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S标准现场管理实施指导文件.docx
- 文档编号:12852149
- 上传时间:2023-04-22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33.52KB
7S标准现场管理实施指导文件.docx
《7S标准现场管理实施指导文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S标准现场管理实施指导文件.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S标准现场管理实施指导文件
特耐分厂“7S”现场管理实施指导文件
一.目的:
为保持作业现场、中转区的整理、整顿和清洁的成果,提供一个整洁、有序、高效、节约、文明、安全的工作环境,特制定实施‘7S’管理文件。
通过培训让全员理解其7S意义,让各级人员在“7S”实施前,明确“7S”的内容与实施要点,深领会,常行动,并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断规范自己的日常工作行为。
通过推行、监察、考核促进分厂的“7S”活动从“形式化”走向“行事化”,最后向“习惯化”演变,以达公司“以质为本,永续经营”的宗旨,实现标准化。
二.适用范围:
本管理文件暂定,适用于特耐分厂各工序
三.实施“7S”管理的目的及含义:
㈠、实施“7S”管理的目的
1、提升企业形象
整齐清洁的工作环境,顾客有信心,易于吸引顾客;由于口碑相传,会成为学习的对象。
2、提升员工归属感
人人变成有素养的员工;员工有尊严,有成就感;易于带动改善的意愿;对自己的工作易于付出爱心与耐心。
3、减少浪费
人的浪费减少;场所的浪费减少;时间的浪费减少;成本的浪费减少等能源资源节约。
4、安全有保障
5、效率提升
好的工作环境;好的工作气氛;有素养的工作伙伴;物品摆放有序,不用找寻。
6、品质有保障
品质保障的基础在于做任何事都要“讲究”,不“马虎”,7S就是要去除马虎,品质随之有保障
㈡、“7S”管理中各S的含义
1、整理:
就是彻底地将要与不要的东西区分清楚,并将不要的东西加以处理,它是改善生产现场的第一步。
需对“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观念予以突破,必须挑战“好不容易才做出来的”、“丢了好浪费”、“可能以后还有机会用到”等传统观念。
经常对“所有的东西都是要用的”观念加以检讨。
1.1整理的目的是:
改善和增加作业面积;现场无杂物,行道通畅,提高工作效率;消除管理上的混放、混料等差错事故;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
有利于减少库存,节约资金。
(注意:
要有决心,不必要的物品应断然的加以处置,这是“7S”的第一要求)
2、整顿:
把经过整理出来的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定量、定位。
简言之,整顿就是人和物放置方法的标准化。
整顿的关键是做到定位、定品、定量。
抓住了这三个要点,就可以制作看板,做到目视管理,从而提炼出适合本岗位的东西放置方法,进而使该方法标准化。
2.1整顿目的在于识别,工作场所一目了然;免除寻找物品的时间;整整齐齐的工作环境;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
(注意:
这是提升效率的基础);
3、清扫:
就是彻底地将自己的工作环境四周打扫干净(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卫生死角等地方清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的环境。
设备异常时马上维修,使之恢复正常。
清扫活动的重点是必须按照决定清扫对象;清扫人员;清扫方法;准备清扫器具;实施清扫的步骤实施,方能真正起到效果。
3.1清扫活动应遵循下列原则:
(1)自己使用的物品,如设备、工具等,要自己清扫,而不要依赖他人,不增加专门的清扫工;
