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种苗繁育.docx
- 文档编号:12814255
- 上传时间:2023-04-22
- 格式:DOCX
- 页数:39
- 大小:270.33KB
平武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种苗繁育.docx
《平武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种苗繁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武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种苗繁育.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武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种苗繁育
第1章总论
1.1项目摘要
1、项目名称:
平武县马铃薯产业发展
2、项目实施县:
四川省平武县
3、项目实施县主要负责人:
何充(平武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4、项目承担单位:
平武县农业局
5、项目承担单位法人代表:
马黉(平武县农业局局长)
6、项目科研支撑单位:
绵阳市农科所
7、建设地点:
平武县良种场、平武县旧堡乡
8、项目总投资:
4714.2万元。
9、资金筹措
国家投资4040万元,其中: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项目资金1000万元,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3040万元;
河北援建资金674.2万元。
10、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
①建组培中心费用674.2万元
②建立脱毒种薯繁育体系1000万元
③建立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3040万元
11、产品方案
①微型种薯2500万粒;
②脱毒原原种1250吨;
③脱毒1~3级原种20000吨。
12、项目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限为三年,即2009年—2011年
13、效益评价
此项目建设对“5.12”特大地震后平武农业灾后重建、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土地利用率,合理开发利用“三荒”地,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加快平武山区人民尽快走出地震阴影、快速恢复发展、走上致富之路的步伐。
该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增加马铃薯亩产量200公斤,亩增加产值300元。
1.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农业部、交通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农村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发改厅〔2008〕2770号。
2、四川省副省长张作哈在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会议和在全省马铃薯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的安排部署精神。
3、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农业厅《关于下达2008年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资金和实施方案的通知》川财农〔2008〕47号。
4、四川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农业〔2008〕229号。
5、四川省农业厅《关于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组织实施“粮食作物良种良法入户到田工程”的通知》川农业〔2008〕220号。
6、四川省农业厅《关于印发“任永昌厅长在全省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工作会上的讲话”的通知》川农业函〔2008〕662号。
1.3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见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1-1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值
备注
一
产品方案
小计
吨
20000
年产量
1
马铃薯微型原种
万粒
2500
年产量
2
马铃薯原种
吨
1250
年产量
3
马铃薯一级脱毒种薯
吨
6000
年产量
4
马铃薯二级脱毒种薯
吨
8000
年产量
二
燃料动力年消耗量
1
汽油
公升
4000
年用量
2
锅炉燃煤
吨
660
年用量
3
水
万方
18
年用量
4
电
万度
50
年用量
三
劳动定员
人
51
1
管理人员
人
6
2
技术人员
人
15
3
工人
人
30
四
投资与资金筹措
1
总投资
万元
4714.2
1.1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674.2
1.1.1
工程费用
万元
550
设备购置
万元
124.2
1.2
良种繁育体系
万元
1000
1.3
生产基地
万元
3040
2
资金筹措
万元
4714.2
2.1
良种繁育体系项目资金
万元
1000
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资金
万元
3040
2.2
河北援建资金
万元
674.2
第2章项目背景、建设目标和任务
2.1项目的由来
张作哈副省长在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推动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的基本思路是:
