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原文翻译与赏析.docx
- 文档编号:12845341
- 上传时间:2023-04-2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2.12KB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原文翻译与赏析.docx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原文翻译与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原文翻译与赏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原文翻译与赏析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晏殊《破阵子》原文翻译与赏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
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
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
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本词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春景图,并重点用白描的手法,展现一个美丽、清纯、青春、活泼、浪漫的农家少女的生活片断。
作品用词精巧,画面生动,耐人寻味。
其精练的叙述的笔调在古词最为难得。
词的上阕着力刻画自然景物,为下阕写人物提供活动的舞台和背景。
作者先是交待时间,并将之与写景糅合到一块,这不能不说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燕子飞舞,啁啾鸣叫,梨花飘落,一地洁白,正是清明之后,春社之时。
满眼春光,盈耳妙音,作者不可能在词中过多描摹,只能取其几点最动人处加以展示,以点带面,写出春之灿烂。
池上青苔点缀,叶底黄鹂弄音,满街飞絮飘扬而春日渐长,正好可以尽情享受美好春景。
整个上阕不仅写景唯美,而且形式整齐雅致,音韵和谐,前四句是两个极为工整优美的对偶句。
构图动静结合(有飞燕、落花、青苔、黄鹂、飞絮),清新飘逸。
作者在极力渲染春景之后,终于在下阕将人物引上舞台,而词中对于这位上场的美丽少女东邻女伴的刻画只是重点写了她的笑。
这位女子一出场,便是巧笑嫣然。
她在采桑路上与他人相逢,便有人问她笑容满面、喜不自胜的原因,并开玩笑似地推断她是因为昨晚了做了一场春梦,今晨醒来仍是回味无穷。
女子娇嗔的辩解,真的不是那样,自己的笑只是因为早上斗草赢了,但也因对方的戏谑而脸飞红云,如是,更添娇美。
笑从双脸生之句非常传神,从生写出了笑容渐展之态,如同让人看到花开的过程。
词中虽未对少女之美着一字,但可以想象,能让作者倾力描写的,定是一位清纯、靓丽的农家少女,下阕暗示出的人美与上阕所写的景美相映生辉,相得益彰。
在艺术手法上,下阕的叙述笔调在古词中极少见,因为它会受到词的篇幅所限,难以把握。
本词中短短几句,却叙事精到,绝无减省之感。
同时词中只写了少女的笑,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在阅读时的再创造为该词增色,而任何对少女美的刻画都会是对读者想象的限制。
所以,笔者认为,词的下阕在古词中堪称精品。
这首词,小题为春景,但两片所写不同,上片写景物之美,下片写少女之乐。
前后层次,极为分明,然而又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在这一对偶句中,先点出新社,后点出清明,交代出节令时序。
并以最富有季节的景物燕子,梨花分别加以点缀。
又用来、落二字写出景物的动态。
有此一笔,那体态轻盈。
呢喃作语的春燕,展翅飞来了;而那雪白的梨花,却因节气已过,飘飘摇摇,纷纷落去了。
一幅暮春景物图已经浮现出来。
在这里,诗人抛却了见落花而伤春的旧习,词调是健康的,画面是明丽的。
新社、清明是古代诗词经常写及的节日。
新社,既春社。
古时春秋两次祭祀土神的日子称为社日,一般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
古代描写社日的诗句很多,最著名的当属陆游的《游山西村》,诗曰: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如把诗文的描述作为春社节日的生活背景,那么,对于燕子来时新社,就会有更多的联想,更深的理解。
清明是踏青扫墓的日子,按《岁时百问》的说法: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它的历史绵远,诗作很多。
前面俺提到的杜牧《清明》绝句,所写的是杏花,而晏殊在这里写的确是梨花。
以花信而言,杏花早于梨花,北方较寒,故清明时节杏花方盛;南方较暖,故清明时节梨花已落。
这说明两者所写地区不同,故景物各异。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这三句分写三景,先写池边,次写树上,后写空中,一笔一景,或静或动,有声有色,流宕自然,清丽可爱,可谓风韵独具,妙语天成。
三四点言其少而小,手法有似杜甫的点溪荷叶叠青钱;一两声,则言其早而少,则近似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
第三句日长,不只是说立春之后白昼渐长,而且点出日照充足,无风无雨,故而才接得上飞絮轻三字。
所谓絮,既柳絮,也叫柳绵、杨花。
所谓轻,不是说柳絮了无轻重,而是形容它在晴天丽日之下,悠悠而飞,轻轻而飘的景态。
此词下片写人,与上片一样,笔调亦爽利明净。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巧笑,语出《诗经卫风硕人》: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形容女子美好的笑容。
这两个字虽然仅是简洁的肖像描写,但却生动地反映出那些少女美丽的风姿。
