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6六单元教案.docx
- 文档编号:12827742
- 上传时间:2023-04-22
- 格式:DOCX
- 页数:42
- 大小:39.84KB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6六单元教案.docx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6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6六单元教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6六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六单元
本组课文是围绕神奇的大自然、神秘的太空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
选编的四篇课文既有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诗歌,也有语言平实的介绍自然、太空知识的短文。
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积累丰富的语言,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古诗二首》选编了两首描写自然景物的古诗: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绝句》,旨在丰富学生的古诗积累,感受古诗中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写。
《雷雨》用精练的文字,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旨在让学生感受雷雨这一自然现象神奇的变化过程,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气,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
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旨在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
《太空生活趣事多》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让学生了解一些太空生活常识,激发学生学习新科技的兴趣。
《语文园地六》安排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等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综合学习与运用的能力。
本单元安摊了四篇课文。
课文内容丰富多彩,有的介绍大自然的景物,有的介绍太空生活常识,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展示了自然界景物的奇特,是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的优秀文本。
二年级的孩子年龄较小,其对自然界景物的认知只局限于表象,所以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尤其是对太空生活的认知,几乎是一片空白,他们对课文内容理解起来就更加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同时借助多媒体呈现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帮助学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成可看可感的画面,以体会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等的特点。
对于太空生活的认知,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搜集资料等形式,对所学内容先行了解,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15.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晓、慈、毕”等12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湖、莲、穷、荷”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诵读古诗,理解古诗寓意,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物。
4.内化古诗,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读背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物。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磁性田字格;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中描绘景色之美。
4.感悟诗句意境,理解诗人对友人含蓄的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一、播放图片,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意思是天上的天堂是最美的,人间的苏杭是最美的)?
师:
对,杭州历来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
那么,你们知道杭州最有名的景点是哪里吗(西湖)?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西湖的醒片,学生欣赏,感受西湖之美。
2.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风光的古诗-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板书课题,学生朗读课题,指导学生读好课题的停顿: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学生根据拼音,自主学习生字“晓”和“慈”。
教师适当解释:
净慈寺是西湖旁边的一个寺院的名字,林子方是杨万里的好朋友,也是一位诗人。
师:
这首诗的作者是杨万里,你对他有哪些了解?
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由举手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作简要概括。
【设计意图】通过轻松的谈话创设与西湖有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西湖之美,拉近学生与古诗的距离;阿时,在揭示课题环节进行朗读指导和作者简介,为后面更好地学习古诗文打好基础。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认真倾听,注意诗句的停顿。
2.学生借助拼音自主练习朗读,将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3.初读指导。
(1)多媒体出示前两句: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指名学生朗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当强调:
“竞”是后鼻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几名学生朗读诗句。
出示生字“毕”,指名认读,鼓励学生为生字组词(毕业、完毕),记忆生字的字形。
出示生字“湖”,鼓励学生为“湖”字组词(湖水、西湖),记忆生字的字形。
多媒体再次出示西湖图片,教师简介西湖。
全班齐读这两句。
(2)多媒体出示后两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指名学生朗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
“穷”和“莲”都是三拼音节,“穷”和“映”是后鼻音,注意发音准确到位。
正音后再次指名几名学生朗读。
出示生字卡片:
“莲”“穷“‘荷”,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字形,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适时指导,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全班齐读这两句。
(3)全班齐读古诗。
4.教师范读,读出古诗的节奏,学生认真倾听并模仿教师进行朗读练习。
5.指名学生再次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朗读指导法和分散识字法,让学生在初读环节扎扎实实将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并分散进行识字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三、再读古诗,欣赏景色
1.过渡:
这首古诗虽然是一首送别诗,却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十分壮观的西湖美景,那么,诗人描绘了西湖怎样的美景呢?
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看一看吧。
2.精读前两句。
(1)出示前两句.学生自由朗读,说一说,从这两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2)指名学生交流。
生:
从“六月”我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夏天的景色。
生:
我从中知道了西湖夏天的景色与其他季节是不相同的。
师:
小朋友们真聪明,从诗中读蠖了这么多内容,那么,你们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呢?
说出来,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生:
老师,“毕竟”是什么意思?
