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人物素材合集.docx
- 文档编号:12778453
- 上传时间:2023-04-22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6.98KB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合集.docx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人物素材合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合集
三毛——漂泊异乡的灵魂
语录
1.我是一个像空气一样自由的人,妨碍我心灵自由的时候,绝不妥协。
2.生命的滋味,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都要自己去尝一尝。
3.每个人心里一亩田,种桃种李种春风,开尽桃花春又来。
4.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5.知交零落是人生常态,能够偶尔话起,而心中依旧温柔,就是好朋友。
6.红尘十丈,茫茫人海,竟还是自己的来处。
7.梦想,可以天花乱坠。
理想,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坎坷道路。
8.我爱哭的时候便哭,想笑的时候便笑,只要这一切出于自然。
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简介
三毛生性浪漫,三岁时读张乐平《三毛流浪记》,印象极深,后遂以“三毛”为笔名。
为了追寻心中的那棵“橄榄树”,她踏遍万水千山。
然而,无论是异国都市的生活情调,还是天涯海角的奇风异俗,都不能消解她深埋于心中的中国情结。
尽管她嫁给了一个深眼高鼻的洋人,但她仍是一个完整的东方女性。
三毛从来不刻意追求某一种技巧和风格,一切都显得平实与自然。
有读者认为“流浪”才是她的真正的名字,无论是她遗留下来的众多作品、她的游历和她心灵情感的转折,都是充满一点点浪迹天涯的意味。
三毛热爱祖国。
她很早就提出“两岸不能再分离了”。
1985年,她在一个几千人参加的演讲会上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她是在台湾第一个把《义勇军进行曲》公开唱出来的人。
唱后台下一片肃静,许多人替她担心。
如果生命是一朵云,它的绚丽,它的光灿,它的变幻和飘流,都是很自然的,只因为它是一朵云。
三毛就是这样,用她云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随心所欲的形象,无论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或是悲凄,她都无意矫饰,行间字里,处处是无声的歌吟,我们用心灵可以听见那种歌声,美如天籁。
被文明捆绑着的人,多惯于世俗的繁琐,迷失而不自知。
读三毛的作品,发现一个由生命所创造的世界,像开在荒漠里的繁花,她把生命高高举在尘俗之上,这是需要灵明的智慧和极大的勇气的。
——作家司马中原
我喜欢并欣赏着特立独行的人,因为他们身上都带着些超越世俗的淡然,对抗俗礼的坚定和勇气,更重要的是他们心中有一方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精神的世界很充实。
而三毛,就是这样一个特立独行的女人,有着自由而富足的灵魂。
这个女人在我心里深落下的映像:
披散着长长的头发,典型的东方人的脸庞,浑身上下散发着浪漫、脱俗的气质。
她大半生都在异乡度过的,求学西班牙,定居沙哈拉,游走南美高原,民族的、艺术的、人性的在她文字中绽放开去,充满了魅惑,散发着巨大的吸引力。
感觉三毛不是世俗社会的产物,而她始终是生活在她的灵魂之间,没有功利的欲念,没有俗事的束缚,只是循着心的方向生活并自足地快乐。
只是因为儿时一个小小的单纯的愿望,想嫁给毕加索,所以她远渡重洋去了西班牙;只是因为醉心于沙漠,毅然决定去了撒哈拉;在荷西离去世多年的日子里,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不是因为悲观和绝望,而是她留住了时间的幸福,开始了另一个世界的旅游。
灵魂如风般自由漂泊的女人,没有人可以阻挡,没有任何的力量可以抗衡。
