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12778773
- 上传时间:2023-04-22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25.90KB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docx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1
[教材简解]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运算定律,对于加法交换律的内容,从知识的层面上看,学生学习、理解、运用起来比较容易。
而且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也已经渗透,让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学习加法的运算定律,为以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同时也为简便运算打下基础。
[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结论的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加法验算.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地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4、通过自主探究、相互合作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1、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
2、理解不同算式间的相等关系,发现规律,概括运算律。
[设计理念]
1、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掌握新方法。
2、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向导,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策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预设出合理的教学流程与思维坡度。
3、本着真实有效的宗旨,让课堂焕发生活的活力,让每个孩子在民主、平等的课堂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并注重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在对话中加强情感交流,使得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从而让教师与学生都获取丰富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设计思路]
1、展示生活题材的数学例题,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从而初步感受规律。
2、充分感知,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观察,比较、不断地思考与建构。
得出规律,并能运用规律。
3、帮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并总结数学思想与方法,并让学生尝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4、总结归纳。
通过对一节课学习的回顾,让学生谈谈收获,尤其是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上做出评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高斯小学的故事:
1+2+3+4+5+6……+97+98+99+100=?
2、引入新课:
高斯为什么能快速的找到答案,计算加法时是不是有什么运算规律呢?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索这个问题。
板书:
加法运算规律
二、自主探索,寻找规律(加法交换律)
(一)出示情境图
四年级的同学们在开展跳绳和踢毽子的活动,从图中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呢?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多指名说)
(二)、解决问题,探究规律
1、出示问题:
(1)跳绳的有多少人?
(2)女生共有多少人?
(3)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2、师生研究解决第一个问题,揭示加法交换律。
(1)指名口头列式:
28+17;还可以怎样列式?
17+28;说说各算式表示的意思。
(2)这两个式子相等吗?
为什么?
(计算结果相等)(都是求跳绳的有多少人)那我们就可以用“=”把它们连接起来。
教师板书:
28+17=17+28,指名读算式。
(3)解答:
女生共有多少人?
板书等式:
17+23=23+17
(4)仔细观察这两组等式左右两边的算式,思考:
什么变了?
什么没变?
你有什么想法?
(两个数的位置变了,数据、运算符号、结果没有变)
(5)这只是猜想,这种猜想在其他加法运算中也存在吗?
你还能举几个像这样的例子吗?
(指名说,教师板书。
)这样的例子写的完吗?
(6)仔细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能找出它们共同的规律吗?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全班交流。
(7)师:
刚才老师用省略号把无数个这样的等式藏了起来,你还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比如字母、符号、文字等方式把这个规律简明的表示出来吗?
试试看。
交流介绍:
数学中一般用字母来表示:
a+b=b+a,这里的a可以表示任意一个加数,b可以表示任意的另一个加数。
这也是我们刚才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所得到的结论。
这个规律叫加法交换律.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运算律。
(板书课题)
3、其实加法交换律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习什么知识时也用了加法交换律?
想一想加法是怎样验算的?
4、巩固练习,完成自主练习单
(一)
自主练习单
(一)
1、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
23+35=35+()a+12=12+()
23+()=178+()()+98=()+56()+()=()+()
2、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结合律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②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和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结合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P29页例2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1、根据例2情境图中信息列出算式。
2、用你喜欢的方法尝试计算
3、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4、教师板书出学生的算式及答案
88+104+9688+(104+96)
=192+96=88+200
=288=288
5、对比上面的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9页例2,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三)自学检测
1、填空
387+425=()+387525+()=137+525
300+600=()+()()+65=()+35
2、连线
56+68150+(25+75)
150+25+7550+B
B+5068+56
A+B+100A+(B+100)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
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
(引导学生正确地计算,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收集学生存在的问题)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1)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让学生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的问题。
(3)如何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用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优点?
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做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四、达标训练(1--3题必做,4题选做,5题思考题)
1、根据加法结合律填空题。
(1)78+25+22=78+()+25
(2)376+175+25=376+(+)
2、连线。
147+(72+28)A+(B+100)
A+B+100147+72+28
3、简便计算下面各题。
52+27+73285+15+77+23
课堂小结: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感受?
还有问题吗?
