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勤专员年度工作总结与考察学习情况报告汇编.docx
- 文档编号:12837044
- 上传时间:2023-04-2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3.58KB
考勤专员年度工作总结与考察学习情况报告汇编.docx
《考勤专员年度工作总结与考察学习情况报告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勤专员年度工作总结与考察学习情况报告汇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勤专员年度工作总结与考察学习情况报告汇编
考勤专员年度工作总结与考察学习情况报告汇编
考勤专员年度工作总结
一年来,能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落实学校严格教学管理工作的部署,以重实际,求实效为工作的基本原则,以杜绝无故缺勤为重点,以强化学校各项量化管理为契机,勤奋努力做好教学考勤工作,使自己所巡查班级各科教学人员出勤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教学秩序基本稳定正常。
现将本人一年以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创新理念
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将理论联系到实际的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教学管理改革浪潮的“洗礼”。
通过学习新的教学理论,使自己逐步领会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树立了学生主体观和***教学的思想,尝试使考勤巡查工作由机械地记录缺勤情况逐步深化为实地观察各年级各班是否构建了或正在构建一种****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否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了实处;是否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否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
通过自己的反馈与沟通,使学校分管领导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教学信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以主人翁的心态对待本职工作
如果说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那么出勤状况就是一个教师是否爱岗敬业的一个重要标志。
作为一个教学考勤员,我这样看待别人,更如此要求自己。
一年来,我严格履行工作程序,每天早晚辅导加正课总共十一节课,两座教学楼共7节楼梯,每节课必须上楼查、每个班都得门前过。
这样的工作量不仅要具备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还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我在西北当知青放马时曾经摔伤过左膝,至今天气变化时还时有隐痛,前不久晚间查岗时就因左膝发软将右膝跌伤至今肿痛未愈。
为了不影响工作我没有请假,也没有向领导提起。
而是进行自我锻炼恢复。
我觉得人的精神力量是很重要的,一个人的心理年龄一个人的坚强意志一个人的乐观向上的性格往往可以对一个人的生理指标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如果看我上楼梯的速度许多人恐怕不会相信我已是在五十岁门口徘徊的人。
在坚持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能够积极探索考勤工作规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严格执行考勤制度的同时对于诸如课堂秩序、教师教态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校整体形象的现象也能毫不隐讳地向学校分管领导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工作力求深入细致,做到人性化操作
平时做到熟悉各年级各班级楼层分布情况,各班课程安排,尽量了解各班任课教师工作量、授课日程,尽量做到准确地对于每个人的出勤状况进行记录。
但是在具体工作中又非常注意了解教师的实际身体情况。
对于带病坚持授课的教师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有时遇到有的教师临时有事来不及请假能够主动帮助联系调课、有时还主动电话提醒课程有变的教师及时上岗。
总之,从一切为了教学,一切为了学校发展出发,我觉得自己不仅是一个教学秩序运行情况的监督者,还应该是一个主管领导与教学人员之间的沟通者,同时更是一个对于一线教学人员的身心状况了然于胸的关注者。
四、工作力求公正无私,坚持原则
人类是社会化的生物,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友情和亲情。
我是xx年进入寿县一中工作的,可以想象二十多年来使我在一中校园内外也多多少少有了一个无形的人际关系网。
有时在亲情,友情甚至师生感情面前真的使我有种深深的无奈。
许多次我都只能苦笑着面对那一张张昂首而过的脸,心里充满歉疚。
然而考勤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无私和公正,既然自己身在这个岗位就得尽心尽力地努力做好。
因此不论是兼课的领导误课还是多年的好友缺勤,我都能够如实记录上报部门主管领导。
经常会有许多好心人提醒我不必那么“认死理”,也不乏说情者在耳边嘀咕,我只记住一条:
心底无私天地宽,无欲则刚。
有时候面对个别人的无礼责难,我也能够心平气和地解释沟通,基本做到了顾全大局,忍辱负重。