而“漂泊”这个词,我从她身上开始喜欢并感知深切,充满淡然、孤单以及对生活的不弃的依恋和热爱。
而三毛这缕游走四方的风,最后还是栖息于荷西那个为她执著守候,坚入磐石的山崖。
那个崖,苦苦地等候了六年,眼见着她来了又去的身影;那个崖,听说她要离开,去到她向往已久遥远的撒哈拉,毅然地到那里工作,等候着她,一直陪到他生命的结束。
因为这个山崖的包容与执爱,所以她在那里心安理得地开始了自己安静、浓烈的生活。
荷西是她今生的知己与港。
而荷西的逝去,注定了她今生的再次漂泊,属于灵魂的漂泊。
看三毛的书是从初中开始的,最爱她的《稻草人手记》、《沙哈拉沙漠的故事》,在每一个不愿睡去的夜里,几乎都不离于手。
生活除了读书、工作、生存之外,原来竟可以如此的丰富多彩。
在异国他乡,那些没有接触过,没有经历过的生活、风俗和人,深深惑动着我的心,也为我空白、封闭的生活打开了一扇通往远处的窗。
我告诉自己一定要走出自己的世界和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和心去感受一下世界的本真。
于是,当我有条件出行时,我就再也没有停止过自己的脚步,并且醉心于此。
我渴望象三毛一样去看尽世界的美景,感受世间的各种表象,我充满了象三毛一样的情怀,但是我缺失了那份执著的勇气和傲然于世的淡定,我的心已怀杂念和功名。
现在,喜欢并怀念三毛的人很多,作为一种仰视和崇拜,然而灵魂可以象风一般无拘无束的,也许只有三毛。
史铁生:
笑看生死
著名作家史铁生2010年12月31日凌晨因病去世。
青年时期因病瘫痪的史铁生坚强乐观,曾以《我与地坛》等作品,打动千千万万读者。
他曾表示:
“对待生死我选择一种乐观的态度,让我如此幽默地看待生死还得感谢卓别林。
”
史铁生1972年不幸瘫痪,后来身患尿毒症,需要靠透析来维持生命,命运对史铁生不能不用残酷来形容。
每周3次的透析,1000次针刺,让他的血管变成了蚯蚓状。
史铁生却用笔来超越生命的困境,写出了大量优秀作品,其诗性的语言和深邃的哲思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
对于他来说,生命的意义更加特别,他在作品里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展现了他自己如何在生活中活出了意义,这些或许都是他过往经历留给他的精神财富。
史铁生的好友、著名作家陈建功说:
“铁生是我最为敬重最为难得的好朋友。
1978年我读到他写的几篇小说,有《午餐半小时》、《没有太阳的角落》,当即被他的作品所焕发的精神力量和艺术魅力所折服。
因为他的博大、深邃、勤奋,也因为他的平实、沉静、宽厚,还因为他的乐观、顽强……”
【深度评论】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史铁生的文字有一种苍凉的况味,是那种从炼狱中发出的不屈呐喊,是穿越苦难在风雨中翱翔的黑色海燕。
《病隙碎笔》是史铁生在病痛中书写的对生命的了悟,质朴无华的文字,冷静睿智的思索,表达了他对人生各种不同境遇的体验和感受。
【多维解读】
★坚强的心灵。
史铁生身残志坚、不懈写作的经历,诠释了坚强的心灵。
★生与死的感悟。
生命的质量在于其精神的高度,而不在于年龄的长度。
★乐观。
乐观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能使人战胜磨难,勇敢而坚强地生活。
★生命。
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发挥和挖掘它对于人类和社会的价值,史铁生做到了。
★磨难。
面对人生的磨难,我们无法选择逃避,只有把它当成人生的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们才能发现它带给我们的是生命的魔力。
钱钟书
据黄永玉先生讲“文革”期间,某天忽然有部门通知学部要钱钟书去参加国宴。
钱钟书道:
“我不去,哈!
我很忙,我不去,哈!
”“这是江青同志点名要你去的!
”“哈!
我不去,我很忙,我不去!
”“那么,我可不可以说你身体不好,起不来?
”“不!
不!
不!
我身体很好,你看,身体很好!
哈!
我很忙,我不去,哈!
”结果钱先生没有出门。
又一次黄永玉要写一个有关“凤凰涅槃”的文字根据,但一点材料也没有。
《辞源》,《辞海》,《中华大辞典》,《佛学大辞典》,《人民日报》资料室,北京城的民族学院、佛教协会都请教过了,没有!