(2)对设备的清扫,着眼于对设备的维护保养,清扫设备要设备的点检和保养结合起来;(3)清扫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当清扫过程中发现有有油水泄漏等异常状况发生时,必须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而不能听之任之。
4、清洁:
是指对整理、整顿、清扫之后的工作成果要认真维护,使现场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
清洁,是对前三项活动的坚持和深入。
清洁活动实施时,需要秉持三个观念:
(1)只有在“清洁的工作场所才能产生出高效率,高品质的产品。
;
(2)清洁是一种用心的行为,千万不要只在表面下功夫;(3)清洁是一种随时随地的工作,而不是上下班前后的工作。
清洁活动的要点则是:
坚持“3不要”的原则——即不要放置不用的东西,不要弄乱,不要弄脏;不仅物品需要清洁,现场工人同样需要清洁;工人不仅要做到形体上的清洁,而且要做到精神上的清洁。
5、素养:
要努力提高人员的素养,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培养主动积极的精神,素养是“7S”活动核心,没有人员素质的提高,各项活动就不能顺利开展,就是开展了也坚持不了。
5.1素养的的目的在于:
培养遵纪守法、敬业乐群的员工队伍;改变旧观念、养成好习惯,形成良性循环;营造团队精神及和谐的工作环境;良性循环,并加以持续改进,实现公司永续经营的目标
6、节约:
就是对时间、空间、能源等方面合理利用,以发挥它们的最大效能,从而创造一个高效率的,物尽其用的工作场所。
实施时应该秉持三个观念:
能用的东西尽可能利用;以自己就是主人的心态对待企业的资源;切勿随意丢弃,丢弃前要思考其剩余之使用价值。
节约是对整理工作的补充和指导。
在我国,由于资源相对不足,更应该在企业中秉持勤俭节约的原则。
6.1节约的目的:
减少各种浪费;创造高效、物尽其用的工作场所。
7、安全:
就是要维护人身与财产不受侵害,以创造一个零故障,无意外事故发生的工作场所。
实施的要点是:
不要因小失大,应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进行训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全员参与,排除隐患,重视预防。
7.1安全的目的:
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减少安全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
四、“7S”的效用
“7S”的效用可以归纳为:
1、“7S”是最佳的推销员
①、顾客满意工厂,增强下订单信心;
②、很多人来工厂参观学习,提升知名度;
③、清洁明朗的环境,留住优秀员工。
2、“7S”是节约的有效工具
①、降低很多不必要的材料及工具的浪费,减少“寻找”的浪费,节省很多宝贵时间;
②、能降低工时,提高效率等。
3、“7S”是安全专家
①、遵守作业标准,不会发生工伤事故;
②、所有设备都进行清洁、检修,能预先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消除安全隐患;
③、消防设施齐全,消防通道无阻塞,万一发生火灾或地震,员工生命安全有保障。
4、“7S”是标准化的推进者
①、强调按标准作业;
②、品质稳定,如期达成生产目标。
5、“7S”可以形成愉快的工作场所
①、明亮、清洁的工作场所让人心情愉快;
企业方针、目标、Q 质量、C成本、D交货期、S服务、T技术、M管理,这些管理及活动“7S”(基石)支柱
②、员工动手做改善,有成就感;
③、员工凝聚力增强,工作更愉快
6、7S是管理的基石
①、通过现场的改善,能让异常现象马上体现出来,便于及时分析处理;
②、让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得到有效的防护和保证,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
③、能促进生产批次管理有效开展,杜绝混料混淆现象,有利生产管理正常运行。
五、推进步骤
步骤一:
成立“7S”推进督导组织
