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教育讲座.docx
- 文档编号:12858895
- 上传时间:2023-04-22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150.11KB
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教育讲座.docx
《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教育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教育讲座.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2007年9月)
酒泉监狱心理咨询室穆红绪
各位服刑人员:
大家好!
为了全面提高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水平,让大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投身于改造生活,提高自身改造质量,早日新生,将来新生后能够及时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在社会上恰当的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也就是为什么要对大家开展心理健康,我狱目前得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监狱从2000年就开设了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教育课对部分服刑人员开展心理测试,2001年成立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咨询室并在服刑人员中间试尝性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工作,从2003年开始培训了一批服刑人员心理健康联络员和专职警官心理辅导员,为了加大心理知识的宣传和普及,监狱已把心理知识作为服刑人员考试的相关内容,还专门从省监狱局订购了《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书,并已下发到了各监区,这本书可以说是集知识性和实用性於一体,是一本通俗性读本,到现在全监狱所有服刑人员都进行了心理测试并建立了自己的心理健康档案,每年有近200名服刑人员申请参加了监狱心理咨询,并取得了好的效果,但就当前调查和咨询情况看,还有很多服刑人员对心理健康理解不全面,对心理咨询工作定位不准确,甚而还有人数很多的服刑人员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考试,心理测试就是做试卷,心理咨询就是
控制能力好,适应社会,在社会变革中能与新环境相协调;良好的人际关系,待人接物落落大方,不过分计较,与人友善,乐于助人,与人相处多理解、宽容等。
健康的核心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核心是良好的情绪,情绪可以摧毁人的一切。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人不仅有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并能发挥潜能,即不仅有效率,还有满足感,更要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
二、服刑人员心理
服刑人员心理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大家在没有犯罪之前是一个普通公民,由于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逐渐产生了犯罪心理,发生了犯罪行为,然后被绳之以法,受到审判,成为服刑人员,送入监狱后随之产生了刑罚心理和改造心理,准确地讲,服刑人员心理是你们在受到法院判决后全面形成的,并且随着改造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大家之所以被社会进行改造,是由于你们首先是一个自然人,即便心理严重扭曲,导致犯罪而十恶不赦,但是人的基本心理成分仍然存在,占据你们心理一个部分,也是你们改造的心理基础。