忽然想起钱先生,连忙挂了个电话,钱先生就在电话里说了以下的这些话:
“这算什么根据?
是郭沫若1921年自己编出来的一首诗的题目。
三教九流之外的发明,你哪里找去?
凤凰跳进火里再生的故事那是有的,古罗马钱币上有过浮雕纹样,也不是罗马的发明,可能是从希腊传过去的故事,说不定和埃及、中国都有点关系……这样吧!
你去翻一翻大英百科……啊!
不!
你去翻翻中文本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第三本里可以找得到。
”结果马上找到,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7]
1966年,杨绛和钱钟书先后被打成“牛鬼蛇神”,双双接受“改造”。
这对于有些人来说,简直是噩梦。
但就是在那些苦难的日子里,钱钟书也保持着一份少有的幽默。
比如被迫剃了“阴阳头”,别人会觉得受了莫大的侮辱,而钱钟书却说:
“小时候老羡慕弟弟剃光头……果不其然,羡慕的事早晚会实现。
”
还会迷恋钱吗
1991年,全国18家省级电视台联合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录》,要拍钱钟书,被他婉拒。
别人告诉他会有很多的酬金以及曝光率。
他淡淡一笑:
“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东西吗?
何必认识那下蛋的鸡
很多人不远万里从各地甚至国外慕名来拜访钱钟书,而他却常常闭门谢客,避之不及。
有位英国女士打电话说非常喜欢他写的文章,想到家中拜见作者。
他在电话中说:
“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
从不侧身大师之列
文革后的学术界,对钱钟书的文学称颂日渐声高,然而钱钟书一如即往的平静安详。
他谢绝一切记者和学者的见面,曾有人把他的行为误读为“自命清高”。
但深知他的杨绛说:
“他从不把自己侧身大师之列,他只是想安安心心,低调的做学问。
”
无论别人如何褒贬,钱钟书却等闲视之。
1989年《钱钟书研究》编委会成立,他对这事却极力反对,曾向发起人之一、学者舒展抗议:
“昆仑山快把我压死了。
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
”又说:
“读书人如叫驴推磨,若累了,抬起头来嘶叫两三声,然后又老老实实低下头去,亦复踏陈迹也。
”
有外国记者曾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
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
简直把钱钟书看作了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
他潜心读书研究,不好拜客访友,也讨厌、憎恨别人拜访,客来常以病谢,积函多不作复。
因此,在人们心目中,他的形象便越加扑朔迷离,如云中之龙,见首不见尾,时露一鳞半爪,令人想象、神往。
钱钟书非故作高深,故弄玄虚,大学者惜时如金,不借口舌而扬名,不浪掷光阴于交游,此其一;甘于寂寞,不求闻达,此其二。
胡思乱想是别人的事,于钱钟书却无关。
据50年代在文学研究所工作的一些同志回忆,他们每次进入线装书库,几乎都会见到钱钟书。
钱钟书拿着铅笔和笔记本,不断地翻检书籍,不断地抄录、作笔记,常常不知不觉地就过了半天。
有时,他会在那里向青年人介绍各类古籍,告诉他们这些书的插架所在,历历如数家珍。
文学研究所图书馆馆藏线装书十分丰富,许多线装书的借阅卡上只有钱钟书一个人的名字。
文学研究所图书室当年收藏有许多好书,特别是珍贵的外文书,其中不少就是他帮助订购或搜寻来的。
据说他精读的每一部书都反复批点,有的连天地两头和页边都写满了,再也找不到一点空地方。
因为才高一世,所以他也颇自负自诩,相当的“狂”。
他的堂弟曾说过,钱钟书少年时就狂得惊人,从小就不愿说赞扬别人的话,倒批评、挖苦、调侃过不少人,说话既刻薄,又俏皮,这脾气一直未改,这些被他批评的人中有的是他的同学友人,有的还是他的师长、前辈,像朱自清、周作人、冯友兰、赵万里、吴宓,甚至还包括他的父亲钱基博在内。
上大学时他就敢挑剔博学的父亲的学问,断定父亲的学问“还不完备”。
大学快毕业时,清华挽留他继续攻读西洋文学研究硕士学位,他曾说:
“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
”其狂如此!
