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改革.docx
- 文档编号:12781681
- 上传时间:2023-04-22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39KB
农村金融改革.docx
《农村金融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金融改革.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金融改革
农村金融改革-对村镇银行的一些建议
摘要:
村镇银行是以民营社会资本进入农村正规银行业为特点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被视为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的创新之举,标志着中国农村金融改革获得实质性推进。
然而,在运行四年后,村镇银行普遍遭遇了发展困境。
本文对村镇银行试点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村镇银行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更好地为农村金融改革服务。
关键词:
村镇银行 农村金融改革 可持续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改进和完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底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国家允许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新设村镇银行、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贷款公司等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根据规定,村镇银行在缴足存款准备金后,其可用资金应全部用于当地农村经济建设。
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应首先充分满足县域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确已满足当地农村资金需求的,其富余资金可投放当地其他产业、购买涉农债券或向其他金融机构融资。
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开始了破冰之旅。
目前,村镇银行的设立地点主要在中西部、东北和海南省的县(市)及县(市)以下地区,以及其他省(区、市)的国定贫困县和省定贫困县及县以下地区。
设立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被认为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的创新之举,是切实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充分性的具体行动。
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各地成立的村镇银行也相继暴露出新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很好地被解决,将关系到村镇银行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村镇银行产生的必要性
村镇银行的产生并不是农村资金缺乏,而是为了控制大量农村资金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
我国农村目前主要的金融服务提供者包括国有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民间金融等,由于历史原因,这些金融机构接收了农村金融服务社和农村合作基金会的部分不良贷款,使其不良资产比重进一步上升,亏损面和亏损额增加。
于是,这些银行在处理贷款问题时更加小心翼翼。
再加上城市业务的吸引,使得这些银行越来越向城市发展,背离了创办的初衷。
在农村金融市场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大背景下,贫穷农民需要通过贷款进行生产来摆脱贫困,而农村各金融机构却以农民穷,风险高,没有物品可抵押为理由而不予贷款,这就使得农村的金融服务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中,于是,村镇银行便应运而生。
首先,从村镇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来讲,根据银监会5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为一级法人银行金融机构,出资人可由以下法人和自然人组成:
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同时规定,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
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单个自然人股东及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单一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单一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及其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
所以,村镇银行至少有一家持照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且必须作为最大股东或者单一股东,这就保证它有较雄厚的技术力量和较丰富的管理经验,能够按照商业银行的模式经营许可范围内的业务,可以较有效地防范一些以逐利为主要目标、吸储冲动异常的入股民间资本借壳生蛋、挂牌卷款,滋生类似当年农村合作基金会的一些混乱事件。
另外,让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和自然人参股到村镇银行中,可以吸收这部分企业资金、社会资金、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到农村创业投资,增加农村资金的供给,可以有效缓解金融供给不足。
