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写作复习提纲.doc
- 文档编号:1283603
- 上传时间:2022-10-20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66KB
大学写作复习提纲.doc
《大学写作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写作复习提纲.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主题的要求
(一)主题在文章中的地位与作用
重要地位、主导作用
①决定着作品的确立与深化
②决定着作品的精神品格的层次
③决定文章体裁和表达方式
④决定如何选择和剪裁文章的材料
⑤才有可能形成趋向完整的写作思路
⑥才有可能将意化的思维转化为物化的作品
(二)主题的基本要求:
正确、深刻、集中
①立意要正确
②提炼主题要深刻
关键:
写作者的见识
如何锻炼胆识思路:
1.辨源流2.析因果3.顾左右4.识彼此5.比异同
主题的新颖:
新认识、新观点、新开掘、新角度
把握事物特征:
横向思维(由此及彼,类比联想)、纵向思维(纵深推究其原因)、逆向思维(联想反面)
③反映主题要集中(一篇文章只有一个写作主旨)
(三)不同文体对主题的要求
刻画人物:
开掘人物思想性格
叙事:
探求事件思想意义,找本质
景物:
情与意(渲染气氛、交代背景、寄情寓意)
论说性文章:
抓主要矛盾并将其作为认识与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实用性文章主题
特点:
①写作的受命性②写作者的群体性③写作目的的实用性
基本要求:
正确、准确、单纯
二、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要考虑到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结构形式的实际需要
①符合主题表现的需要,围绕主题中心使用材料
②考虑到怎样才会使文章的结构形式更完美、更具有个性化魅力
(一)材料的选择
搜集材料:
多;选择材料:
严
选材原则:
①真实
真实:
指材料符合生活的实际情况,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本质和变化
生活的真实:
实际存在的一切具体的生活现象(应用性文章)
艺术的真实:
对生活真实的提炼、加工与变形(文学作品)
艺术真实在表面上可以近似于生活真实,但比生活真实更理想、更集中、更典型、更具有普遍性。
②典型:
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本质、最能说明问题、最能突出人物思想品质和鲜明反映事物精神面貌的材料。
围绕中心。
③新颖:
新鲜、活泼、独特,使人耳目一新,有所收获的材料。
选别人不写、少写的材料,广为人知的材料换新视角。
(二)材料的使用
①材料的剪裁:
选择最能突出表现主题的那一部分,放弃与之有关但不密切的材料
②材料的聚合:
分清主次,分清材料与主题和结构的关系,以便于决定如何组合与排列,安排在文章中的出场次序。
要求:
自然和谐,天衣无缝。
三、锻炼思路
(一)思路的含义
含义:
指文章中若隐若现、前后贯通的脉络。
它显示了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认识和提炼的全部过程。
思路是结构的基础,结构是思路的体现。
思路在前,结构在后。
文章主题:
追求新颖,但不必与众不同
文章构思:
创新
(二)锻炼思路的基本要求
①注意思路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②注意思路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三)锻炼思路的主要方法
①拓展法(正向思维、逆向思维、纵向思维、横向思维、发散性思维)
顺向思维:
沿着人们习惯的思维轨道来思考
逆向思维:
反之
纵向思维:
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事物发展的顺序来思考
横向思维:
将不同的事物加以对比
好处:
利用两者的相似点,利用已有的经验和教训来防范当下正在铸就的错误,产生较强的说服力
发散思维:
由一个中心点向四周辐射的开放性思维方式,即对一个问题展开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
作用:
1.大大拓宽思想的视野2.丰富了文章的内容3.弥补了单向度思考所带来的局限性
②挖掘法(推进思维向深度开掘,深化中心思想)
③控制法(收束思维线索,使之集中、突出主题的思维方法)