紧紧围绕省委“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取向和“两个加快”的要求,坚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灾后重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和人才为支撑,以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努力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标。
省政府出台的《关于确保粮食安全的决定》中规划发展十大特色效益农业,马铃薯产业位居第一。
马铃薯属节水型旱地作物,适应性强、产量高、用途广,是重要的粮菜兼用和工业原料作物。
平武县独特的区域立体气候条件孕育了不同的马铃薯生态类型,冬、春、秋三季均可种植马铃薯,是特色农产品马铃薯主要生产区。
全县适宜种植马铃薯面积达20万亩,目前常年种植面积10万亩左右,在平武具有产量高、耐储性好、薯快大而均匀的特点。
省农业厅在组织实施“粮食作物良种良法入户到田工程”中,已将平武列为万亩马铃薯川东北山地示范带。
我县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将其列为粮食增产及发展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解决山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
在“5.12”特大地震发生后,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更是作为平武县灾后农业恢复重建的重要举措。
但是,长期以来,薯类病毒没有得到有效的根治,由于病毒感染,致使单产水平低、品种退化严重,产品品质下降,影响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农民对提高马铃薯单产,增加总产的呼声强烈,因此,要使马铃薯产业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首先要从解决优质种薯种苗着手,加速培养繁育脱毒种薯种苗,加大种薯扩繁力度,加快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建立脱毒种薯种苗繁育中心势在必行。
2.2项目建设目标
1、利用现代组培技术实施马铃薯种薯研究、繁育、销售一条龙,建立平武县现代化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负责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繁育和推广,按照产业发展的需要筛选优质、高产、抗病毒品种用于生产,研究良种配套技术;
2、建立马铃薯脱毒体系,添置马铃薯组培设施,建设中心技术设施,进行马铃薯的脱毒工作,负责向繁育基地提供高质量种苗;
3、建立马铃薯种薯质量检测体系,加强种薯质量的检测,保证优质种薯的生产和供应;
4、建立马铃薯脱毒种薯原原种、原种生产体系。
采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原原种、原种种薯生产,实现原种的统繁统供;
5、建立马铃薯种薯快繁基地,确保种薯的数量需求;
6、建立马铃薯种薯储藏库,配备相应晒场、种薯分级、包装设备,提高种薯的储藏能力。
2.3项目建设任务
到2012年,建成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组培中心,建成500㎡的现代化温室1个,建成5000㎡的防虫网室2个;生产原原种2500万粒,扩繁脱毒原种基地和1~3级种薯基地2500亩,生产合格脱毒种薯(1~3级)2万吨。
2012年后,主要推广1~2级种薯,全县推广脱毒种薯面积达20万亩。
建立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2万亩,对基地农户实行生产性投入财政补贴,促进马铃薯产业快速、有效的发展。
第3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1是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需要
作为“5.12”汶川特大地震极重灾区,平武所有乡镇不同程度受灾,给全县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17.5万亩农田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直接经济损失18155万元;28.38万亩粮食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0170万元,经济作物受灾25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0098.7万元。
因此,抓好马铃薯产业化开发,探索行之有效的产业发展之路,做好特色产业发展,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农业发展的造血功能,促进贫困地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3.2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的突破口
从平武地理资源、农业资源、产业基础和市场前景来看,马铃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历史上,平武山区马铃薯高产品种曾经达到了1000公斤(折原粮)以上,它是我县最具开发潜力的优势作物,在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及满足市场需求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是确保我县粮食安全,促进灾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产业支撑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的突破口。