生:
老师,我不懂“四时”的意思。
师:
有谁知道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给大家讲一讲。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解释:
“毕竟”是“到底”的意思;“四时”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
(3)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教师对学生说得不完整的地方适当补充。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古诗。
3.精读后两句。
(1)过渡:
西湖夏天的景色与其他季节有什么不同呢?
答案就藏在诗的这两句中,请小朋友们轻轻读一读这两句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指名学生朗读这两句诗,交流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3)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重点指导:
“接天”就是“与天相接”的意思;“无穷”在诗中指莲叶看不到边际;“映日”的意思是映照着太阳,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
(4)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在阳光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5)出示西湖荷塘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
(6)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这两句诗。
4.体会情感。
(1)过渡:
夏天的西湖真美呀!
可是,同学们,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都写西湖的景色,也没有提到林子方,这不是文不对题吗?
(2)同学们,你们想解开这个疑问吗?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诗人与林子方的关系,你们就会明白了。
教师朗读诗人与林子方的背景资料:
林子方曾担任皇帝的秘书。
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_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
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
杨万里虽然不这么想,但还是尊重林子方,并写诗相送。
(3)现在,你能说说诗人送别友人时,为什么只写西湖的美景了吗?
学生交流。
教师点拨并归纳:
诗中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切的眷恋之情。
5.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自由朗读整首诗,并练习背诵。
6.指名背诵。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问题引导法,结合多媒体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诗中描绘的壮美景色,并从这美丽的景色中体会出诗人对友人的眷恋之情。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4个生字:
湖、莲、穷、荷。
2.指名学生认读,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字形,交流书写要领。
3.教师重点指导:
“湖”是左右结构,在书写时注意各部分写紧凑,左部略窄;“莲”“荷”“穷”都是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稍扁,写在田字格横中线上面,下半部分稍长,需占据上半格的一部分,不要全写到田字格的下半格。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学生认真观察书空。
5.学生自主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书写的正确姿势,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交流和书写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完成写妤字的教学目标。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看到了夏天西湖接天莲叶的美丽景色,还明白了诗人借西湖的美景来抒发对友人的眷恋之情。
希望小朋友们回家后把这首古诗背给自己的家人听一听,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把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色画下来哟!
板书设计:
15.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莲叶——无穷碧
西湖美景以景寄情
荷花——别样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绝、鹂、鸣”等7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绝、含、岭、吴”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绝句》这首诗。
3.了解古诗内容,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及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理解诗题
1.视频播放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想象:
同学们,春天的景色美吗?
想一想,你学过的哪首诗是描写春天景色的?
背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自由举手背诗。
2.指名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春天。
3.过渡:
春天到了,草长莺飞,唐朝诗人杜甫居住的成都草堂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被这幅十分动人的春景图深深地感染,不禁吟出这首《绝句》。
(板书诗题)
指导学生学习“绝”字,交流识记方法。
4.介绍“绝句”。
绝句是我国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
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
5.介绍诗人杜甫。
杜甫被称为“诗圣”。
你了解诗人杜甫吗?
把你知道的说一说。
(学生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有效的启发性的提问,拉近了文本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兴味盎然地进入课堂。
二、初读诗文,解决字词
1.教师范读,学生正音,掌握诗的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自学生字词。
3.检查生字:
出示带有古诗中生字的卡片:
“绝“鹂”“鸣”“行”“含”“岭“泊”“吴”。
(1)指名读,相机纠正生字读音,重点指导“含、岭”的读音,明确“行、泊”为多音字。
(2)学生开火车读,同桌互读,并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尝试给生字组词。
4.学生再读古诗,将诗句读正确。
5.指名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准节奏。
两个/黄鹂/呜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以自主识字为主,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读中识字,相机纠正生字的读音,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识字热情。
三、感悟意境,品读古诗
过渡:
正值阳春三月,阳光柔和,微风徐徐。
一日清晨,诗人杜甫正在研读诗文,忽然听到屋外传来一阵阵清脆婉转的鸟鸣声,诗人循声望去,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黄鹂、白鹭图片)
(一)品读前两句,感受意境。
1.介绍黄鹂、白鹭,引导学生关注它们的颜色。
2.感受“翠柳”的意境之美。
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在哪儿呜叫呢(柳树间)?
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
3.想象情境:
黄鹏可能会说些什么?
这两只可爱的小鸟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呜叫呢?