(学生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
五、堂清检测
(一)出示检测题
1、根椐加法的运算定律填空
(1)450+320=()+45065+95=95+()
(2)()+100=100+150250+()=125+250
(3)78+25+22=(78+)+()
(4)495+125+75=495+(+)
2、下面的哪些算式符合加法结合律,哪些算式符合加法交换律。
(1)A+(30+9)=A+30+9
(2)15+(7+B)=(15+7)+B
(3)10+20+30+40=10+(20+30)+40
3、连线。
87+22+78(79+83)+17
498+125+75498+(125+75)
(138+136)+16287+(22+78)
79+(83+17)138+136+162
4、简便计算。
98+72+28215+85+73+27
(二)堂清反馈:
作业布置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教材P28页例1,P30页练习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②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教材P28页例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1、根据例1情境图中信息列出算式。
2、用你喜欢的方法尝试计算
3、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4、教师板书出学生的算式及答案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5、对比上面的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8页例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三)自学检测
1、填空
387+425=()+387525+()=137+525
300+600=()+()()+65=()+35
甲数+乙数=()+()偶数+()=奇数+()
2、连线
56+6850+B
B+5068+56
二、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
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
(引导学生正确地计算,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收集学生存在的问题)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1)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让学生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的问题。
(3)如何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用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优点?
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做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三、达标训练
1、填空题。
(1)360+482=()+360128+275=125+()
(2)()+78=78+149133+()=125+133
2、连线。
38+17547+B
B+47175+38
3、简便计算下面各题。
89+91+11268+147+32
课堂小结: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感受?
还有问题吗?
(学生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
四、堂清检测
(一)出示检测题(1—2题必做,3题选做,4题思考题)
1、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
(1)450+320=()+45065+95=95+()
(2)()+100=100+150250+()=125+()
2、下面的哪些算式符合加法交换律。
(1)84+C=B+84
(2)10+20+30+40=10+(20+30)+40
3、简便计算。
81+78+19679+132+121
(二)堂清反馈:
作业布置
教材P30页习题。
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a+b=b+a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4
设计理念:
生活经验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宝贵财富,也是他们进行数学探索的基础。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数学的再创造,切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经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教材从情境引出例题,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加法交换律,使学生经历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经历探索运算定律过程,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规律
1.导入故事《朝三暮四》,引发学生思考。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4=7(个)4+3=7(个)3+4=4+3
2.创设问题情景。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根据学生解答板书: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40+56=56+40
引发猜想:
是否任意两数相加,交换位置,和都不变?
二、在举例中验证规律
1.交流:
有了猜想,我们还得验证。
你打算怎么验证?
2.学生举例验证,教师巡视指导。
三、在比较中概括规律
1.同学们仔细观察列举出的等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并给它命名吗?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叫加法交换律。
)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用语言表达加法交换律比较麻烦,怎样表示既简单又清楚呢?
试一试,用你喜欢的符号、字母或图形表示两个加数。
四、在类比中拓展规律
1.引导学生由加法类比到减法、乘法和除法,并自觉形成关于减法、乘法和除法中是否有交换律的三个新猜想。
2.学生选择部分猜想,举例进行研究。
教师参与,适时给予指导。
3.交流:
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你们是怎么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
教师板书若干例子,进而得出结论。
4.探讨:
减法和除法中有交换律吗?
学生交流后,引导思考:
为什么只要举一个反例就能推翻猜想?
五、在应用中深化规律
1.请同学们想一想,以前学过的知识中哪些地方用到过加法交换律?
2.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好。
(1)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300+600=()+()()+55=55+420()+65=()+35
(2)仔细看一看,下面的算式符合加法交换律吗?
270+380=380+270b+800=800+b
(3)运用加法交换律,你能写出几个算式?
写写试试吧。
25+49+75=()+()+()
学生写出算式以后,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哪两个数交换了位置?
在这些算式中,你认为哪一道计算起来比较简单?
说说你的想法。
六、在反思中深化理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说一说自己表现最好的方面。
(责任编辑付淑霞)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并能灵活运用。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从现实的问题情景中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
教学过程
一、诱趣激学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老师这里有一个小动画
1·动画片《朝三暮四》
2·引发思考,感知规律
看完这个动画片,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
(如果学生们笑了,就借机问问学生们笑什么?
)引导说出:
4+3=7(个)3+4=7(个)课件出示
问: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
(得数都等于7,都表示猴子一天吃的桃子)。
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数学符号连接起来呢?
(等号)
课件演示:
4+3=3+4
二、自主探究,寻找规律
1.解决问题,发现规律
谈话:
其实这样的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们会骑自行吗?