只要马铃薯产业发展上台阶,就能有效地带动和支撑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科技支撑、农民增收上台阶。
3.3是推动农民增收上台阶的可靠抓手
马铃薯产业是低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只要看准了市场,抓住了优势,做强了特色,农民收入的稳定性、成长性、可持续性都比较高。
可以说,抓好了马铃薯适宜种植区的马铃薯产业,实现农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标指日可待。
3.4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台阶的重要途径
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既是纵深延长农业产业链条的过程,又是横向扩展产业规模的过程。
我们确立的马铃薯优势特色效益农业是商品性强、商品率高、产业链长、互动性强的产业,产业化经营优势地位突出。
加快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整体推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储藏保鲜、精深加工、品牌创建、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促进产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有利于带动整个平武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
3.5是拓展农业多种功能的重要内容
现代农业不仅满足人们的食物需求、工业原料需求,还要满足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需求;不仅要实现农业生产较快按照,还要实现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协调发展。
拓展了农业的功能,也就拓宽了农民的就业增收渠道。
马铃薯产业是四川省十大优势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具有强大的功能延展性。
马铃薯的用途广泛,造就了它的市场容量巨大。
马铃薯既可当粮又可当菜,而且还是优质的饲料和工业原料。
马铃薯茎叶是很好的绿肥,所含氮、磷、钾均高于紫云英。
马铃薯还是制造淀粉、葡萄糖和酒精的主要原料,而淀粉又是纺织、医药、食品和铸造业的原料。
可见,马铃薯一业多能的优势十分突出。
3.6是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到重要平台。
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加深,发达省市外向型企业压缩生产规模甚至倒闭,转移输出的农村劳动力面临回流压力。
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和产品深加工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环节的田间管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加工环节的商品化处理、精深加工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流通环节的产品营销、市场开拓、物流配送需要大量的营销人员和经纪人队伍。
加快发展马铃薯产业,可为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搭起平台、拓宽门路、增加机会。
第4章市场分析与预测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马铃薯中心的研究报告表明,过去30年发展中国家的马铃薯产量比其它国家发展都快。
平均年增长3.6%。
到2010年中国马铃薯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1、面积进一步扩大。
90年代后期,随着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西式快餐大量增加,马铃薯种植面积大幅攀升。
据国际上知名的百事可乐、麦当劳、麦康因等预测,到2010年中国将有5000——10000个麦当劳连锁店。
以马铃薯作为方便食品的城市和沿海地区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10%左右,即1.3亿人左右,相当于德、荷、英、法、丹麦五国的消费量。
马铃薯由于耐旱,耐脊等优点与其它大田作物比较效益高,种植面积增加是必然的趋势。
全国面积将会达到9000万亩左右,中国无可争议地成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生产中心。
2、单产和总产将大幅度提高。
据专家的预测,马铃薯的理论产量为120吨/公顷。
从目前发展中国家每公倾15吨提高到30吨,只要把现有品种的产量潜力发挥30%,就可达30吨/公顷,而目前荷兰全国平均单产已达30吨/公顷,到2010年,全国通过推广新品种和配套技术,特别是脱毒技术,就比较容易达到30吨/公顷。
按14亿人口,面积9000万亩,产量2吨/亩计算,总产将达1800万吨,人均占有128.6公斤,由此看来马铃薯将是重要的食品来源.。
3、用途呈现多样化。
发达国家的马铃薯产量的30——40%用于鲜食,30——40%用作加工,10——20%用作淀粉及其深加工,5%作种薯,5%损耗。
在中国马铃薯主要作淀粉和饲料,约占50%,到2010年作淀粉的比重将会增加,作饲料的比重将会减少,鲜食和加工品的比重将会增加,各种方便食品将会呈直线上升。
预计,炸条、炸片和速冻食品所需的马铃薯将占总产量的20%,鲜食占20%,淀粉及其制品占40%,种薯占10%,损耗占10%。
4、马铃薯产业化开发的潜力巨大。
一是马铃薯是高产作物。
一般亩产鲜薯1000—1500公斤,最高亩产可达3000公斤以上,这是一般粮食作物无法相比的。
二是马铃薯的营养丰富齐全。
马铃薯集蔬菜与粮食作物的优点于一身,而且弥补了蔬菜及粮食作物营养中的不足。
三是马铃薯的用途广泛,造就了它的市场容量巨大。
马铃薯既可当粮又可当菜,而且还是优质的饲料和工业原料。
马铃薯茎叶是很好的绿肥,所含氮、磷、钾均高于紫云英。
马铃薯还是制造淀粉、葡萄糖和酒精的主要原料,而淀粉又是纺织、医药、食品和铸造业的原料。
