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学前教育原理》试题.docx
- 文档编号:12771958
- 上传时间:2023-04-22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40.26KB
电大《学前教育原理》试题.docx
《电大《学前教育原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学前教育原理》试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大《学前教育原理》试题
电大《学前教育原理》试题2013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保育教导儿童,专在发育其身体,渐启其心知,使之远于尧薄之恶风,习于良善之轨范。
"是(A)中提出的学前教育目标:
A.清末《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中的学前教育目标
2."幼儿园"一词是(A)诞生的。
A.1840年
3.(B)是兼容"学习性"与"游戏性",以"个别化"和"小组学习"为主要特点的学习方式。
B.区角活动
4.(D)创立了我国第一所公立的独立幼师。
D.陈鹤琴
5.(D)是指学前儿童能按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通过模仿和想象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
D.角色游戏
6.《宪法》、《教育法》中的学前教育条款属于A层面的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A.国家
7.《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寄宿制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C。
C.3小时
8.标志社会学前教育正式建立的是(B)创立的幼儿学校。
B.欧文
9.从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只是培养能适应社会的人,还要培养能促进社会与完善社会的人来看,(A)是儿童社会化的核心与关键。
A.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10.当今,学前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最有影响力的实施形式是(A)。
A.家庭学前教育
11.动作与行为练习法是(A)的基本方法。
A.幼儿体育
12.对一个人的影响最早也最持久的教育类型是(B)。
B.家庭教育
13.发布机关以决议、决定、命令、指示、通知、意见、复函或重要领导人的谈话、报告、讲话等形式发布的有关学前教育的文件是A。
A.学前教育政策
14.放大镜、天平、水箱等材料应投放在C。
C.科学区
15.个别方式的家园衔接最经常的交流方式是ABC。
A.个别谈话B.家园联系手册C.电话交流
16.广义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到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D)。
D.保育和教育
17.国外学前教育与社区教育衔接的研究始于C。
C.20世纪70年代D.21世纪
18.活动室墙饰的高度首先要适合A。
A.幼儿的身高
19.积木、拼板、穿珠等材料应投放在(A)。
A.操作区
20.建构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是:
A、B。
A.皮亚杰B.维果茨基
21.将蒙养园改为幼稚园的学制是(D)。
D.壬戌学制
22.将幼儿园传人英国和法国的是(B)。
B.别劳夫人
23.教师在布置活动区域时,各活动区要划分清楚、界限明确,便于幼儿开展活动和教师进行管理,这是活动区之间的A。
A.界限性
24.教师在布置活动区域时,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这是活动区之间的(B)。
B.相容性
25.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善于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提高儿童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这一要求体现了教学活动组织的(B)。
B.启发性原则
26.近现代中国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典型代表人物是(C)。
C.陈鹤琴
27.具有全员、全程、全方位之特征的教育类型是D。
D.社区教育
28.决定一个班级活动区数量的主要因素是C。
C.活动室空间的大小
29.良好的师幼关系应体现的是(A)。
A.互主体性
30.蒙台梭利教育法中最重要也最具特色的部分是(C)。
C.感官训练
31.木块、螺丝、工作台、砂纸等材料应投放在B。
B.木工区
32.欧文学前教育理论流派是以欧文等人的幼儿学校理论的传播和应用为特征而形成的,理论代表是欧文和(D)。
D.怀尔德斯平
33.容易对学前儿童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社会因素是B。
B.精神环境
34.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房、医务室等是D。
D.教育的物质资源
35.提倡“做中学”强调儿童中心的著名教育家是B。
B.杜威
36.提出替代强化的是(A)。
A.班杜拉
37.为进步主义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形成提供思想指导的是(A)。
A.杜威
38.维果茨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根源在于(D)。
D.社会交互作用
39.我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于1903年建立在(A)。
A.武昌"学"与"做"相结合的原则是(B)的基本原则。
B.幼儿智育
40.我国学前教育法规的立法主体包括: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地方人大、国务院及其部委以及B。
B.地方政府
41.西周宫廷建立的宫廷学前教育机构是(C)。
C.孺子室
42.学前教育的基础性是指学前教育具有的(B)的特征。
B.奠基性
43.学前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是学前教育者、学前受教育者和(B)。
B.学前教育措施
44.学前教育学独立的标志是1861年(C)的《幼儿教育学》一书的出版。
C.福禄培尔
45.学前教育学是以(B)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
B.学前教育现象
46.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组成部分包括是学前教育政策和B。
B.学前教育法规
47.学前教育政策与学前教育法规有区别,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C。
C.相互转化
48.学前教育政策制定的主体主要是政府和政党,在一定条件下,专业团体等D也会成为学前教育政策制定的主体。
D.非政府组织
49.一日生活活动的组织中要求教师要在了解幼儿特点与需要的基础上,为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与能力的培养提供环境条件及经验的支持,同时,又要给孩子提供主动练习的机会。
这一要求体现了一日生活活动组织的(D)。
D.支持性与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50.以下哪一种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模式是以行动研究为主的?
