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全员培训实践性作业.docx
- 文档编号:12791103
- 上传时间:2023-04-2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0.15KB
中小学全员培训实践性作业.docx
《中小学全员培训实践性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全员培训实践性作业.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全员培训实践性作业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东闾小学张建华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针对本节课提出的要求是:
1、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这句课标要求学习内容是有关语句的意思及表达效果,行为动词是推想、体会,本条要求中维度目标为过程性目标,学习水平是理解。
前提条件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2、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内容是文章的表达顺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行为动词是了解和体会,本条要求中维度目标为过程性目标。
学习水平为了解。
前提条件是阅读。
(二)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是第五组课文“中国古典名著之旅”中的第二篇,是一篇精读课文。
它所在单元的教材是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的,课文以“借”为主线,写了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不但要让学生在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我国语言文字和表达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传承民族文化。
《草船借箭》中的人物形象性格鲜明,通过引导学生品读,体会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也为后面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生分析
优势: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于本篇课文,学生完全可以读得通、读得懂。
劣势:
要真正透过文字看清人物的性格特点,清清楚楚地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对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2、能力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情感目标:
惊叹诸葛亮的才智过人、神机妙算,感受诸葛亮以大局为重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
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难点:
引导学生透过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现象看到他的因妒忌而欲陷害诸葛亮的险恶用心,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五)教学策略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
《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六)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自由选择阅读一章《三国演义》并能复述。
2.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教学课件、电影片段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切中心
1、师:
通过上节课的读书研究,我们知道,早在诸葛亮给周瑜立军令状之前,他已经谋划好了草船借箭的整个计划,他想得是那样的周到,想得是那样的细致、那样的准确,最后草船借箭的计划得到了成功实施。
难怪鲁肃回来告诉周瑜草船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
2、引导学生齐读、个别读再加“叹”字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
3、教师小结并出示电影片段
(设计意图:
借助资源让学生直观感受周瑜自叹不如的形象。
)
二、探究课文,感悟“神妙”
1、出示自学提示:
同学们,你们觉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得到了充分体现呢?
自己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充分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划下来,然后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3、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
(一):
知天时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
①教师引导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出雾的大。
②教师小结并点拨:
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
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你是鲁肃读读这句话,放开声音读。
③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
(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
)
④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
⑤学生练读,教师引导读出暗喜、得意的语气,并出示电视课堂里的小朋友的示范读。
(设计意图:
插入农远资源目的是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更好地体会诸葛亮此时的心情。
)
2、教师小结:
但是,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
不能!
为什么?
因为这场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
所以,你得再往前面读一读,你得联系联系上文。
谁找到了可以联系的句子?
据生回答出示: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
①指导朗读,注意诸葛亮预测大雾时候的那种心情、那种神态,把诸葛亮的胸有成竹,把诸葛亮的运筹帷幄,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心定气闲,像诸葛亮那样一点也不着急地读。
②老师:
这才像个真正的诸葛亮嘛!
但是,老师觉得这句话写得太啰唆,什么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诸葛亮第一天第二天不都没动静吗?
写它干嘛?
完全可以改成这样:
诸葛亮到了第三天四更时候,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是不是啊?
这样一写,又简洁又明了,不浪费笔墨,多好啊!
改不改?
把它改一下。
(组织学生议论。
)
③老师小结并板书知天时
④“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周瑜的一声叹息: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
3、总结学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真正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同学们,用联系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能力。
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再次研究‘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二):
识人心
1、学生研读,教师巡视。
(读后组织交流。
)
2、依据学生交流出示句子:
“诸葛亮笑着说: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
“曹操在营寨里听到了擂鼓和呐喊声,就下令说:
‘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放箭,不让他们近前。
’”
①教师引导读出笑的味道,然后引导学生研究诸葛亮他在笑谁?
一笑曹操:
这叫什么笑?
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二笑自己:
这叫什么笑?
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共3条
三笑鲁肃:
想些什么?
这又是一种什么笑?
读读看,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老师创设情境:
谁来安慰安慰鲁肃?
)
四笑周瑜:
你怎么体会到的?
诸葛亮心里默默地说什么?
这叫什么笑?
再读读看,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②教师小结:
是啊,你看,诸葛亮算得多准呀!
他说曹操不敢派兵出来,曹操果然就不敢派兵出来。
曹操又是一个军事家,他又怎么可能让敌人攻打他的水寨呢?
所以他一定会叫弓弩手放箭,而且一定会放箭如雨。
这样,诸葛亮就一定能够借到十万支箭。
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
妙不妙?