1、成立“7S”推进组织——“7S”推进督察小组,主导分厂“7S”活动的开展
2、生产工段、各部门为“7S”的归口管理部门,主持日常工作。
3、各工段或部门领导是本工段或部门“7S”推进的第一责任人。
步骤二:
拟定“7S”管理内容及考核办法文件
1、根据分厂情况制定“7S”管理项目及内容
2、根据管理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
3、在日常工作中对“7S”管理效果进行督察,根据考核内容对不符合项进行考核
步骤三:
全员参与“7S”管理的培训
1、对分厂各工序部门全员进行培训:
①、“7S”的内容及目的;
②、培训做到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相结合,不能太枯燥乏味:
③、“7S”的实施办法;
④、“7S”的考核办法;
⑤、到其他分厂参观或参加交流会,吸取他人经验。
2、新员工的”7S”培训。
步骤四:
宣传推广
1、召开动员大会,由分厂领导和各工段领导表达推行“7S”活动的决心;
2、领导以身作则,定期或不定期地巡视现场,让员工感受被重视;
3、利用公司内部刊物宣传介绍“7S”;
4、外购或制作“7S”海报及标语在现场张贴;
5、每年规定一个“7S”月或每月规定一个“7S”日,定期进行“7S”的加强及再教育;
6、举办各种活动及比赛(如征文、图片活动等)。
步骤五:
局部推进“7S”
1、选定样板区。
对分厂整个现场进行诊断,选定一个样板区。
2、实施改善。
集中精锐力量,对样板区进行现场改善,对改善前后的状况摄影。
3、效果确认,经验交流,总结经验,克服缺点,让其他部门进行参观并推广。
步骤六:
全面推进“7S”
1、目视管理及目视板作战
2、识别管理
3、开展大扫除,将工厂的每个角落都彻底清扫;
4、持续改善;
5、标准化。
步骤七:
“7S”巡回诊断与评估
1、“7S”推进督察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的巡视现场,了解各部门是否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活动;
2、“7S”问题点的质疑、分析、界定、考核;
3、了解各部门现场“7S”的实施状况,并针对问题点开具《现场“7S”整改措施表》,责令限期整改;
4、对活动优秀部门和员工加以表扬、奖励,对最差部门给予曝光并考核。
六、推行要领
㈠、整理的推行要领
1、 对自己的工作场所(范围)全面整理,包括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如设备内部、办公桌、文件柜、工具柜、工作台底下)。
办公桌、文件柜、工具柜、工作台内置物品、现场工具摆放要分类整理。
2、制定“要”与“不要”的判别基准;
3、清除不需要物品;
4、制定废弃物处理方法;
5、调查需要物品的使用频度,决定日常用量;
6、每日自我检查。
因为不整理而发生的浪费:
①、场地的浪费;
②、使用的料架、料箱、工具柜等的浪费;
③、零件或产品变旧或过时而不能使用的浪费;
④、放置处变得窄小;
⑤、连不要的东西也要管理的浪费;
⑥、库存管理或盘点时间的浪费。
㈡、整顿的推行要领
1、彻底地进行整理;
2、确定物品放置场所、方法并标识;
3、划线定位
重点:
①、整顿要做到任何人,特别是新员工或其他部门都能立即取出所需要的东西;
②、对于放置处与被放置物,要能立即取出使用。
使用后要能容易归位,如果没有归位或误放应能马上知道。
㈢、清扫的推行要领
1、建立清扫责任区(室内外)。
执行例行扫除,清理脏污;
2、把设备的清扫与点检、保养、润滑结合起来;
3、调查污染源,予以杜绝;
4、建立清扫基准,作为规范。
重点:
清扫就是使现场呈现没有垃圾、没有污脏的状态。
我们应该认识到清扫并不仅仅是打扫,而是品质控制的一部分。
清扫是需要用心来做。
㈣、清洁的推行要领
1、落实前面的“3S”工作;
2、目视管理与制订“7S”规定是否相符;
3、制订奖惩制度,加强执行;
4、分厂领导或督导小组领导带头巡察,带动全员重视“7S”活动。
警示:
“7S”活动一旦开始,就不可在中途变得含糊不清。
如果不能贯彻到底,又会形成另外一个污点,而这个污点也会造成公司内保守而僵化的气氛。
要打破这种保守、僵化的现象,唯有花费更长的时间来改正。
㈤、素养的推行要领