(B)B.园本教研
51.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把儿童看作是(B)。
B.白板
52.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学前教育活动的法律规范体系的总称是A。
A.学前教育法规
53.幼儿园儿童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B〉B.前运算阶段
54.幼儿园环境是指D。
D.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
55.在幼小衔接的内容上,要把儿童D的发展和衔接作为重点。
D.能力
56.最方便的个别交流方式是A。
A.个别谈话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调查法:
以访谈、问卷、测验等间接手段获取某一学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现状、成因、发展等方面资料,从而对研究对象的特征作出概括的研究方法。
2.儿童观:
是人们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的总和。
3.观察法:
研究者借助感官或辅助仪器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以获取相关事实资料的研究方法。
4.环境创设:
幼儿园环境创设就是建构良好的环境、改善不良的环境,以期充分利用环境中各种有价值的信息、要素,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的教育。
5.混龄编班:
把年龄相差在12个月以上的孩子编排为一个班级的组织形式。
6.活动材料:
活动材料是指为幼儿各种活动的进行、维持与发展所需要提供的各种物品、器具与资料等。
活动材料既包括投放在园区环境内的材料(大型活动设施;轮胎阵、攀爬架等),也包括投放在户内活动区中的材料。
7.活动材料:
为幼儿各种活动的进行、维持与发展所需要提供的各种物品、器具与资料等。
8.家庭学前教育:
由父母或家庭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学龄前子女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9.教育衔接:
教育衔接是指各个教育阶段与其相邻的横向或者纵向教育阶段、教育范围之间,在内容、方法、过程及组织形式等方面形成的连接、沟通和融合的教育关系。
10.精神环境:
幼儿交往、活动所需要的软质环境,即幼儿生活与其中的幼儿园的心理氛围,是一种重要的潜在课程。
11.课程模式:
是课程实施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锁构成的课程方案或课程框架。
12.全方位户外活动场地:
按照台湾学者周淑慧的看法,所谓“全方位户外活动场地”是指以大型组合游戏结构为主体,兼容其他游戏区域及各种可移动的活动材料,不仅能满足幼儿各领域的发展需求,而且能够满足幼儿个别差异的需要,是一种具有复合功能的游戏场地。
13.全纳式教育:
指给所有所教育者提供均等的接受有效教育的机会,亦即在适当的帮助下残疾和非残疾儿童与青少年在各级普通学校共同学习。
14.社会学前教育:
社会学前教育是专职人员在由社会组织建立的专门化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对学龄前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在这种形式的学前教青中,学前教育者是经过训练的专职人员,如幼儿教师、保青员等。
15.社区:
社区是由一定的、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地缘文化的、有秩序的、有感情的人群,进行一定社会活动的地域空间。
16.社区教育:
把教育置于一定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在地方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地区为依托,组织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格子优势,共同办好教育的新形势。
社区教育是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以及实现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活动过程。
17.生态系统理论:
人类生态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环境和个体发展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构成了整个生态组织系统,具体来说影响个体发展的生态系统可分为四个相互关联的小系统:
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
18.实验法:
根据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观察、测量等手段,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19.示范:
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动作、语言、声音或者经过选择的典型事例,为幼儿提供模仿的对象的方法。
20.托幼机构教育是指在托儿所、幼儿园等机构中由专职的幼教工作者按照社会的要求,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而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
21.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
是指依据一定得评价标准,对在园幼儿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其发展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22.文献法:
通过搜集、查阅、整理已有的相关文献以获得研究对象资料的研究方法。
23.物质环境:
幼儿园内影响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最基本保障。
24.行为情境理论:
提出者是美国生态心理学家巴克。
他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若要理解一个人的行为,就需要观察和理解他所处的环境。
主要观点包括在相同的情境中,不同个体所必需的行为模式具有相似性;行为情境之间具有相互依赖性。
25.学前教育: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学前教育是对3岁到6岁或7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广义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到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26.学前教育的功能是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
