青春期孩子的普遍特点。
给大家分享这些是为了让父母们了解,在青春期的孩子们都是一样的,你的孩子不一定是为了跟你作对才跟你顶嘴,不一定是因为早恋才开始打扮自己,他喜欢跟朋友在一起并不代表他不爱你了。
所以,你不要把一些事情想得太严重,要冷静。
那跟青春期的孩子相处究竟要怎么做呢?
哪里是孩子的【雷区】踩不得呢?
首先,不要强行的去探索孩子的隐私。
青春期的孩子非常注重自我,我的地盘就得听我的。
如果孩子有话不想跟你说,那你就尊重他,给他他时间让他慢慢消化,你可以告诉他,如果你有什么不开心的可以跟爸爸妈妈讲,看看我能不能帮你出出主意。
如果孩子愿意说那就说,如果孩子不想说,那你可千万别偷看人家的日记,或者是查看人家的短信哦。
如果你以爱孩子的名义,强行去窥探的孩子的隐私,那这个的后果可是以损害亲子关系为代价的。
第二,切忌用权威性的语言跟孩子沟通。
青春期的孩子非常的犟,你有时候都说不过他,没办法了,有些家长就会搬出家长的权威,我是你爸,你就得听我的!
当家长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一般结果就只有两个,孩子听了这话,顺着你的意思做了某事,那他心里在想什么?
我给你做,都是给你做的。
这类孩子做着这件事心里也是充满怨恨的。
而另一类小倔驴式的孩子则表现的更加不服气。
凭什么你是我爸我就得什么都听你的!
我就不听,你能把我怎么的。
这时候,孩子心里已经不管这件事谁对谁错了,单单是为了对抗父亲的权威而去犟。
其实完全不必要弄的火药味这么重,一般情况下,我都建议家长以进为退,以柔克刚。
因为我们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上,你有你的想法,他有他的见解。
那你就问问他,你看爸爸是这样理解这件事的,你是怎么想的,愿意跟我说说么?
对这样一个民主又温柔的爸爸,孩子怎么还能跟你吵起来呢?
第三个雷区:
少否定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觉醒,时常开始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意愿,而对孩子的这些想法,大人常常想说你一个小孩懂什么?
不管孩子说的在不在理,你都不要说这样的话否定孩子。
孩子说的话幼稚,那是因为他还是孩子呀。
我们不能拿自己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想法。
即使有一天孩子回来跟你豪言壮志的说:
爸妈我不去上学了,我要退学去环球旅行。
你也不要上来忽的给他一巴掌,你一定要压制自己翻腾的心情问他,很好呀,你怎么突然有这么个想法了,看来是长大了,要自己出去闯闯了,不过我作为你的监护人,能问问你环球旅行都做了什么准备么?
你打算从哪出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生 心理 发展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