总之,一年来,干的是一些得罪人的工作,收获的是两条健步如飞的腿脚加载着对于学校未来的满怀信心。
如今,过去的已经过去,今后的工作中还有着数不清的楼梯要爬和脸色要看。
在新的一年里我一定继续努力,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争取把本职工作做的更好。
考察学习情况报告
一、考察学习的基本情况
市委、市政府对这次赴云南考察活动高度重视,多次专题进行研究部署,组成了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启敏为团长,以市委常委、**风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副主任程迎峰,市政府副市长、市旅委主任徐健敏为副团长,市委办、市旅委、市文化局主要负责同志和各区县旅游、文化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旅游文化代表团。
市委办和市旅委、市文化局进行了充分准备,按要求精心确定了考察线路和考察内容。
代表团先后赴云南省丽江市、大理白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玉溪市和昆明市等5个州、市,实地考察了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蝴蝶泉、苍山洱海、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聂耳文化广场、抚仙湖、石林等近20个景区景点,期间观看了《纳西古乐》、《印象丽江》、《丽水金沙》、《蝴蝶之梦》、《勐巴拉娜西》、《云南映象》等6台精彩的文化旅游精品节目。
代表团所到州、市,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热情接待,双方充分交流了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就进一步扩大旅游合作进行探讨和协商。
考察结束返回后,程永宁、徐健敏同志于5月31日主持召开了考察学习座谈会。
会上,代表团成员结合云南之行所见所闻,围绕“为什么要推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和文化与旅游结合的重点、形式、主体”等讲感受、谈体会、议措施、提建议,踊跃发言,深入交流。
大家普遍认为,在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进一步掀起**旅游发展第三次高潮的形势下,市委、市政府组织旅游文化代表团赴云南考察学习非常必要、非常及时。
这次考察学习主题突出,针对性强,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云南各地在文化与旅游的紧密结合、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民族文化的挖掘利用、文化旅游产业的培育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果、积累的经验,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通过考察,进一步增强了加快我市文化与旅游结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云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近年来,云南各地高度重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大力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可以说,这些年云南旅游加快发展的过程,就是旅游与文化有机融合、互为平台、相互促进的过程。
(一)统筹规划,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紧密结合、和谐发展。
在云南期间,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各地都十分重视运用旅游产业搭建起来的巨大市场平台,高起点地开拓特色文化消费市场;在发展旅游产业时,又非常重视文化产业的巨大促进作用,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以文化驱动旅游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我们考察所到地区在规划、布局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时,都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准确进行产业定位,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措施。
丽江市提出“打造文化旅游名市、建设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的奋斗目标,确定了文化和旅游的支柱产业地位,各级政府都成立了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良好的决策和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文化和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同时,强化文化、旅游管理部门的综合协调、监督检查、行业管理和指导服务职能,形成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联动机制。
昆明提出打好生态、文化、民族风情“三张牌”,加强对各类旅游资源的挖掘、开发,着力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充分展示昆明旅游的魅力。
(二)不断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全方位提升旅游品位。
在云南考察期间,无论是进入景区景点,还是走到城市乡村,我们处处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节庆旅游活动始终是云南旅游的主轴。
