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docx
- 文档编号:12844799
- 上传时间:2023-04-22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5.27KB
十二五规划.docx
《十二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规划.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二五规划
口译网注册会员
用户登录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网站首页口译教学口译技能口译实践口译专题口译考试口译行业口译资源口译图片口译百科口译社区口译网址热门标签开通会员资源下载口译社区口译课堂口译群组个人空间日志博客口译微博我要投稿求职招聘演讲致辞会议发言对话会谈记者招待会当前位置:
主页>口译实践>记者招待会>
2011-03-06十二五规划纲要两会记者会时间:
2011-03-0620:
31来源:
口译网作者:
口译网点击:
4255次
2011年3月6日14时,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三楼大厅举行记者会,主题是“‘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副主任朱之鑫、徐宪平就十二五规划纲要答记者问。
以下为发布会实录:
点击播放下载:
中文原声视频中文原声音频英文同传音频
彭放: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现在开始。
今天我们请来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张平主任、朱之鑫副主任、徐宪平副主任与大家见面,并就“十二五”规划纲要有关问题回答大家提问。
现在开始提问。
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
前十一个五年规划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我国也是刚刚进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结构失衡、收入差距拉大、资源和能源消耗过多等很多问题,所以有人认为“十二五”期间中国要增强的不仅仅是身高,更重要的是强筋健骨,所以我想问一下张平主任能否给简要介绍一下在这个方面“十二五”规划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和亮点?
张平:
首先,感谢记者朋友对“十二五”规划给予的高度关注。
我也借此机会对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作的关心、理解、支持和帮助,表示诚挚的谢意。
“十二五”规划是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议编制的,也可以说是集中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集中了社会各界的智慧,也包括海内外侨胞的智慧,所以我也想借今天这样一个机会,对我们编制“十二五”规划中给予我们巨大支持的方方面面的朋友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正如这位记者朋友刚才所提出的问题,我们国家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十一五”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包括我们战胜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昨天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作了系统的总结,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我们的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矛盾,也存在着风险和挑战。
解决这些问题、矛盾,应对这些风险、挑战,这无疑对我们在“十二五”期间能不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我们预期的目标,应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我们在编制“十二五”规划的时候,针对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一些问题,我们做了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够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的进程中解决这些矛盾。
所以,这也就构成了“十二五”规划的特点,我想这个特点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最突出的特点是“十二五”规划纲要坚持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七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可以说,我们现在编制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始终贯穿着这一主题、这一主线。
从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到政策导向,到发展的目标,到重点任务,都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
如果朋友们认真地看一看“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话,就能够看出来从指导思想到最后规划的实施,都闪耀着这个主题、主线的光辉。
我们在确定发展指标的时候,尤其是把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放在了一个突出的位置。
这些方面我在后面还要说到,所以我想这是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第二,我们力求做到长短结合。
五年规划是一个中期的规划,所谓“短”,我们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过去,虽然全球的经济出现了缓慢的复苏,但还是在危机的阴影或者是危机的泥潭中艰难地跋涉,所以我们还要搞好和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的各项政策、举措的衔接,以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果。
所谓“长”,我们就要围绕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来编制“十二五”规划,也就是说经过“十二五”的努力,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所以我们力求在规划中做到五年与十年、当前与长远相结合。
第三,我们在规划中尽量要体现扩大内需的导向。
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调整需求结构。
我们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一个长期的方针,作为我们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所以在“十二五”规划中对这些方面建立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是一个重点。
第四,我觉得还有一个值得向世人宣示的,就是我们坚持了民生优先的原则。
就是要让全国各族人民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如果说我们过去的五年规划比较注重增长的话,那么我们这一个五年规划更加突出了民生的保障和改善。
当然,我不是说过去“保增长”不应该,因为当时在解决温饱,在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上,我们必须保持经济的增长。
所以过去五年规划中,把“增长”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这是完全必要的。
我们现在有了这样一个发展的基础、物质的基础,现在我们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所以在收入分配的问题上、在就业的问题上、在提供公共服务的问题上,在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十二五”规划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要求。
第五,我们还是要继续深化改革,把改革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还不够完善。
在我们前进的过程中,既有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性、结构性的矛盾需要我们继续去克服,而且伴随着前进的步伐,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继续深化改革。
争取到2020年我们能够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最后还有一点,我们这个规划是一个虚实结合的规划,所谓“虚”,作为五年规划,要考虑到它的战略性、考虑到它的前瞻性。
但是,我们在编制的过程中,力求能够更实一些。
使得这个规划具有针对性,具有可操作性。
所以,大家可以看看规划中的一些专栏、图表,乃至于在文字的表述上,我们都力求更实一些。
这样也便于将来的评估、便于将来的考核,更增强这个规划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所以,经过这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审议,我们进一步地修改、完善这个规划,相信能够形成一个指导我们今后五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性的文件。
实现了“十二五”的目标,相信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我们国家的面貌,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都能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谢谢!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请问朱之鑫副主任,回顾“十一五”我们经历了很多事情,我们一起经历了汶川地震,也经历了奥运会和世博会,请问朱副主任,从您的角度来看,您怎样评价过去的这五年?
