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一地理教案.docx
- 文档编号:12850652
- 上传时间:2023-04-22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6.07KB
新人教版初一地理教案.docx
《新人教版初一地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初一地理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初一地理教案
新人教版初一地理教案
【篇一:
新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整理)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
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
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
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
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
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
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
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
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3、讨论要学好地理,在课外和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学好地理的目的是什
么?
教学过程: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二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3、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等环境问题的典型事例,唤起学生装学习地理知识的强烈愿望,去探索适合国情的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真理。
4、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综合地分析地理。
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总结、扩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最后思考归纳,为学好地理,应做好哪些准备?
课前准备:
除学习用具、教材外,还需要准备地图册,填充图册。
课外准备:
注意收集国内外,家乡的有关地理信息材料。
五、板书设计一、生活离不开地理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综合地分析地理。
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后记:
刚进入初中,第一节课学生的表现很好。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讨论一些与学生密切联系的实践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学生很感兴趣。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课时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
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教学器材:
教学地球仪。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
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
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可能出现的事例):
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板书:
2.地球的大小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
(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
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
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
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展示)地球仪
(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启发学生积极回答)
(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板书)三、制作简易地球仪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教材提供的关于地球仪模型制作的活动进行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强调制作环节中的要领,通过制作地球仪起到巩固本节知识的作用。
最后,评出制作最好的优胜组,进行表扬。
(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2.地球的大小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第二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时内容】认识纬线和经线
【篇二: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014最新版)】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
序言
【教材分析】
俗语云:
“万事开头难”,地理学科作为自然和人文交叉学科,在初中和高中的课程中扮演着一个相对“尴尬”的角色:
初中不受重视,因为中考不考;高中则因为初中基础不好,成为高考薄弱学科,也受尽歧视。
作为一线老师,我们无法更改考试制度,学科特色还许我们去体现,唯一的办法是: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你,使其把学习地理当乐趣!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明白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和基本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谈话式
【教学过程】
课前营造气氛:
播放《蓝猫淘气3000问》部分片段。
上课铃响:
屏幕出现欢迎画面:
欢迎同学们进入地理知识殿堂!
(营造友好氛围)
地理学科是学什么的呢?
《蓝猫淘气3000问》主题歌的歌词给我们做了一定方面的回答!
大家应该很熟悉了,下面我们带着问题再一次去听听:
根据你的了解判断,歌词中哪些属于地理学科研究的问题?
可以解决的问题?
师生互动,根据具体情况对话,让学生窥地理科学殿堂一角,激发学生求知欲!
解决关于学习地理的几个问题:
地理学科学什么?
一、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地理
用屏幕显示问题和课本图片,给学生分析的机会,让他们树立信心。
问:
右边的图片,说明了一个地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特长.你能分析它的地理原因吗?
●在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
●日本人爱吃鱼,市场上的海产品琳琅满目。
●国际中长跑中,来自东非高原上的选手常能取得好成绩。
●这些漂亮的服装大多出自我国江浙一带。
学生的分析有合理的、也可能有不合理的部分,教师该肯定的要肯定,即使说错了,也要巧妙地利用别的学生给以纠正,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不用吝惜赞美之词,至于答案,老师不必说出来,反是留给学生,留个悬念。
学了这些有什么用?
1
二、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这里可以举例说明,也可以让学生说。
三、学会观察地理现象,分析地理成因
今后每节课前都进行“地球人考察”活动,屏幕显示“方舟计划”,激发学生参与欲望。
“公元2070年,地球人口已达100亿。
由于工业革命200多年来的盲目发展,尽管人类在2070年科学、技术、经济达到很高水平,但,孕育人类的自然界已破坏殆尽,再也无法承担这庞大的人口压力。
同时,社会动荡、战争频繁、人们行为失范?
?
人类和地球面临着毁灭的危机。
幸运的是,人类此时已经拥有自由航行于太空的能力。
于是,全球委员会制定了一个“方舟计划”,准备把地球上的一部分(约1亿)普通公民迁移到别的星球上去。
为了不重蹈地球命运的覆辙,全球委员会决定:
这1亿人要经过严格挑选和考查,“合格地球人”考查于是展开?
?
”
今天,我们从娃娃抓起,在同学们之间也来考查一番,希望我们的考察训练能够让同学们成为真正合格的地球人,为地球发展贡献出我们应有的力量,使“方舟计划”不需要实行,让我们和地球和谐发展。
四、装上地理头脑
举例一:
展示课本图:
“风沙掩埋了古文明”,问:
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学生七嘴八舌:
1.尊重自然规律。
举例二:
听老家姑姑谈家乡变化
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3.综合分析地理问题。
4.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
以上4条比较抽象,不用多解释,也不需要学生掌握,在以后的教学和学习中需要应用到。
【教学后记】
本节课看似很简单,其实很难,不知道该对学生说些什么!
