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优秀教案.docx
- 文档编号:12872772
- 上传时间:2023-04-22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5.20KB
窦娥冤优秀教案.docx
《窦娥冤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窦娥冤优秀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窦娥冤优秀教案
窦娥冤优秀教案
窦娥冤
教学目标:
1.了解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弄清杂剧内容。
3.理解主人公窦娥的性格特征,概括杂剧的主题。
4.分析体会元杂剧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3、情节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
赏读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课时:
3
课型:
教读课
第 一 课 时
一.教学导入:
在我国古代,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事情的结局都让人觉得凄凉悲惨,但人们都会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加在他们的身上,比如梁山泊与祝英台,虽生不能在一起,但人们让他们死后双双化蝶也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刘兰芝和焦仲卿虽被逼而死,但两坟相依,两树相连,也是人们对他们的美好祝福吧!
今天我们又将看到一个凄惨悲痛的富有浪漫气息的古冤案——《窦娥冤》。
二.元杂剧与关汉卿:
(一)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1)题目:
杂剧剧本结尾处有总括全剧情节的对句。
对句末句为剧名全称。
如《窦娥冤》:
“秉鉴赏=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怨”。
(2)结构:
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如《窦娥冤》。
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如《西厢记》。
①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
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②有的杂剧还有“xiē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
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
(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就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唱的情况。
《窦娥冤》属旦本。
(3)角色:
①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②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
③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④净:
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
如张飞、李kuí逵。
⑤丑:
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lái徕儿(小sī厮)。
(4)宫调:
乐音七声:
宫、商、角、zhǐ徵、羽、变徵、变宫。
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余称“调”,合称“宫调”。
不同宫调之声情不同。
《窦娥怨》第三折用正宫,适于表现“惆怅雄壮”的思想感情。
(5)套数:
亦称联套,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按照一定规则连缀起来,每套必有[尾],亦称[煞]。
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窦娥冤》用正宫,其联套形式为[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耍孩儿][二煞][一煞][煞尾]共10支曲子。
(6)曲词:
剧本中的唱词,即曲词,是按照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填写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规定之外,适当加入衬字或增句。
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窦娥冤》套曲,押的是“先天”韵。
(7)宾白:
指剧中人的说白部分。
”
宾白又分以下四种:
对白:
人物对话;
独白:
人物自叙;
旁白:
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
带白:
唱词中的插话。
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
(8)科介: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
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如“再跪科”“鼓三通、锣三下科”。
(二)作者关汉卿
关汉卿,号yǐ已斋sǒu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倩女离魂》)、白pǔ朴(《墙头马上》)、马致远(《汉宫秋》)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中国十大悲剧之一。
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三、理清节选部分的情节结构:
楔子(序幕):
交待背景,写出窦娥的悲苦身世。
第一折(开端):
赛卢医为躲债欲杀蔡婆,蔡婆为谢恩引狼入室。
第二折(发展):
张驴儿为逼婚误杀亲父,窦娥在公堂屈打成招。
第三折(高潮):
赴法场窦娥指斥天地,明冤屈发下三桩誓愿。
启发:
节选部分中,窦娥先后做了哪些事课文可分为几场
赴法场 怨天 (窦娥指斥天地)
见蔡婆 遗嘱 (窦娥告别婆婆)
在刑场 誓愿 (窦娥发下三桩誓愿)
五、布置作业:
1、预习:
熟读“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
2、通读节选部分,掌握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元杂剧的有关知识节选部分情节结构
二、分析文意:
阅读欣赏第一场戏:
〔外扮监斩官上,云〕下官监斩官是也。
今日处决犯人,着做公的把住巷口,休放往来人闲走。
〔净扮公人,鼓三通,锣三下科,刽子磨旗、提刀、押正旦带枷上,刽子云〕行动些,行动些,监斩官去法场上多时了。
〔正旦唱〕
1、开场的舞台提示(宾白、科介)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什么作用
开场科白描写了押解死囚的情景。
渲染了一种阴森紧张、肃杀可怕的气氛,更加重了故事的悲剧气氛。
阅读“端正好”这支曲子: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
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1.【端正好】这支曲子中,窦娥主要诉说了什么
窦娥主要诉说了自己莫名其妙受到了惩罚,冤屈可以动地惊天。
作者借助于窦娥由“屈”而“怨”的情感刻画,自然地引出了下一支曲子[滚绣球]。
2.【端正好】这支曲子里“没来由”“不提防”“动地惊天”三个词有什么样地表达效果
没来由:
更能突出窦娥的大屈大冤,表现出窦娥的清白无辜;对于官府,实则讽刺其诬陷得逞。
不提防:
突显出世道、人心的险恶。
动地惊天:
主人公自知在人间已没有可以伸冤处,只能希望天地能感应,还自己一个清白。
弱者地无
奈,反映出了人间的黑暗。
“动地惊天”可说是戏文之眼,为后面的三桩誓愿的实现埋下伏
笔。
3.有人说窦娥的“鸣冤”反映了一个弱女子的恐怖心理,你是怎样看
①.曲子中窦娥的“鸣冤”不是哀婉地哭泣,主人公开头就发起了对黑暗势力的反抗与控诉,有动地惊天的舞台效果,有目的地塑造出一种愤胜于悲,悲中透出不屈和刚烈的特有的气氛。