他架子相当大,不愿拜访别人,更不拜访名人,他曾引杜于皇的话说:
“即使司马迁、韩愈住隔壁,也恕不奉访!
”无怪乎当年他父亲写信命他拜访章士钊,他也懒得理会,无动于衷,后来看到章氏《柳文载要》,他还为当年没有遵父命而感到庆幸呢!
茅盾
志在鸿鹄
8岁时茅盾入乌镇立志小学读书,后转入植材高级小学,成为该校第一班学生。
在学校里,茅盾的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特别是他的作文更是出色。
受父母的影响,茅盾很小就心怀天下。
十二岁时茅盾在会考作文中就写出了他一生的追求和信仰:
“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
在父母亲的鼓励下,十三岁的茅盾踏上到湖州的火车,开始了中学生活。
有一次,先生布置的作业是自命题写作,很多学生茫然不知所措。
茅盾却借鉴庄子《逍遥游》中的寓意,写了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志在鸿鹄》。
文中写了一只大鸟展翅高飞,在空中翱翔,嘲笑下边仰着脸看却无可奈何的猎人。
茅盾借对大鸟形象的描写,表明了自己的少年壮志。
而且,文章的题目又与茅盾的名字德鸿相合,形象生动,故借此自抒胸臆。
先生很是赏识,夸赞他“将来能为文者”。
字迹潦草
1913年夏天,茅盾中学毕业,报考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
他自己觉得考得不错,便安心地回家等候消息了。
想不到发榜时竟没有沈德鸿的名字,茅盾非常失望。
但不久,他却意外地收到了北京大学寄来的入学通知,通知书上写的是沈德鸣三个字。
茅盾赶忙跑到报名处去查报名单,发现自己在填报名单时,书写潦草,把“鸿”字写得像个“鸣”字了。
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从此,他写字一笔一划,端端正正,从不草率,直至80多岁高龄写回忆录,还用毛笔正楷书写,字迹清楚俊秀。
怒斥编者
茅盾向来是温和的,但是也有被人惹到生气的时候。
1978年,新版的全国通用教材修改完毕,其中收录了茅盾的散文《风景谈》,编写组将修订后的教材排样寄给茅盾参看,茅盾发现自己仅仅3500多字的文章竟被修改了100多处。
对此,茅盾异常愤怒,当即回了一封信给编写组:
“你们改字改句,增字增句,多达百数十处,我不懂为何有此必要。
大概你们认为文章应该怎样写,有一套规范,不合你们的规范,就得改。
那么,又何必选作家的文章来做教材呢?
每个作家有自己的风格。
你们这种办法(随便删改,却又不明言),实在太霸道了,不尊重作者的风格。
”茅盾在信中举例说,如把骆驼脖子上挂的本来一样的铃铛补加“大小”,茅盾讥讽地问:
“事实上,骆驼挂的铃铛只有一种,你们为什么要改为‘大小铃铛’呢?