27.学前教育目的:
一定社会根据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制定的有关学前儿童保育和教育质量规格的总要求。
学前教育目的需要表述社会对于幼儿身心发展变化的期望和要求,指明学前教育要达到的规范性结果。
学前教育目的是学前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学前教育活动的目标、确定学前教育内容、选择学前教育方法、评价学前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28.学前教育衔接:
从广义上讲,幼小衔接是指帮助幼儿在已有经验和后续经验之间建立联系,或者超越已有的经验。
从狭义上讲,是指幼儿园要设置特殊教学内容,变换授课方式,和小学教育连接,开展以使幼儿能尽快适应小学教育为目的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促进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29.学前教育衔接与合作:
所谓学前教育衔接与合作,是指学前教育阶段其相邻的横向或者纵向教育阶段、教育范围之间,在内容、方法、过程及组织形式等方面形成的连接、沟通和融合的教育关系。
包括三方面内容:
第一,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教育的相互沟通;第二,学前教育机构;家庭和社区教育的有效合作;第三,学前教育机构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本章围绕这三方面内容讨论学前教育的衔接与合作问题。
30.学前教育学:
是以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目的在于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阐述学前教育的原则、方法。
31.移情训练法:
使幼儿善于体察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从而与之共咛,这是改善幼儿社会行为的重要方法。
32.幼儿教育观是在一定儿童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为什么要教育幼儿、要把幼儿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幼儿等方面的一些基本观点。
幼儿园的教育环境:
在以幼儿为中心事物的特定教育机构—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全部条件。
33.幼儿能力适应:
能力适应是指儿童具备进入小学之后所必须具有的基本学习;交往等各项能力;包括学习上基本的听写能力;简单的背诵和复述能力;计算能力、以及阅读理解等学习能力;生活中基本的交往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能集中精力认真听讲,在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问题;任务意识,能佛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主动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等。
34.幼儿心理适应:
心理适应是指幼儿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接受离开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以及家长,做好当一个小学生的心理准备。
35.幼儿园:
幼儿园是19世纪40年代在德国开始建立起来的,1903年在武昌创建的湖北幼稚园是我国幼儿园开始建立的标志。
36.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影响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最基本保障。
37.幼儿园环境:
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保育和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
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指幼儿园内部内部环境,包括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38.幼儿园精神环境:
主要是指幼儿交往、活动所需要的软质环境,即幼儿生活于其中的幼儿园的心理氛围。
它因园长的管理方式、人际关系、大众心理、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幼儿与物质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是一种重要的潜在课程。
39.幼小双向衔接:
幼小衔接不是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单方面地靠拢的问题,而是小学、幼儿园及家庭都向儿童靠拢,都要考虑如何促进幼儿的发展。
40.职责标准主要从评价对象所应承担的责任和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因人施教”应遵循哪些原则?
1)尊重不同智力类型,提供多元智力课程2)尊重不同学习类型,采取多种教学形式3)尊重不同的气质类型,既要接纳一定范围内的气质性的行为表现,又要能长善救失4)尊重个体的兴趣、需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提供适合其接受能力和学习速度的教育活动5)尊重儿童的基本权利,提供多自由、多选择的开放式教育活动。
2、班级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1)幼儿班级加强了幼儿之间的社会性交往2)幼儿班级促进了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3)幼儿班级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4)幼儿班集体使幼儿产生队班级的归属感5)幼儿班级为幼儿体改了表达自我和交流的机会6)幼儿班级为幼儿之间体改了观念共享的环境。
3、创设户内活动区的基本原则:
1)目的性原则,即无论是活动区的种类,还是材料的投放,都应围绕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2)层次性原则,即同一内容应有不同层次的材料,使材料既能反映幼儿间的能力差异,也能反映其个性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内容和材料3)系统性原则,即提供的材料应该是对学习内容的系统物化,即考虑材料之间的联系,又考虑操作难度的循序渐进4)动态性原则,主义及时补充、更换活动材料,保持幼儿对活动区的新鲜感。
5)安全性原则,即使废旧材料也应是无毒、无菌、无污染、无容易刺伤的尖角等。
结合实际说明幼儿教师如何指导幼儿的生活活动?