(会),李叔叔也会骑车,他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帮忙解决一下。
课件出示骑车主题图。
问:
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要求什么呢?
(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
问:
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
(能)
请在草稿本上做,老师下去找到需要的答案,板书黑板。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问:
观察这两个同学的列式,你们发现呢什么?
两个算式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
课件出示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40+56=56+40
2.举例猜想,概括规律
课件出示4+3=3+440+56=56+40
观察这两组算式,都是两边计算的结果相等,可以用等号连接,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列子吗?
同桌互相交流。
全班交流,把学生的汇报结果写在黑板上。
同学们真聪明,举了这么多的列子,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总结板书: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问:
你能给这个规律起个名字吗?
(加法交换律)
我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老师这里有几组算式课件出示讲解过程
①30+20两位数加上两位数,交换加数的位置,和是不变
②100+30三位数加上两位数,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也是不变
③1000+200四位数加上三位数,交换加数的位置,和还是不变
刚才经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发现了不管这两个加数是什么,只要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他们的和不变。
我们把这个规律叫做加法交换律。
(板书:
加法交换律)课件出示加法交换律的内容。
3.用喜欢的方式表示规律
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吗?
请同学们相互讨论,老师下去帮助同学
全班交流想法一: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想法二:
□+○=○+□
想法三:
a+b=b+a
师:
同学们各抒己见,用了这么多的方式表示。
同学们觉得哪一种最好呢?
为什么?
(简洁明了。
)
课件出示:
a+b=b+a
谈话:
咱们知道了加法交换律,并且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请同学们想一想,以前学过的知识中,哪些地方用到过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时)
课件演示876+1924
4.思考题,拓展规律
下面这个等式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吗?
课件出示3+4+5=4+3+5
在三个数相加里面,我们也可以用加法交换律
运用加法交换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55+423=423+()
258+()=340+()
a+268=268+()
35+42+65=35+()+()
总结:
这节课上,同学们个个表现都很棒,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学习热情不断高涨,数学家们总结的规律,我们也能发现,同学们真棒,想一想我们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你有什么收获呢?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加法的运算律。
教学难点
概括加法的运算律,尝试用字母表示。
教学过程
一、教师适当引导,进入新知。
二、教学加法交换律。
1、课件出示:
这是同学们课外活动的情况。
谁能来解决这个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联系题意讲解,并板书:
28+17=45(人),问:
还可能怎样想:
17+28=45(人)。
板书算式。
2、比较这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
3、得数相同的算式我们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成等式。
4、举例:
你能再说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自己写一写。
学生说,老师相机板书等式,并追问:
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写的?
核实是否相等。
5、概括规律:
仔细观察,有什么规律?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发现规律。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个规律?
可适当提示:
用符号、文字、字母
学生思考,充分发表自己意见,教师给予肯定。
7、数学上,我们一般用a、b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成:
a+b=b+a.老师小结:
引出:
加法交换律(板书)
8、小练习:
填数
三、教学加法结合律。
1、过渡:
刚才我们一起动脑,有了很多发现,大家真不简单。
现在我们再来解决一个问题,看看会有哪些收获?
课件出示
2、列式解答,利用题意追问算式含义,并相机加括号表示先算。
还可能先算什么?
说算式含义
3、比较这两个算式:
有什么不同?
什么相同?
得数为什么相同?
我们可以用等号连成等式。
4、出示书上题目,说一说,算一算。
5、概括规律: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发现规律。
6、你能不能再举几个例子?
学生举例。
7、教师小结,引出:
加法结合律(板书)。
如果用a、b、c分别表示这三个加数,加法结合律可以表示成?
8、小练习:
填数。
四、总结新知,组织练习。
1、刚才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它们都是运用在加法中的规律。
师总结。
2、课后练习:
(1)下面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学生说一说,对第三道重点分析,引出加法运算律有作用。
(2)比较体会运算律的作用,知道凑整百。
(3)凑整百小练习。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三13页至1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用字母来表示。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4.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他们。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计算从而自己发现并总结出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仪、卡片
教学过程:
一、拟定导学提纲,自主预习
(一)创设情境
1.谈话:
同学们,长江,黄河就像两条长龙盘卧在中国大地,特别是黄河被称为我们的“母亲河”。
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有关黄河的知识,了解到了许多有关黄河的信息,除了我们学过的,你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加法交换律 加法 交换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