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docx
- 文档编号:12797429
- 上传时间:2023-04-22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0.67KB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docx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中职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
以下是整理的关于中职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一)如何激发职中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唤起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引导他们身临其境,进而体会作品的思想情感与艺术魅力,是每个语文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尝试摸索,我认为教师应在备课时作大量的准备工作,充实教材,帮助学生理解。
一、补充内容,培养情感文学作品大都言简意赅,甚至意犹未尽,从而留下充分的艺术想象空间。
教师在讲授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把必要交代的内容补充出来。
像《炉中煤》这首诗表现的是”眷恋祖国的情绪”,仅靠读读,除了句子的朗朗上口和构思的新巧外,学生很难领悟更深的内容。
当然他们也知道这是首爱国诗,但他们并没有体味到作品中炽烈、奔放的情感。
因而在教读这一首诗时,适当地介绍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懂得诗人的心声,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是很有必要的。
二、注重引导,加深理解文学作品欣赏活动主要由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理解构成。
没有教师准确有序的引导,学生的理解欣赏只会是表面的,甚至会不着边际。
如在教学季羡林的《富春江上》一文时,学生对文中涉及古今中外的材料安排不是很明白,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穿插于写景状物中的议论语句上去把握,围绕”隔岸青螺数点,微痕一抹,出没于烟雨迷蒙中”这一线索去体会,就会明白文中的材料尽管看似很散,但是都统摄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景仰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主旨之中;就会明白文章的山水景物是”形”,文化内涵是”神”;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也就很明显了。
三、分析比较,体会方法比较出优劣,比较出真知。
对小说这类篇幅长,包容量大的作品,适当的补充当然可以使学生更好理解作品生活,但学生在好奇心满足后,只能记得几个场面、几个片段,整个文章的内容却不易把握。
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文时,我在作简单的背景介绍之后,即引导学生在熟悉全文的基础上以林黛玉的视野为摄取镜头,拍出人物和环境这两大块来。
将王熙凤、贾宝玉的出场作为比较阅读的重点,通过林黛玉的心理活动、观察来比较二人出场的相同之处,再找出二人出场的不同,让学生认识到人物出场对表现人物个性的重要作用,从而体会到《红楼梦》这部巨著写人方法的艺术性。
四、融入表演,激发兴趣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
而职中学生的特点却是好动不好静,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如何让他们自觉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我发现在教学中将分角色朗读转变为适当的表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雷雨》这类剧本时,我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将剧本改成话剧来表演,做到人人参与。
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二)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在学校正确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向、教学目标指引下和自己不断积累、不断思索下顺利的完成了开学前制定的教学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经过对新入学的学生调查中发现,有将近80%的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意义模糊,甚至有的学生持有”语文无用论”这种观点。
对结果甚是惊讶。
为此我认为,想要清水必先清源,于是在第一堂课就重点讲解中专语文的特点、学习的意义以及学习的方法,从而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为以后的教学实施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严字当头”严肃课堂纪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约束能力比较差,在课堂上动作比较多,无形当中干扰了正常的课堂秩序。
所以在刚开始就明确要求语文课堂实行三不:
不准随意讲话、不准睡觉、不准搞小动作,实行了三必:
必须带书、必须带笔、必须带脑子。
起初不免有违反者。
对于这些学生严肃处理,以儆效尤。
三、教学模式努力求新本校刚入学的学生语文基础总体来说比较差,且在层次上是参差不齐。
如何让这些学生提升语文的兴趣,采用惯用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实现教学目标。
经过仔细琢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
一是探究是的教学模式设置问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
二是转换角色让学生上台来进行授课,提升学生的审视水准,同时也增强了课堂气氛围。