5、马铃薯是最具加工增值潜力的作物。
若把马铃薯加工成薯条、薯泥、油炸薯片和薯类膨化食品,可升值10-20倍。
国外70%—80%的马铃薯都是依靠加工实现增值。
美国约有50%的马铃薯用于深加工,年人均消费马铃薯30公斤,生产的马铃薯食品近百种,荷兰、法国的深加工比例分别为40%和59%。
而我国马铃薯的加工总量约占总产量的10%左右,四川马铃薯加工仅为7%左右。
我国马铃薯全粉每年需求量约为3万吨,但国内生产量不足5000吨;马铃薯淀粉及其衍生产品需求量约为80万吨,而国内生产量约为30万吨,60%以上依赖国外进口。
第5章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5.1项目实施县基本情况
平武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位居涪江上游,已有2200多年历史。
东接“太白故里”江油市,南临“大禹故乡”北川县,西连“人间瑶池”黄龙寺、“童话世界”九寨沟,北靠甘肃省文县,是出入九寨、黄龙风景区的“东线门户”,属省定贫困县,享受少数民族比照县待遇。
全县幅员面积5974平方公里,辖9个镇(其中3个羌族镇)16乡(其中8藏族乡、5个羌族乡)共25个乡镇,辖249个村、11个社区居委会、1486个村民小组,有汉、藏、羌、回等12个民族。
总人口18.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6.6万人。
2007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71.93万亩,全县农业总产值8.7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农民人均纯收入3065元。
平武县独特的区域立体气候条件孕育了不同的马铃薯生态类型,冬、春、秋三季均可种植马铃薯,是特色农产品马铃薯主要生产区。
全县适宜种植马铃薯面积达20万亩,目前常年种植面积10万亩左右。
生产上使用的马铃薯品种多为六七十年代引进选育的南湖塔、米拉、大路号等,虽在生产上仍发挥作用,但因长期种植、品种混杂、退化严重,抗逆性显著降低,平均单产216公斤(折原粮)。
马铃薯是平武县第二大作物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被平武县人民政府确定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平武县发展马铃薯产业,具有以下优势:
一是我县马铃薯产区气候冷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又无公害污染,适宜于马铃薯的生产和高品质的形成。
二是区域内地势平缓,宜种耕地成片且地块面积大,适合规模生产。
三是种植历史悠久,技术成熟,农户习惯种植,交通方便,易于生产和销售。
四是区域内无公害、无污染,马铃薯商品价值高,市场潜力大,销售强劲,收获季节是内地蔬菜淡季,外销市场前景广阔,且有淀粉含量高、耐贮藏的好品种,是加工淀粉等产品的重要原料。
5.2项目承担单位情况
项目承担单位平武县农业局,是平武县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其主要工作职责是拟定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农业开发规划,并组织实施;引导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优化,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产品品质的改善等。
全局共有职工53人,其中:
高级职称10人;初、中级职称39人。
内设农技站、经作站、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9个股站室,下属平武县良种场1个。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有着丰富的良种推广经验,对良种繁育推广工作具备较强的技术力量和组织管理能力,信息传递灵通,与各科研院校及有关部门联系密切。
全县从事马铃薯生产研究的技术力量雄厚,一是我县通过长期的摸索与实践,已探索总结出了一整套马铃薯高产经验与技术。
二是全县长期从事马铃薯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的高级农艺师9人,农艺师20人,建设马铃薯基地技术力量有保证。
我县开展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研究有了一定的基础,种薯脱毒试验已在部分乡镇开展了一段时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目前,收集了丰富的种子资源,育成了相当数量的优良品种,脱毒种薯的应用已初具规模。
上述可见,在我县建立马铃薯脱毒种薯组培中心、繁育基地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已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和较雄厚的技术保障。
第6章项目建设地址
6.1组培和种薯繁育中心建设地点
组培中心建设地点位于平武县良种场,距县城1公里,海拔高度在1100米左右,处于九环沿线,交通便利,可开发和利用的土地面积大,水资源丰富,通信条件好,有充足的电力资源作保障,该地点50公里范围内没有其它工业污染和农残污染,方便相应设施的安装和调运,再加上距离附近村寨较远,便于组培中心的建立和今后的管理。
6.2种薯扩繁基地建设地点
在平武县良种场和平武县旧堡乡建立两个一、二级原种生产基地,进行马铃薯种薯快速扩繁,供应项目建设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
平武县良种场规划300亩,主要是作为原原种和原种的生产基地,平武县旧堡乡规划2200亩,主要是作为一级和二级原种快繁基地。
6.3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在全县最适宜种植马铃薯的龙安、大桥、旧堡等11个乡镇,建立2万亩的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后逐步推广到全县适宜种植的乡镇,面积达20万亩。
第7章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7.1组培中心土建工程及仪器设备购置
