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复习题.doc
- 文档编号:1277472
- 上传时间:2022-10-20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47.50KB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复习题.doc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复习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复习题目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创造社
2、乡土文学
3、京派
4、文学研究会
5.《朝花夕拾》
6、社会剖析派小说
7、《骆驼祥子》
8、《画梦录》
9、朦胧诗
二、填空题
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的,第一部白话诗集是的。
2.1919年周作人提出的概念认为文学应忠实反映“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描写大多数人的“真挚的思想与现实”。
3.方鸿渐是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形象。
4.在第一个十年中的文学作品最能反映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
5.新月诗派诗论的核心内容是讲究“三美”,它们分别是、和。
三、简答:
1、结合具体作品,谈谈新诗在第一个十年和第二个十年发展的历史轮廓
2、论述《雷雨》的思想意义和繁漪的形象特征。
3、请联系作品具体故事情节,论述《围城》的文化意蕴
4、《呐喊》、《彷徨》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有几种类型?
简要叙述他们的特征。
5、以《超人》为例,说明“爱的哲学”在冰心创作中的得失。
6、简要谈谈《呐喊》、《彷徨》的思想艺术特色
7、结合作品谈谈革命样板戏的艺术成就。
四、论述:
1.为什么说《呐喊》、《彷徨》既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同时又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
2.请联系作品具体故事情节,论述《围城》的文化意蕴
3.论述《雷雨》的思想意义和繁漪的形象特征
一、名词解释
1、新文学社团。
1921年成立于日本东京,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等。
认为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崇天才,重神会,受过艺术至上思潮的影响,故被成称为“为艺术派”。
2、20年代中期,一些侨寓城市的农村青年,以他们的见闻与体验写作农村生活的作品。
它上承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下启三四十年代农村题材小说的发展,影响深远,作家作品众多。
3、京派:
四十年代以北京高校师生为主力组成的文学流派,其主张与海派相对立,追求乡土气息的审美风尚.
4、新文学社团。
1921年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周作人、叶绍钧、沈雁冰等12人。
主张文学是于人生很切要的工作,故被称为“为人生派”。
在创作方法上提倡写实主义。
5、研究艺术文化史和戏剧美学的学者余秋雨自90年代初出版《文化苦旅》后,引起海内外轰动。
随后《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集子相继出版,并引起持续的轰动效应,出现了近年来罕见的高雅文学作品的畅销现象。
加上95年以前批评界近乎异口同声的盛赞,以及后来的不约而同的批评,形成9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的突出现象———“秋雨现象
6、在三十年代以茅盾为代表作家开创了一个小说流派——社会剖析派,主张对社会生活作出全貌式的再现,注重从经济的角度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动荡的原因,再现社会生活的根本意图是向读者揭示中国社会的性质,《子夜》就是代表作品。
7、作者老舍.通过黄包人力车夫祥子的一生探讨城与人的关系以及城市文明病的根由.
8、作者何其芳,收入作者1933-1935年散文17篇.是独语体散文的代表,强调作者内心主观感受和通感,有时间和空间两种意象.
