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定海一中物理学科建设方案.docx
- 文档编号:12831538
- 上传时间:2023-04-22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416.37KB
浙江省定海一中物理学科建设方案.docx
《浙江省定海一中物理学科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定海一中物理学科建设方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定海一中物理学科建设方案
浙江省定海一中物理学科建设方案
物理教研组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是严密的理论科学;是定量的科学;是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是应用十分广泛的基础科学。
物理其核心的本质特征:
基础是实验,主干是物理思想(概念、定理逻辑、方法),工具是数学(定量、公式、推理)。
高中物理学科的建设,要遵循物理学科的规律和特点,高度重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以提高广大高中物理教师及学生的素质为宗旨,以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为目标,坚持以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丰富理论的方针,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我校物理学科基本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学校办学理念的不断提升,我校物理学科建设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不仅锻造出了一个极具战斗力的学科团队,而且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优化过程”的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科文化。
在新课程实施的新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实现学科教育从数量及硬件发展到内涵拓展与质量提升,与时俱进地开展学科建设的工作,是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
二、学科课程理念与目标
1、物理学科课程的理念
(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二)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高中物理课程在内容上应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四)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五)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通过评价还应促进教师的提高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等。
2、学科建设的目标
在已有的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学校特色和学科特色,通过对学科团队、学科课程、学科资源、学科制度和学科项目的有规划、有组织的建设,实现全方位、多途径的学科教学,形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特色学科文化,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中物理教师团队。
使物理学科教学在“求真、务实”、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指引下,向着物理教学的理想境界迈进一步。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
学科课程建设是指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在学校的学科层面展开统筹规划、组织管理、开发实施、评估监控的一项系统工程。
我们学科组虽然在前期对此做了一些工作,但毕竟比较零散无序,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如何建立一个系统、高效并具有创造性的,实现促进自身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这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潜心研究的复杂工程。
关于知识拓展类校本课程的开发设想如下:
知识拓展类校本课程包括必修拓展课程、大学初级课程、学科发展前沿课程、学科研究性学习等。
开设知识拓展类校本课程,旨在提供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让学生认识学科的价值与研究方法,获得更为全面的知识与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全面提升学科素养,为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知识拓展类校本课程的3种类型:
课程类别
课程定位
课程模块举例
Ⅰ类
开阔学科视野。
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科素养,学习未来公民必需的学科知识,融通文理知识,关注学科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物理1-2
物理与人类文明
身边的力学,生活中的物理
物理思维方法
物理学家与物理发展史
Ⅱ类
必修知识拓展。
拓展学科视野,发展学生的学科知识和能力,是必修内容完整与系统的拓展,能为学生今后在理工科方向提供扎实的基础。
物理3-2
物理3-3
物理3-4
物理3-5
刚体与转动
导体与半导体
Ⅲ类
专题项目研修。
通过专题学科问题研究,掌握学科研究的方法和途径,体验学科研究及问题解决的过程和乐趣。
传感器与实验探究
大学实验研修
实际问题与物理原理
物理前沿与物理学方法
汽车与物理
以上课程模块中,I类和Ⅲ类课程模块可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自主选定或开发,Ⅱ类选修课程模块在开发和开设时应遵循本《纲要》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其中,《物理1》、《物理2》和《物理3》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是物理学科国家课程模块《物理3-2》、《物理3-3》、《物理3-4》、《物理3-5》内容的有机组合)。
必修内容与知识拓展类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层级关系,可以用图粗略地表示必修内容与3类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
类型I课程目标:
知识拓展校本课程Ⅰ是学科素养类选修课程。
是为学生学习更加完善的物理知识、认识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用物理知识理解身边物理世界提供的课程。
本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关联,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课程内容:
1.公民必需的学科知识:
选修《物理1-2》
2.科学素养:
物理与人类文明,物理思维方法,物理学家与物理发展史等
3.兴趣与STS:
生活中的物理等
教学:
1.公民必需的学科知识课程的教科书可以直接选用人教社教科书《选修1-2》,也可以在参考国内、外同类课程的基础上自己选择主题编写教材。
2.科学素养类及联系生活类教科书可自行编写,应坚持通识性、必需性、兴趣性和通俗性相结合。