朱之鑫:
对于这五年,我想总理有一句话讲的非常精彩,我们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当时发生汶川地震的时候,曾经有的战士讲过这样的话,“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表现出中国人民大无畏的精神。
昨天,我参加了一个小组会,一个人大代表讲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话,他是从四川灾区来的,他说“请你们到四川去看一看,到灾区去看一看,灾区最漂亮的是住房,最安全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百姓”。
我想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共同经历过了这极不平凡的五年。
这五年,我觉得我们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各类自然灾害和重大挑战接连不断。
在这期间发生了许多大事、难事、急事,应该说这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罕见的。
党中央、国务院统揽全局,五年来审时度势,准确判断,带领全国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我在来的路上想,是不是可以说我们大事办得漂亮、成功,难事办得稳妥、扎实,急事办得及时、有效。
当然我们还有很多喜事,我看喜事办得也是喜庆振奋。
所以在这点上来说,我们的国家在这五年里头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我想简单地从五个方面讲:
第一,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去年我们完成了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五年年均增长了11.2%,比“十五”时期年均增长速度提高了1.4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4000美元。
财政收入达到了83080亿元,比“十五”末增长了1.6倍。
第二,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五年来,总理报告里讲了,城镇累计新增就业的人员达到了5771万,转移了农村劳动力4500万人,大家都在研究收入分配,实际上这五年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
去年末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都比“十五”末增长了1.8倍,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我们连续七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平均每年增长了10%。
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全覆盖。
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第三,生态建设和节能减排也取得了非常重要的进展。
“十一五”的时候,我们当时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作为约束性的指标提出来,这是一个非常有先见的举措。
经过大家的努力,完成了19.1%。
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第四,体制改革在不断向前推进。
就是在这五年里,我们实际上取消了农民的农业税,集体林权的改革全面在推进,资源税的改革顺利实施,包括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包括教育文化体制改革,整体都在往前推进。
第五,这条是大家都知道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明显增强。
现在大家都在讲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跃居到世界第二位,我们对外贸易额去年一年是2.97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超过了2.8万亿美元,开放型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特别是我们有效地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应该说这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做出了贡献。
我想,这五年实际上有几条我非常有感触,它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展示了我们改革开放的力量。
正像刚才张平同志所说的,为“十二五”时期实现更好地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
实际上,我们现在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好形势,继续把我们改革开放的事业推向前进。
正像我们经常讲的,我们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谢谢。
新华社现代快报记者:
在“两会”开始之前,一些网站征集了一些网民关心的问题,关注度最高的依然是民生改善。
有网民说,当前我国是GDP一大步、财政收入两大步,居民收入迈半步。
我想请问,在“十二五”期间百姓关心的收入分配、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以及“蚁族”特别关心的“蜗居”问题、住房问题能不能得到特别的改善?
张平:
谢谢你的提问,我刚才已经说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一个突出的亮点是民生优先,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从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医疗、教育、住房等诸多方面,在“十二五”规划里我们都做了考虑。
我们希望通过“十二五”的努力,能够进一步的扭转现在收入分配上的一些差距,能够使得群众的收入有一个较快的增长,用我们现在的话说,能够实现“两个同步”、“两个提高”,根据“十二五”规划编制的过程中,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我们还是有信心的。
具体采取的一些措施,我想请徐宪平副主任给大家做一个比较系统的回答。
徐宪平:
刚才你提的问题,现在社会都很关心,也是这次“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至于刚才张主任说“十二五”规划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一个十分重要和突出位置。
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党中央、国务院最关心的问题。
所以,胡锦涛总书记在2009年一次国际会议上提出包容性增长,强调要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温家宝总理上周末与网民交流的时候也强调,“十二五”期间,要使社会更加进步,使国计民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所以“十二五”规划从编制一开始,就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整个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整个规划纲要中篇幅最长的,有七章,也是内容最丰富的,措施最具体的。
第一,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范围和重点,有九个方面,公共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人口计生、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住房保障、环境保护,比如说在公共教育中,政府要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实现九年义务制免费教育,对农村的学生,对城镇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和涉农专业的学生,中等职业教育免费等等。