三是设置模拟情景提升学生的领悟能力,例如在教授《伊索寓言》时把文中提到的九个小故事改写成剧本,让学生当堂表演,取得了极佳的效果。
四、”双管齐下”努力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是学好语文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体现语文价值的重要表现之一。
事实情况我们的学生在书籍的阅读上还是捉襟见肘的。
这与我们的客观实际有关,当更重要的是学生没有阅读兴趣。
那在这里采用的”强制培养模式”,在班级开展文学知识竞赛,内容包含丰富,题目形式多样,并且把它纳入期末考试范围之内,从而提升了学生的重视度。
五、考试求”活”考试所起到的作用是衡量自己学习的效果,这里已经脱离了应试教育的这种约束,所以采用单一的考试模式未免太过枯燥,也不能体现中职语文的一个特点。
为此力求创新,例如去年的其中考试我把模拟面试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从中检验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为以后的就业做了相应的准备,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六、正面教育和”软性惩罚”相结合力求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质。
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为学生心灵的”天使”,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努力进取的精神面貌。
经常在课堂上穿插很多人物事迹和生活中的实例。
在学生犯错误时并不是挥动”棍棒”一棍潦倒,一图爽快,而是”润物细无声”,从心灵上给予感化,首先学生产生的是一种自责,最后会化成进步的动力,实现自己的飞跃。
另外一方面从不以尊者的身份自居,在学生面前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那样无形中拉大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产生一种畏惧感,鸿沟形成沟通难。
平易近人实乃为本。
所谓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刚刚踏入教学这片沃土,自感阅历太浅,感受不深。
但是”宝剑锋”要得,”梅花香”要得。
也要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三)职业高中的生源质量较差,学生个体差异很大,入学的起点很低。
我们所教的很多学生本来就没有很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基础较薄弱,语文素养不够高。
进入职业高中后,更是片面地认为,只要专业技能好,其它科目无所谓,甚至部分学生家长也持这一观点,以致学生更加放松对语文的学习。
长期以来,大部分学生对语文根本无兴趣可言,在语文课表现为没有探究的欲望,思维比较单一,甚至有些学生存在思维惰性,上课走神睡觉的情况屡见不鲜。
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要保证教学质量,我们作为老师所花的功夫就要更多一些,对课堂的组织和把控就要研究得更深一些,在课堂教学上更要多进行创新。
创新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将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反应。
同时,它也要受心理因素,如情感、欲望的制约。
进行创新教育首先需要创设一种良好的、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
具体来说,在职业高中语文课上,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激趣。
指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你的教学感兴趣,在课堂上能互动起来。
孔子有言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确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职业高中的学生普遍不爱学习,不善于学习。
他们对上专业课都缺乏兴趣,对上语文等文化课更是如此,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感悟早读。
要让学生喜欢上语文,首先要让他们读语文读出味。
我们把简单短小,而且语言或情感特点明显的文章集成册,称之为”早读教材”。
例如有一天早晨同学们读到一篇摘自《青年文摘》的文章,写的是母爱,当学生读完最后一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儿欲孝而亲不在”后,学生们全部都静了下来,足有一分钟没人说话,我知道学生被文中的情感感动了。
2,上课诵读。
上面所说的早读是让学生走近语文,而课堂的朗读则让学生走进语文。
琅琅书声是语文课的一个标志,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语文老师应该就课文的重点语段进行朗读指导和分析,体会。
在课堂上精彩的朗读和分析,无疑可以把学生带入文本。
3,课外阅读。
根据我的观察,爱看书的学生,语言的感悟力理解力会比较强,对语文课的兴趣也比较浓厚,语文成绩自然突出。
所以我们应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
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阅读书目,给每位学生制作了阅读卡。
通过广泛的阅读,让学生爱上阅读,是我们的目的。
如果我们语文老师能把握好,组织好这三个时间段,我们就能实现
学生从知语文到喜欢语文的转变,再到以语文为乐的更大转变,从而使学生找到学语文的感觉,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精要。
在职业高中的语文课堂上要尽量少讲,但是讲课要精彩,要点不繁,有吸引力,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消化空间。
教师可以用以下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
1.激趣导入创造性组织课堂教学的教师常常能在上课开始用极短的时间,既出示了学习目标,又撩拨了学习兴趣,有时还设置了思维的荒漠,诱发了好奇心及求知欲。
如教师上《不求甚解》时,一上课就撩拨学生的思维:
”今天学《不求甚解》,看看谁能想个办法,把课文变短?