三、服刑人员心理发生变化大致要经过三个时期:
服刑初期、服刑中期和服刑后期。
(一)服刑初期——心理适应期或心理过渡期
时间是从入监开始的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这其间需要三个适应:
①延续对判决的心理适应;②是对监狱环境的适应;③是对监规纪律的适应,最终让新入监人员达到服从管理,认同规范,内化为行动。
服刑初期大家是以情绪不稳定为主要特征,表现为以下几种心理:
1、悲观无助心理
认为自己由一个自由人变为囚犯,感到一切都毁了,悲观失望,对前途、家庭、生活推动信心,认为法律判决已经生效,此时反抗已于事无济,感到非常无助。
2、抑郁心理
服刑人员由于失去了自由,又不能与家人团聚,对监狱生活感到陌生(累犯除外),不敢轻举妄动,因而极其苦闷,这种苦闷包含着孤独和思家恋亲心理。
(主要表现在家人接见时哭得天昏地暗,嘶声裂肺)同时许多服刑人员会变得沉默寡言,甚而外向的人也会变得内向。
3、焦虑
这是一种包括恐惧、怨恨、怀疑心理在内的复杂心理。
它以紧张情绪为主要特征,可分为现实性或客观性焦虑,神经过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等。
4、企图蒙混过关心理
服刑人员入监初期最难过的是认罪关,许多人都企图蒙混过关。
主要有四种人:
①对法院判决不服的服刑人员;②天性狡猾的人;③在预审中接受“言多必失”等消极的人员;④信仰型人员。
这四类人一般采取沉默,绕圈子,推卸罪责蒙混过关(根据归因理论,他们属于外归因者,这种人往往看不到个人努力与行为结果的积极关系,面对失败,往往推卸责任于外部,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企图寻求救助,倾向于无助与被动)。
5、新奇与解脱心理
新犯以前没有来过监狱,对监狱情况不了解,刚入监,会很快发现监狱不同于社会,也不同于看守所,会对监狱的一切产生新奇和紧张心理。
有些服刑人员由于在看守所羁押时间长,终于拿到判决,从看守所到监狱悬着的心就象石头终于落地,不由自己产生一种解脱感。
6、寻求支持的心理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联系和社会支持是人不可或缺的心理需求,服刑人员入监不久就开始寻求各种联系和支持,一是急于和家庭联系,希望家人早时探监(写信、打电话),目的就是想获得物质支持,满足情感和家庭关系需要。
没有这种表现的服刑人员心态应属于不正常的;二是寻求狱内伙伴,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了解,会很快找到情投意合的“狱友”,形成狱内非正式群体;三是寻求警官的支持和警官建立联系。
一开始有畏惧感,了解监狱情况后会对警官产生趋近感,希望得警官的支持和好感,引起重视。
当然入监初期的心理适应阶段的长短还与下面五种因素有关:
一是入监前在看守所的时间,在看守所呆的时间长,入监适应期就短,反应之则长;二是刑期,刑期长的,心理压力大,失望,苦闷心理严重,心理适应期长。
刑期短者(五年以下)则适应期短;三是罪犯的个性,个性外向开朗的罪犯适应的快,如多血质、胆汁质和外向性格的服刑人员心理不适应期短,内向性、抑郁质的服刑人员适应期长;四是犯罪次数多的人适应期短,初犯适应期长;五是认罪态度,认罪期短,不认罪者适应期长。
在服刑初期如何改造:
1、要求大家要能适应环境,所谓适应环境就是要求大家树立正确的身份观念,所谓身份就是个人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由于在外面的不同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了有的人是农民、有的人是工人、有的是干部、有的是小官、有的是大官,而到监狱呢,同样的光头,同样的囚服,同样的要求,对大家的管理是公开、公正、公平的,没有特殊的罪犯,没有不管的服刑人,因此,要求大家及时转变认识,树立正确的服刑改造意识。
认同自己所处的环境或叫处境,正如前面所讲身份是由社会地位和处境地位决定,你进入监狱高墙和电网把你同社会进行了整体切割,你可以讲是完全失去了社会地位和外面的处境地位,因此,你必须建立你现在的处境地位,通俗地说,也就是解决一个“你到了什么地方”的问题,不认同处境,也就谈不上正常适应,因此你一定会抑郁和焦虑的。