1)敏锐地观察2)交谈,与幼儿交谈应该是平等的3)身体接触,有利于师幼之间信赖关系的培养。
家庭对托幼机构的意义:
1)家庭是儿童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2)家庭是儿童的第一个学校3)家长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家长的参与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家长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家长本身也是园所宝贵的教育资源}
4、创设幼儿园物质环境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1)适合性原则2)挑战性原则3)启发性原则4)丰富性原则5)平衡性原则6)系统性7)动态性8)主体性9)效用性。
5、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1)保障儿童权利、促进教育民主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2)加大政府干预学前教育的力度。
(3)学前教育现代化水平得到提高。
6、发展适宜性学前教育实践的指导方针:
1.构建充满爱心的学习者社区2.教学应促进发展与学习3.制定实现重要目标的课程4.评价儿童的发展与学习5.和家庭建立互动的关系
7、简述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陈鹤琴的活教育是针对拘泥于书本的旧教育而提出的,“什么是‘活教育’?
简单的说一句,就是‘不是死的教育’。
书本主义的教育就是死的教育”。
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
1)活教育的目的论。
他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在于“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的中国人”他后来进一步提出要“做世界人”。
2)活教育的课程论。
陈鹤琴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
3)活教育的方法论。
陈鹤琴主张“活教法是在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是其长期教育实践、教育研究的结晶,也是其学前教育理论的进一步升华与凝练,对现代中国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而持久的影响。
8、简述福禄培尔关于幼儿园任务、恩物、游戏和幼小衔接的观点。
答:
(1)幼儿园任务:
帮助无力照顾孩子的家庭解决照看孩子的问题;通过各种适当的游戏与活动,使学前儿童认识人和自然,增强体质,锻炼感觉,培养集体生活习惯、社会态度和民族美德,发展体力、智力、做事或生产的技能与技巧,为入小学做好准备;培训幼儿园教师,推广幼儿教育经验。
(2)“恩物”:
为了帮助幼儿开展自我活动,福禄培尔为儿童设计了一套由球体、立方体和圆柱体组成的活动玩具,称为“恩物”,意味上帝的恩赐之物。
幼儿通过这套由三种基本形态构成的“恩物”,能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认识自然以及万物统一于上帝的精神。
(3)游戏:
游戏是幼儿期到今后生活的一个重要要素,是人类在这一阶段上最纯洁的精神产物,也是人的整个生活、人和一切事物内部隐藏着的自然生活的样品和复制品。
他主张将游戏作为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更主张在市镇设立公共游戏场。
并将幼儿游戏分为身体的游戏、感官的游戏、精神的游戏三类。
(4)幼小衔接:
为了帮助儿童做好准备,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必须有一个中间阶段,使儿童有时间做好准备,以降低突变性给儿童带来的冲击。
他设想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设立一种“中间学校”,帮助儿童实现从感觉、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转变,他甚至打算设计一种新的恩物来作为中间学校的特殊教学用品。
9、简述国外近现代有哪些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答:
欧文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以欧文等人的幼儿学校理论的传播和应用为特征而形成的,理论代表:
欧文和怀尔德斯平。
福禄培尔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因福禄培尔学前教育理论的传播、应用而形成,理论代表:
福禄培尔及其支持者。
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围绕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理论传播、应用而形成的,理论代表:
蒙台梭利及其支持者。
进步主义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以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而形成的,主要出现在美国,对福禄培尔和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理论均有所批判。
苏联的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形成的苏联社会主义学前教育理论。
理论代表:
克鲁普斯卡娅、乌索娃、福辽莉娜等。
10、简述混合班幼儿班级生活的特点:
不同年龄的幼儿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班级里,不同年龄的幼儿之间生理、心理发展的差异较大,幼儿在班级活动中相互影响,差异互补,相互引导。
11、简述美国发展适宜性学前教育实践中的儿童学习与发展观及指导方针的基本观点。