”再比如一次看《老杨同志》的教学视频,教师激趣道:
”常言说,听其言,观其行,这是了解人的方法。
其实了解人不光要听言现行,还要猜出他心里的想法。
想不想用这种方法去了解‘老杨同志’?
”一个问题统摄了全课,课堂创造气氛浓烈。
如果遇到名家名篇教师也可以由作者的简介着手导入课文,提问学生对作者了解多少,以前曾学过他的什么作品,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还能达到温故初中所学习知识的目的。
2.取舍教材成功的导入之后,应紧紧围绕与之有关的课文内容来进行课堂教学,并调动各类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学生带入老师设计的课堂情境中去。
针对职业高中学生的现状,我们必须要敢于舍弃一些内容,特别是篇幅较长的课文,要能够在教学目的的指导下,根据学生需要去”虚”取”实”,去”粗”取”精”。
拿《智取生辰钢》这篇课文来说,可以简略的介绍故事情节,主要结合学生的就业情况,多提倡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取得更好的成绩。
3.以生为本。
很多老师都在感叹,现在的职高学生素质越来越差。
课堂上时常常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学生上课的”不配合”,老师就干脆以自己的教替代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然而如果课堂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师生都会觉得疲劳,而且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是不利的。
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想尽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授《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这篇课文时,我安排两位学生扮演”大胡子教授”和”我”,我和这两位学生配合,声情并茂地朗诵课文,把课文中的大学课堂搬到我们的中学课堂上来,使得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们很快就把握住了这篇文章的思想主旨。
学习《错误》一诗时,我要求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诗歌上台朗诵,有的学生意犹未尽,朗诵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后,还主动要求再为大家唱一曲。
由此可见,课堂”活动”激发了学生活力和个性。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学设计合理,教材处理得当,可使老师在课堂上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效果。
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关键性作用。
(三)存异。
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要承认差异,实施分层
教学,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悉心辅导,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常言道: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学生性格不同,爱好也不相同。
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这种差异是受多种主观因素影响的,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如果强求”统一”,势必会堵塞创新思路。
如学习《列车上的偶然相遇》,可以围绕文中提到的究竟人生是机遇重要还是自身的素质重要这个议题开个辩论会,教师担任评委,并允许保留不同意见;学习《宋词二首》,我们可以让学生畅谈究竟喜欢哪一首,还可以延伸到对豪放派和婉约派的探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学生,也可以有一千个苏轼,一千个柳永。
语文教学的灵魂就是创造,当前职业中学语文教学最致命的缺欠也是创造。
创造力是多种能力综合的结果,如记忆力、想象力、感受力、理解力以及好奇心等等。
其中,想象力起着重要作用。
语文教育通过一篇一篇教材(尤其是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和领悟力,因为每一篇作品都包含着作家独特的人生经验、情感体验和思想方式,呈现出作家鲜明的个人风格、独特的创造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年龄特点、知识素养、生活经验和性情气质对之做出不同的解读。
而这种解读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
它能启发学生对人生世界的思考,激起学生探求和创造的欲望。
这也是语文课的特殊魅力所在。
我们不能人为地创造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强迫学生按照一个统一的模式去理解。
否则,我们也就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具有它的特殊性,作为教师,我们更应提倡创新,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对语文的学习产生兴趣,发挥他们创造能力,为他们能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职高教材第一篇就是陶行知先生的《创造宣言》,前人尚能创造,我们更应如此。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四)
一、中专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语文教学在中等专业(职业)学校属基础课,起着辅助专业课程的作用。
因此,就普遍得不到学生的重视,总以为只有专业科目才是重要的,语文是可有可无的。
但就目前中专学生的语文水平来看,实在不容乐观。
一些中专毕业生连一份自荐书都写不好,一些参加工作的学生连写份通知都不会。
这些严峻的现实引发我们对中专语言教学的深思。
该如何解决当前中专语文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呢?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中专语文教学的现状:
1.语文教学普遍受到轻视。
由于各种类型的学校及不同的专业担负着培养本行业的初级技术人才的任务,故而从学校的领导者的指导思想到教职工的服务意识,都是以专业课教学为主,以文化课教学为辅。
学校的一系列教学活动,都把语文教学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使语文教学备受冷落。
从而导致学生也轻视了语文的重要性。
2.教师授课随意性大。
由于没有可供具体参照的培养目标和升学压力,不少中专语文教师认为中专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解决就业问题,只要专业课教师讲好就行了。
教师的这种思想倾向必然导致授课时的随心所欲,不认真研究大纲和教材,各行其是,任意发挥想像,只要学生爱听,有趣味,能逗笑,评教好就行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太注意教学内容,缺乏教学原则,授课无深度。
3.学生写作能力普遍下降。
上中专后,不少学生劲头锐减,语文作业草率应付。
有些学生认为,在中学,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文体都写过无数遍了,上中专就无须再认真练习。
因此,不愿动脑,怕写作文,导致写作能力的普遍下降。
二、语文教学的创新对策
l.打破旧的教学模式,构建新的课堂设想。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头脑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调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考试,关注的是分数。