2、转变自己的角色,社会是T型台,每个人都在舞台上扮演一定的角色,也就是说在社会互动中表现自己,整饰自我,达到一定的目的,角色是自己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在监狱转变角色也就是以前常讲的“自己现在是什么人”,有些人已经穿上了囚服,吃上了囚粮,但从心理还认为自己是外面某部门的领导,风了有些警官,显得十分的土无可奈何,对同犯看不起,认为其他人员犯的罪低极下流,他们是渣子,而自己犯罪是无意的或是高智商,明显格格不入,导致心理失衡,因此要很好的适应,必须转换你的角色。
3、认同自己的社会责任,通俗的讲就是要解决大家到监狱“干什么来了”,教育改造罪犯是社会的责任和目标,是为了让大家将来适应社会,在当前恰当地承担自己的监狱改造角色和服刑人员起码的责任,建立和谐的人际交往,明白自己接受教育改造是一种社会责任,是自己的义务,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服刑人员都在极力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尊严,而很少认同自己的责任,众所周知,每个人都有权利观和自由观,但西方的权利观和自由观是以不妨碍他人为前题的,大多数只是一味强调别人伤自己的尊严,侮辱自己的人格,那么为什么不自己问问,别人的尊严和人格怎么没有受到侵犯,因此必须要树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心才会抽入到改造。
只有达到明确了身份,转变了角色,树立了责任,你才能会全身心投入到改造,才能克服服刑初期的消极心理,心情好了,你的心理适应期将会缩短,也就意味着你加快了改造步伐。
4、保持乐观的情绪,良好的情绪如同玻璃一样,挡住生活中许多不如意的事,使你保持积极的心态,而坏的情绪如毒药一样侵害身心,如海绵一样对所有的负性生活事件全部吸收,让你处于压抑之中,压抑使万物之源,一旦爆发,你必毁无疑,因此要正确应保90/10法则(生活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的,而另外的90%则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其含义,我们确实无法控制发生在我们身上的10%;比如你的衰老,由于物价的飞开,你的存款的减少等,控制不了,但你对另外的90%可以完全决定。
使用90/10法则,保持良好的情绪,你的改造生活因此将阳光明媚。
5、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建立良好的改造动机,不能因为入监而认为社会对你不公,也许你的服刑挽救了你的生命,使你明白了拼搏和奋斗,因此你会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在将来新生后会更好的适应社会而不被社会淘汰。
(阿尔巴鹰)
(二)服刑中期——外表平静的心理矛盾期
服刑人员经过半年或一年的改造后,对监狱的生活基本适应,心理进入改造关键期,主要特征是外表上情绪稳定,而且由于有了明确的改造目标,进入了半自觉或自觉改造阶段(绝大多数)但内心深处却经历着复杂的心理冲突,如新旧心理之间,常态、犯罪、改造心理之间,积极、消极心理之间进行着长期艰苦的较量。
多数服刑人员会在情绪和行为上表现出反复。
这一时间较长,主要心理特点是平静中的矛盾运动,在量变中孕育着质变,服刑人员常见的心理冲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1、认罪与不认罪冲突
入监一段时间后对监狱情况有所了解,由于种种原由不认罪念头会反复出现,个别服刑人员的反复申诉往往伴随整个服刑中期,服刑人员不认罪,除了少数事实确有出入外,多数人的动机是想通过否定犯罪而否定刑罚或将犯罪外归因,开脱自己的责任,减轻心理压力。
一般情况下服刑人员不认罪的心理表现主要有①抓住细枝末节掩盖主观动机;②运用个别非主要情节推翻全案,可以认为罪犯真正认罪之日,正是他们建立自觉改造动机之时。
2、悔罪与逆向自我抱怨
多数罪犯对自己的罪行会产生自我悔恨,是罪犯积极改造的内在动力,但个别人员对自己的犯罪手段,犯罪时机,个人命运而抱怨,怪自己手段不高明,时机没有掌握好,或运气差被绳之以法。
3、希冀与悲观
希冀就是服刑人员对新生活的希望和迫切追求,对改造前途和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使大家在希望中改造。
同时,刑期较长的服刑人员面对漫漫刑期还是带有悲观情绪带有无可奈何的心情。
4、醒悟与迷惘