②.曲子中“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是主人公在临刑前的最真实的心理刻画,不单流露出一个弱女子的恐怖心理,更包含了自己不甘心蒙冤受屈的巨大的悲痛等多种情sù愫。
阅读“滚绣球”这支曲子。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
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zhí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
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刽子云〕快行动些,误了时辰也。
〔正旦唱〕
1.这支曲子的各句依次写了什么内容
写了主人公先前认为世间自有鬼神主持公道,但接下来悲惨的遭遇让她不禁对天地鬼神产生了怀疑,而后愤怒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公,阶级的对立,以及对天地鬼神大胆地彻底否定。
2.窦娥是被昏kuì聩的官吏屈判成杀人死罪的,在《滚绣球》中为何要对天地日月鬼神进行猛烈的谴责呢
①.封建社会,人民不仅在人身权利及政治经济上受压迫,而且在思想上受毒害。
按当时观念,天地鬼神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间公道。
封建官吏为了愚民,也每每以青天自况。
窦娥开始也受神权思想影响,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
②.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看清了“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孔子说:
“雍,可使南面”,出自《论语·雍也》,意思是说他的学生冉雍可以做大官。
可见南面就意味着皇位官爵与权力的象征和尊严。
)”的社会真相。
③.主人公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3.曲子中,作者笔下的主人公反映出封建社会下妇女的社会地位如何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突显窦娥的天大冤屈,怨恨,最终也只能转化一声悲泣了事。
作者借窦娥之口,对封建社会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尖锐的批判,同时,也表现了窦娥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
阅读[倘绣才]:
【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
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
〔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刽子云〕你如今到法场上面,有什么亲眷要见的,可教他过来,见你一面也好。
〔正旦唱〕
【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
〔刽子云〕难道你爷娘家也没的〔正旦云〕只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至今杳无音信。
〔唱〕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
〔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
〔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卜儿哭上科,云〕天那,兀的不是我媳妇儿!
〔刽子云〕婆子靠后。
〔正旦云〕既是俺婆婆来了,叫他来,待我嘱付他几句话咱。
〔刽子云〕那婆子,近前来,你媳妇要嘱付你话哩。
〔卜儿云〕孩儿,痛杀我也。
〔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
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
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
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
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
〔唱〕
1.窦娥为何哀求走后街
“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枉将他气杀也么哥”说明她怕走后街是怕被她婆婆见到后让婆婆伤心。
2.这一情节表现了窦娥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对揭示主题有何作用
①.纵观全剧,作家在刻画窦娥反抗性格的同时,也注意逐一展现人物性格中温顺善良的一侧面,(“大堂之上,酷刑之下,为使婆婆免遭毒打,她甘愿牺牲自己,屈招了药杀公公的死罪。
”)使窦娥的形象更加清晰与丰富。
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
。
②.一个乎时心地善良的百姓竟被昏官断为杀人的凶手,足见当时的吏治是何等的腐朽。
突出了窦娥所处的社会环境的黑暗,现实的残酷。
从而激起人们对窦娥的深切同情。
③.从侧面反衬出当时的社会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的压迫是何等的深重。
困此,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其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
3.窦娥临死前反复叮嘱婆婆要祭diàn奠她,是出于怎样的思想感情
⑴、体现窦娥难以舍别婆婆,表现了她对婆婆的挂念;
⑵、安排婆婆做这些事,是让婆婆有所寄托,以免婆婆孤独痛苦或生轻生之念;
⑶、增强悲剧气氛;
⑷、白发人送黑发人,白发人祭奠黑发人,这样的场景更加突出社会黑暗,无公道可言。
阅读[快活三][鲍老儿]:
【快活三】念窦娥葫芦提当罪qiān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鲍老儿】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diàn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
〔卜儿哭科,云〕孩儿放心,这个老身都记得。
天那,兀的不痛杀我也。
〔正旦唱〕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
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时辰到了也。
〔正旦跪科〕〔刽子开枷科〕〔正旦云〕窦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
〔监斩官云〕你有什么事你说。
〔正旦云〕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
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
〔监斩官云〕这个就依你,打什么不紧。
〔刽子做取席,站科,又取白练挂旗上科〕〔正旦唱〕
1.思考上一段的科介、宾白及[快活三]、[bào鲍老儿],看科白和唱词在内容上有何联系
都诉说了自己的冤屈,立下了遗嘱。
(注:
人们称这种在唱词、说白中诉说同样的内容为“曲白相生”。
)
2.窦娥说自己“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这话怎样理解
因为现实难合人意,她在是非颠倒的社会中感到无能为力,只能感叹自己时运不济;另一方面这样说也可以安慰婆婆,减轻婆婆的悲伤,突显她的孝顺。
3、简析艺术手法:
①.悬念:
哀告走后街
②.巧合:
怕见婆婆偏偏遇见婆婆
③.曲白相生:
说白与唱词相互补充。
阅读第三场戏: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
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
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
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cháng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刽子云〕你还有甚的说话,此时不对监斩大人说,几时说那〔正旦再跪科,云〕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
〔监斩官云〕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可不胡说!
