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复习讲座提纲.docx
- 文档编号:12847398
- 上传时间:2023-04-22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9.28KB
化学实验复习讲座提纲.docx
《化学实验复习讲座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实验复习讲座提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实验复习讲座提纲
化学实验复习讲座提纲
一、新旧教材及新旧大纲的对比和启示
1、新旧教材中化学实验部分的比较和启示
演示实验
学生实验
实验习题
选做实验
实验设计示例
家庭小实验
旧教材
102
19
3
5
0
0
新教材
107
26
3
10
5
15
2、新旧大纲中化学实验部分的比较和启示
调整的内容
调整前
调整后
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B
C
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
B
C
学生实验: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选做)做取化铝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必做)
某些药品中氢氧化铝成分的检验
删掉
有机物熔点、沸点的测定
删掉
乙烯的制取和性质
删掉
溴乙烷的性质(必做)
溴乙烷的制取(选做)
3、新大纲中对实验部分的要求
二、学好考试说明,弄清考试要求
三、化学实验考题中的八个热点
(一)仪器的排列组合
(二)接口的连接
(三)气密性检查
(四)防倒吸
(五)事故处理
(六)实验方案的评价
(七)实验设计
(八)实验结果的分析、数据采取和处理
四、化学实验的复习方法
(一)实验复习中的由点连线
(二)实验复习中的由线扩面
针对近几年高考实验题,将实验整理成若干小专题,具体如下
1.常用化学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9.药品的保存、实验安全
2.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
10.化学实验装置的选择和评价
3.常见气体的制备和净化
11.物质性质实验设计
4.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12.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5.物质的鉴别
13.物质检验实验的设计
6.物质的制备
14、定量实验实验习题
7.重要定量实验
15、综合实验
8.实验误差
(三)实验复习中的由面到体
1.抓课本演示实验的改进深化、培养创新能力
2.抓定性实验到定量实验的扩展延伸
[例]基础定量分析实验复习教学设计
(1)布置作业:
现有一个0.53g的工业纯碱样品(含少量NaCl等不与酸反应、不与CaCl2生成沉淀的杂质),需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设计初步方案。
(2)课堂分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评价补充、完善确定以下几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
反应原理
2H++CO32-=H2O+CO2↑
基本方法:
①配制标准浓度的酸溶液;②将样品溶于水中,用标准酸溶液进行滴定;③测量消耗酸溶液的体积,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二:
反应原理:
2H++CO32-=H2O+CO2↑
基本方法:
①在样品中加入足量的强酸溶液,使CO2气体全部逸出;②用吸收剂吸收逸
出的CO2气体;③根据吸收剂质量的增加,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三:
反应原理
Ca2++CO32-=H2CO3↓
基本方法:
①在样品溶液中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使其沉淀完全;②过滤后,将沉淀进行洗涤、烘干;③称量纯净、干燥的沉淀质量,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
(3)对每一方案引导质疑,形成详案。
如方案二,该方案的核心是测量反应中逸出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请选择主要仪器,设计实验装置。
讨论后得出,A—主要反应发生装置:
烧瓶和分液漏斗;试剂:
样品和硫酸。
B—干燥装置:
大试管;试剂:
浓H2SO4。
C—吸收装置:
干燥管、U形管;试剂:
碱石灰。
质疑:
①为什么选用硫酸与样品反应逸出二氧化碳?
能否改用盐酸?
②二氧化碳气体密度较大,怎样保证硫酸与碳酸钠反应完全后,二氧化碳气体能够从发生装置中全部逸出。
③从经济和取气简便的角度考虑,能否鼓入空气?
若鼓入空气,装置是否需要改进?
引导学生作答后,用幻灯片映出整套装置图,如右图。
④用以上装置进行测量,应如何操作?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什么?
讨论后,用幻灯片映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取ng样品装入烧瓶中;C.在干燥管和U型管内填满碱石灰;D.称量U型管质量(m1g);E.缓缓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F.打开止水夹a;G.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H.关闭止水夹a;L.称量U型管质量(m2g)。
⑤加入硫酸前,发生装置中存有空气,是否会影响测量的准确度?