1、制订服装、工作帽等识别标准;
2、制订共同遵守的有关规则、规定;
3、制订礼仪守则(如《员工手册》);
4、教育培训(新员工加强);
5、推行各种精神提升活动(如班前会、礼貌运动等)。
重点:
通过教育,使大家养成能遵守规章制度等良好的习惯,达成全员“素质”的提升。
七、“要”与“不要”物品的判定标准
㈠、明确什么是“必需品”与“非必需品”
1、所谓必需品是指经常使用的物品,如果没有它,就必须购入替代品,否则影响正常工作的物品。
2、非必需品则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使用周期较长的物品,例如1个月、3个月甚至半年才使用一次的物品;另一种是对目前的生产或工作无任何作用的,需要报废的物品,例如已不再生产产品的样品、图纸、零配件、设备等。
3、必需品和非必需品的区分与处理方法如下表:
类别
使用频度
处理方法
备 注
必需品
每小时
放工作台上或随身携带
每天
现场存放(工作台附近)
每周
现场存放
非必需品
每月
仓库存储
三个月
仓库存储
定期检查
半年
仓库存储
定期检查
一年
仓库存储(封存)
定期检查
二年
仓库存储(封存)
定期检查
未定
有用
仓库存储
定期检查
不需要用
变卖/废弃
定期清理
不能用
废弃/变卖
立刻废弃
㈡、要
1、正常的设备、机器、照明或电气装置;
2、附属设备(工作台、料架);
3、台车、推车、堆高机;
4、正常使用中的工具;
5、正常使用的工作桌、工作椅;
6、尚有使用价值的消耗用品;
7、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尚有利用价值的边角料;
8、垫板、胶桶、油桶、化学用品、防尘用品;
9、使用中的垃圾桶、垃圾袋、清洁用品;
10、使用中的样品;
11、办公用品、文具;
12、推行中的海报、目视板、看板;
13、推行中的有用文件、图纸、作业指导书、报表等;
14、消防设施、安全标识;
15、使用中的工具柜、个人工具柜和更衣柜;
16、饮水机、茶具;
17、其他物品。
㈢、不要
1、地面上(或地板上)的
①、废纸、灰尘、杂物、烟蒂;
②、油污;
③、不再使用的设备、工夹具、模具;
④、不再使用的办公用品、垃圾桶;
⑤、破垫板、纸箱、抹布、包装物;
⑥、呆料或过期样品;
⑦、过时的定置线、标识。
2、桌子或柜子
①、破旧的书籍、报纸;
②、破桌垫、台垫和椅垫;
③、老旧无用的报表、账本;
④、损耗的工具、余料、样品;
⑤、空的饮料瓶、食品袋等杂物;
⑥、无用的劳保用品、须丢弃的工作服;
3、墙壁上(目视板上)的
①、蜘蛛网、灰尘、污渍、胶渍;
②、过期的海报、公告物、标语;
③、无用的提案箱、卡片箱、挂架;
④、过时的公告物、标语、信息;
⑤、损坏的提示牌、灯箱、时钟;
⑥、破损的文件袋;
⑦、乱写乱画的字迹、残留的张贴物。
4、吊(挂)着的
①、工作台上过期的作业指导书;
②、不再使用的配线、配管;
③、不再使用的老吊扇;
④、不堪使用的工具;
⑤、更改前的部门牌;
⑥、过时的标识;
⑦、破损的文件袋。
八、“7S”推展手法(实施技巧)
㈠、定点摄影
1、定义:
站在同一地点,朝同一方向,同一高度,用相机(或摄像机)将改善前、后情况拍摄下来,再将改善前、后的对比照片在目视板上揭示出来。
2、作用:
①、保存资料,便于宣传;②、让员工看到改善的对比效果,鼓励员工积极改善;③、直观、效果明显。
㈡、目视板管理
1、定义:
目视板管理(又称管理看板)是将期望管理的项目(信息)通过各种管理看板揭示出来,使管理状况众人皆知。
2、作用:
①、传递情报,统一认识;②、帮助管理,防微杜渐;③、绩效考核更公正、公开、透明化,促进公平竞争;④、加强客户印象,提升企业形象。
3、目视板管理的“三定原则”:
①、定位:
放置场所明确;②、定物:
种类名称明确;③、定量:
数量多少明确。
㈢、目视管理
1、定义:
目视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目的的一种管理手法,也是一种利用人的视觉进行“一目了然”管理的科学方法。
2、目视管理的作用:
①、迅速快捷地传递信息;②、形象直观地将潜在问题和浪费显现出来;③、客观、公正、透明化,有利于统一认识,提高士气,上下一心地去完成工作;④、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建设。