她们成群结伴,迎着明媚的春光,走进幽静的桑园小路,彼此相迎,一起欢快地采桑叶,词的最后三句由上两句顺承而来: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这里连同上两句画出了一幅农村风俗画,具有十分浓厚的生活气息。
语言晓畅自然,纯用白描手法。
疑怪、元是逼真地点出了少女斗草赢了之后,那种奇妙的心理状态。
斗草既斗百草,是古代用草做比赛的一种游戏。
白居易《观儿戏》诗曰:
弄尘或斗草,尽日乐嬉嬉。
大概这种游戏颇为有趣。
那些采桑女,斗赢了的满心欢喜,忽然天真地讲起运气来,难怪昨夜做了个好梦,原来是今儿个斗草赢的好兆头。
于是她笑了,笑的那么天真那么美韵味不绝,情趣无限。
她们的音容情貌,在诗人的笔下写的栩栩如生,似见其人,如闻其声。
在《珠玉词》中,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作品,具有淳朴的乡间泥土气息。
上阕写自然景物。
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众多意象秀美明丽,足见春色之娇人。
下阕写人物。
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
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的生活细节,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点到,与上阕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
笑从双脸生一句特写,收束全篇。
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
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二十四节气,春分连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
春已中分,新燕将至,此时恰值社日也将到来,古人称燕子为社燕,以为它常是春社来,秋社去。
词人所说的新社,指的即是春社了。
那时每年有春秋两个社日,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极一时一地之盛。
闺中少女,也放了假,正所谓问知社日停针线,连女红也是可以放下的,呼姊唤妹,门外游玩。
词篇开头一句,其精神全在于此。
按民族花历,又有二十四番花信风,自小寒至谷雨,每五日为一花信,每节应三信有三芳开放;按春分节的三信,正是海棠花、梨花、木兰花。
梨花落后,清明在望。
词人写时序风物,一丝不苟。
当此季节,气息芳润,池畔苔生鲜翠,林丛鹂啭清音。
春光已是苒苒而近晚了,神情更在言外。
清明的花信三番又应在何处?
那就是桐花、麦花与柳花。
所以词人接着写的就是日长飞絮轻。
古有诗云:
落尽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可以合看。
文学评论家于此必曰:
写景;状物!
而不知时序推迁,触人思绪也。
当此良辰佳节之际,则有二少女,出现于词人笔下:
在采桑的路上,她们正好遇着;一见面,西邻女就问东邻女:
你怎么今天这么高兴?
夜里做了什么好梦了吧!
快说来听听!
东邻笑道:
莫胡说!
人家刚才和她们斗草来着,得了彩头呢!
笑从双脸生五字,再难另找一句更好的写少女笑吟吟的句子来替换。
何谓双脸?
盖脸本从眼际得义,而非后人混指嘴巴也。
故此词,美在情景,其用笔明丽清婉,秀润无伦,而别无奇特可寻之迹;迨至末句,收足全篇,神理尽出,天时人事,物态心情,全归于此。
婉约派词人晏殊的这首《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是《珠玉词》中最具有淳朴乡间泥土芬芳的一首清新活泼的作品。
此词以轻淡的写生之笔,通过描写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情趣盎然、欢乐喜庆的气氛。
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天真纯洁心灵。
上片写院中之景,情景交融,清新活泼;点明季节,带出节日。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一年当中的二十四个节气,其中惟有清明是以节日的形式出现的。
人们喜欢清明节,喜欢清明时节美好的风清物宜,也欣赏清明节丰富的内涵。
燕子首两句点名季节时序:
春分后十五日则清明,这期间正是阳春三月,万物竞发,春意盎然,草长莺飞,社燕归来;和风吹柳绿,细雨润花红;梨花木兰花落后,便是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春社中聚宴赛会更是欢腾。
池上三句用对偶句描绘出幽静庭院中春意盎然的景象:
气息芳润天转暖,满园春色,渌波荡漾。
池畔苔生鲜翠,疏疏落落三四点;高树叶底藏莺,婉转空音一两声。
这两句,似曾相识。
杜甫在《蜀相》中写道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但是,杜甫写黄鹂是以动衬静的笔法,用黄鹂鸟的叫声反衬出诸葛亮祠堂周围的寂寥冷落,寄托着诗人对诸葛亮身后凄凉的哀叹和同情;亟盼良相贤才平叛定国,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悲愤之情。
同时也有物是人非、历史沧桑的感慨。
而本词晏殊却以黄鹂鸟的叫声衬托出院中的幽静,写出了春光的美好,抒发了热爱春光、欢快自在的心情。
三四点、一两声或为实写,却更透出庭院中的幽静与主人公神情的闲适。
日长飞絮轻句写:
春风频送暖,人天共步缓,更见柳絮轻飞日渐长。
正如古诗落尽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所云。
上片通过燕子、梨花、碧苔、黄鹏、飞絮等众多意象,传神地描绘出生动鲜活、明媚秀润的娇人春色,表达了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一改传统诗词中伤春惜时的老套。
描写时序风物,一丝不苟;状写春光荏苒、时序推迁,触人思绪,神情更在言外。
下片写郊游之人,天真可爱、纯洁无瑕;感情纯真,文笔生动。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下片是人物的特写:
两位邻家少女在桑田小路相逢了,她们喜笑颜开在说着什么。
东邻女伴笑眯眯地喧声道:
刚才和她们斗草时,我赢得了彩头啦!