如何处理?
(在加入硫酸前,先鼓入一定量已除去CO2的空气,使其充满烧瓶)。
⑥修改原方案。
⑦列出W(Na2CO3)的表达式:
×100%
(4)填写每一实验方案的详案,包括实验原理、用品、步骤、装置图、数据处理、误差分
析、问题讨论、变式训练等。
(5)定量实验总结,突出数据处理(取平均值问题)和误差分析。
(注:
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将方案一、二、三改成学生实验,效果更佳。
)
3.抓学科知识交汇点的联系探究
[例]现有实验药品:
—定质量的锌(分片状和粒状两种)、浓H2SO4(密度1.84g·cm—1)、水以及右图装置,图中量气管B是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它们用橡皮管连通,并装适量水,甲管有刻度(0mL~100mL),甲、乙管可固定在铁架上,供量气用,乙管可上下移动,以调节液面高低,利用此装置可测定锌的相对原子质量。
(设锌全部反应,产生的气体不超过50mL)。
回答下列问题:
①—③略。
④为了准确地测量H2的体积,在读取反应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时,应注意_________。
(答:
A,C)
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等待片刻,待乙管液面不再上升时读数
C.读数时应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D.读数时不一定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启发学生思考:
①能否直接用VmL计算锌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如何将VmL换算成标准状况下体积VomL?
(联系物理课学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③要达到此实验目的,应记录哪些数据?
(室温t℃,大气压:
1.01×105Pa,锌片质量mg,收集到H2体积VmL);④数据如何处理?
列出计算锌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________(22.4×(273+t)m/273V×l0—3)。
4.抓化工设计思想和环保意识的渗透培养
5.开展“实验室开放周”活动
附:
实验知识归纳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
以C1=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
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
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
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
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
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蛾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
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人时损坏烧瓶。
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展则。
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
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
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需要塞人少量棉花的实验,它们是加热KMnO4制氧气,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
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
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
在沸点上差值大。
乙醇中(水):
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
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
Fe粉(A1粉):
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
CO2(CO):
通过热的CuO;;CO2(SO2):
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
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
N2(O2):
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
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
Al(OH)3,Fe(OH)3:
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10.纸上层析
五、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
1.杂质转化法
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
苯分开。
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
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
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
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
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
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
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
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
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
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
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
晶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
冲洗;若万一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人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
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
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去拿同,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似兔容器破裂。
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七、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22例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五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
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NaHCO3溶液。
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1.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掖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质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
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八、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因此,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
下面拟结合实验和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图,作一简要的分析和归纳。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
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
原因是“导管伸人集气瓶
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
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发生反应。
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人烧杯的
1/3为宜。
若导管伸人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
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成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
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
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人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
而除尽。
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1.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2.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
但
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九、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
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
用
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P:
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
镊子取,立目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
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
瓶盖严密。
4.I2:
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
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
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
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3·H2O:
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
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9.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
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十、中学化学中与“0”有关的实验问题4例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
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
4.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
十一、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NH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
十二、主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具体实验80例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
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
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
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
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
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
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掖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
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
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
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
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红磷在氯气中燃烧:
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
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
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31.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
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
有黄色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
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
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
火焰皇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
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
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
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4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
41.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
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42.钠在空气中燃烧:
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43.钠投入水中:
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
“嗤嗤”声。
4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
木条复燃。
45.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6.氨气与氯化氢相遇:
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47.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48.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
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49.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
瓶中空间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
50.铜片与浓硝酸反应:
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1.铜片与稀硝酸反应:
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52.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5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
胶体变浑浊。
54.加热氢氧化铁胶体:
胶体变浑浊。
55.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
内壁。
56.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
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57.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58.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
溶液呈血红色。
59.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
溶液变浑浊。
S2-+Cl2=2Cl2-+S↓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
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产生。
6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
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
62.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
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63.加热(170℃)乙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 实验 复习 讲座 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