3、目视管理要点:
①、无论是谁都能判断是好是坏(正常还是异常);②、能迅速判断,精度高;③、判断结果不会因人而异。
4、目视管理的分类:
①、目视管理的物品管理。
要点1:
明确物品名称及用途;
要点2:
决定物品的放置场所,容易判断;
要点3:
物品的放置方法能保证顺利地进行先进先出;
要点4:
决定合理的数量,尽量只保管必要的最小数量,且防止断货。
②、目视管理的作业管理。
要点1:
明确作业计划及事前需准备的内容,且很容易核查实际进度与计划是否一致;
要点2:
作业能否按要求的那样正确实施,及能清楚地判定是否在正确实施;
要点3:
在能早期发现异常上下工夫。
③、目视管理的设备管理。
要点1:
清楚明了地表示出应该进行维持保养的机能部位;
要点2:
能迅速发现发热异常;
要点3:
是否正常供给、运转清楚明了;
要点4:
标识出计量仪器类的正常范围、异常范围、管理限界;
要点5:
设备是否按要求的性能、速度在运转。
④、目视管理的品质管理。
要点1:
防止因“人的失误”导致的品质问题;
要点2:
设备异常的“显露化”;
要点3:
能正确地实施点检。
⑤、目视管理的安全管理。
要点1:
注意有高低、突出之处;
要点2:
设备的紧急停止按钮设置;
要点3:
注意车间、仓库内的交叉之处;
要点4:
危险物的保管、使用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实施。
㈣、定置管理
1、定义:
定置管理是根据物流运动的规律性,按照人的生理、心理、效率、安全的需求,科学地确定物品在工作场所的位置,实现人与物的最佳结合的管理方法。
2、实施:
①、工作场所的定置要求。
首先要制定标准比例的定置图。
生产场地、通道、检查区、物品存放区都要进行规划和显示。
明确各区域管理责任人,零件、半成品、设备、垃圾箱、消防设施、易燃易爆的危险品等均用鲜明直观的色彩或信息牌显示出来。
凡与定置图要求不符合的现场物品,一律按定置图整顿或清理撤除;
②、生产现场各工序、工位、机台的定置要求。
首先,必须要有各工序、工位、机台的定置图。
要有相应的图纸文件架、柜等资料文件的定置硬件。
工具、夹具、量具、仪表、机器设备在工序、工位、机台上停放应有明确的定置要求。
材料、半成品及各种用具在工序、工位摆放的数量、方式也应有明确的定置要求。
附件箱、零件货架的编号必须同零件帐、卡、目录相一致;
③、工具箱的定置要求。
工具箱应按标准的规定设计定置图。
工具摆放要严格遵守定置图,不准随便放。
定置图及工具卡片要贴在工具箱上。
工具箱的摆放位置要标准化、规范化和统一化;
④、仓库的定置要求。
对于那些易燃、易爆、易污染、有储备期要求的物品要按要求实行特别定置。
有储备期限要求的物品的定置,在库存报表、数据库管理上要有对时间期限的特定信号或标志。
原料、产品有标示;
⑤、检查现场的定置要求。
首先要检查现场的定置图,并对检查现场划分不同区域,以不同颜色加以标志区分。
区分合格区、待检区、待判区、返工区、报废区等。
㈤、识别管理
1、机器设备识别
识别内容:
名称、型号、产地、管理编号、管理责任人、使用人员、警示、状态(检定日期、有效日期、合格、不合格、准用)等。
2、产品识别
识别内容:
名称、类别、型号、供应商、管理编号、数量、状态(良品、不良品、返修品、试制品等)。
识别方法:
说明书、印记、标识牌等。
3、作业识别
识别内容:
作业状态(作业开始、作业中断、作业结束)、检验状态(待检、待判、不合格返工返修,报废、合格)、作业类别(冲压、焊接、表面处理、组装)等识别。
识别方法:
工序卡、指导书、标识牌等。
4、环境识别
通道:
识别人行道、消防通道及安全通道等;
区域:
办公区、作业区、检查区、不良区等;
设施:
电路、水管、气管、油管、消防设施等;
环境识别一般通过颜色、各类标识牌来区别。
㈥、标准化
1、定义:
对于一项任务,将目前认为最好的实施方法作为标准,让所有做这项工作的人执行这个标准并不断完善它,整个过程称之为“标准化”。
2、作用:
①、降低成本。
②、减少变化。
③、便利性和通用化。
④、积累技术。
如果一个员工在工作实践中找到了做某项工作的最佳方法,却没有拿出来与他人共享,那么这个方法将随着这位员工的离开而流失。
推行标准化就可以让这些好方法留在公司。
⑤、明确责任。
在推进了标准化的工厂,如果一项不好的操作导致一个问题的出现,就可以让其重复操作来确定问题的责任——是作业指导书不好还是操作者未按指导书操作。