3.改变单纯知识教学方式,将学习与学生的生活需要相结合,如让学生收集资料,讨论能源利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根据技术参数和家庭需要合理选购家用电器,能根据说明书正确使用家用电器的教学实践活动。
评价:
以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量与态度为主,兼顾学生在合作学习、问题讨论中的表现,确定其是否能够获得学分。
类型II课程目标:
知识拓展选修课程Ⅱ是能力发展类选修课程。
是为理工科方向发展的学生提供内容完善、方法齐全且具有一定深度的物理课程。
本课程侧重让学生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深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全面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
简谐运动简谐运动的描述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单摆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物体的平衡、力矩转动惯量转动的牛顿第二定律角动量守恒
波的形成和传播波的图像波长、频率和波速波的衍射和干涉多普勒效应惠更斯原理
行星的运动太阳与行星间和引力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宇宙航行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光的反射与折射、实验: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全反射、光的干涉
实验: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光的衍射、光的偏振、光的颜色、色散、激光
实验: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动量和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
碰撞
反冲运动火箭
交变电流
描述交流电流的物理量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变压器
电能的输送
能量量子化
光的粒子性
粒子的波动性
概率波
不确定关系
电磁波的发现
电磁振荡
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电磁波谱
电子的发现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氢原子光谱
玻尔的原子模型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传感器的应用
传感器的应用实验
原子核的组成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探测射线的方法
放射性的应用和防护
核力与结合能
重核的裂变
核聚变
粒子和宇宙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分子的热运动
分子间的作用力
温度和温标
物体的内能
气体的等温变化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解释
功和内能
热和内能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教学:
1.绝大部分内容是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可将人教社教科书《选修3-4》、《选修3-5》和《选修3-2》与《选修3-3》的相关章节进行整合,物体与转动、导体与半导体因缺乏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要根据大学对学生的知识要求,国外同等水平课程内容确定教学内容。
2.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其教学要求和具体的教学建议可参考《教学指导意见》。
3.内容比较抽象,要以实验为基础,让学生观察现象、建立概念、探究规律。
4.对机械波、光波、电磁波的学习,要在具体掌握各种波的特征的基础上,总结波的共同特征;对近代物理的学习,因时空观、因果关系、波与粒子关系等方面都表现出与人的生活经验不同的特征,要让学生体会基于实验、分析推理、顺应客观的科学研究方法。
在热学学习时,应体会宏观与微观联系的统计方法。
5.物体与转动的内容与质点动力学的内容具有可比性,可用类比的方法进行研究。
评价:
通过纸笔考试检测学生是否达到《教学指导意见》所规定的教学要求,确定其是否能够获得学分。
类型Ⅲ课程目标:
知识拓展选修课程Ⅲ的目的,是为理工科方向发展的学生提供适合自己个性特长、能够拓展某一领域视野、习得不同学习方式,培养某一专长的物理课程。
本类选修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各学校可以针对本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发展性向进行开发、开设。
课程内容:
1.专题学习
(1)相对论初步
(2)导体与半导体
2.专题研究
(1)数字化探究实验;
(2)普通物理实验;
(3)交通工具中的物理(如汽车中的物理)
(4)医学仪器中的物理(如B超中的物理)
(5)建造中的物理(如桥梁建造中的物理);
(6)玩具中的物理;(7)体育运动中的物理;
(8)防灾中的物理;(9)乐器中的物理,等等
3.综合研究
(1)创新实验设计及制作;
(2)应用设计及制作(如家用电器的控制);
(3)大气、环境测量与评估(如PM2.5分布规律探究)
教学:
1.知识拓展选修课程Ⅲ内容丰富,因为不同的主题对应不同水平、不同综合性的知识,所以选择哪些主题进行研究是重要的;另外,同一问题,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或新学知识的水平确定模型的精致程度也是重要的,需要教师在课程设计时认真考虑。
2.建议教师购买实物,如电磁灶、微波炉等作为实践(实验)器材,改变仅依靠在黑板上讲授的单一学习方式。
3.教学地点安排在物理实验室,具备实物投影等多媒体设备。
便于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体验活动能够及时进行。
评价:
以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过程的时间、态度为主,兼顾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最终成果的水平确定其是否能够获得学分。
依据上面的设想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开发校本课程:
1、紧扣三维教学目标,树立大物理教学观念
物理学科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学科,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地位必将更加重要。
过去那种狭义的物理观显然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只有突破旧有的物理观框架才有出路。
因此,树立广义的大物理教学观势在必行。
大物理教学观应更加重视与现代技术、人文、社会的联系,更加强调学生科学素质的全面发展,这也与新课程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相互吻合。
因此在必修及选修的课程教学中,我们将充分挖掘教材内涵,不断渗透能源、交通、微电子、环境生态、信息网络等研究领域内容,将物理学科置身于一个广阔的时代背景上,用现代的知识武装学生,培养学生包括物理兴趣、物理知识和技能、灵敏的物理感觉和物理眼光、应用所学物理知识、技能分析、解决发现问题的能力、物理观念等全方位的物理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求全体教师合理利用课程资源,不断提升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设计,打造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学科课堂教学新品牌。
2、降低物理学习门槛,开设初高中衔接课程