云南各地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民族歌舞、民俗民风、历史遗迹、名人故里、宗教文化、饮食文化、民间工艺品等各种形态的文化旅游产品,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从“卖景点”向“卖文化”转变,较好地适应了旅游需求从单纯注重观光旅游向注重民俗文化体验的转变。
如洱海游轮上的《三道茶》歌舞表演、蝴蝶泉公园蝴蝶养殖和放飞、傣族园的泼水联欢等游客参与性强的项目,都成为新的亮点和卖点,提高了景区景点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打造文化旅游精品,以精品项目带动产业发展。
云南各地坚持实施精品战略,加快文化旅游精品项目的培育和建设。
推出了丽江木府、丽江古城、大理古城、崇圣寺、聂耳文化广场、云南民族村等文化旅游品牌,塑造了东巴文化、纳西古乐、摩梭风情等人文资源品牌,倾力打造的大型民族歌舞晚会《云南映象》、《丽水金沙》、《蝴蝶之梦》和大型实景演出《印象丽江》等气势宏大、让人震撼,均成为当地旅游的一大热点和卖点。
(四)广泛开辟渠道,大力促销文化旅游产品。
我们每到一地,首先进入视野的是景区景点、文艺表演的大型宣传广告。
各地制作的宣传册、光碟等宣传品精美别致,各种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琳琅满目。
各旅游城市宣传的方式多种多样。
昆明首开城市形象宣传先河,XX年就在中央电视台推出“昆明天天是春天”的城市形象广告。
丽江通过举办东巴文化艺术节、《爱我丽江》全国摄影大赛等大型活动及参加世界遗产论坛等提升了知名度和影响力。
玉溪则借助聂耳文化品牌宣传造势。
《云南映象》有一套人马常年在国外巡演,生动形象地促销了云南旅游。
西双版纳对歌舞节目《勐巴拉娜西》的宣传更是细致入微,从机场到演出场地,都有演员手持宣传品进行宣传促销。
借助影视作品宣传促销也是云南的一大特色。
《五朵金花》让人们熟悉了大理,《天龙八部》的热播又掀起了大理宣传促销的新高潮。
国际著名演艺界人士高仓健、张艺谋联手在丽江摄制了影片《千里走单骑》,并在丽江古城举办了规模盛大的首映式。
《一米阳光》、《茶马古道》、《铁血高原》等40多个影视剧组到丽江拍摄,并在中央电视台和20多家省台播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丽江热。
丽江、大理也成为全国著名的影视基地。
(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
丽江、大理等地抓住国家和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机遇,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目标,大胆创新管理体制、创新投资机制、创新管理思路、优化创业环境,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经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让文化单位、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
体制机制的创新,带来了文化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和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大理引进云南盛兴集团投资2.67亿元,整体开发建设鹤庆新华村,将新华村建成特色明显、规模庞大的民间工艺品交易市场。
丽江引进深圳能量公司,与丽江民族歌舞团联合组建了丽江雪山演艺公司,投资1100多万元策划演出了《丽水金沙》;引进北京映象公司投资2亿多元,推出《印象丽江》;与杭州宋城集团、浙江横店影视集团等文化企业达成协议,合作开展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和影视基地建设,建成了观音峡民族文化旅游景区。
同时,引导和鼓励市内民间资本创办民族歌舞晚宴、动感丽江露天广场演唱、古城各类文化小型展览馆等文化企业,激发全民参与文化产业的积极性。
一个多元的文化投融资体制已经形成。
XX年,丽江市文化产业增加值6.9亿元,占全市GDP的9.8%;大理州文化产业增加值23亿元,占全州GDP的8.5%,文化产业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六)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
云南各地十分重视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用好本土人才、引进紧缺人才和加强学习培训等方式,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云南少数民族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民间人才济济。
闻名海内外的《纳西古乐》,就是纳西族人宣科运用现代商业手段进行运作,成功推出的民族文化品牌。
《印象丽江》(雪山篇)500名演员全都是普通农民,来自10个少数民族;《云南映象》70%的演员也直接选自少数民族村寨。
为了高起点、大手笔打造文化精品,则聘请高手策划、编导。
《云南映象》由著名舞蹈家杨丽萍任总编导及艺术总监,《印象丽江》则由著名导演张艺谋、王潮歌、樊跃联合执导。
云南的旅游服务人员总体素质也比较高。
代表团所到州、市的接待、导游人员都能将当地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景区景点和经济社会各方面情况介绍得头头是道,而且待人热情,大方得体,让人对云南留下美好印象。
云南大学、昆明师范大学、昆明大学等8所大专院校及7所中等职业学校分别开设旅游专业和专科班,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后备军。
三、加快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借鉴云南的经验,主要向云南学什么?