醒悟是服刑人员经过改造后对人生道理的觉醒,对人生意义开始产生正确的领悟,从而促进改造进程,同时,心理上的模糊认识依然存在,再加上现实中的不确定因素,使大家对前途还存在迷惘。
5、监狱人格
监狱人格是大家在服刑中期出现的一种消极适应现象。
所谓监狱人格就是指由于长期的服刑生活所造成的消极效应,即在一部分服刑人员(特别是重刑犯)中有可能出现的以双重人格为主要特征的人格变异,这种人格的特征是:
一是屈从。
由于长期被强制管理改造,逐渐失去自己原有的个性,一切听命于他人,委屈服从。
二是卑微(自卑)过分降低自己的价值,过于谨小慎微,唯唯诺诺,对任何人惟命是从。
三是双重人格,双重人格是指同一个人同时存在两种相互矛盾或完全对立的人格特征,比如强与弱,好与坏同时并存。
有双重人格的服刑人员在警官面前是一副假的卑躬屈膝,毕恭毕敬的弱者与尊重的面孔,而背后对其他服刑人员中的弱者欺侮,凌辱或对警官的管理发泄怨气。
四是缺泛活力,此类罪犯整天循规蹈矩,行为死板,象机器人一样,自己无积极的主动表现,如在会上从不提建议,不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是服刑人员需求的延续与纪律的约束,服刑人员的犯罪心理不会消失,而是在不同程度地延续,许多人在相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满足或代偿性满足,如监内偷盗、脱逃、违反监规纪律、同性恋。
但由于监狱环境和各种制度的约束,使大家产生了一定的惧怕感,用惧怕抑制自己的行为,但只要有机可乘,部分服刑人员还是会挻而走险的。
六是好逸恶劳与强迫劳动。
好逸恶劳是人的本性,在服刑人员身上表现的更为突出,一般有三种表现形式:
①硬抗——抗拒劳动;②软抗——消极怠工;③狡抗——弄虚作假。
这三方面又与强迫劳动的惧怕心理之间形成矛盾。
七是常态需要与自由爱限。
常态需要表现在四方面:
①生理需要;②业余爱好与兴趣的需要;③衣食住用的生活需要;④与亲人团聚的需要。
这四方面分别与监狱生活受限引起的不满足感、压抑感之间形成矛盾。
所以,监狱人格不利于服刑人员的彻底改造,也不利于大家在今后新生重返社会参与社会,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适应不良。
综上,服刑中期是服刑人员心理转化的关键时期,时间较长,改造成绩能得到体现,整个过程看似平静,大部分人员能顺利渡过,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绝大多数的违规违纪甚而狱内重新犯罪却在此时发生,这个时期也是大家爱恨、情仇的酝酿期和爆发期。
那么在服刑中期大家怎样生活和改造呢,服刑中期改造其实也很简单:
1、拒绝坠落就行,要明白自己在监狱服刑改造的目的是为了重新社会化,让自己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成为家庭的核心,是为了树立责任心,而不是更坏。
2、改造其实很简单,有勇气后退就行,在服刑中期在与其他服刑人员交往中难免有冲突,此时你只要有冷静的心态,健康的心理,能够认识到后退是为了更好的改造和成熟(黄鳝被笼中诱饵捉住)。
3、改造其实很简单,不要被成功模式束缚。
有的服刑人员利用监狱人格有可能朦骗警官一次两次,但不会永远,有的服刑人员在改造中软抗改——消极怠工,可能有一两次的收获,但不会永远,不能永远侥幸(肺鱼修泥房被捉)。
4、改造其实很简单,取得成绩时要保持冷静,有的服刑人员为了得到判刑奖励,却实改造很成功,在即将减刑前夕或减刑后因忘乎所以而被取消减刑资格(沙丁鱼杀鲸鱼)。
5、改造其实很简单,在严格的环境中选择坚强就行。
在改造中有好些服刑人员在接见中向亲人倾诉监狱的艰苦和严格,其实大家都忘了因为严格艰苦才成为监狱,才是为了培养大家适应社会的能力,才是为了让大家有记忆,不至于下次再进入监狱,如果是星级宾馆,我想大家可能没有机会入驻(鹿与猎豹的故事)。
6、改造其实很简单,把缺陷转化成动力就行。
有的服刑人员被判为死缓、无期,在改造中悲观失望,甚而产生不规想法,但从来没有想到利用自己的长刑期学些什么,只是一味怨天恨人,这里面有成功例子。
王岩获得技师称号,他也是死缓,还有已走出去的马世红。
7、改造其实很简单,团结就行。
因为大家在监狱服刑不是一天两天,是一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事,因此,要适应监狱生活,在改造中不可能事事都靠自己和家人,更要得到同犯的支持和帮助,因此,要团结,要有集体责任心才能走向改造。
在改造中不要怕刑期的大小,要有持之以恒的改造之心,因为在生活中即使你杀了公鸡,也阻止不了天亮,因为怕改造,监狱就能随便放了你?