9、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现代诗派,她在启蒙注意的人文精神和艺术探索的创新精神两个方面,实现了当代文学与五四新文学的对接,代表诗人有舒婷、顾城、北岛。
二填空题
1、鲁迅、狂人日记胡适、尝试集2、平民的文学3、围城4、叶圣陶5、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三、简答题
1、总体上诗歌语言形式与思维方式“散文化”:
打破诗的格律,以白话写诗。
对传统有组织的反叛有,平民化和贵族化两种发展方向。
(一)、“尝试”中的新诗——词曲化的白话诗
早期白话新诗的艺术特点:
重实感,少想象,偏于说理:
大多不用韵,表现出随感情起伏自然变换节奏和句式的散文化倾向。
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摸索、试验新诗形态的艰难过程。
(二)、“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新诗内部的结构性调整。
创造社诗人的理论和创作郭沫若《论诗三札》诗的本质专在抒情,诗=(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女神》对新诗发展的贡献“诗体解放”的极致,“五四”精神的充分体现;诗的抒情本质和个性化的发挥,奇特大胆的想象,重视诗歌本身的艺术规律。
(三)、冰心为代表的小诗派
又叫即兴式短诗。
其特色:
捕捉刹那间的自我感受与哲理思考,变外部世界的客观描绘为内心感觉的主观表现,抒情中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表现出对诗歌形式的探索和捕捉内心微妙感受的努力。
小诗中较为著名的还有宗白华的《流云》集、冰心诗集《繁星》、《春水》。
(四)、新诗的“规范化”——前期新月派
前期新月派的理论主张,他们强调诗美品格的理论主张是:
“理性节制感情”的美学原则;变直抒胸臆为主观情绪客观对象化“和谐”与“均齐”的审美特征;倡导新诗的现代格律化。
朱湘与饶孟侃、刘梦苇、陈梦家等后期新月派诗人。
(五)、“纯诗”与早期象征派诗歌
穆木天要求“诗与散文的纯粹的分界”,创作“纯粹的诗歌”。
穆木天所谓的“纯诗”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诗与散文有着完全不同的领域,主张“把纯粹的表现的世界给了诗作领域,人间生活则让给散文担任”,“诗的世界是潜在意识的世界”,诗是“内生命的反射”,“是内生活真实的象征”。
其次诗应有不同于散文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
“诗是要暗示的,诗最忌说明的。
李金发(1900-1976)《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
(六)、蒋光慈为代表的普罗诗派(政治抒情诗)
蒋光赤开拓了无产阶级诗歌流派,发展了《女神》诗歌人民性、时代性的传统;但蒋诗忽视艺术表现的含蓄,想象平实,感情直露,语言形式比较单调。
这两方面对后来的“中国诗歌会”作者有程度不同的影响。
2、《雷雨》强烈的悲剧性,不只深刻地暴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而且引导观众和读者不得不追溯形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原因。
这正是《雷雨》深刻的思想意义之所在。
剧怍通过周朴园与繁漪、侍萍与其他人物的冲突,暴露了具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
具有反封建和批判资产阶级的双重意义。
蘩漪形象分析:
繁漪是一个渴望自由和爱情,追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
她具有“雷雨”般的性格,但又是一个令人同情的、被侮辱的、被损害者的形象。
有人说:
“蘩漪的可爱不在她的可爱处,而是在她的性格的不可爱的地方”蘩漪性格复杂,但十分真实。
她是周朴园的对立面,受过“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个性解放思想影响,反抗周朴园的专制与周萍发生畸形关系。
她的贯串动作是留住周萍。
受周家两代人的摧残和玩弄,有反抗性,勇于追求个人幸福,在阴沟里讨生活却“心比天高”,有一些“雷雨式的性格”(作者语)。
但,她的反抗被扭曲,产生了变态,为了死死拖住周萍,她损害了别人(四凤)。
其性格中有些乖戾、孤傲、歹毒。
蘩漪思想性格复杂。
她受在绝望的抗争中,性格变态发展,由爱到恨,由复仇变成疯狂,她以“雷雨”式的激情摧毁了封建家庭秩序,也毁灭了自己。
蘩漪体现了资产阶级女性在巨大封建魔掌下追求个性解放的悲剧命运。
3、钱钟书的《围城》从方鸿渐为中心描绘了一班留学生,教授,学者,知识界术士的形象,刻画了一个纷繁复杂的知识界众生形象,描绘了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图画,他揭开爱情,亲情家庭关系的帷幕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夹击下的知识分子的病态心理.
《围城》采用写实手法,总体结构去用象征形式,体现了最现代寓意小说,有很深的意蕴,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层:
一是生活描写层面,他重点在于突出描写知识小人物,它揭露了抗日战争时期教育界的腐败,批判站在时代大潮之外的知识者的苦闷空虚!
二是文化反省层面,从英雄的角度来描写知识分子,把握民族的精神危机,御用大量的机智的讽刺,这些讽刺所引起的辣痛无不牵动着读者的神经,是他们不思考和反省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弊病.
