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语文第六单元A卷.docx
- 文档编号:1282964
- 上传时间:2022-10-20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3.87KB
高教版语文第六单元A卷.docx
《高教版语文第六单元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教版语文第六单元A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教版语文第六单元A卷
第六单元A卷」(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红色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洎(jì)牧以谗诛不得下咽(yàn)奉之弥(mí)繁
B.弊在赂(lǜ)秦弃之如草芥(jiè)率(lù)赂秦耶
C.暴(bào)霜露革灭殆(dài)尽之际小则获邑(yì)
D.胜负之数(shǚ)思厥(jué)先祖父与(yǜ)嬴而不助五国也
2.对红色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始舍于其址(山脚))其至又加少矣(更加)
B.褒之庐冢(坟墓)也火且(将要)尽
C.悲(感叹)夫古书之不存拥(拿着)火以入
D.夫夷(平坦)以近则或咎(错误)其欲出者
3.选出下列各句中的“而”字不表转折的一项是( )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D.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4.下列句中“观”字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B.大王见臣列观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5.下列各句红色的词,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 )
A.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B.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D.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6.下列各句中红色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C.火尚足以明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7.下列各句中“得”的意义与所给例句中“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A.“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此言得之
B.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D.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8.下列各句中停顿不当的一项是( )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此/余之所得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9.下列红色的词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B.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C.孔子登泰山而小鲁
D.项伯杀人,臣活之
10.下列句子中红色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C.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D.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1.下列各句中的红色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C.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D.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12.下列句子默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得城,大则获邑。
B.齐人未尝赂秦,而终继王国迁灭,何哉?
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D.五国既丧,齐亦不免也。
13.下面对有关常识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浮图,又叫“浮屠”,此处是和尚的意思;慧褒,是唐代一个高僧的法名。
“褒之庐冢也”,庐冢,坟墓。
B.古人的称谓办法较多,称姓、称名、称字、称书斋名、称官职、称籍贯等等,不一而足。
不少时候是“兼用”,如《游褒禅山记》文尾作者补记同游者时,这样称呼朋友:
“庐陵萧君圭君玉”,庐陵,是指此人的出生地;萧,是姓;君圭,是名;君玉,是字。
C.《水经》是记述我国河流水道的一部专著,相传为西汉桑钦所作(一说晋人郭璞)。
《水经注》,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所著,该书对《水经》作注时将其内容作了很多的扩展和补充。
D.“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元丰,是用帝王年号纪元(年);丁丑,是以“干支”记日;齐安和临汝都是当时安徽省的地名。
14.对下列各句中的“为”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为秦人积威所劫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邯郸为郡④圣人之所以为圣
A.①与②③④读音相同,②③④意义一样
B.①②与③④读音不同,意义也不同
C.①与②③④读音相同,②③④意义互不相同。
D.①②与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不一样。
1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何为其然也
A.托遗响于悲风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君欲何往
D.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2.《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文中,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两句诗是“,。
”
3.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六则》中孔子的话“,”。
4.人们经常用《爱莲说》一文中的名句“,”来比喻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5.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有、、、。
6.“四书”指、、、。
“五经”指、、、、。
7.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表现了极为深刻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其作品“三吏”“三别”反映了战乱中人民的痛苦。
因而后人称杜甫为,称他的诗为。
8.《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
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
9.唐宋八大家指。
10.中国文学史上往往有作家并称的现象,除了“三苏”、“唐宋八大家”之外,如“三曹”是指、、;“初唐四杰”是指、、、;“元曲四大家”是指、、、。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8分)
1.《六国论》作者苏洵为文,学《孟子》、《荀子》、贾谊、司马迁,尤以《战国策》为主要楷模,著有《嘉祐集》。
本文选自其中的《权书》。
对错
2.唐代和宋代的“古文运动”都是在散文上的革新与突破,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文人,最著名的是唐宋八大家。
对错
3.以“六国论”为题目的文章,除了苏洵的,比较有名的还有苏辙和李桢的。
对错
4.人有这样的说法,“读出师,不哭者不忠;读陈情,不哭者不孝”。
其中“出师”指诸葛亮的《出师表》,“陈情”指李密的《陈情表》。
对错
5.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的文学叫古典文学。
先秦散文、西汉史传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分别代表了各历史时期的最高成就。
对错
6.豪放派为宋词一大流派,由北宋苏轼开创。
该词作题材广泛,气势雄浑,境界开阔,南宋和他齐名的是柳永。
对错
7.与“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意思相对,句式相同的句子是“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对错
8.屈原作《国殇》,是为了激励楚国人前仆后继,抗击敌人,发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它选自我国最长的叙事诗《离骚》。
对错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2分)
1.《陈情表》中,我们现代汉语还在使用的成语有哪些?
2.《六国论》中,表现祖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什么?
3.《六国论》是一篇史论文,它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4.《六国论》中“古人云: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一语出自哪里?
5.《石钟山记》中“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中丁丑,是以“干支”记日。
“干支”指的是什么?
6.文学史上“韩柳”指什么?
“大李杜”指什么?
“元白”指什么?
五、阅读题(共25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每小题2分,共12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
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1.下列句中红色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槊:
长矛。
)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
下面。
)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藏:
宝藏。
)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
通“缭”,缭绕。
)
2.下列句中红色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哀吾生之须臾
3.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来是一世的英雄啊,现在又在何处呢?
C.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江水是这样不停地奔流,但其实没有流走。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
4.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对其用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慨叹人生无常。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5.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
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
6.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
B.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C.第一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二段人的超脱埋下了伏笔,形成了反差。
D.这两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7题。
(第1小题1分,其他每小题2分,共13分)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
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以为诸公子之傅。
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①禄富其家,爵荣其亲。
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
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②二子以实告孟氏。
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
秦王曰:
“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
”遂宫③而放之。
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卫侯曰:
“吾弱国也,而摄④乎大国之间。
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⑤,灭亡可待矣。
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
”遂刖⑥之而还诸鲁。
既反,孟氏之父子扣胸而让施氏。
施氏曰:
“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教 语文 第六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