(三)服刑后期——稳定,巩固与社会适应准备期
大家的心理在服刑中期未一般会得到一定的改善心理状态基本稳定,改造会完全进入稳定期,但改造任务此时没有结束,还需要巩固防止新的反复。
大家在刑释前的半年甚至一年里,又会打破中后期的平静,出现新的心理躁动,这种情绪主要是由要临新的社会适应造成的。
1、对前途的向往与忧虑心理
向往是自己即将新生,获得自由等激动和兴奋。
忧虑、无业、受歧视而担心。
2、自卑与自尊交织的心理
自卑是认为自己服过刑在别人面前不敢把头,不敢提自己的改造,自尊,认为自己还是个顾脸面的人,不能被别人小瞧,自尊与自卑的矛盾使自己难以安心,特别是一些曾有过工作和社会地位的人。
3、强烈的归属心理,即将刑释想到要与家人团聚,彻夜难眠,激动不已,恨不得立刻回家,这正符合心理学原理,离目标越近,动机越强烈。
4、报复心理。
对执法者、被害人、检举人、证人一直怀恨在心,刑释前怀着一颗复仇的心,整天想着报复(彭××,打击报复人,刑释1个月又入监;赵××,判死缓,报复社会)。
5、重操旧业心理,特别是对那些混刑度日的人来讲,急切盼望自己早返社会,重操旧业而兴奋。
6、如释重负心理。
有的服刑人员在刑满前的几个月或一年,想松口气,好好享受一下,放松改造,出现反弹。
总之,大家的心理的产生与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做人的基本心理仍是存在的,这也是国家改造大家的主要原因。
因此,大家在改造的过程中要明白健康的人生始于健康的心理,健康是从“心”开始的,在生活中要善待生命,要常怀感恩之心,这样你的人生将永远阳光灿烂。
服刑后期怎样改造:
正如前面所谈,大家在服刑后期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改造成果,调整自己的心态,进一步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完善健康的人格。
1、首先明白自己在出监前还是一名服刑人员,只要衣服不换,还必须要改造,要保证以冷静的心态对待改造,忌急躁,态度在改造中不起决定性作用,但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良好态度的形成其实也就是你再社会化的过程。
2、消除自卑感,缩小与社会的差距。
正确对待自己过去的罪行,把改造成绩作为适应社会的动力,正确对待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要勇敢面对社会,理解有些人的偏见,在悲伤时学会微笑,当然在应对自卑的同时,也要消除过于自信的心理,认为自己干什么都行,结果在社会上碰得找不见北,再次,放弃自己重新犯罪。
3、培养良好的适应社会各种角色的能力,发展健全的自我意识,做到自知、自爱、自信、自强。
4、学会忍耐(延迟反应)。
有人说,心理变,态度亦变;态度变,行为亦变;行为变,习惯亦变;习惯变,人格亦变;人格变,命运亦变。
因此一个健康的人,不仅有健康的躯体,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学会了忍耐,说明你调整好了心态,那么你一定会取得成功。
5、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四、服刑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
其实,在分析大家在改造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变化时已经提到了大家常见的心理问题,特别对服刑中期的心理问题我讲了七种调整的方法,但在改造过程中对大家最有影响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下面几种:
(一)抑郁和焦虑
抑郁与焦虑是现代人最易得的两大心理疾病有人认为抑郁和焦虑象两把心灵上的锁,锁住了人们愉悦的情绪。
1、抑郁主要表现为郁郁寡欢,闷闷不乐,自怨自艾,萎靡,常给人一种心事重重的感觉。
抑郁是一种带有弥散性的消极心态,服刑人员在改造中表现出兴趣减退,对前途悲观失望,无助感,精神疲惫,自我评价下降,产生抑郁的原因①生活负性事件;②丧失;③季节性(晚秋、初冬);④药物因素;⑤身体的不适或疾病因素;⑥创伤;⑦压力;⑧不安因素。
抑郁严重时产生抑郁症(轻度、中度、重度)抑郁症最易引起自伤自残。
如何消除抑郁:
①转变认知;②找情感寄托,积极倾诉(交友);③转移调控;④学会参与生活;⑤帮助比自己还不幸的人,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两个苹果合成一个苹果);⑥看心理医生。
2、焦虑
所谓焦虑就是人常会产生一种担心,害怕和紧张的心理反应,它就是焦虑,焦虑时刻伴你同行,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体验,一定程度的焦虑是必要的使人产生动机,促使人行动。
相反,若整天改造不紧不慢,疲沓之至,没有改造成绩,却心安理得,对任何失去兴趣一定会有抑郁,但焦虑过强则会产生焦虑症:
表现为焦虑紧张,恐惧并伴有明显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运动性不安,焦虑症40岁以前的较多,服刑人员焦虑产生的原因:
①本身的利害关系,一旦发生,还自身无法避免;②生活和改造的不适应;③各种灾难、灾害、疾病的发生;④学习引起的焦虑;⑤交往中的焦虑。
如何消除与控制:
①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②接受别人的安慰;③可能的情况下娱乐一下;④得到警官的谅解。
(二)如何制怒
愤怒是由于目的和愿望不能达到或顽固地,一再地受到妨碍,逐渐积累而成的情绪状态,是一种消极的负性情绪,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它有强弱之分一般由:
不满生气愠忿激愤大怒暴怒狂怒(此时必有大祸)。
发怒是愤怒的表现形式是一种短暂的情绪体验状态,来的猛,去的快,短时内有紧张情绪和行为反应,发怒易丧失理智。
1、产生的原因:
①被伤害或利用;②挫折;③改造中的压力;④嫉妒;⑤缺乏亲人的关注和同情。
2、制怒的方法:
①理解对方学会克制;②躲避——休战;③转移视线,唱歌、看电视,乐而忘怒,与其他人宣宣,动而忘怒,给家人写信或记日记,忙而忘怒;④找恰当宣泄的方式,都是自己的错,认知分析;⑤学会接受别人的劝告;⑥找警官宣泄。
五、什么是心理咨询
1、心理咨询就是监狱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与心理存在困惑的服刑人员进行交流,对其心理问题给予解答、指导、启发、教育、帮助其消除心理困惑的活动。
2、心理咨询是助人自助,进行心理咨询的服刑人员≠有精神病,心理咨询≠救世主,心理咨询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一个前来讨鱼的人都会觉得心理咨询没有用。
3、如何巩固咨询或干预效果
①遵从专业人员的建议;
②自我对心理咨询或干预过程进行回顾总结,认识自己,改变认识,挖掘潜能;
③在今后的改造中树立信心;
④重新出现心理问题时或产生新问题及时申请咨询和干预。
最后,为了能让大家能顺利渡过自己的改造期,我在这里开一剂心药共七味,用它帮助大家治心疾:
心善。
善良是心理养生的一大营养素,一个人行善事,能经常帮助弱者,使他人摆脱困境,心中必会涌起欣慰之感,一个人坚信自己活着,于他人有益,甚至是他人生活支柱,这就会成为自己的一种精神鼓舞,会使人轻松愉快。
一个乐善奸施的人,必须心理稳定、平衡,神经和内分泌调节功能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起到防治抑郁症、神经衰弱等心理性疾病的发生,使人健康长碍。
心宽。
心宽的人,不仅意味着对外在世界的承纳与相容。
而且意味着内在世界的开放,表明自身与周边环境的和谐。
宽厚多恕地对人对事,这是健康品质和高尚素质的表现,也是防治心理性疾病的最佳良方。
心正。
俗话说: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只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做人,你就能吃得香、睡得稳。
相反,信心太大,私欲无边,整天让它牵着鼻子走,使你迷惘、使你狂妄、使你丧失理智。
就不可能生活得自由自在,只能是烦恼、忧虑不休,“夜不能寐”,久而久之,就可能患上心理性疾病。
心静。
内心的平静,是心灵深处的恬然、安温、舒适和自在。
心静并非什么都不想,而是“不思声色;不思胜负,不思得失、不思荣辱、心无烦恼、危险、名利和美色等使人心动神驰的诱惑,在繁忙浮躁和充满诱惑的尘世纷扰下,真正做到‘恬然不动其心’”,就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防止心理疾病的发生,使人健康长寿。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心怡。
人生的旅程,不可一帆风顺,坎坷、曲折是避免不了的,只有保持快乐的心境,才能够获得战胜困难的勇气,坦然地面对困难的挑战;笑对人生,就会化忧为乐,自得其乐;自寻其乐。
保持健康的心态,这也是心理健康的源泉。
心安。
一个人当他内心安祥的时候,采菊东篇下,悠然见南山,没有忧愁没有烦恼、没有恐惧没有牵挂,这种感觉是美好的。
此外,我们还发现,淡薄名利的人会健康。
一颗平常心,永远让自己处于平和状态,从而免受心理疾病的侵袭。
心诚。
心诚待人,才会获得别人的信任。
如果疑心太重,或缺乏诚意,大家彼此戒备,疑神疑鬼,人与人之间没有了信任和欢笑,充满敌意的日子,会使人食不甘味,眠不安宁。
你有诚心也就拥有朋友,就可以诉说心中的不快,排遣不良情绪,缓解生活压力,这对保持愉快,乐观情绪,防治心理性疾病非常有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服刑人员 心理健康 教育 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