既要从整体上做全方位的考虑,还要从局部上各个零散部分的有机联系,使文章结构严谨和周密,成为一个和谐的有机体
④梳理法(以拟写提纲的形式将思路理清和定型)
作用:
清理思维,提纲挈领,使文章清晰、严密和连贯
特点:
整体性和系统性
整体性:
指结构的各部分按照一定的规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系统性:
结构的各部分分为若干不同的相互制约的层次
详纲:
包括文章的层次段落、各部分之间的大致关系、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
提纲
略纲:
写明文章层次段落和各部分之间的大致关系
四、汉语写作的资源及整合
基本话语资源:
古代文言、现代汉语、民间方言俗语
古代文言:
拥有几千年历史,作为古代官方书面标准语,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长处:
含蓄精炼,生动传神;短处:
逻辑性不足,表意模糊;适合写艺术性、篇幅短小的文章)
现代汉语:
近百年历史,在反对传统文言、学习西方语言的价值取向中产生,很大程度上模仿借鉴了西方语言文字(长处:
表意准确严密;缺点:
平板枯燥;适合写逻辑性强的文章)
民间方言俗语:
幽默鲜活,富于生活气息,具有极强的表现力(适当采用,冷僻处加必要解释与说明)
表达方式的基本特质:
①声韵和谐②形式优美③简洁凝练
五、表达方式
(一)叙述
基本要求:
简洁明了
地位:
写作过程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
基本特征:
陈述过程
侧重点:
叙事性文学作品和记叙性文章中:
①介绍人物背景、活动和经历;②利用它来展开情节,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和变化发展过程
议论性文章:
为文章提供论据
说明性和其他应用性文章:
提供事实材料和交代写作经过
(1)叙述的人称【叙述者、被叙述者、(潜在的)听叙述者】
①第一人称叙述(自叙):
站在“我”“我们”的立足点上进行
a.“我叙我”:
作者既是叙述者,又是被叙述者,仿佛“我”亲身经历
b.“我叙他”:
“我”是叙述者,但不是被叙述者,主要通过“我”的观察和叙述被叙者“他”
优点:
①叙述头绪单纯,材料容易组织
②缩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给人真实和亲切之感
缺点:
只能限制在“我”所经历或耳闻目睹的范围之内,对不能了解的人和事物就不能直接叙述,受到时空限制
②第三人称叙述(他叙、旁叙):
站在“他”、“他们”的立足点上叙述
类型:
全知视角、单一视角
③按照被叙述者划分:
a.“我”叙“我”b.“我”叙“他”c.“我”叙“你”
(2)叙述的方法
①略叙与详叙(利用叙述的概括或详尽处理叙事对象)
略叙(概括叙述):
对事件发生、发展的完整过程作简单概括的介绍和记述
用途:
加快叙事速度
详叙(具体叙述):
对叙述内容作具体介绍和记述
特点:
根据叙事寓意和叙事对象的性质和特征,将事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时间地点和来龙去脉作详尽细腻的交代
总原则:
略叙:
着眼于叙事面上的说明和交代,以展现对象的背景和广度
详叙:
着眼于叙事的某个点上的陈述和表现,以体现对象的状态和深度
②顺叙和倒叙(利用叙述的顺序关系来增强叙事效应)
顺叙(正叙)【最普遍】:
按时间延伸顺序或按事物发展过程的先后顺序
作用:
使文章线索清楚,脉络分明,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清晰,较为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顺序规律。
避免拖沓、平铺直叙。
倒叙:
把发生在后面的某个部分提到开头或前面来叙述
作用:
a.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b.造成悬念,呼唤读者的阅读兴趣
c.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d.突出矛盾,制造强烈悬念,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
e.突出倒叙部分所体现的思想意义
目的:
试图加强叙事的艺术性
③连叙和插叙(利用叙述的节奏增强叙事效应)
连叙:
从头到尾不断地叙完
优点:
时间紧密相连,情节环环相扣,使叙述显得完整连贯
插叙:
中断部分的插入
作用:
交代背景或原因、补充或丰富叙事对象
优点:
a.使叙述有起有伏,有曲有直
b.使中心事件或主要情节显得更加丰满
c.扩大叙述时空跨度,把事情来龙去脉交代得更为清楚
缺点:
节外生枝、喧宾夺主
④仰叙和俯叙(利用叙述角度的变换来增强叙述效果)