这九个方面,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将来是要财政保障的。
不管你生活在东部,还是生活在西部,不管你居住在农村还是城市,政府都要提供同样水平的公共服务。
第二,规划纲要也是首次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是要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和创业的规模,特别是要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
提出五年年均要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要转移农村劳动力800万人。
第三,提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纲要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导向,提出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步。
这“两个同步”的导向提出以后,已经产生了重要的效应。
我想举一组数据来说明,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的省份只有一个省,实行的结果有三个省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现在我们了解“十二五”地方规划提出“两同步”的,居民收入超过经济增长的有5个省,有19个省提出“完全同步”,有5个省是“基本同步”。
从“十一五”的1个,到“十二五”有9个、29个,我想执行的效果会更好。
提出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今后的五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要全覆盖,去年覆盖率才24%,总理在昨天的报告中说今年要达到40%,提出要到2015年新农保要全部覆盖。
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这个制度要建立起来,现在还没有,现在只有城镇职工的。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要新增1亿人,并且养老金还要逐步增长。
另外,还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
还有一条是在“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城镇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第四,医疗保障提出要让全民享有基本的医疗保障,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要新增6000万人,在政策范围内的医保基金支付的水平要提高到70%以上。
第五,要提高住房保障的水平,未来五年,要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今年1000万套,明年1000万套,后面三年还有1600万套,使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
同时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对于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提供廉租房,实行廉租房制度。
对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提供公共租赁住房保障。
对于中高收入家庭,将实行租赁和购买相结合的商品房制度。
在第八篇最后还布置了“改善民生行动计划”,有具体的一些政策、一些措施的安排,这几个方面不仅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会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都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谢谢。
华尔街日报记者:
在你们报告的第20页有这样的表述:
有一些目标仅仅是预期性的增长目标,而并不是真实的目标。
你们为什么要提出预期性的目标,而不是真正的目标呢?
在敦促各个省份实现他们的发展目标的时候,你们是怎样做的呢?
第二个问题,我们发现国家发改委对于使用利率的调控作为一种手段,一直以来不以为然。
为什么是这样呢?
张平:
我想再询问一下,刚才说到的是哪个报告的20页?
华尔街日报记者: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英文版的第20页,有一个“8%的增长目标”,这是预期性的增长目标。
张平:
你是指经济增长?
华尔街日报记者:
对。
张平:
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照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特点,对于每一年计划安排,或者是对五年规划的安排,我们把发展目标划分为两类:
一类是预期性的;一类是约束性的。
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到,预期性的是一种指导、是一种导向、是一种预期。
约束性的指标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是必须完成的指标。
刚才这位朋友问到了经济增长8%,为什么是一个预期性的指标。
我想这样回答这个问题,对于经济的增长,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这是必须的,我们有13亿人口,我们的物质资料的生产还没有达到极其丰富的程度,因此我们还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但是,按照我们对“十二五”期间发展的导向,我们应该把发展的着力点或者是发展的重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要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因此,我们现在对经济增长的指标没有做出强制性的安排,而是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有些地方的条件好一些,可以快一些;有些地方的条件差一些,也可以慢一些。
总之,要从实际出发,不要互相攀比。
但是,必须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讲究经济结构的优化,讲究效益的提高。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
在发展的进程中要更好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因此我们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效益,现在是作为约束性的指标提出来,对我们的企业、对我们社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至于经济增长的速度,我们希望它能够保持一个平稳较快的增长,但是我们淡化这样的速度,而是更加注重它的内涵。
我想这也是我们“十二五”期间,在经济发展中能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转变发展观念的内在要求。
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
我想请问关于物价的问题,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CPI破3、破4、破5,包括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温总理首先强调要稳定物价,这是不是暗示着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全面通胀的时代。
在“十二五”期间,对稳定物价、控制物价还有哪些措施能够在长效上稳物价?