三是哲理分析方面,它既没有浪漫的人的故事情节,也没有紧张动人的情节,从小说中我们看到了西方现代小说中的人生意识和宇宙意识,以及失落的孤独感和流浪感,同时也反映了战后心态的一个侧面.
总之,《围城》不仅有妙语连珠的讽刺,更重要的是它的广泛深刻的主题意蕴和对人生对社会的哲理思考.
塑造了四种不同的知识分子形象:
通过孔已己的悲剧命运揭露科举制度的罪恶;通过四铭、高尔础的丑恶行径划出了封建卫道士的嘴脸;通过吕纬甫等的描写表现知识分子在求索中的坎坷与困惑;一些作品中我是一个有正义感能自惭自新的知识分子形象。
4、《呐喊》《彷徨》既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有事成熟标志1、题材的变革。
鲁迅突破了传统小说历来都追求奇特、曲折的情节,讲求传奇性和故事性,所谓无巧不成书,非凡人物的偏向,而转向描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的真相,写“几乎无事”的悲剧,从中显示思想家的真知灼见。
。
鲁迅取材和写法,对传统写法非常自觉的、大胆的突破,带有先锋的性质,《呐喊》《彷徨》中的大多数作品,取材都是现实中常见的事,普通的人,是日常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凡不过的生活。
比《一件小事》《阿Q正传》《故乡》等。
2、艺术的陌生化
这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夫斯基的理论贡献,被译为“反常化”“奇特化”。
鲁迅的小说让人从现实的人事中感悟到人性、人生等带哲理性、超越性的人生体验。
作品总弥漫着现实的可能又是永久的悲哀,“奇特的悲剧”让位于“无事的悲剧”。
这种转型是现代化的变革。
本来大家很熟悉很普通的人事,经过鲁迅的感觉和构思,就不一样了,变得沉重了,要从新思考了。
鲁迅的小说里面有的只是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人,你天天在屋子里、在街上遇见的人,你的亲戚,你的朋友,邻居或者你自己。
然而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偏是这些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人事里含有“一切的永久的悲哀”。
3、鲁迅小说对传统的突破,又表现在揭示灵魂的深(心理描写的运用)
传统小说比较注重曲折的情节和非凡的人事,注重传奇性,注重讲史与教化,因此一般不善于人物的心理刻划。
象《红楼梦》这样有比较细腻的心理描写的作品是绝无仅有的。
鲁迅小说则正好在这方面突破,非常重视写人物的心理,尤其是国民精神上的病苦,鲁迅总是善于在心理常态中看到精神的病态。
鲁迅写小说是要“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国人有病久矣,麻木、昏昏然不知危殆。
鲁迅想用小说来改造国民性,揭示国民的灵魂的病态,因此他在写下层社会的病苦与不幸时,着力点就不是政治上经济上如何受压迫,而主要是心理历程的刻画:
精神如何受压制遭毒害,步步走向绝望。
显著的例子是《祝福》中的祥林嫂,她逃难到鲁四老爷家做佣工,但并没有写到物质生活上如何贫苦,相反,到了鲁家反而白了胖了,然而精神上却一步步滑入地狱。
对于下层人民的苦痛,鲁迅并没有开药方。
他的小说一般都没有指明什么革命出路,在悲剧的原因上
更侧重精神、心理因素的发掘。
5、以《超人》为例,说明“爱的哲学”在冰心创作中的得失。
6、塑造了四种不同的知识分子形象:
通过孔已己的悲剧命运揭露科举制度的罪恶;通过四铭、高尔础的丑恶行径划出了封建卫道士的嘴脸;通过吕纬甫等的描写表现知识分子在求索中的坎坷与困惑;一些作品中我是一个有正义感能自惭自新的知识分子形象。
7、写实与虚拟相结合
(2)打破主演制(3)音乐创新(4)念白的个性化、通俗化、生活化
四、论述题
1、
(一)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视角
题材:
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
鲁迅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文学史上第一个真正写了普通劳动农民的小说家,现代小说的两大基本题材—农村题材与知识分子题材都是由鲁迅开创的。
视角:
关注病态社会里人的精神病苦——对灵魂的拷问,揭露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的社会,最终指向绝望的反抗。
(二)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当代文学 专题 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