”接到茅盾的信件之后,编写组不得不做了退步让《风景谈》大部分保持了原貌。
笔名趣事
现已获得证实的沈雁冰的笔名有98个,然而在众多笔名中“茅盾”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这个笔名的来源也有一个小小的故事。
1927年,大革命失败,沈雁冰被迫隐居在上海,郁郁不得志的他开始用笔来宣泄心中的情感,于是创作了小说《幻灭》。
小说完成后沈德鸿开始投稿,可许多的报社却不敢登他的文章。
这使得他内心十分矛盾,于是他在手稿上署名“矛盾”。
稿子最后交给了《小说月报》的编辑叶圣陶,叶圣陶认为小说很好,但是看了这个名字却提出了意见,认为这个名字是个哲学名词,不像一个人的名字,且“矛”不像是姓氏,并且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使用如此尖锐的笔名不太好,就自作主张在“矛”字上加了一个草字头,改作“茅盾”。
沈雁冰对这一改动也很满意,以后就一直以此为笔名了。
林清玄
林清玄语录
1面对人生难以管理的生老病死,我们能以起承转合去寻找心灵的故乡。
人总是有限制的,但有梦总是最美的。
2曾以寻死的心活着,被迫超越,也曾主动超越,不管梦是否实现,有梦总是最美的。
3今天扫完今天的落叶,明天的树叶不会在今天掉下来,不要为明天烦恼,要努力地活在今天这一刻。
4这么多年来,我同情那些最顽劣、最可怜、最卑下、最被社会不容的人,我时常记得老师说的:
在这个世界上,关怀是最有力量的。
5每次转变,总会迎来很多不解的目光,有时甚至是横眉冷对千夫指。
但对顺境逆境都心存感恩,使自己用一颗柔软的心包容世界。
柔软的心最有力量。
6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原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
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
7人生大势成久必败,败久必成,是非成败转头空,几度夕阳红。
8我,宁与微笑的自己做搭档,也不与烦恼的自己同住。
我,要不断地与太阳赛跑,不断地穿过泥泞的路,看着远处的光明。
9山谷的最低点正是山的起点,许多走进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来,正是他们停住双脚,蹲在山谷烦恼哭泣的缘故。
10虽然儿女像风筝远扬了,父母的心总还是绑在线上。
充满爱的脸是文字难以形容的。
爱,只能体会,不能描绘。
11我们会认为阳光是来自太阳,但是在我们心里幽暗的时候,再多的阳光也不能把我们拉出阴影,所以阳光不只是来自太阳也来自我们的心。
只要我们心里有光,就会感应到世界的光彩;只要我们心里有光,就能与有缘有情的人相互照亮;只要我们心里有光,即便在最阴影的日子,也会坚持温暖有生命力的品质。
12 所有的束缚是自己造出来的,只有自求解脱才是唯一的道路。
13 既生而为人,就要承担,安然接受人生可能发生的一切。
14 外来的比较是我们心灵动荡不能自在的来源。
15 独乐,是一个人独处时也能欢喜,有心灵与生命的充实;独醒,是不为众乐所迷惑,众人都认为应该过的生活方式,往往不一定适合我们。
16 一尘不染不是不再有尘埃,而是尘埃让它飞扬,我自做我的阳光。
17 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
18境界高的人生,并不在于永远有顺境,而是不论顺逆,也能用很好的情味去面对
19人生的忧欢都只是客人而已。
20 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事物,都是语言文字难以形容与表现的。
21在人生最早萌芽的时候,一个人的坚持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坚持可以决定你的方向。
关于童年,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从来没有吃过一天饱饭。
每次在吃饭的时候,我父亲会拿出18个形状不一的碗,往每一个碗里面添一点点食物,之后,他就会用很庄重的声音说:
“来,大家来吃饭。
”然后我们就端起碗来吃,那种心情现在都觉得很庄严。
我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
你所处的环境并不能决定你的未来,你的成长过程也不能决定你的未来,而你的心之所向,才决定了你的未来。
虽然我小时候家里很穷,可是我8岁的时候就立志将来要当一个成功的、杰出的、伟大的作家,我每天都这么鼓舞自己。
我小的时候,经常蹲在供奉祖先牌位的桌子前写作,因为我们家只有一张桌子。
我母亲会不时进来给我倒水,然后问我:
“我看你整天都在写,你是在写辛酸的故事,还是在写有趣的故事?
”我说:
“辛酸的也写一点,有趣的也写一点。
”我母亲就会说:
“少写一些辛酸的故事,多写一些有趣的故事。
别人读文章,是希望在文章中得到启发,得到安慰,得到智慧,而不是读了文章以后反而立刻跑到窗口跳下去。
如果那样,这文章就没有意义。
”我又问我的母亲:
“那如果碰到辛酸的事情怎么办?