发展适宜性学前教育理论是指全美幼教协会(NAEYC)在推行发展适宜性学前教育实践时所提出或应用的一些理论观点。
第一,儿童发展与学习的所有领域——身体、社会、情感和认知——都是重要的、密切相关的。
第二,儿童发展与学习的许多方面都证实有可靠的效果,儿童后来的能力、技能和知识是建立在已经获得的相关结果之上的。
第三,儿童的发展与学习以不同速度展开,每个儿童不同发展与学习领域也以不同的速度进行。
第四,发展与学习源于儿童的生物成熟和经验之间强有力的、持续不断地相互作用。
第五,早期经验具有深远的效果,既可以增进也可以延迟儿童的发展与学习;最佳时期只存在于特定的发展与学习领域。
第六,发展总是向着更加复杂、更自律和更有象征性或表现性的方面前进。
第七,当儿童与相关成人间具有安全、和谐的关系,以及他们有机会与同伴建立积极的关系时,儿童的发展才能最佳。
第八,儿童的发展与学习发展于多种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病受多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第九,儿童使用各种方法学习,心理充满着探究其周围世界的积极性。
第十,游戏是儿童发展自我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是促进儿童语言、认知和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工具。
第十一,当儿童面临比现有水平更高的挑战时,以及当儿童有机会实践新近掌握的技能时,他们的发展与学习能得到提高。
第十二,儿童的坚持性、主动性、灵活性等经验会提升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方法,反之,这些特征和行为也影响他们的学习与发展。
12、简述蒙台梭利有关学前教育原则的基本观点。
蒙台梭利提出了学前教育的两条基本原则。
①自由的原则。
儿童有自己发展的敏感期,具有吸收性心理,能根据自己心理需要和倾向,自由地选择物体和活动,任何工作、活动都不是强迫的。
在她看来,自由的原则意味着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生命的发展。
②工作的原则。
蒙台梭利认为,使幼儿身心协调发展的活动就是"工作"。
幼儿在各种心理敏感期,所选择从事的各种活动就是"工作",工作能确保幼儿心理上的满足,促使他们发展。
13、简述你对“互主体关系”的认识:
1)教师与儿童的关系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2)教师与儿童之间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与主体的关系3)教师与儿童之间具有互主体性,主体之间的关系,在活动中相互作用。
14、简述提高学前教育效益的途径:
1)适度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2)提高托幼机构学前教育质量3)合理调整学前教育结构4)优化托幼机构教育资源配置5)改革托幼机构教育体制和运行。
15、简述我国《幼儿园规程》(1996)中关于幼儿教育目标的表述。
第一,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第二,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宫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第三,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第四,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上述四个方面构成了幼儿全面素质培养的目标,体现了我国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方向及素质养成的期望规格。
16、简述行为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关于幼儿教育的看法:
行为主义{华生}认为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观察和模仿发展特点,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规范自己的言行和举止,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行为规范,并消除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建构主义{皮亚杰}认为幼儿教师首先应该是幼儿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幼儿学习的观察者和研究者。
17、简述影响幼儿一日生活制度制定的因素。
1)幼儿年龄特点是影响日常生活制度制定的主要因素。
(2)季节和地域的特点。
(3)不同文化背景与教育理念也会影响一日生活制度制定。
18、简述幼儿班级生活与管理的发展适宜性要求:
1)满足幼儿在班的一切生理需要2)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3)满足幼儿操作活动的需要4)满足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5)满足幼儿从事不同活动的需要。
19、简述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各原则的内涵及应用要求。
(1)科学性原则:
向儿童传授的知识、技能应该是正确的、可靠的、是符合人类社会认识的客观规律、符合人与社会和谐的客观规律、符合人际交往的客观规律。
应用要求:
①选择正确的符合幼儿全面发展要求的教学内容,向儿童传授正确的知识、技能。
②教师对知识的介绍、说明、讲解、分析、举例等必须准确无误,以有利于儿童形成科学的概念。
③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幼儿的年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教育原理 电大 学前教育 原理 试题