本着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为原则,课堂上注意随机应变,不必要求学生掌握什么记住什么,只要这节课下来,学生对老师、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这节课就算上成功了!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思路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难点:
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
教学辅助材料:
地球仪、经纬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有关课程课件(自制)等
教学辅助媒体:
投影仪、幻灯机、计算机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讲述: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
地球是什么样的?
地球有多大?
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师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
圆形、椭圆形?
?
教师补充说明:
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
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学生活动:
将学生分为四大组,每一组分别规定不同的时期(由远古到现代),结合课本,先讨论两分钟,然后各组派1~2名代表说出那一时期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3
教师活动:
分好四个组,将课本上四幅图用多媒体或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各组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图2: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图3: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图4:
地球卫星照片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第一组讲述: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教师补充小结并引导:
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
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
比如:
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第二组讲述: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教师引导提问:
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
(学生活动)
教师总结:
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
为了证实这样的假想,人类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为此,很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
你能说出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环球航行?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并引导:
最著名的就是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
下面请第三组同学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第三组同学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
那么现在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请第四组的代表上来为我们讲述。
第四组同学代表回答
教师讲述:
现在我们进入了太空可以在空中看到完整的地球并为地球拍了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教师提问:
刚才,我们四个组的同学把我们人类认识地球探索地球的过程给演示了一遍,从“天圆地方”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再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地球卫星照片,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简单认识到猜想到实4
践,由错误的现象到真理的漫长岁月,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从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有哪些感想?
我们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我们要学习先辈,对待任何事物要科学,要坚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
我们还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这样才能发现真理,取得成功。
教师承转:
我们认识了地球是球型的,那么她是不是真的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呢?
(可加入学生讨论)我们现在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一般来说,人们往往用表面积、周长、半径等数据来说明球体的大小。
大家看到课本第3页图1.2,说明地球究竟有多大?
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地球大小数据的图或挂图,然后让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
精确的测量表明:
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
因此,准确地说,地球应该是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
当然,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还是微不足道的。
例如:
赤道半径只比北极半径长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成地球仪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
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板书:
1.地球的形状:
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启下;下面我们一起形象地看看地球
板书: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教师活动:
出示地球仪并展示给同学们看。
学生活动:
仔细观察地球仪并动脑筋思考,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说明: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比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3.地球仪是有地轴的,而现实中并没有地轴。
教师提问:
根据自己对地球仪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试着给地球仪下个定义。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地球仪是人们按照地球的形状,并且以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成的地球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名称。
地球仪
5
【篇三: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
与同学们谈地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
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
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样学好地理?
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
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
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
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
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
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3、讨论要学好地理,在课外和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学好地理的目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二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3、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等环境问题的典型事例,唤起学生装学习地理知识的强烈愿望,去探索适合国情的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真理。
4、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综合地分析地理。
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总结: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最后思考归纳,为学好地理,应做好哪些准备?
课前准备:
除学习用具、教材外,还需要准备地图册,填充图册。
课外准备:
注意收集国内外,家乡的有关地理信息材料。
五、板书设计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综合地分析地理。
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巩固练习:
人类之家是哪里?
作业:
必作题:
学好地理,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
选作题:
学习地理,课外应做好哪些准备?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真理的艰难与坎坷,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真理和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教学难点】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教学方法】观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总结等。
【课前准备】教师:
教学地球仪,多媒体课件,乒乓球,篮球。
学生:
搜集证明地球形状的资料,做一只带桅杆的纸船。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可能都提出过这些问题:
地球究竟是什么样的?
地球有多大?
我们怎样认识和了解地球?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共同讨论有关地球的话题。
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给我们带来了光与热;而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又可见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给漆黑的大地洒下一片银光。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什么形状呢?
古代人是如何了解地球形状的呢?
(通过问题引起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
)
[教师板书]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播放课件]地球卫星照片。
[教师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学生回答]是一个球体。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但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之谜。
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播放课件]教材图1.1中①天圆地方,②天如斗笠。
配音:
文字解释见教材第2页。
[教师提问]这两种观点能否作为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
[教师总结]学生观察后讨论回答
[教师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一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这样引入新知识,有亲和力,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讨论后回答]可能出现的事例:
a站在海边,遥望远方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先消失。
(找两组同学用做好的纸船到前台在地球仪上演示,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
[教师提问]假设地球是一个平面,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
(让学生将纸船放到桌面上演示。
)
[学生回答]船和桅杆同时看到。
[教师总结]如果地球是一个平面,我们会看到船由远而近,由小变大,船的整体都能看到。
[播放课件]海边看船(动画显示)
b发生日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到日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播放课件]日食照片,学生观察思考。
c哥伦布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其中最著名的是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了。
[学生活动]学生依据搜集的资料或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讲述麦哲伦航行路线及有关故事。
[播放课件]麦哲伦环球航行(动画显示小船的移动航线)
[学生活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初一 地理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