学生自由回答。
4.齐读“两个黄鹂鸣翠柳”。
5.你还看到了什么?
发挥想象,说说那一行白鹭在天上是怎么飞的。
做一做白鹭飞翔的动作吧。
(1)学生想彖白鹭飞翔的动作读一读“一行白鹭上青天”,并可以加上动作来表演。
(2)引读:
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飘飘悠悠地飞上了蓝天,那真是一行白鹭上青天。
6.指名说一说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教师适当纠正、补充。
(二)品读后两句。
1.此时此刻,杜甫看到了窗外的什么?
指导学生读诗句:
窗含西岭千秋雪。
2.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千秋雪”。
“千秋雪”:
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青年代之长。
“千秋雪”就是指终年不化的积雪。
3.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
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所以诗人用了一个“含”字,很生动,很形象。
4.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5.指导朗读:
请同学们心情愉悦地吟诵出“窗含西岭千秋雪”吧!
6.诗人除了从窗户向外看,还向门外一瞥,他又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万里船”,这里指从遥远的东吴开来的船。
7.指导朗读“门泊东吴万里船”。
8.指名说一说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三)读背古诗。
1.诗人凭窗远眺皑皑白雪,看到这种情景,心情会是怎样的(欢快、愉悦、舒畅)?
2.让我们一起用愉快的语气读读这首涛吧(学生齐读古诗)。
3.表演读。
要求学坐和着音乐诵读,引导学生融人对古诗的理解,用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表现出来,甚至可以摇头晃脑、手舞足蹈。
4.学生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生动的画面、形象的意境图,为学生理解和感悟古诗内容奠定了基础。
学生在理解重点词语时,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轻松理解诗意。
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增强学生对古诗的语言感知能力,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四、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绝、含、岭、吴”。
2.学生交流每个字的结构特点。
3.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并指导写法。
“绝、岭”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写得左窄右宽,“岭”在书写时,要注意最后一笔点不能丢了。
“含、吴”都是上下结构.“含”上边是“今”,要写得略宽,整个“今”从田字格的上半格延伸到下半格,下面的“口”只占下半格的一半;“吴”在书写时,“口”要写得略扁,下面的“天”从横中线的上部起笔,“天”要写得宽一些,托住上面的“口”。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学生写得较好的字,师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在生字指导书写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在心中构建字的结构。
在书写过程中,注意让学生掌握书写技巧,提高书写能力。
并加强字的书写指导,保证书写质量。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大诗人杜甫欣赏了草堂周围的美丽景色,体会了诗人作诗的情形,感受了诗的意境,体会了诗人愉悦、欢快的心情。
课后请同学们再有感情地把诗读一读。
板书设计:
15.古诗二首
黄鹂叫翠柳
白鹭飞青天
绝句色彩明丽清新开阔
窗外千秋雪
门前万里船
16.雷雨
教学目标:
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雷、乌、黑、压”等8个生字。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生词“黑沉沉”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的特点。
4.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磁性田字格:
有关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图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雷、乌、黑、压”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视频导入:
播放雷雨的视频。
师:
同学们,雷雨是夏季常见的自然现象。
谁愿意说一说自己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吗?