明确责任后,我们才有可能对今后工作进行改进。
3、如何让员工按标准作业
①、灌输遵守标准的意识;②、全员理解其意义;③、车间主任现场指导,跟踪确认;④、宣传揭示;⑤、揭示在显著位置;⑥、接受别人的质疑;⑦、对违反行为严厉指正;⑧、不断完善;⑨、定期检讨修正;⑩、向新的作业标准挑战。
九、分厂各级员工在“7S”活动中的责任
㈠、分厂领导“7S”责任
1、确认“7S”活动是管理的基础;
2、参加“7S”活动有关教育训练与观摩;
3、以身作则,展示公司推进“7S”之决心;
4、支持分厂“7S”推进组织的工作;
5、担任“7S”活动各项会议主席;
6、仲裁有关“7S”活动争议(检讨)问题点;
7、掌握“7S”活动之各项进度与实施成效;
8、定期实施7S活动之上级诊断或评价工作;
㈡、工段领导及班级长“7S”责任
1、结合分厂的行动目标,学习“7S”知识、技巧;
2、负责本部门/班组“7S”活动宣传、教育;
3、划分部门/班组内部“7S”责任区域;
4、依分厂“7S”活动计划,制定本部门/班组活动计划;
5、分析和改善“7S”活动中问题点;
6、督导部属的清扫点检及安全巡查;
7、检查员工服装仪容、行为规范。
㈢、员工“7S”责任
1、自己的工作环境和责任区域须不断地整理、整顿,物品、材料及资料不可乱放;
2、不用的东西要立即处理,不可使其占用作业空间;
3、通道必须经常维持清洁和畅通;
4、物品、工具及文件等放置于规定场所;
5、灭火器、配电盘、开关箱、电动机、电柜、墙壁、玻璃等周围要时刻保持清洁;
6、物品、设备、产品要仔细地放,正确地放,安全地放,分类堆放;
7、保管的工具、设备及所负责的责任区域要整理;
8、要养成随时随地拾起地面上的纸屑、布屑、材料屑、零件的习惯,并集中存放于规定场所;
9、不断清扫,保持清洁;
10、注意上级的指示,并积极配合。
十、“7S”的检查要点——生产现场
1、现场摆放物品(如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余料、垃圾等)是否定时清理,区分“要”与“不要”;
2、物料架、模具架、工具架等是否正确使用与清理;
3、模具、夹具、量具、工具等是否正确使用,定位摆放;
4、机器上有无不必要的物品、工具或物品摆放是否牢靠;
5、桌面、柜子、台面及抽屉等是否定时清理;
6、茶杯、私人用品及衣物等是否定位摆放;
7、资料、保养卡、点检表是否定期记录,定位摆放;
8、手推车、铁箱、纸箱、木箱等搬运箱是否定位摆放;
9、作业场所是否予以划分,并标示场所名称;
10、消耗品(如抹布、手套、扫把等)是否定位摆放,定量管理;
11、加工中的材料、半成品、成品等是否堆放整齐并有标示;
12、通道、走道是否保持通畅,通道内是否摆放物品或压线摆放物品(如料箱、手推车、等);
13、不良品、报废品、返修品是否定位放置并隔离;
14、制动开关、动力设施是否加设防护物和警告牌;
15、垃圾、纸屑、塑料袋、破布(手套)等有没有及时清除;
16、废料、余料、呆料等有没有随时清除;
17、地上、作业区的油污有没有清扫;
18、饮水机是否干净;
19、垃圾箱、桶内外是否清扫干净;
20、墙壁四周蜘蛛网是否清扫;
21、工作环境是否随时保持整洁、干净;
22、长期置放(1周以上)的物品、材料、设备等有没有加盖防尘;
23、墙壁油漆剥落、地面涂层破损及划线油漆剥落是否修补;
24、地上、门窗、墙壁是否保持清洁;
25、下班后是否清扫物品并摆放整齐;
26、是否遵守作息时间(不迟到、早退、无故缺席);
27、工作态度是否良好(有无谈天、说笑、擅自离岗、看小说、呆坐、打磕睡、吃零食现象);
28、服装穿戴是否整齐,有无穿拖鞋现象;
29、工作服是否干净、整洁,无污洉;
30、领导能否确实督导部属进行自主管理;
31、使用公用物品、区域是否及时归位,并保持清洁(如厕所等);
32、停工和下班前是否确实打扫、整理;
33、能否遵照公司有关规定,不违反厂规。
7S的检查要点——办公室(车间办公区域)
1、是否已将不要的东西丢弃(如文件、档案、图表、文具用品、墙上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标准 现场 管理 实施 指导 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