我们认为,首要的是学习云南重视发展文化生产力的理念,学习他们将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的思维方式和抓结合上知难而进、不屈不挠的韧劲。
云南之行,让我们看到了差距。
**旅游与云南旅游相比,差距主要就在文化与旅游的结合还不紧密。
云南有风情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有独具特色的徽文化,而且毗邻长三角,邻江近海,承东启西,区位优势非常明显,我们发展文化旅游的先天条件和现实基础同这次考察所到的云南5州、市相比,并不逊色。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与旅游结合的问题,各区县也都依托各自的优势资源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从全市总体情况看,徽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还远远不够,我市的景区景点文化含量相对较低,尤其缺乏形象鲜明、竞争力强的文化旅游产品,文化与旅游还存在“两张皮”的现象。
当前,我市旅游正处在调整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时期,必须把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作为一个核心问题来抓,打响**文化旅游品牌。
为此,初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统一全市上下的思想认识,把发展文化旅游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全市上下都要深刻领会刘云山同志在**视察期间关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到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文化产业在许多发达国家都居于主导和支柱产业的地位。
这次我们到云南,也注意到有不少城市提出来“以文化生产力驱动经济生产力”,非常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
世界旅游组织断言,文化旅游必将成为人们生活的新时尚。
我们**必须准确把握世界旅游发展的大趋势,顺势而为,争取主动,扭转把文化和经济割裂开来的落后观念,树立“文化就是财富”的理念,把文化旅游作为提升“443”行动计划、打造“两个最强”、实现“一强三大”目标的重要抓手,作为推进旅游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作为旅游发展第三次高潮的重要内容,也要引导全市各方面认清**发展文化旅游的优势和基础,增强信心和决心。
从现在开始,各级各部门要做到思想上更加重视,认识上更加统一,措施上更加有力,行动上更加坚决,推动我市文化旅游发展的大跨越。
(二)抓紧制定相关政策,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强力保障。
市委、市政府成立领导组,统筹抓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并出台《关于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文化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
各相关部门依据这个意见,研究制定扶持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
(三)找准结合点,尽快编制、实施一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
整合市内徽文化研究力量,共享资源,形成合力。
以市场为导向,筛选出地方戏剧、民间艺术、徽州名人、传统工艺、民俗风情、历代名人赞**(徽州)等富有特色的文化元素,组合、编创成文化旅游产品。
建立和完善文化旅游项目库,做到储备一批、发展一批、壮大一批。
以项目为载体抓招商、抓投入,集聚资本,整合资源,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
突出抓好一批精品项目,实现我市文化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四)把握重点快速推进,力争近期我市文化旅游发展有大突破。
1、精心打造大型歌舞晚会。
市里重点抓“魅力**”和“古风徽韵”两台晚会。
黟县、休宁、祁门等区县策划中的演出项目也要加快节奏,早日投入市场。
2、尽快推出“唱响**一支歌”和**旅游形象宣传口号、形象标识。
3、进一步抓好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旅游是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最佳切入点。
深入贯彻实施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若干意见》,注意把握好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的低水平开发,同时注意处理好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防止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4、全面提升现有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树立大文化、大旅游理念,在全市范围内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游客一到**就能感受到浓郁的徽文化气息。
通过注入更多的徽文化元素,不断提高现有景区景点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5、加快推进在建文化项目。
尤其是徽文化博物馆等重大项目要保证质量,按期投入使用。
(五)创新体制机制,充分激发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生机活力。
把文化体制改革引向深入,通过改革,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多元投入”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
一是把文化企业培育成规范的文化市场主体,使其在我市文化旅游业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二是实现文化产业投资的多元化。
重点引进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到我市投资文化旅游业,特别是推出大投入、大制作的文化旅游精品。
同时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向文化旅游业。
三是促进旅游人才队伍提升素质。
适应文化旅游发展的需要,加强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落实人才工作优惠政策,大力引进文化和旅游业高端人才;重视发现和启用民间人才、乡土人才,让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到文化旅游发展中来,使文化旅游成为我市全民创业的亮点和特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勤 专员 年度工作 总结 考察 学习 情况 报告 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