张平: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物价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因为去年上半年物价的总体形势是比较平稳的,但是从7月份开始,物价水平或者是物价指数就出现了上涨幅度比较快的局面。
所以,各个方面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特别是从上涨的商品的品种上来说,主要是食品或者是农副产品的价格上涨,这样就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就密切相关。
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每一天都要吃饭,所以社会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这样的状况,对于群众的生活,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众的生活就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针对这样的一个状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包括发展生产、搞好市场调控增加供给、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价格秩序,也包括对于低收入群众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不因物价的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的生活。
采取的所有这些措施,应该说收到了成效。
一方面,物价上涨的趋势逐步平缓,最高是去年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1%,其后物价的涨幅逐步平缓下来。
去年12月份到今年1月份,应该说物价涨幅比社会的预期还低一些。
2月份的数字还没有出来,但是,根据我听到各个方面的反映,2月份的物价指数可能还会更低一些。
另一方面,各地都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采取了临时性的补贴措施。
对于一些低保的群众,对于一些生活困难的群众,增加了临时补贴,或者是提高了补助的标准,所以尽量地使他们的生活不受到影响。
总体上来说,抑制物价的工作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对于今年的物价趋势,我可以比较有信心地说,我们还是有条件、有能力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首先党中央、国务院给予了高度重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于宏观调控的导向、目标、任务,说得非常明确。
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之间的关系。
要把管理通胀预期、保持价格总水平的稳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昨天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今年的十项重点工作中,把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列为第一条,这也是多年来所没有的。
所以,从宏观调控目标到我们的经济政策都要围绕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来确定、来展开。
从客观条件上来看,我们也是有能力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大多数工业品都是供大于求的。
我们重要的商品、生产资料,总体上供给还是比较充裕,尤其是粮食,这也是社会最关注、议论最多的,因为粮价是最基础的价格,也是群众最重要的一个支出项目。
我可以向大家透露一个数字,按照国际通行的评价标准,粮食的库存量大体上等于一个国家一年消费量的17%-18%,这是比较正常的。
现在中国的粮食库存达到了40%。
我再说一个具体的数字,最近各个方面对于旱情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会不会使小麦减产都十分关注。
我告诉大家,现在我们小麦的库存还有2000亿斤,几乎相当于一年的小麦产量。
所以,我们粮食库存是充裕的。
这就为我们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奠定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
当然,我们也意识到物价上涨的压力,物价上涨还有很大的风险,所以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昨天温家宝总理的报告里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举措,我可以再进一步地细化一下。
第一,要大力发展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
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夺取农业丰收,尤其是粮食的生产争取第八个丰收年。
只要我们农业能够保持一个比较好的收成,我们控制物价就有了比较好的物质基础。
去年物价的上涨中,最高的是蔬菜,全年差不多上涨20%左右。
第二是水果,全年大体上上涨14%左右。
第三是粮食,大体上上涨10%左右。
水果、蔬菜、粮食等食品上涨拉动整个物价上涨的70%。
所以,今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生产。
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支持、鼓励粮食生产,包括加大对农业的支持、进一步扩大投入,中央今年发的1号文件是要搞好水利建设。
我们现在正在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建设规划,同时保证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转移支付等等,调动农业的主产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重农抓粮的积极性,调动农民“种农种粮”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开始有信心争取粮食第八个丰收年,这是最基础的工作。
第二,我们要搞好储备吞吐的调控。
市场供过于求的时候,我们采取临时收储的政策,大家都知道我们这几年收储了玉米。
因为小麦和稻谷,我们实行最低收购价,有多少,国家都敞开收购,玉米我们采取了临时收储的政策,大豆采取了临时收储的政策,油菜籽采取了临时收储的政策,糖料采取了临时收储的政策,保护农民的利益、保护农民的积极性,需要的时候我们就把这些储备的物资拿到市场上进行调剂。
从去年以来,我们小麦、稻谷、玉米、大豆、油料、糖料,还包括猪肉,所以我们把库存拿出来,这也是能够保持价格基本稳定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我们还要继续加强市场的调控。
第三,做好流通环节的工作,尤其是对于蔬菜。
去年涨价幅度最高的是蔬菜,这也是因为现在蔬菜生产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城市郊区以种菜为主,现在城市周边几乎都不种菜了,有的需要调度,有的需要长途跋涉,所以需要加强中间环节、流通环节的建设,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也是维持物价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我们加强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搞好农超对接,特别是鲜活农副产品的绿色通道,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降低流通成本,降低蔬菜的价格,降低商品的价格。
第四,要加强市场的监管。
从根本上来说,价格是由供求关系来决定,但市场秩序如何,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现在许多商品都出现了金融化的趋势,买卖商品不是为了自己消费,而是为了利用这个商品赚钱,所以去年出现了大蒜的问题、绿豆的问题。
我们要加强市场的监管,对囤积居奇、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的现象,要坚决依法进行打击和治理,来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和价格秩序。
第五,要控制好流动性。
现在市场的资金还是比较充裕,这两年贷款的规模比较大。
另外,海外一些“热钱”的流入,也对国内的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合理地控制信贷的规模,合理地确定货币的供应量,创造稳定价格的货币条件。
最后一点,也是希望包括新闻媒体、记者朋友能够准确地阐述、阐释价格政策,准确地报道价格的形势,为整个控制物价的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我相信,通过这样一系列的举措,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我对于保持今年物价总体稳定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谢谢。
香港大公报记者:
在这次“十二五”规划当中,第一次把香港和澳门单独列为一章来撰写,当中有明确表示“支持香港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我想问一下中央政府在规划“十二五”过程中,对香港是如何考虑的?
有些评论认为,香港固有优势已经逐步丧失,已经无力独自应对激烈的区域竞争,是迫使中央此次出手的原因,您如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二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