难怪周瑜听了鲁肃的回答以后长叹一声说——学生齐读: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设计意图:
通过品读、体会,让学生从人物的言行举止中品出人物的特点。
)
③老师:
同学们,你们还从别的什么地方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④教师小结并板书识人心。
⑤你们说他神不神?
妙不妙?
难怪周瑜听了鲁肃的回答之后说——学生齐读: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三):
晓地利
据学生汇报出示句子: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放回二十多里”
①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教师小结并板书晓地利。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揣摩重点语句,抓句子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感悟诸葛亮的“神”,体现“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
)
三、梳理全文,再现“神妙”
1、请学生上黑板边演示边说借箭过程。
大家看,曹操水寨在北,周瑜营寨在南,这二十条船是怎么去又是怎么回来的呢?
2、出示课件图示:
滚滚长江东逝水--长江水水流方向向东!
因此去的时候是逆风逆水,船受箭归来却是顺风顺水。
诸葛亮真是神哪!
3、回顾板书:
他知天时、晓地利、识人心,考虑周全,精心安排,运筹帷幄,万无一失,这才能决胜千里,这种智慧才叫——神机妙算。
难怪鲁肃详详细细地把这一切告诉周瑜之后,周瑜不得不长叹一声说——学生齐读: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四、人物对比,升华感受
同学们,你觉得周瑜和诸葛亮比,有哪些地方不如?
五、疑语结课,激发阅读
1、是啊,周瑜的气度、周瑜的为人、周瑜的才智、周瑜的智慧都不如诸葛亮,难怪《三国演义》这部书的原文在结束《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时候,有这么一首诗:
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2、难怪鲁肃了解了整个借箭过程之后,对诸葛亮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
“先生真神人也。
”然后就向诸葛亮讨教你这神机妙算是怎么来的,诸葛亮就对鲁肃说了。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
老师:
下课以后请同学们自己去看《三国演义》的第四十六回,答案就在四十六回上。
(设计意图:
作为我国著名的古典长篇历史小说,其文学价值不是一两节课可以领略。
,本环节通过引入课外资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让学生投入其中,受其熏陶,实行“大语文阅读”的策略。
)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整个故事赞扬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本文的教学设计,我力争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重视探究性阅读过程的指导,并抓住几个主要问题,适时、适度地巧问妙点,引导学生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同时巧妙地运用农远资源,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准确,充分培养学生的研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进行较好的语言和思维的训练。
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又充分体现“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从根本上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方式,充满了人文情怀。
因此这节课在课型设计上我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让学生在初读到位的基础上,直入研读专题,牢牢抓住“神机妙算”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并以此辐射全文,摆脱“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僵化的章法讲解”的传统模式,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以创新为灵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思为本、以创为本、重朗读、重感悟、重积累的教学思想,寓学生的主动研究于阅读活动之中。
并紧扣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议、探究、感悟”中不知不觉理解课文,感悟活的人物形象,并拓展延伸到整部小说。
在教学时我主要抓住以下两处语言点引导学生读悟并进行创新,从而在品读活的语言中品悟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深深植根于孩子头脑中,使孩子的语言与精神协同发展。
第一,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说说看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有的同学说:
“鲁肃会感到很害怕。
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
”有的同学说:
“鲁肃会大吃一惊:
前两天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
”我又说:
“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
”(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
)于是,我又试着问“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
”(引导学生读出暗喜、得意的语气。
)
第二,我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课文写诸葛亮的话的共有11处,只有一处有提示语,而且是个“笑”字,请你联系课文,想想诸葛亮此时在“笑”谁?
为什么而“笑”?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笑?
然后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品读、感悟,品出诸葛亮这一“笑”,不仅“笑”出了他的大度,更“笑”出了他的运筹帷幄、神机妙算,这一笑值千金,是课文的“点睛之笔”。
从而让人物的形象站起来、活起来,并进入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另外,在农远资源的运用设计上,只是为了让它为教学服务,注重考虑适时、适度以及活用,让它真正为教学争光添彩。
如:
插入周瑜自叹不如与诸葛亮笑自己的样子,目的是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人物形象。
插入示范朗读更是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和更好地感悟人物内心世界,同时培养学生的研读能力与朗读能力。
但这节课也有很多的不足,我觉得很遗憾,特别是没有很好地起到农远资源应用的示范作用。
课前思想认识不足,准备不够充分。
首先在选题时没有跳开所任年级,去选资源多一点的课文;其次备课时没有很好的考虑到学生实际及怯场的状况,以致本该出彩的地方没达到高潮,甚至在指导读诸葛亮笑的时候有点头重脚轻的偏差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 全员 培训 实践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