”母亲说:
“碰到辛酸的事情,躲在被子里哭一场就好了。
”这影响了我后来的写作,所以我写的东西都是非常优美的,读我的文章没有负担,而且不会对人产生负面影响。
杨绛
呵斥日本兵
在当时沦陷的上海,一次杨绛乘公交车遇到日本兵检查,愤怒的杨绛低头侧视,一位日本兵竟然伸手猛地把杨绛低着的头抬起来,杨绛忍无可忍,一字一顿地地大声呵斥:
“岂有此理!
”一下把日本兵镇住了。
为人:
一生淡泊名利
能够引起各界如此关注或许源自杨绛的出身与才情。
杨绛出身名门却一生淡泊名利,对祝寿等事尤其看淡。
她在102岁生日来临之际,仅自撰小文为念,并一视同仁的对每位来祝贺的友人回应:
“替我吃碗面就行了。
治家:
“最贤的妻子,最才的女”
为人低调的杨绛以闲适淡泊的心境陪伴钱钟书度过一生,二人“才子佳人”式的婚姻更令人钦羡不已。
杨绛曾就读清华大学,初次见面,她眼中的钱钟书衣着朴素,眉宇间“蔚然而深秀”。
钱钟书写信给杨绛,约在工字厅相会。
一见面,他的第一句话就是:
“我没有订婚。
”杨绛答:
“我也没有男朋友。
”从此两人便开始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直至杨绛觉出:
“他放假就回家了。
(我)难受了好多时。
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linlove(坠入爱河)了。
”
为文:
年过百岁仍笔耕不辍
从涉足学界至今,虽有百岁高龄,但杨绛仍然笔耕不辍。
十余年前,当所有人以为她要封笔时,93岁的杨绛为完成女儿心愿写了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成书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
《一百岁感言》杨绛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
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准备回家。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
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
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
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
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
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
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
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
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毕淑敏
语录
1.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
(手掌上的纹路,代表一种命运的安排。
不相信手掌的纹路就是不相信命运的安排,不相信已注定的事。
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就用实际去做去证明,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的实干之中。
)
2.孝,是稍纵即逝的眷念;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
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3.磨砺内心比油饰外表要难得多,犹如水晶与玻璃的区别
4.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
鲜血凝成的友谊
毕淑敏曾经在西藏阿里做助理军医,有一次遇到一个病人病情非常严重,急需输血,但在高原上输血却很危险,因为在高原的人红细胞特别多,血液非常粘稠,阿里冬天又非常冷,血液从人体37摄氏度抽出来,一下子碰到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立刻就凝结了。
毕淑敏经过大胆试验,有一次竟抽出自己的血,输入到病危战士的身体里,结果没有发生凝结。
毕淑敏说:
“那个时候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真的会有一种鲜血凝成的友谊。
”
46岁时生命再次发芽
毕淑敏在30多岁的时候,转业回到北京,是在一个工厂的医务室工作,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搞写作并获得了成功。
可是在46岁时,她突然把写作放下了,去北师大读了心理学硕士。
这时毕淑敏的儿子都已经上大四了。
她刚开始学习很吃力,常常不合格,由作家、医生一下子成了全班的差生了无疑让她很沮丧。
但她认真地分析和认识自己,找到哪些是自己的长处,哪些是自己的弱点,知道自己为什么奋斗,当害怕、妥协等负面的情绪出现时,她不会焦虑,毕淑敏终于取得了硕士学位,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为非典病人服务
作为一个有成就的医生、作家和心理咨询师,面对非典时毕淑敏说:
“非典一开始,我比较相信我们老祖宗说的凡事遇则立,不遇则废,我想我也会突然在什么场合之下,被感染,如果隔离我的话,我能14天安安静静地读书,也未尝不是人生最特殊的体验。
”她还写了一篇文章叫《假如我得了非典》,文中充满真情和幽默,很多朋友说她是乌鸦嘴,但也有朋友说,他本来很怕非典,看了这篇文章,就变得不那么可怕了。
“我觉得非典突然的灾难,一下子让我们生命本身有了一种反思,对我们和亲人的关系,对我们的生存都具有特别的意义。
”毕淑敏以自己的态度和勇气给人们以战胜非典的信心。
莫言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
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
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作文 人物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