难怪我昨晚做了那么一个春宵好梦,今天灵验了!
你看她,满面春色藏不住,双颊上飞动着笑容。
这是以个体概全整体之法,渲写春游之况:
当此良辰佳节之际,闺中长妇、少女换了薄装,停了针线,呼唤相邀郊游踏青。
这便是杜甫《丽人行》中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和柳宗元《与许京兆书》中写道:
田野道路,士女遍满清明时节的郊游踏青景况。
时隔两百多年后的宋时盛景可能更胜于此。
这有宋人吴维信的《清明诗》佐证: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巧笑,写出东家姑娘笑眯眯地聪明而调皮的神气。
疑怪两句通过心理活动的观察,用虚笔再现女伴的生活细节,将东家少女的天真可爱一笔点到,与上片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
笑从双脸生,用白描手法,从心理层面将少女的笑写得自然天真,绾合换头巧笑语意,并以此特写之句收束全篇春光无限之旨。
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
两个笑字,一写笑容晏晏之美,一写笑挂双颊之盛。
通过两个笑字,从心理及情态两方面的描绘出了一个美丽清纯、活泼天真、浪漫、充满青春活力春游少女明快快乐、情趣盎然的形象,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纯洁无瑕的精神世界。
词人将人物安排在一个特定时间、特定坏境中,就已经使读者感到春气的融合与春景的绚烂,仿佛置身在暖洋洋的春光中,看到燕子飞翔、梨花飘落一样了。
长期处于封建礼教压迫下、禁闭于深幽闺阁中的少女长妇们,能一时的得到解放,走向园林,走向大地原野的怀抱,她们对于春天的美好而新鲜的感觉、对于暂时的精神解放后轻松愉快的心情,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像、难以体会的。
《牡丹亭》中杜丽娘游园时,曾以充满惊喜的口吻开场道: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就是这个因由。
此词表现了暮春风光更为绚烂。
笑从双脸生五字,再难另找一句更好的写少女笑吟吟的句子来替换。
故此词,状美情景,其用笔明丽清婉,秀润无伦,而别无奇特可寻之迹;迨至末句,收足全篇,神理尽出,天时人事,物态心情,全归于此。
该词下片历来备受推崇,许昂霄《词综偶评》中评说疑怪三句:
如闻香口,如见冶容。
全词浑成优美,音节浏亮,意境清秀,场面轻快,洋溢着诱人的青春魅力。
尤其上下片的构思,景与人对应着写,将春天的生命写活了。
其中巧笑的东邻女伴,仿佛春天的女神,给人间带来生气、美丽与活力。
晏殊的这首《破阵子春景》的可贵之处,在于它触及到了其他词曲家很少触及的少女题材,完美地塑造了明快活泼、天真纯洁的青春美少女形象。
笔者以为,抒写少女的美,主要是通过下片的两处笑来描画的,词人运用灵动细腻的笔触,真正把读者带到了此中有人,呼之欲出的艺术境地。
现结合词的下片加以赏析。
词的下片是写人――写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
然而,最先出场的却不是人,而是少女那天真的巧笑。
为什么呢?
因为下面有采桑径里逢迎一句,说明少女身处桑径,诗人是远距离观察,难以相见,显然,这里的巧笑应是听觉所感,是笑声。
这笑声与上片勾勒出的背景,在色调与气氛上非常和谐。
这一笑,使画面顿时活跃起来,就像平静的湖面荡起了层层涟漪,这笑声划破幽静的春天的田野,使人感到一种生活的欢悦与温馨。
人虽未到,声却先闻,这会使我们极易联想到《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精彩登场,二者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京剧中人物的出场,颇有人物躲在幕后先唱两句才与观众见面的味道。
不过,这词里的少女并非故意躲在幕后,确实是隐在采桑径里,自然不会露面的。
看来,词人之所以知道她们是东邻女伴,是从她们的笑声中听出来的。
采桑径一句,不仅交待了女伴的身份――采桑女,而且还引出了下面的对话,这对话也是在采桑径里说的。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两句对话写得轻灵又活泼,既有个性,又符合少女的心境和情态。
它写出梦境美好,可以令人欢笑,而斗草获胜,则更加值得放声大笑(情不自禁的发自肺腑的)。
这两句的确写出了少女们那种稚气而纯真的性情,写出了她们丰富的内心活动。
对话过后,美女才从采桑径里走出与词人、与观众会面――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呀。
观众见到的是:
笑从双脸生。
这个笑字,才是笑容。
因为这个笑是从双脸上看出来的。
由此看来,词中前面的巧笑与后面的笑字,含义有别,前者为笑声,是听觉所感;后者为笑容,是视听所感。
惟其如此,才能避免重复之嫌,才能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现人物的风姿。
词中的两处笑,尽现青春少女之美,真是点睛之笔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破阵子 池上碧苔 三四 点叶底 黄鹂 一两 声晏殊 阵子 原文 翻译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