仰叙:
以疑惑或者崇拜的语气叙述
作用:
a.容易形成鲜明的对比(叙述者与被叙述者之间、叙述者自身前后变化)
b.容易构成某种悬念
例:
安德森《我想知道为什么》
俯叙:
居高临下看待被叙述的人与事,洞若观火,胸有成竹
例:
张爱玲、契诃夫《变色龙》
⑤高调叙述和低调叙述(利用叙述语调所蕴含的不同情感态度来增强叙述效果)
高调叙述:
关注他所叙述的人和事,作出情感和情绪上的反应
低调叙述:
不带感情色彩,以“纯客观”的态度看待他所叙述的人和事
例:
卡夫卡《变形记》、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
(二)描写
含义:
描绘和摹写
基本要求:
形象、生动
区别:
a.叙述与时间因素关系最密切;描写与空间因素关系最密切
b.叙述着眼于交代“过程”,概括介绍对象的状况;描写着眼于描摹“样子”,具体展示某些细节
①细描和白描
细描(工笔描写):
精雕细刻的表达,使其效果鲜活如绘
白描:
简练明快、惜墨如金、少修饰
要求:
抓住被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以传神之笔加以点化,求神韵凸显、文约意丰
②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
静态描写:
表现对象静止的空间位置、整体布局、内外层次、细部特征
作用:
使读者对所描绘的对象有个整体的把握
动态描写:
用于描写动态性的场面
作用:
捕捉对象运动和变化的动态特征,活灵活现地表现出任务的行为、事件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
容量较大的动态描写→场面描写:
综合性的写法
③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最常用】:
把“镜头”正面对准对象,直接描绘对象形态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描写其他次要对象来烘托暗示主要对象的特征
(三)说明
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
要求抓住特征,客观准确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①定义说明(下定义)
必须注意定义表述的科学性与严密性
②诠释说明(对定义说明的补充)
③举例说明(注意例子真实性与代表性)
④分类说明(每次分类只能依据一个标准,类与类之间避免重叠;各类的综合要等于被分类的事物)
⑤数字说明(力求准确,遵守习惯用法)
⑥比喻说明
⑦比较说明
⑧图表说明(图文并茂)
⑨引用说明
(四)抒情
含义:
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主观感情的抒发和表现
(1)直接抒情(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爱憎)
手段:
判断、感叹、呼号、反复
(2)间接抒情(通过叙述、描写或议论的方式进行抒情)
效果:
言有尽而意无穷
①借叙事抒情
②借描写抒情
③借议论抒情
(五)议论
I.论证的主要方式
(1)归纳论证(由个别到一般)
a.先列举事例再归纳结论
b.先提出结论再枚举事例(例证法)
(2)演绎论证(与归纳法相反)
目的:
证明论点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
论据:
具有普遍性的原理、原则和观点
形式:
三段论法
大前提:
已知的一般原理作为论据
小前提:
有待确证的论题,即论点
结论:
由前两个前提推导出来
关键:
大前提必须正确,大小前提之间必须有必然的联系
(3)比较论证(由个别到个别)
①类比论证(求同思维)
②对比论证(求异思维)
注意:
a.比较的双方在性质上要具备可比性
b.要建立合理的参照系
(4)归谬法(间接反驳)
论者从对方的观点立场入手,以对方的论点为前提,将其逻辑思维推演到某种极致,揭示其中的牵强,再从反面入手,将对方论点归谬。
II.议论的表达
(1)直言议论(最常用)
可用肯定语气、设问、反问、提出问题
(2)婉言议论(表达形式上的委婉含蓄,绵里藏针)
(3)讽刺议论(例:
鲁迅)
(4)抒情议论
把感情融于对事物的看法和主张之中,目的是为了表现观点
六、论文的写作
(一)学术论文的文体归属
论文:
实用类文章,论说文的高级形态。
具有独创性
学术论文:
①学术论文的范围限制在科学研究领域
②并非科学领域中的所有文章都是学术论文
(二)学术论文的种类
自然科学论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写作 复习 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