但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今天,我们必须打破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树立起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价值取向。
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
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主动的研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
教师要学会创设意境,把教科书里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在最大限度激活学生的思维。
由于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的教学设想,这种设想与我们过去使用的按部就班的教案相比有了很大突破,它由教材分析、学生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流程、课后反馈和自我点评等构成了新的教学框架,这样的框架可以把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呈现出来,把课堂变成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
2.师生互为主体,演绎”善教”
“乐学”。
人们都说:
”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由于语文课程具有”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特点,艺术性和科学性在语文课堂上更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但二者要完美结合,就必须构建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
而教学互动的根本又在于”善教”与”乐学”。
”善教”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引导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注重启发与诱导学生,善于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能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培植、发散。
”乐学”意味着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消极的”等、靠、听、记”,而是主动地参与讨论、思考、质疑和创新。
中专语文新教材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体现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改革理念,突出职教特点,强化能力训练,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改革创新上大显身手,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和创新能力,把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进行完美的组合,创设出”善教”
“乐学”的理想课堂。
3.实施人文教育,陶冶学生情操。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教师应该把课堂当作学生思考、认识、理解、体验、演绎人生的舞台。
在新教材里,许多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尽情展示,人生的感悟涤荡着求知者的灵魂。
例如,毕淑敏的《提醒幸福》,提醒我们不要让幸福擦肩而过。
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把我们带入了缥缈朦胧的美妙境界,抒发了热爱和追求美好自然的情感。
学生在欣赏之余得到的是一些微妙的人生感悟和文学的熏陶。
同样,在新教材中也不乏弘扬爱国主义,教人立志向上的文章。
教师需要借助语文课文,寓教于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学生共同赏析,激起学生的共鸣,在一种平等、和谐、自由、愉快、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启迪、引导学生感悟人生,让语文陶冶情操。
4.创新要加强阅读。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在这种大变革的背景下,我们教师首先必须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
只有认真领会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
其次,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不是课程被动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积极促进者、发展者,教师可凭自己的学识、经验和个性来分析、处理、调适教材,设计自己的课堂设想,阅读是语文教师的必修课。
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阅读有了更高的要求。
语文教师要融入文化的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的先进思想,不是一般地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有思考地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五)
1、转换观念,增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意识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激烈的竞争,各行各业需要的劳动生产者和经营管理者,不仅数量日益增多,而且质量也日益提高。
这种有利的社会因素,既为职业教育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职业教育的教学,特别是中职语文教学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
显然,培养只是一味死啃书本、不注重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没有出路的。
是中职教育,以社会适应性为目的,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重在基础性、工具性、实用性,这与普通教育以选拔升学为目的,重在让学生完整系统地把握全部知识体系具有显著的区别。
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换观念,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用口语全面地、准确地、简明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让别人认识了解自己,接受自己的思想,达到自己的目的。
为此,从新生入学起,就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良好的口才是推销自己的一个重要手段。
现在社会上不少用人单位已将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招聘和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
认清现代社会中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对人的社会地位、论文参考经济地位有着直接的影响。
忠厚木讷、少言寡语已不是现代人的长处,而能言善辩才会更受社会的欢迎。
这就使学生从进校起就对口语交际能力予以高度重视,并很快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中。
?