其次,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村镇银行具有决策链条短、反应迅速等特点,能够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形成贴近农村实际的业务流程。
根据银监会的规定,村镇银行可只设立董事会,行使决策和监督职能;也可不设董事会,由执行董事行使董事会相关职责。
这就决定了村镇银行机构小、人员少,经营机制较灵活。
比起大银行,村镇银行决策链条短、经营灵活,对于稍大额度的贷款村镇银行有权降低贷款利率,这有助于从事休闲农业项目的农户、中小企业抓住转瞬即逝的市场机会争取资金支持,相对于大银行的层层上报审批耽误时机,村镇银行可以适当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的特权在方便客户的同时,也留住了身边的客户,由于村镇银行只能将本地市场吸收的资金主要运用于本地市场,在相对封闭的区域内运作的模式,有利于防止休闲农业发展中需要的资金流失到其它地区。
第三,村镇银行的成立能够打破农村信用社在农村信贷市场的垄断地位,提高农村金融效率,促进更加合理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形成,农民将得到更多实惠。
现有农村金融机构中,农信社一股独大,占据垄断地位,竞争不充分。
而只有在充分竞争的前提下,才能有效扩大金融服务(包括数量和品种),满足农村融资需求;只有在充分竞争的环境中,才能有足够的信息比较判断不同金融机构的经营业绩,从而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问题。
村镇银行等新兴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打破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
在新的形势下,包括村镇银行在内的所有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都要树立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挑战,加快经营机制转换,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一起在竞争中发展、完善、壮大。
三.村镇银行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盈利方面
由于村镇银行要求发展必需遵循正常的市场规律运行并持续发展,而贷款人也不至于对银行产生依赖。
适当的利润,无论对村镇资金的提供者和接受者,都有着重要而有益的作用,它是决定村镇银行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然而由于村镇银行设立的初衷是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问题,因此,贷款覆盖面要求尽可能通过提供小额、灵活的信贷服务来满足更多农民的金融要求,而小额、分散的服务成本相对较高,这就需要相对较高的贷款利率来覆盖成本和风险。
但是,面对发放给农民的贷款,如果利率太高,农民难以接受;而如果贷给那些已经脱离了基本农业的有高盈利机会的人,可能短期会赚钱,但风险会很大。
尤其是种植业和养殖业贷款,利润率本身比较低,风险却较高。
成本高、利润低,只有做上规模,才能有效益。
大部分新成立的村镇银行仅依靠储蓄存款作为资金来源,而新成立的村镇银行普遍面临存款增长缓慢、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
由于村镇银行坐落在农村地区,面向的是农村居民,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手头闲置资金不多,加之对新成立的村镇银行,农民对其认知还有个过程,很多农民不清楚村镇银行的运营,从而导致村镇银行在组织存款上存在困难。
并且现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及上存资金利率,均远低于原老转存款利率,致使其转存款利息收入日益减少。
2.政府政策扶持不足
公共财政没有相应的奖励、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如对村镇银行征收比农信社还高的营业税及附加,使村镇银行利润进一步缩水。
此外,支持村镇银行发展的政策性保险也没有开展起来。
如养殖业贷款,如果没有国家政策性保险,村镇银行进行这类贷款的风险会比较大。
并且自2007年以来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利率,存款利息支出相应增加,从而降低了村镇银行的盈利水平。
3.相关人才缺乏
拥有足够多的高素质人才是保证村镇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根据已有农村金融机构的成功经验,银行第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是其正常运转的前提。
而村镇银行对人才的要求比一般的金融机构更高,村镇银行急需的人才不仅需要懂金融业务,还需要十分熟悉当地农村农民情况。
合适人才的缺乏制约了村镇银行业务的发展。
首先是信贷人员普遍不足,高素质的人才更是紧缺。
否则根本顾不过来。
其次是熟悉当地农户情况的工作人员极其缺乏。
4.监管资源不足
由于对农村庞杂的金融体系进行监管面临信息不充分、监管力量不足等问题,目前监管部门难以对村镇银行实现有效的监管。
虽然银监会文件谈到对村镇银行要实行低门槛、严监管,但监管资源的不足无疑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对村镇银行的监督机制和监管力度。
并且由于监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内部稽核力度不够,规章制度没有落到实处,因此挪用资金现象比较严重,资金案件也时有发生。
4.对村镇银行的建议
1.盈利问题
目前令人担忧的就是村镇银行被限定于所属县市或乡村的地域范围内,不得发放异地贷款,市场狭小,并受制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居民收入水平,这样是否能保证其商业利润的实现是个问题。
银监会出台不得发放异地贷款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本地农村金融资金流出,让本地资金更好地为本地区农村的经济发展服务。
从短期来看,这无可厚非。
但是从长远来说,这种带有地方保护主义色彩的规定必须打破,将一个金融机构的服务限制在本地无疑是违反现代金融发展规律的,不利于村镇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当然为了保护本地区农村资金的利用,我们可以规定一个合适比例,要求这些资金必须投入本地,不得流出,剩余部分的资金可以自由流动。