7.1.1土建工程
主要包括仪器室、药品室、准备室(培养基配制室)、接种室(无菌操作室)和培养室等土建工程。
土建内容见表7-1土建内容及规模。
土建内容及规模
表7-1
建设内容
建设规模(㎡)
仪器室
药品室
准备室
缓冲室
接种室
培养室
低温储藏库
2×40
30
50
5
20
2×80
200
组培中心设计为一楼一底钢混结构,包括建房、装修、绿化等。
7.1.2仪器设备购置
主要购置实验仪器、病毒检测仪器、调温设备、繁种机械等设备和各种试剂药品。
详见附表二。
7.2现代化温室建设
建设现代化温室1个。
现代化温室以轻型钢结构为骨架、以热镀锌管为立柱,内部设有国际一流现代农业设备,植物生长环境均不受外界影响,可通过计算机系统全程控制,总面积500㎡。
7.3防虫网室建设
分别在平武县良种场和平武县旧堡乡各建立1个5000㎡的防虫网室。
满足马铃薯脱毒种薯原种种子生产的需要,对隔离防虫具有较好的功能,可以保证原种的纯度和防止虫害的污染。
7.4专用马铃薯繁育基地
在平武县马铃薯适宜种植区建设专用马铃薯繁育基地2个,其中:
平武县良种场300亩,平武旧堡乡2200亩。
7.5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在全县11个乡镇建成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2万亩。
主要内容是:
①恢复重建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万亩的排灌沟渠改造、田间便道重建和培肥地力等;②对农户生产性投入如种子、农药、化肥、技术性培训等实行财政补助。
7.6马铃薯产业化示范片
在全县范围内建成马铃薯产业化示范片20万亩。
主要提供县组培中心和繁育基地生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1~2级原种,并对农户生产性投入如种子、农药、化肥、技术性培训等实行财政补助。
第8章脱毒种薯种苗繁育生产工艺
从种质资源库调出不同品种的薯块,直至脱毒种薯可投入大田生产,需经过品种选育,植株选择、茎尖剥离、组织培养、病毒检测、脱毒鉴定、脱毒苗扩繁、隔离封闭原种及一级生产、以及二级原种和良种的基地生产等繁育和生产过程。
8.1品种选育
种质资源库收集和引进的新品种通过试验室和试验场进行试验和示范,从中选育出优良品种,确定为脱毒用品种。
8.2植株选择
将确定的脱毒品种在试验场内进行培育,选择出退化轻,能代表本品种典型特征、特性的植株作为脱毒材料进行脱毒。
8.3茎尖剥离
一般来讲,病毒在茎尖的含量极低或没有病毒。
把茎尖作为脱毒材料,在解剖镜下剥离生长点,放于试管培养基中培养成苗,这是脱毒工艺中的重要环节。
8.4组织培养
组织培养就是将剥离下的茎尖经过组织培养成苗的脱毒过程。
此工艺要求在培养箱中完成,使温度控制在20-25℃,并在补充光照的条件下培养,然后对培养出的苗进行病毒检测及脱毒后鉴定,形成脱毒苗。
8.5病毒检测与脱毒鉴定
病毒检测是对通过组织培养的成苗,采用电泳技术、ELESEA(酶联免疫)技术,指示植物,检测病毒情况,形成脱毒苗。
脱毒苗鉴定是对脱毒苗的品种特性、脱毒质量所进行的鉴定,鉴定后的脱毒苗才能进入扩繁阶段。
8.6脱毒苗扩繁和微型薯、原原种生产
该项工艺是采用人工气候室,通过自动控制温湿条件,并进行病毒质量检测监控,生产出微型薯、脱毒苗以及利用网室生产原原种。
扩繁后的产品,需要进行恒温保存,并转入原种生产。
8.7原种与良种生产
原种与良种生产是继代扩繁的繁殖过程,也就是代代相传的衍生结果。
原种是微型种薯或原原种的扩繁产品,一级原种是原种的扩繁产品,二级原种是一级原种的扩繁产品,再由二级原种扩繁生产良种。
原种与一级原种的生产是把握种薯质量的关键,对自然环境条件要求非常严格,只有在风速大、海拔高、蚜虫传媒少的环境下,才能保证种薯质量。
故对原种和一级原种的生产,计划在平武县良种场隔离封闭的环境下进行生产。
二级原种和良种是在生产基地完成的。
所需生产基地,一般是选择经验丰富,生产条件较好的农户,作为基地农户,负责原种和良种的生产。
8.8种薯储藏
根据生产规划,一般原种、一级原种有生产总量的70%需要储藏,有30%销售给用户,这就需要建设储藏库,以保证种薯的数量和品质的需要。
脱毒种薯繁育生产工艺流程见图8-8脱毒种薯种苗繁育工艺流程图。
图8-8脱毒种薯种苗繁育工艺流程图
种质资源库
↓
品种选育→植株选择→茎尖剥离→组织培养→培养成苗----电泳技术
病毒检测---------ELEASE技术
脱毒苗----指示植物
----品种特性鉴定
脱毒苗鉴定
----脱毒质量鉴定
脱毒苗扩繁
温室生产马铃薯微型薯
温室扩繁脱毒苗及网室生产原种
病毒检测室质量监控
原种扩繁
良种生产二级原种生产一级原种生产原种生产恒温储藏
基地生产繁育场隔离封闭生产
第9章总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9.1总投资估算
该项目总投资4714.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74.2万元,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1000万元,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3040万元。
详细投资计划见表9-1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表9-1单位:
万元
序号
项目
小计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1
总投资
4714.2
3214.2
1020
480
1.1
固定资产投资
674.2
674.2
1.1.1
工程费用
550
550
设备购置
124.2
124.2
1.2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1000
220
300
480
1.3
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3040
2320
720
2
资金筹措
4714.2
3214.2
1020
480
2.1
国家投资
良种繁育体系
1000
220
300
480
生产基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平武县 马铃薯 脱毒 种苗 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