2、联系实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条件学生上了中职学校后,由于年龄和生理方面的原因,不再像初中和小学那样在课堂上踊跃发言,而是遇事、看问题,要多看看、多想想再说,担心说错了会被其他同学笑话,指出了他人的错误见解,又怕伤了同学之间的感情。
一句话,就是不愿多说话。
教学中,可联系学生实际,开展一些口语交际能力的活动,例如,能用流利、准确的普通话即席发言,课前三分钟演讲,对课文作复述和转述,与人得体的交谈、答问,乃至进行自我介绍和辩论等。
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多说话,尤其是当众说话,说话交流时提醒学生不随便、不马虎,注意特定的情境,能有意识地围绕主题,从语言生动形象、机智风趣等方面去练习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对于那些羞于启齿、言语木讷、辞不达意的学生,可试着先让他读课文,回答一些较简单的问题。
如果今天说不了,明天再说;明天说不了,后天再说……持之以恒,一抓到底,直到学生能说、会说、说得清楚。
在说的过程中,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就予以肯定,使学生尝到”说”的甜头。
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些能力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较之书面表达能力使用频率更高、用处更多、社会适应性更强的基本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乃至自己的一生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这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还锻炼和提高了学生敢于说话、善于说话的能力。
3、广泛阅读,拓宽学生口语交际的知识面中职学生之所以不爱说话,除上面所说的羞于启齿、害怕说错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们平时课业负担不重,很多学生沉迷于武打、言情等影视剧和小说,特别是上网打游戏,把大量的美好时光浪费了。
他们平时不善于阅读,甚至根本不阅读,以至说起话来言辞短小,干瘪瘪的,前言不搭后语,更谈不上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用词妥帖,思想感情健康,甚至谈不上说话得体而有分寸、条理清晰而幽默风趣。
这就很难吸引别人的注意,很难让人从感觉上觉得舒服,也很难引起别人的感情共鸣。
这就要启发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籍。
教学中,首先制定学生的阅读计划,有计划地指导他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如中职语文教材外的经典范文,以及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辅以一些必要的说话技巧方面的书籍。
并要求他们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实行不定期的检查评比。
这样,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以读促说,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还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表达,增添了不少有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的语言材料。
4、实地表演,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使人对有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使人积极地探索,并且带有情绪色彩和向往心情,促使人的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它常常表现为好奇、求知、探究、操作、掌握等。
中职学生正值青春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容易被一时的新异现象和新颖对象所吸引,从而对它们发生兴趣,加之现今的中职学生大多较为实际,他们更相信事实,对前途、职业都较为敏感,他们中的多数人早就考虑今后的就业问题了。
他们迫切需要了解用人单位如何招聘人才,也迫切需要了解用人单位是如何进行招聘的。
所有这些,既对他们是陌生的,又使他们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从实地体验中寻找答案。
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学中可结合中职语文教材听说训练中的招聘和应聘、自我介绍、演讲、辩论等内容,让学生搜集素材,编成小品,进行实地表演,分别扮演招聘人员和应聘人员,体味应聘人员是如何进行自我介绍和竞职演讲的,在交际时如何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气,如何在招聘人员面前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从而实现打动招聘人员的目的,促使学生由不敢说、不想说变为敢说、想说、会说。
这样,学生学有所乐,口有所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为自己今后的求职创造更加有力的条件。
?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要以学生的精神需要为基础,在口语交际训练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留心各种语言交际的情境,充分挖掘语言交际的精彩之处,积累丰富的语言交际材料,培养出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语文 教学 心得体会 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