初中开设的科学课程与高中的物理课程,在教学深度和教学目标上是有很大不同的。
初中教育实施新课程已有六年,目前升入高中的已有三届,我们对近三年的学生调查发现,在物理科的学习上,相比往届初中毕业生在知识储备、学习毅力上有较大落差,而在创新意识、合作态度、交流欲望上优于往届。
可见,如果我们不能及时调整高一物理教学的深度,没有适时增加物理学习的途径,仍然按照老一套的教学模式,是不能适应当前教改的需要的。
根据以上分析,开设初高中的衔接课程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我们计划在总结前三届高一物理教学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由高一科任教师牵头组织,在高一新生的教学中,开始系统总结初高中衔接课程的内容与实施方式,形成一套符合本校办学理念的行之有效的初高中衔接课程方案。
3、针对教学薄弱环节,开发互补性校本课程
学习发达国家近十年的教育改革成果,我们注意到相比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现行的高中物理教学对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是比较轻视的。
而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来看,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促进相互耦合的,尤其对于这个高度技术化的时代,人们(个人、团体、社会)被技术包围着,每位公民为了更好地生活、学习和工作,必须面对和妥善应对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技术问题,缺乏起码的技术素养是不可想象的。
可以预计,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技术教育的内涵必将在基础教育课程逐步凸显。
为此,我们将开设《生活中的物理》课题研究,指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原理分析、创新利用。
注意分析研究案例,及时总结研究成果,争取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基本形成校本课程《生活中的物理》。
该校本课程的开发,必将对高中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技术素养方面,形成有益的补充。
另外,我们还开设了《现代兵器知识简介》、《物理研究性学习》等选修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还需要思考的问题:
1.针对学生需要(心中有学生)
(1)参加竞赛与自主招生——所有物理模块都需要学——国家课程中的四个选修模块、大学初级课程等
(2)参加浙江的第一类考试——部分学生选择国家课程中的二个模块
(3)参加浙江的第二、三类考试——开设他们感兴趣的选修课
2.分析课程价值(脑中有结构)
(1)不同的选修课程有不同的价值——普适、有限范围
(2)不同的选修课程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价值——与学生人生规划结合考虑
(3)不同的选修课程有不同的功能——拓展知识、培养兴趣、增强技能、实践经历
3.主流与特色兼顾,稳中求进
(1)开设选修课是为了学生,不是表现教师,要有学习效益观
(2)国家课程选修课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3)在大多数学生着力学好国家课程选修课的同时,针对本校部分学生的需求,开设选修课,并按照课程的要求不断完善。
四、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择
教学内容设计的原则: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时代精英;二、以必修课程为核心,奠基未来能力的需求;三、以选修课程为突破,培养学科兴趣和能力,进行职业导向。
1、根据学生需求教学内容分层
学生群体A:
中学物理课程可能是他们接受物理学正规训练的唯一机会。
它是为将来攻读文科的大学生开设的。
强调从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角度来讲授物理学。
说明物理概念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逐渐变化的,物理思想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
其内容的安排以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为脉络。
学生群体B:
中学物理课程给他们打下一个基础,以备今后进一步深造。
它是为将来攻读理工科的大学生开设的。
三角、几何、代数是其数学工具。
重视实验,规范的测量以及计算机在科学中的应用,数据处理和分析,作图的技术和图形解释,如何写实验报告等等。
它培养学生做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式以及使用科学方法的技巧。
2、必修课程教学内容的分层设计
将高一、高二物理的必修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层次:
基础篇、策略篇、综合篇,针对不同参差的学生的物理知识进行加深和补充。
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问题讨论等方式。
分层设计如下:
第一层面(打夯式教学):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运动规律、相互作用、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静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等。
第二层面(建构式教学):
匀变速模型、受力分析、曲线运动模型、功能关系、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模型、电磁感应类问题、学生实验等。
第三层面(针对性教学):
力与能的观点大综合等专题。
3、校本选修课程的分层设计
校本选修课程内容的物理课程群分为初级课程、中级课程、高级课程。
基础课程(高一)如:
初高中衔接课程、漫谈生活中的趣味物理、现代兵器知识简介、科学史上美丽的物理实验等。
中级课程(高二)如:
家用电器的使用与维护、《简明物理学史》、《选修3—4》、《选修3—5》、生活中的物理、玩具与物理、做物理解题高手、万有引力与航天等。
高级课程(高三)如:
简单的无线电技术和应用、物理实验专题研究、物理竞赛辅导、大学普通物理基础、物理学前沿等。
4、修习模块的时间安排
必修1的全部和必修2的曲线运动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时间:
高一第一学期;必修2机械能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时间:
高一第二学期
选修1-1全部走班选修部分时间:
高一第二学期
选修3-1电场走班选修部分时间:
高一第二学期
五、课堂教学
以科研为先导,构建发展性课堂。
学科项目包括教科研项目与课题、优质课、精品课程、名师培养、优质资源开发、优秀教学论文等,可以说是学科建设的得力“抓手”,也是课堂教学的有利补充。
1、开展校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校本教研”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所面对的各种教育教学问题为对象,在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实践性研究。
是解决本校教育教学问题,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进而带动师资队伍水平的提升,推进素质教育为归宿的研究。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针对我校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期望通过“校本教研”课题的研究,在“校本教研”的行动保障、学科组活动的运行模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模式、学生自主学习的管理模式、分层作业研究的操作方式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引导方式方面找到切实可行的途径,为我校的物理教学朝着“教师教得恰到好处,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教师学生目标明确,素质能力有口皆碑”的方向跨出坚实的步子。