〔正旦唱〕
【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正旦再跪科,云〕大人,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
〔监斩官云〕打嘴!
那有这等说话!
〔正旦唱〕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
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
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刽子做磨旗科,云〕怎么这一会儿天色阴了也〔内做风科,刽子云〕好冷风也!
〔正旦唱〕
【煞尾】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提遍。
〔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待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
〔刽子做开刀,正旦倒科〕〔监斩官惊云〕呀,真个下雪了,有这等异事!
〔刽子云〕我也道平日杀人,满地都是鲜血,这个窦娥的血,都飞在那丈二白练上,并无半点落地,委实奇怪。
〔监斩官云〕这死罪必有冤枉,早两桩儿应验了,不知亢旱三年的说话,准也不准且看后来如何。
左右,也不必等待雪晴,便与我抬他尸首,还了那蔡婆婆去罢。
〔众应科,抬尸下〕
1、窦娥的三桩誓愿分别是哪三桩其实质分别是什么
(1)血溅白练——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2)六月飞雪——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
(3)三年干旱——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2、这三桩誓愿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在全剧中地位如何
①这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对自己无辜蒙冤的强烈愤怒、坚决反抗。
②是她反抗性格的顶点,是全剧高潮。
3、三桩誓愿的实现采用了什么手法说说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
①浪漫主义手法。
②既能证明窦娥冤情实在是真,又能增强悲剧气氛。
从观众角度来看,符合一般民众善恶有报的心理,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能引起观众更多的共鸣,也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爱zēng憎。
思考题:
4.剧作家为什么要在这折戏的结尾安排“三大奇愿”这样的情节呢
①.窦娥临刑时发下三桩奇愿,从内容上看,一愿比一愿深刻而强烈,不仅要把自己的冤情zhāo昭示世人,而且要感天动地,让人们都知道“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每有口难言”。
②.这三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kuì聩,法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
它着力表现主人公与社会恶势力“争到头,竞到底”的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甚至产生了超乎自然之上的感动天地的力量。
三桩奇愿也是作家社会、政治观点和美好理想的形象体现。
③.运用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借助于想象,借助于天地震惊、人神共怒的艺术处理,使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乃至实现的事在艺术舞台上发生并得以应验。
这样的安排和处理,虽违背事物的常见原理,却又合乎人情,从而有力地体现了广大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却贪官污吏,洗雪天下冤屈的良好意志与愿望。
5、这部分内容上,作者还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主要是典故:
cháng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东海孝妇。
四、课堂小结:
前两场戏中,窦娥的感情由屈而怨,由怨到悲,初步展示了她的反抗精神,她温顺善良的品格。
同时,也激起了人们对她命运的深切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尤其是最后三桩誓愿,更是窦娥个性的最高展现,是全剧最震撼人心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背诵“端正好”与“滚绣球”二曲。
附:
板书设计:
诉说冤屈赴法场
怀疑质问 怨(反抗精神)
彻底否定揭露社会
哀告走后街 (悬念) (怕见蔡婆)———善良
见蔡婆
遇见蔡婆 (巧合) 悲(温顺善良)
三桩誓愿 实质
血溅白练——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六月飞雪——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六月飞雪)
三年干旱——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东海孝妇)
第三课时
重难点提示:
《窦娥冤》第三折情节结构有何特点
本折戏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窦娥谴责天地鬼神。
第二部分是窦娥与婆婆诀别。
第三部分是窦娥发下三大奇愿。
①.这三部分有张有弛,疏密相间,富有鲜明的艺术节奏。
一开幕guì刽子手摇旗提刀,监斩官厉声吆喝,再配上缓慢沉闷的锣鼓声,舞台一片阴森紧张的氛围。
窦娥披jiā枷戴锁登场,呼天抢地的悲诉怒斥,更加重了悲剧气氛。
眼看窦娥就要成为刀下之鬼,观众的心绷得紧紧的。
然后作者却dàng宕开一笔,转人第二部分婆媳诀别。
②.窦娥哀怨低回的身世之叹与第一部分高亢激昂的斗争精神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她内心世界的另一面,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剧情发展明显有一顿,形成一张一弛的戏剧波澜。
这一“弛”为下一“张”蓄势,从而转入全剧的高潮,真是跌dàng宕多姿,匠心独运,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写作特点
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
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也反衬出社会的黑暗。
这是本折也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窦娥冤 优秀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