学生自由举手说。
2.过渡: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其实,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很多景物都是变化的,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6课《雷雨》,去看看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特点吧。
(板书课题:
雷雨)
学生齐读课题,并自主学习“雷”字。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直观的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学习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识字,看看解决了哪些生字。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注意:
“蝉、垂”是翘舌音,“雷”是边音,“迎”是后鼻音,“乌、迎”是整体认读音节。
4.巩固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轮读生字。
(2)同桌之间互相指认。
5.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适当补充。
如:
“压”,做一做把手压在语文书上的动作;顺口溜识记:
广上一点落下,埋在泥土底下。
“蝉”,让学生了解“蝉”是一种昆虫,采用形声字的方法来识记;“垂”,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
6.学生给生字组词.并连同词语读一读。
7.将生字带入句子中读一读,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句子: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文,边读边想每一自然段所写的内容,再归纳出哪些自然段写雷雨前的景象、哪些自然段写雷雨中的景象、哪些自然段写雷雨后的景象,并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2.学生汇报。
雷雨前(第1~3自然段),雷雨中(第4~6自然段),雷雨后(第7、8自然段)。
3.对比阅读:
找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对同一景物的不同描写,用心去感受景物的变化。
四、指导观察,书写生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雷、乌、黑、压、垂、户、迎、扑”。
2.学生认真观察,了解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并与同桌交流,说一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3.教师范写学生易写错的字,一边写一边强调重点笔画及书写要领。
“压”和“迎”都是半包围结构。
“压”在书写时,不要丢了“土”中的一点;“迎”在书写时,不要多加一点。
“垂”字中间宽,上下两头窄;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最后一笔横画要写得短一点。
4.学生自主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5.全班展示写得较好的字,并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示范指导法,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对于难写的字的笔画加强示范,让学生从示范中感受运笔方法,并利用展示表扬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还知道这篇课文写了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情景。
那么,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物都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弄清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
16.雷雨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的特点。
3.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雷雨、乌云、黑沉沉、树枝、窗户、压下来、垂下、迎面、扑来。
2.说一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雷雨的过程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3.过渡:
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都有什么不同的景象呢?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雷雨》,用心去品读,体会那震撼人心的场面,感悟词语表达的魅力。
【设计意图】通过听写词语,巩固对生字的识记。
再通过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提高学生理解概括的能力,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细读课文,臻悟意境
(一)品读雷雨前的景象。
l.过渡:
雷雨是我们夏季常见的自然现象,想一想,在雷雨来临之前,你都会看到哪些景象?
学生自由说一说。
2.课文中是如何描写雷雨来临前的景象的呢?
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第1~3自然段,把你喜欢的词句画下来。
3.学生认真品读第1~3自然段。
师:
谁能说一说,在描写雷雨来临前的段落中,你喜欢哪些词语?
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
生:
我喜欢。
黑沉沉”“压下来”,因为这两个词语用得很准确,形象地描绘出了雷雨来临前乌云笼罩的情景。
师:
是的,雷雨来临前,厚厚的乌云低低地压下来,这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生:
有一种很沉闷的感受。
师:
晚得真好。
还有谁能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词语?
生:
我喜欢“乱摆”.它形象地写出了雷雨来临前刮大风明树枝无规律摇摆的样子。
师:
对,请大家比较一下。
没有风时树枝的状态与刮大风时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
树L的叶子一动不动。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引导学生体会到风很大,天气变化很快。
4.想一想,雷雨来临前动物有什么反应?
学生根据深文内容,回答出蝉和蜘蛛的反应,教师引导学生想象:
小动物预感到雷雨马上就要来临了,你快看,你快听!
引读——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其他小动物又会有什么反应呢?
学生可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如:
蜻蜓慢慢地低飞、小鱼不断地游出水面等。
5.指导朗读;这种天气的变化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谁愿意试一试?
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时指导。
(二)品读雷雨中的景象。
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请学生说一说:
图中有哪些景物?
它们有何特点?
2.学生轻声读第4~6自然段.想一想:
雷雨是怎样变化的?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雨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变小
3.说一说雨中的景物有何特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
往窗外望去,树啊。
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边读边联系实际,体会雷雨中朦胧的意境。
4.齐读第4~6自然段,注意语气根据天气的变化而变化。
(三)品读雷雨后的景象。
1.过渡: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2.朗读第7、8自然段,说一说雷雨过后又是怎样的景象。
3.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重点语句,相机点拨。
①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引导学生感受“挂”字用得好。
彩虹仿佛是一幅挂在天空中的画。
②蜘蛛又坐在网上。
想一想,这里为什么用“坐”?
引导学生感受用“坐”更能体现雨后蜘蛛悠闲、愉快的神情。
③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让学生想象画面,感受雷雨过后到处充满生机的景象。
4.小结:
雨过天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情景呀!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画一画,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的活动来丰富情感体验,感受文章语言的优美。
同时让学生通过体会雷雨前后的景象的不同,感受雷雨这一自然现象的神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课堂练习,积累背诵
1.完成课后的“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再把句子抄写下来”,感受句子中用词的精确。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练习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低年级语文教学离不开字、词、句,在品悟作者用词准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抄写练习,强化巩固。
通过背诵来丰富自己的语言文字积累。
四、课堂小结
学习了《雷雨》这篇课文后。
我们感受到了雷雨这种自然现象的神奇。
大自然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其中还有很多神奇的自然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部编人教版 小学 年级 语文 下册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