一是加强与当地的农信社、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合作。
二是争取早日进入全国银行间拆借市场,以市场化的方式取得较低成本的放贷资金。
三是充分利用中央对农村地区的扶持政策,争取多向央行申请支农再贷款。
四是在政策允许下发行债券、票据等金融工具融通资金。
2.政府政策问题
农村金融发展的经验表明,要使村镇银行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最关键的是利率的高低。
由于村镇银行贷款有额度小、成本高的特点,有较高的存贷差才能弥补操作成本,因而建议放开对村镇银行小额存贷款的利率限制,允许村镇银行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存贷款利率。
储蓄利率根据存款额确定,存款越多,利率越高。
贷款利率不能过低,低利率政策会抑制储蓄,并对民营金融机构具有排挤效果,而且当信贷资金被农民更多地视为一种补贴或者拨款而不是贷款的时候,会导致较低的还款率,破坏农村信用环境;贷款利率也不能过高,由于农业成本高、利率低的特殊性,过高的贷款利率会使得农民难以接受。
从目前村镇银行试点的情况来看,一是争取税收缴交义务方面的优惠政策。
比如,比照农村信用社税收优惠政策,在营业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和相关行政性、事业性收费减免方面予以支持。
二是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
在村镇银行信贷业务未完全开展起来并达到一定规模之前,应暂时免交存款准备金。
三是介于民间借贷和商业银行基准利率之间,比商业银行基准利率要稍高,比民间借贷利率要低一些。
这样,既能保证村镇银行有适当的利润,又可以体现“支农”的业务特色。
我国经历了多轮金融体制改革,虽然银行体系比较庞大,但从经营规模上看缺少小银行,主要的原因就是金融业的高度垄断性,行政力量介入较深,受国有产权间接控制的金融机构难以摆脱对行政隶属的上级领导的“惟命是从”,缺乏经营自主性;而村镇银行实行政银分开,摆脱了集体经济组织的操控和地方政府的垄断,村镇银行本身是独立核算的一级金融法人,地方政府不能直接干预村镇银行的经营管理,填补了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中基层小银行经营独立性的缺位,从组织形式上可以更灵活地服务当地的农业。
3.农村金融人才问题
一是加大现有人员培训力度。
具体可以采取到其他商业银行挂职培训、脱产进校学习、在岗岗位练兵等多种方式。
二是严格新招员工的准入条件,大力引进人才。
具体可以考虑从大学校园里招聘金融、财经类毕业生;也可以采取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吸引部分有经验的金融从业者。
三是深化劳动用工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市场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真正做到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
四是建立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对业绩优良的员工提供较高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以吸引素质高的人才。
4.监管问题
一是虽然银监会一再强调对村镇银行等新兴农村金融机构应当实行审慎监管,但由于其监管资源有限,实际上很难做到的。
因此,在实际监管中银监会应当根据村镇银行的实际情况实行差别监管,不一定要采取现场检查的办法,可以采取非现场检测办法。
注重风险防范和控制是实现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
二是村镇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是信贷风险。
为了防止信贷风险的发生,村镇银行应做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和信息管理系统,尤其是信息监测系统,包括贷款跟踪状况与其他各个类型的金融业务的相关信息。
建立农户个人、联保小组资信信息库,在信用等级评定的基础上,核定贷款额度。
对农民加强信贷政策宣传,增强信贷工作透明度。
村镇银行应当利用各种媒体全面介绍信贷政策,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在农村张贴宣传资料,让农民了解信贷工作制度和贷款流程;了解什么是可以信用贷款,什么贷款需要担保,什么样的人或物可以作担保;了解贷款种类、期限、利率及逾期处罚措施等信贷政策。
只有让农民了解了信贷政策,农民才知道村镇银行是为“三农”服务的金融机构,是农民自己的银行,才能信任村镇银行,在时间上和数量上合理安排使用资金。
三是应按照国际先进的授信管理制度,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体系。
通过完善业务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建立风险防范及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违法违规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在村镇银行资金自主运用过程中,采取交叉、分离、监控的原则,降低风险。
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将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村镇银行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
当前主要任务是组建一只独立的风险管理队伍。
按照银监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以流程控制的理念为指导,将风险管理融入业务流程,同时强化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构成的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形成有效的机制。
加强学习。
积极创造学习机会,努力提高风险管理人员自身管理水平,提高应对新型业务风险的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金融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