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将建立教育科研核心小组、制定科研规划、制定必要的教科研制度、教科研课题的立项规划和中期与终期检查、组织和指导、评选和推荐、组织汇报交流和专题讲座等做一些工作。
2、引领教学论文的撰写,促进教师学者型转变
撰写科研论文,不仅是反映科研成果的问题,而且也是深化科研成果和发展科研成果的问题,在撰写科研论文过程中,对研究过程所取得的大量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使研究活动得到深化。
而且撰写论文为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人们交流认识,承接认识成果提供方便,也为进一步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供可靠依据,从而推动教育科研活动自身不断完善。
教师撰写论文有利于教师以写促读,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著作,有利于总结自己、思考自己、展望自己,促使教师由技能型向学者型转变。
为了提高教师的论文撰写能力,我们拟请具有深厚写作功底的老师对全组进行论文撰写培训,对教师选题、写作规范等方面进行指导。
依托广泛开展的校本课题的研究,定期举行论文写作论坛等。
3、加强常态课管理,优化教学模式
常态课是平常状态下的课,不同于优质课、观摩课或公开课。
优质课、观摩课或公开课都带有一种表演性质,备课周期长。
一节优质课根据参赛等级的不同,起码要准备一周,或几周,更长的要几个月。
常态课没有这么长的时间去准备,也没那个精力。
但常态课却是我们老师上的最多,接触最多的课。
按理说,常态课是朴实的、精彩的、也是高效的,我们的常态教学,就是要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摒弃一切形式主义的花拳绣腿,不作秀,让课堂的教学内容在自然状态下的真实呈现。
现在也呈现出这样一种趋势,优质课向常态课回归,常态课向优质课发展。
长效备课不是对每节课所讲内容钻研很长的时间,对于常态课来讲这不现实。
长效备课是相对教师的把握教材、驾御课堂等方面的能力而言的。
要想获得这些能力,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就注意不断地为自己的教学积累能量。
当教师的教学能力已经修炼到一定程度了,可以随手拿起一节课的内容来上了,那么教师定可以花最少的力上出最精彩的随堂课。
所以看似平平凡凡的随堂课,却并不随意,里面涵盖着许多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内容。
常态课是持久的课,是真实反映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的课。
评价一位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不能仅以听一两节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或看得了几个名誉,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看这位教师在常态下所上的课和所组织的教学活动如何,如果老师在常态下能上出几节出色的课或组织好几次出色的教学活动,我认为这就是名副其实的优秀教师。
4、关注自主探究性学习,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方法,为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力性。
教学中从教学实际出发,适时适当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能力。
让学生在学法上适应新课改要求。
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时候,教师要配以相应的探究指导,教学方法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通过师生的相互启发,培养了学生参与意识,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会自己探讨答案的实践方法。
自主探究性教学策略,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
自主探究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
自主探究教学又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
教师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钻研,与同学的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5、开展发展性教学的研究,优化课堂教学
发展性教学,顾名思义,是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教学。
发展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主动学习促进主体性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
其实质正是体现了现代教育特征。
发展性教学,作为主体性教学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为主要的目标,它体现主体教育思想,追求的是一种境界。
总体分析,这种教学,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掌握人类优秀文化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发展性教学,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科学实践观和主体能动性的统一。
教学认识过程,实际上是认识主体通过教学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凭借自己原有的认识结构对来自客体的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在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重组。
教学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正是通过主体自身的对象性活动自觉地建立起来的。
正是立足于教学实践活动基础上,才能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和主体参与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体参与才能是有效的。
学生是活生生的发展中的人,如果将学生看做工具也就不需要什么主体参与的活动了。
发展性教学正是体现了师生间、学生间合作、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不仅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气氛和条件,更重要的是,承认教学认识的社会性,将主体间的社会交往纳入认识活动过程,成为学生认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发展性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教改实验,围绕优化课程结构、形成有特色的学科教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一中 物理 学科建设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